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桂林府。


    越王徐晉很快便收到了四川的加急軍報,同時還有羅延康的秘信,信中著重描寫了蜀王府的富庶,言稱金銀字畫古董等物足足拉了幾天幾夜,另外,他還詢問如何處理蜀王及相關人員。


    這麽多銀子讓徐晉也是一陣咂舌,他知道蜀王很富,但這巨大的數額還是令人吃驚,稍作思索後便回複道,將蜀王先押回嶺南再說,財政署和內統局的人會赴往川境,協助押運這批款子,至於王府旗下那數百萬畝耕田,則由戶部接收.造冊。


    接下來,徐晉打算在南寧舉辦幾場拍賣會,邀請兩廣各地的富人前來,快速將蜀王府的古董字畫折成現銀,這些東西最好的用途就是給保鄉軍充當軍費,而且其中一部分還要用以償還債券。


    龍興銀行的債券賣的不錯,一年下來輕鬆回攏百萬元的資金,不過這些錢等於是從民間借的,到期後需要償還,而且還得付利息,也正是因為信譽好,此物才能賣的火爆,不過債券也不是亂發的,隻有財政非常緊張的時候才會臨時增發。


    除此之外,銀行現在的其它業務也已步入正軌,隨著政權信譽的累積.以及保鄉軍的百戰百勝,民間的商人.百姓們逐漸心裏有底,大量的人開始主動往龍興銀款存錢,而吸納了大量民間資金之後,銀行又將這錢通過各種方式借貸出去,並以此獲得利潤。


    值得一提的是,在早期的時候,嶺南還是有許多票號的,相當於傳統的民辦銀行,但這玩意現已被廢止,金融業如今完全被官方掌握。


    先別談人權.自由市場這些概念,徐晉隻知道現在必須想辦法多搞錢,槍杆子裏出政權,沒有錢軍隊就拉不起來,說啥都是扯淡!


    近來,龍興銀行打算增添一項“保險”業務,用以回攏更多資金,業務初期主要麵向海商群體和入伍軍人。


    海上的風浪可不是開玩笑的,就此時代的木製船,不出事則已.出事就是船毀人亡的大事,尤其是做遠洋貿易的,觸角.遭遇颶風乃是常有的事,因此這些在船上討生活的人都很迷信,出行前都要祭拜一番媽祖。


    媽祖雖然神通廣大,但業務量實在太大,也不是每個人都能照顧得到,而這時,龍興銀行的“出海險”便能派上用場,如果在海上遇見天災人禍,保險雖然救不了你,但卻能救你的家人,將損失的財物盡數補償給受保人,避免家破人亡的慘劇。


    出海險的價格並非固定,而是視船隻大小.航線遠近以及風險性定奪,像那些在南海境內搞近海貿易的平底船,買保險的價格就很低,畢竟這一塊已經沒有什麽海盜了,因此,通常一艘做近海貿易的小船,買一次出海險隻需兩元錢左右,大船也不過數十元而已。


    而那些做遠洋貿易的商船,由於航線長,不確定因素大.保險的價格肯定要高許多,幹這一行本來就是有很大風險的,就看你願不願意賭了。


    而麵向軍人群體的是“傷殘險”,一般來說如果保鄉軍的士兵因公致殘,是能從軍部領到一筆不菲的傷殘撫恤金,而這個保險則起到雙重保障的作用,服役期間每月交的越多.時間越久,那麽傷殘退役後每月能領到的錢也就更多。


    就算是正常退役,也能按時領到足以糊口的錢,隻不過沒有傷殘軍人那麽多,算是一種特色的養老保險,目前僅針對於士兵。


    保鄉軍的兵屬於職業軍人,跟明軍的家丁.清兵八旗性質差不多,目前還沒有服役年限這一說,軍隊內年紀大的有四十多歲,年輕的十五六歲,跨度極大。


    若日後天下平定.四海安康,這些士兵中的許多人將會退役,回歸正常生活,那麽生計問題就需要考慮,否則將會成為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徐晉可不想看到自己的兵,將來再造自己的反。


    傷殘險便是他模擬後世的養老金所創,等於前人領後人交的錢,隻要政權和體製不崩盤.這套模式還是能維持下去的。


    在嶺南,無論是金融業中的債券.借貸.保險,還是正在飛速發展的新生資本主義和工商業,以及軍隊鼎盛的士氣,都是建立在不斷向外擴張.不斷進取的基礎上,就連徐晉這個越王的至高威信,也是以此積累的。


    保鄉軍是一列冒著滾滾濃煙.轟隆隆向前行駛的火車,在這趟單行鐵軌上撞碎一切.碾壓所有,但卻根本停不下來,也不能停下來,一旦靜止或是回頭,隻有粉身碎骨這一條路。


    嶺南繁榮的工商業,所製造出的商品.產品,本土的存量市場是吃不下的,隻能不斷擴張,去尋找新的增量市場,也可以稱之為商品“傾銷地”,當產品有充足的市場,製造業才會有足夠的利潤和動力去不斷發展。


    如今蒸汽機已經趨於實用化,工業革命或許就在不久之後,一台機器所生產的紗.布是手工的十倍.二十倍效率,巨量的產品必須找市場來消耗,徐晉知道,自己將來唯有搞艦炮外交這條路可走,去不斷尋找殖民地和商品傾銷地。


    中國是典型的農耕文明.陸權大國,也是個極其偏科的存在,儒家製定士農工商等階級,曆代統治者奉以圭臬,又以大明的戶籍製度為甚,皇帝們似乎就喜歡將老百姓劃成一個個群體,相互之間最好老死不相往來,其核心思想就是要“不變”這兩個字。


    除了農桑之外的其餘事,比如科技發展.創新似乎被統治者所不喜,讓人覺得這些皇帝似乎非常愚昧。


    但實際上,統治者是很聰明的,他們並不反對科技進步,隻是反對部分技術進步罷了,隋煬帝以傾國之力修建大運河,秦王耗時良久修築鄭國渠,改變了窮山惡水的地理環境,曆代王朝也經常出資幫助農民提高生產水平,比如發明犁具之類。


    但這些科技進步僅限於“農業”,中國封建時代的綜合素質,若橫向對比的話也是數一數二的存在,畢竟在封建社會,種地就是最重要的事情,誰最會種地,誰就是最強大的國家,而正是由於過度重視農業,導致統治階層蔑視其他技術,認為跟種地無關的科技都是浪費時間。


    曆代王朝,無論壓製商人.壓製資本主義萌芽.以及搞嚴格的戶籍,其根本,便是為了“種地,種更多的地,收更多的糧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從土匪到列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鋼鐵餘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鋼鐵餘暉並收藏明末:從土匪到列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