“臣叩謝大將軍!”
顏昭愣了愣,隨後抹了把鼻涕的納頭便拜。
大將軍出手實在太闊綽了,直接就是一個吏部尚書兼軍機大臣...
而那正奉大夫也甚是了得,依明製乃是從二品的榮譽頭銜。
更別提那些賞銀和宅子護衛了。
此前他雖貴為三品參政大臣,但手底下卻一個人都沒有,屬於光杆司令。
而這個吏部尚書可是總管所有文吏的遷升任免,乃是文官係統裏麵說一不二的存在,實權頗大。
“嗬嗬...起來吧。”
徐晉爽朗一笑,將顏昭扶了起來。
如今軍製已然改革,大的框架搭起來之後,日後隻需要查漏補缺即可。
隻是這治理百姓的文官係統,卻還是一片混亂,行事也沒個規章製度。
此事正好交給自己這個“吏部尚書”著手操辦。
不過,眼下明軍那邊依然不可大意,想到此處他不禁開口詢問道:
“不知顏尚書對眼下的局勢有何見解?”
顏昭聞言思索了片刻:
“思明府失陷,於明廷而言自然是晴天霹靂,此等事若是被上傳至京師,這廣西巡撫恐怕得掉腦袋了...”
“不過此事過後,吾保鄉軍定然會引來兩廣之兵的圍剿,極其凶險啊。”
徐晉點了點頭,他也很讚同顏昭的看法:
“那依你的意思,該當如何?”
顏昭渡了幾步,斬釘截鐵道:
“大將軍需站穩思明府這個立足之地,據此地而抗明軍,短時間內切不可攻打南寧.桂林之地,但...”
“恰當之時可以向明軍示弱,絕不能將其全殲,如此,那巡撫才會認為我保鄉軍不過爾爾,隻需廣西之兵便足以平定。”
“這樣一來,大將軍也就有了喘息之機...”
“唔...”
這番話把徐晉聽的茅塞頓開,這簡直是未曾設想的道路啊。
按理說像一州之地失陷這種大事,定然引起崇禎老兒的震怒,廣西官員不知要掉多少腦袋。
可是看現在這情況,隻能說是古井無波吧。
似乎這思明府根本不是大明的領土一樣。
由此可見,應該是那廣西巡撫懼怕皇帝降罰而將此事隱瞞不報...
此人的心理也很好揣測,肯定是想私下裏解決,到時候就算消息傳到京師,也可以說隻是一群尋常反賊而已,已被官兵絞殺。
如此一來,非但無過,反而有功。
而顏昭的意思也很明白,可以概括為三點:“高築牆”.“光積糧”和“緩稱王”。
“妙計!”
徐晉心中大定,他打算將鎮安府拿下之後便休養生息一段時間。
等實力積攢的差不多了,再一鼓作氣攻占南京.梧州.桂林!
到那時,就算兩廣明軍想要圍剿保鄉軍,也要掂量掂量自己有沒有那個實力。
......
顏昭擔任吏部尚書一職後,辦的頭件事便是依照明製設置了一套文官係統。
以百戶為一甲,推選一些“德高望重”者設為甲長,總管人丁瑣事.政策宣傳。
每月還有一點象征性的俸祿可領。
這也算是保鄉軍治下最基層的官吏。
若有家中子弟從軍,挑選選甲長時會受到優先考慮。
而原先的大明知縣一職依然照用,隻不過保鄉軍治下的知縣並無軍權與司法權,隻需要貫徹上級政策和管理各“司”即可。
其政績考核的重點便是民生建設與發展經濟兩大項。
而每個縣中又會有“巡捕司”.“稅課司”.“教諭司”.“農事司”.“建工司”五大部門。
巡捕司很好理解,專門負責一縣之地的緝盜.盤查.治安與刑名,人員配置約兩百左右,其司務長麾下管理著六個捕頭。
稅課司則負責收取商稅.田稅.丁稅幾項,約一百餘名官吏。
教諭司則專門負責教化百姓,不過在到底教四書五經還是格物之道上,大將軍徐晉不容置疑的選擇了後者。
讓顏昭這個尚書令頗有微詞。
至於農事司,則是負責一縣的灌溉.墾荒.增產等事,並教習百姓耕種之責,名副其實的苦哈哈。
不過此部門卻在隨後的日子中口碑極好,農吏們在鄉野間亦是深受百姓愛戴。
而這最後的建工司,顧名思義,便是擁有修築水車.打井.堤防.搶險等幾大職責,其職能範圍極廣,亦惠及百姓。
此司人數也是最多,足足有一千多號人,許多都是從舊時的開墾團撥過來的。
這一衙五司的製度基本上涵蓋了一縣之地的方方麵麵,各司責任清晰,互不管轄,再也不複往日混亂的場景。
而在縣之上的“府”一級,主官則繼續沿用“知府”的名稱,雖然沒有軍權和司法權但依舊不容小覷,掌管一府的財政.稅課.知縣以下官吏的人事任免。
而每個府,除了“五司”之外,又多了一個“監察局”,除了刑.名.獄.囚的的權力外,亦有監察一府官吏是否有貪汙受賄.瀆職抗令之行為。
此部門亦是巡捕司的直屬上級,一把手名為“禦史”,直接向更高一級的“監察院”負責。
至於原先的“稽稅隊”如今已改為“稽稅局”,屬於縣級稅課司的直屬上級,從原先的事無巨細中解放了出來,專門負責緝取“難稅”.“重稅”。
此局和“馮扒皮”的名字一樣,一度成為了所有豪紳大戶的噩夢。
意識到如今手下急缺能識文斷字人手,各地官吏亦有許多空缺,尚書令顏昭在請示過徐晉後立馬命人在各府張貼告示。
保鄉軍的第一屆“科舉”就這麽展開了帷幕。
此消息一經傳出,頓時引得民間議論紛紛,不過大多讀書人人都是把這事當成了一個笑話。
一支賊寇而已,還學朝廷張榜求生。
實在是令人笑掉大牙。
這普通老百姓大多都是窮人,確實從徐晉的治理下得到了不少好處,因此對保鄉軍也逐漸有了認同的心理。
而那些讀書人可就不同了!
這個時代能上得起私塾的可沒有窮人,最差也是小地主級別。
別看顏昭投軍時落魄成那樣,乃父健在時家裏也是有百餘畝地的好吧!
顏昭愣了愣,隨後抹了把鼻涕的納頭便拜。
大將軍出手實在太闊綽了,直接就是一個吏部尚書兼軍機大臣...
而那正奉大夫也甚是了得,依明製乃是從二品的榮譽頭銜。
更別提那些賞銀和宅子護衛了。
此前他雖貴為三品參政大臣,但手底下卻一個人都沒有,屬於光杆司令。
而這個吏部尚書可是總管所有文吏的遷升任免,乃是文官係統裏麵說一不二的存在,實權頗大。
“嗬嗬...起來吧。”
徐晉爽朗一笑,將顏昭扶了起來。
如今軍製已然改革,大的框架搭起來之後,日後隻需要查漏補缺即可。
隻是這治理百姓的文官係統,卻還是一片混亂,行事也沒個規章製度。
此事正好交給自己這個“吏部尚書”著手操辦。
不過,眼下明軍那邊依然不可大意,想到此處他不禁開口詢問道:
“不知顏尚書對眼下的局勢有何見解?”
顏昭聞言思索了片刻:
“思明府失陷,於明廷而言自然是晴天霹靂,此等事若是被上傳至京師,這廣西巡撫恐怕得掉腦袋了...”
“不過此事過後,吾保鄉軍定然會引來兩廣之兵的圍剿,極其凶險啊。”
徐晉點了點頭,他也很讚同顏昭的看法:
“那依你的意思,該當如何?”
顏昭渡了幾步,斬釘截鐵道:
“大將軍需站穩思明府這個立足之地,據此地而抗明軍,短時間內切不可攻打南寧.桂林之地,但...”
“恰當之時可以向明軍示弱,絕不能將其全殲,如此,那巡撫才會認為我保鄉軍不過爾爾,隻需廣西之兵便足以平定。”
“這樣一來,大將軍也就有了喘息之機...”
“唔...”
這番話把徐晉聽的茅塞頓開,這簡直是未曾設想的道路啊。
按理說像一州之地失陷這種大事,定然引起崇禎老兒的震怒,廣西官員不知要掉多少腦袋。
可是看現在這情況,隻能說是古井無波吧。
似乎這思明府根本不是大明的領土一樣。
由此可見,應該是那廣西巡撫懼怕皇帝降罰而將此事隱瞞不報...
此人的心理也很好揣測,肯定是想私下裏解決,到時候就算消息傳到京師,也可以說隻是一群尋常反賊而已,已被官兵絞殺。
如此一來,非但無過,反而有功。
而顏昭的意思也很明白,可以概括為三點:“高築牆”.“光積糧”和“緩稱王”。
“妙計!”
徐晉心中大定,他打算將鎮安府拿下之後便休養生息一段時間。
等實力積攢的差不多了,再一鼓作氣攻占南京.梧州.桂林!
到那時,就算兩廣明軍想要圍剿保鄉軍,也要掂量掂量自己有沒有那個實力。
......
顏昭擔任吏部尚書一職後,辦的頭件事便是依照明製設置了一套文官係統。
以百戶為一甲,推選一些“德高望重”者設為甲長,總管人丁瑣事.政策宣傳。
每月還有一點象征性的俸祿可領。
這也算是保鄉軍治下最基層的官吏。
若有家中子弟從軍,挑選選甲長時會受到優先考慮。
而原先的大明知縣一職依然照用,隻不過保鄉軍治下的知縣並無軍權與司法權,隻需要貫徹上級政策和管理各“司”即可。
其政績考核的重點便是民生建設與發展經濟兩大項。
而每個縣中又會有“巡捕司”.“稅課司”.“教諭司”.“農事司”.“建工司”五大部門。
巡捕司很好理解,專門負責一縣之地的緝盜.盤查.治安與刑名,人員配置約兩百左右,其司務長麾下管理著六個捕頭。
稅課司則負責收取商稅.田稅.丁稅幾項,約一百餘名官吏。
教諭司則專門負責教化百姓,不過在到底教四書五經還是格物之道上,大將軍徐晉不容置疑的選擇了後者。
讓顏昭這個尚書令頗有微詞。
至於農事司,則是負責一縣的灌溉.墾荒.增產等事,並教習百姓耕種之責,名副其實的苦哈哈。
不過此部門卻在隨後的日子中口碑極好,農吏們在鄉野間亦是深受百姓愛戴。
而這最後的建工司,顧名思義,便是擁有修築水車.打井.堤防.搶險等幾大職責,其職能範圍極廣,亦惠及百姓。
此司人數也是最多,足足有一千多號人,許多都是從舊時的開墾團撥過來的。
這一衙五司的製度基本上涵蓋了一縣之地的方方麵麵,各司責任清晰,互不管轄,再也不複往日混亂的場景。
而在縣之上的“府”一級,主官則繼續沿用“知府”的名稱,雖然沒有軍權和司法權但依舊不容小覷,掌管一府的財政.稅課.知縣以下官吏的人事任免。
而每個府,除了“五司”之外,又多了一個“監察局”,除了刑.名.獄.囚的的權力外,亦有監察一府官吏是否有貪汙受賄.瀆職抗令之行為。
此部門亦是巡捕司的直屬上級,一把手名為“禦史”,直接向更高一級的“監察院”負責。
至於原先的“稽稅隊”如今已改為“稽稅局”,屬於縣級稅課司的直屬上級,從原先的事無巨細中解放了出來,專門負責緝取“難稅”.“重稅”。
此局和“馮扒皮”的名字一樣,一度成為了所有豪紳大戶的噩夢。
意識到如今手下急缺能識文斷字人手,各地官吏亦有許多空缺,尚書令顏昭在請示過徐晉後立馬命人在各府張貼告示。
保鄉軍的第一屆“科舉”就這麽展開了帷幕。
此消息一經傳出,頓時引得民間議論紛紛,不過大多讀書人人都是把這事當成了一個笑話。
一支賊寇而已,還學朝廷張榜求生。
實在是令人笑掉大牙。
這普通老百姓大多都是窮人,確實從徐晉的治理下得到了不少好處,因此對保鄉軍也逐漸有了認同的心理。
而那些讀書人可就不同了!
這個時代能上得起私塾的可沒有窮人,最差也是小地主級別。
別看顏昭投軍時落魄成那樣,乃父健在時家裏也是有百餘畝地的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