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清軍入關之後在山東.山西二地燒殺搶掠,致使屍橫遍野.民不聊生,八旗的機動性很強,時刻會對京師構成威脅,憂心忡忡之下,崇禎皇帝隻好急召天下兵馬勤王。
現如今,大明已經徹底失去了西南和東南地區,僅剩下殘破的半壁江山,這些年數十萬兵力皆被南賊報銷,現在尚且具有野戰能力的,也就是邊軍.秦軍以及新京營了。
遼東先鋒總兵祖大壽在接到勤王令後,態度十分古怪,先是以要防備關外清兵為由推脫許久,後在多次督促下這才不情不願的開拔,行至遼錦時,恰逢濟爾哈朗.多鐸率兵準備策應關內的多爾袞等部,祖大壽便派人去襲殺多鐸,雖然這事沒辦成但卻殺了百十來號清兵。
消息傳出之後,清廷上下大為震動,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大清的那些貝勒武官們還以為祖大壽是自己的人,故此在心裏根本沒什麽防範,個中詳情就要從崇禎二年時說起了。
那時,洪台吉率大軍繞過寧錦防線,抄小道殺入河北.直逼京師,這一下可把朱由檢嚇得夠嗆,同時對負責邊關防務的袁崇煥咬牙切齒,媽的!朝廷每年給遼東投那麽多軍費下去,結果你這個督師還能讓韃子竄到內地?簡直是豈有此理!
之後,袁崇煥在救援京師時被捕.擇期問斬,當同行的祖大壽獲悉這個消息時宛如晴天霹靂,在驚懼不已的同時,也對當今聖上的做派深感寒心,於是此人一怒之下.率麾下的關寧軍打算退回寧遠,不管圍攻京師的這些清兵了。
朱由檢聞訊頓感驚愕,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祖大壽的兵如果走了之後,京師是十分危險的,於是他便連忙召人商議對策,現在就算發聖旨也沒用了,因為人家根本就不聽,最終,還是司禮太監王永祚表示,解鈴還須係鈴人,若要此人回來的話,還得讓袁崇煥寫封親筆信才行。
袁崇煥此時已鋃鐺入獄,聽聞要給祖大壽寫勸信之後,自是不肯,並聲稱我死了就死了,何必連累其他人。
但太監告訴他,這信要是寫了就可能有活路,沒有人不喜歡活著,袁崇煥在猶豫之後便應允了,而效果也非常好,在不斷的勸說下祖大壽終於回頭。
後來袁被處死,祖大壽於崇禎四年詐降於清,後又逃回錦州,不過這會八旗裏還是普遍認為這家夥是自己人呢,權當他是個打入大明的臥底,直到這一次的反水之後,眾人才恍然大悟,原來此獠一直都是大明的人啊!
多鐸等部被襲擊後,清帝洪台吉便親自來到當地,並派人給祖大壽帶話,不過卻不是問罪或者辱罵,而是言辭懇切道,“一別數年,我不畏艱苦而來,便是想要與你見上一麵,將軍歸順大清或是留明皆不勉強,你我雖然屢有衝突,卻隻是各盡其責而已,我不會將這點事放在心上。”
他表示,自己既然曾經在大淩河放了你祖大壽,那今天就不會假借會見之名誘捕,世人都說我看錯了人,我便想讓世人知道是他們看錯了人,將軍是信守承諾的。
洪台吉雖為蠻夷出身,然胸懷寬廣.政治手段也極為高超,當祖大壽聽到這些話後,也是陷入沉默之中,心裏的情緒頗為複雜,最終並未露麵。
平心而論,他對這個清帝是有些敬佩的,私底下曾想過,若能把大明皇帝跟大清皇帝對換一下就好了,這樣的話,江山何至如此啊。
此時的濟南城正在遭遇嶽托和多爾袞的大軍圍攻,守城的是洪承疇的秦軍,已經苦苦支撐了許久,他手下的這點人已是強弩之末,若不是發動了城中百姓協助守城,恐怕早就頂不住了。
老百姓都知道韃子喜歡屠城,一旦被他們殺進來,那麽大夥都別想活了,所以在這種想法下,眾人倒是幹起活來十分的賣力,不過一味的防守也不是辦法,隻要解濟南之圍,最關鍵的還是得堅持到援軍前來,祖大壽的部隊正在趕來救援的路上。
前段時間,洪台吉連發兩道勸降信,一封是給洪承疇,另一封則是給祖大壽妻子的,在前者看來,隻要這兩人肯歸順自己的話,八旗入主中原指日可待!
洪承疇在看完這封信後並未說什麽,隻是麵無表情的將其燒掉,事實上,他深知朝廷江河日下.僅是在苟延殘喘,而東虜.南賊卻以戰養戰.愈發強盛,而且雙方都是一代雄主。
如果僅是偽清也就罷了,但現在卻是雙麵夾擊,從長遠來看,大明徹底完蛋隻是時間問題啊。
在這種情況下,最理智的選擇是趕緊找一個下家,為自己多準備條後路,不過洪承疇對於選擇哪一家還有些吃不準,而且他還想再搏一搏,最起碼盡些該盡的責任。
平心而論,他洪承疇是想當個忠臣的,最好是那種力挽狂瀾的大忠臣,就像於謙於少保那樣千古流芳的人一樣,可倘若當不了忠臣,那就退而求其次當個能臣吧。
至於在哪裏當能臣,其實沒那麽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對抗清兵的過程中,朱由檢打造的新京營也表現不俗,最起碼比各地的守軍強多了,這些家夥隻是一群烏合之眾,見了韃子嚇得腿肚子直打哆嗦。
而新京營的兵卒本就是皇莊佃農,在分了田之後幹勁十足,雖然這些地也被層層盤剝了一部分,但好歹落實了六七分,這些被崇禎皇帝給予厚望的私人軍隊,雖然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但也勉強稱得上野戰部隊了。
在前不久棗莊的小規模戰役中,一千京營兵卒能跟兩百韃子打的有來有回,甚至一度占據上風,如果不是那些軍官太過拉跨,瞎幾把指揮,全殲對麵都有可能。
要知道這些韃子可是正兒八經的八旗兵,步甲.騎甲皆有,甚至還有數十號紅甲兵,可不是那些包衣奴才組成的仆從軍能比的。
現如今,大明已經徹底失去了西南和東南地區,僅剩下殘破的半壁江山,這些年數十萬兵力皆被南賊報銷,現在尚且具有野戰能力的,也就是邊軍.秦軍以及新京營了。
遼東先鋒總兵祖大壽在接到勤王令後,態度十分古怪,先是以要防備關外清兵為由推脫許久,後在多次督促下這才不情不願的開拔,行至遼錦時,恰逢濟爾哈朗.多鐸率兵準備策應關內的多爾袞等部,祖大壽便派人去襲殺多鐸,雖然這事沒辦成但卻殺了百十來號清兵。
消息傳出之後,清廷上下大為震動,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大清的那些貝勒武官們還以為祖大壽是自己的人,故此在心裏根本沒什麽防範,個中詳情就要從崇禎二年時說起了。
那時,洪台吉率大軍繞過寧錦防線,抄小道殺入河北.直逼京師,這一下可把朱由檢嚇得夠嗆,同時對負責邊關防務的袁崇煥咬牙切齒,媽的!朝廷每年給遼東投那麽多軍費下去,結果你這個督師還能讓韃子竄到內地?簡直是豈有此理!
之後,袁崇煥在救援京師時被捕.擇期問斬,當同行的祖大壽獲悉這個消息時宛如晴天霹靂,在驚懼不已的同時,也對當今聖上的做派深感寒心,於是此人一怒之下.率麾下的關寧軍打算退回寧遠,不管圍攻京師的這些清兵了。
朱由檢聞訊頓感驚愕,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祖大壽的兵如果走了之後,京師是十分危險的,於是他便連忙召人商議對策,現在就算發聖旨也沒用了,因為人家根本就不聽,最終,還是司禮太監王永祚表示,解鈴還須係鈴人,若要此人回來的話,還得讓袁崇煥寫封親筆信才行。
袁崇煥此時已鋃鐺入獄,聽聞要給祖大壽寫勸信之後,自是不肯,並聲稱我死了就死了,何必連累其他人。
但太監告訴他,這信要是寫了就可能有活路,沒有人不喜歡活著,袁崇煥在猶豫之後便應允了,而效果也非常好,在不斷的勸說下祖大壽終於回頭。
後來袁被處死,祖大壽於崇禎四年詐降於清,後又逃回錦州,不過這會八旗裏還是普遍認為這家夥是自己人呢,權當他是個打入大明的臥底,直到這一次的反水之後,眾人才恍然大悟,原來此獠一直都是大明的人啊!
多鐸等部被襲擊後,清帝洪台吉便親自來到當地,並派人給祖大壽帶話,不過卻不是問罪或者辱罵,而是言辭懇切道,“一別數年,我不畏艱苦而來,便是想要與你見上一麵,將軍歸順大清或是留明皆不勉強,你我雖然屢有衝突,卻隻是各盡其責而已,我不會將這點事放在心上。”
他表示,自己既然曾經在大淩河放了你祖大壽,那今天就不會假借會見之名誘捕,世人都說我看錯了人,我便想讓世人知道是他們看錯了人,將軍是信守承諾的。
洪台吉雖為蠻夷出身,然胸懷寬廣.政治手段也極為高超,當祖大壽聽到這些話後,也是陷入沉默之中,心裏的情緒頗為複雜,最終並未露麵。
平心而論,他對這個清帝是有些敬佩的,私底下曾想過,若能把大明皇帝跟大清皇帝對換一下就好了,這樣的話,江山何至如此啊。
此時的濟南城正在遭遇嶽托和多爾袞的大軍圍攻,守城的是洪承疇的秦軍,已經苦苦支撐了許久,他手下的這點人已是強弩之末,若不是發動了城中百姓協助守城,恐怕早就頂不住了。
老百姓都知道韃子喜歡屠城,一旦被他們殺進來,那麽大夥都別想活了,所以在這種想法下,眾人倒是幹起活來十分的賣力,不過一味的防守也不是辦法,隻要解濟南之圍,最關鍵的還是得堅持到援軍前來,祖大壽的部隊正在趕來救援的路上。
前段時間,洪台吉連發兩道勸降信,一封是給洪承疇,另一封則是給祖大壽妻子的,在前者看來,隻要這兩人肯歸順自己的話,八旗入主中原指日可待!
洪承疇在看完這封信後並未說什麽,隻是麵無表情的將其燒掉,事實上,他深知朝廷江河日下.僅是在苟延殘喘,而東虜.南賊卻以戰養戰.愈發強盛,而且雙方都是一代雄主。
如果僅是偽清也就罷了,但現在卻是雙麵夾擊,從長遠來看,大明徹底完蛋隻是時間問題啊。
在這種情況下,最理智的選擇是趕緊找一個下家,為自己多準備條後路,不過洪承疇對於選擇哪一家還有些吃不準,而且他還想再搏一搏,最起碼盡些該盡的責任。
平心而論,他洪承疇是想當個忠臣的,最好是那種力挽狂瀾的大忠臣,就像於謙於少保那樣千古流芳的人一樣,可倘若當不了忠臣,那就退而求其次當個能臣吧。
至於在哪裏當能臣,其實沒那麽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對抗清兵的過程中,朱由檢打造的新京營也表現不俗,最起碼比各地的守軍強多了,這些家夥隻是一群烏合之眾,見了韃子嚇得腿肚子直打哆嗦。
而新京營的兵卒本就是皇莊佃農,在分了田之後幹勁十足,雖然這些地也被層層盤剝了一部分,但好歹落實了六七分,這些被崇禎皇帝給予厚望的私人軍隊,雖然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但也勉強稱得上野戰部隊了。
在前不久棗莊的小規模戰役中,一千京營兵卒能跟兩百韃子打的有來有回,甚至一度占據上風,如果不是那些軍官太過拉跨,瞎幾把指揮,全殲對麵都有可能。
要知道這些韃子可是正兒八經的八旗兵,步甲.騎甲皆有,甚至還有數十號紅甲兵,可不是那些包衣奴才組成的仆從軍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