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都是我大夏的柱石,嶺南的脊梁,更是我中華的驕傲!”
徐晉威嚴的掃視人群,接著舉起鐵皮大喇叭繼續講話:
“大明腐敗.貪官汙吏橫行,致使天下大亂.民不聊生,本王即有好生之德,亦有解救千萬黎庶之責,這些年,我時刻都在惦記內地那些正在受苦受難的同胞,日日夜夜都不曾忘記。”
“自古朝廷無道,有德者代之,咱們是肯定要送大明上路的,但在此之前卻還有另一件更重要的事!那便是先將遼東韃子鏟除!”
“我泱泱華夏.中原大地豈容外邦賊寇覬覦?建奴屢屢侵犯中華,殘害多少百姓,即然明軍無能.聞奴色變,咱們便教教他們如何打仗,如何殺韃子!”
這三萬將士已被鼓噪的熱血澎湃,恨不得立馬飛到遼東跟韃子拚刺刀,於是人群中立刻爆發出驚天動地的呐喊聲:
“大王萬歲!大夏萬歲!”
“忠誠!”
“北上!”
徐晉見效果很好,便欣慰的將手臂虛虛一按,那些嘈雜的喊叫聲很快平靜下去,他接著朗聲道:
“你們每個人都是本王的好兵.愛兵,此赴遼東山高路遠.環境惡劣,遠離家鄉更要麵對凶殘的韃子,大家怕不怕?”
“不怕!”
士兵們頓時揮舞著拳頭鏗鏘有力答道,眾人的聲音迅速的匯聚成一股洪流:
“驅逐韃虜!複我華夏!”
“好!”徐晉欣慰道,“且放心去罷!本王雖要留守家門,無法與你們一同並肩作戰,但卻會時時刻刻惦記著弟兄們,我希望你們每一個人都能健全歸來!凱旋歸來!到時候,嶺南的父老鄉親會為你們擺好慶功宴!”
說實話,這麽久沒有親自帶兵打仗,徐晉早就抓心撓肝了,這一回他本想禦駕親征,但卻被南書房的大臣們冒死攔住,言稱大王若是一意孤行,臣等立刻就撞死在牆上!
吏部尚書兼南書房執事大臣顏昭更是痛心疾首的表示,大王絕不可以身犯險,若是在那邊有個三長兩短,比如水土不服.客死異鄉,或是造人襲擊.刺殺,後果將不堪設想,這是要亡國的,如今世子承麟尚幼,剛剛建立的大夏將會驟然崩塌。
無奈,徐晉隻好將統領大軍的任務交給了孟信,並封其為“克虜將軍”,此人自投誠之後表現的非常不錯,平日裏也兢兢業業從無怠慢,在軍部的口碑還是非常不錯的,而且他畢竟是降將出身,真有什麽歹心也根本沒幾個軍官願意聽命。
至於副將一職,則由雷老豹擔任,這家夥也算是大夏的元老級人物了,有他在生不了什麽亂子,正好可以培養其帶領大軍團作戰的經驗。
次日,大夏的三萬“征虜軍”從桂林出發.跨入湖廣,準備延河南朝山東邊鎮進軍,與明廷邊軍會師,一同攻入遼東,隨行的還有大明戶部尚書兼嶺南特使程國祥,事實上,此人這回心情非常緊張,他有些擔心夏軍到時候變卦怎麽辦,萬一扭頭攻襲京師可就麻煩了。
但轉念一想,此番可不止夏軍這一隊人馬,屆時互相牽製之下應該不會生什麽事端。
另外,按照事先定下的規律,夏軍是擁有完全的自主性,並不需要聽命於明廷,具體戰術行動皆可自行決斷,至於戰略方麵,則由各方統帥屆時一同協商。
據聞,張獻忠在被冊封為西王後欣喜異常,當即表示願意臣服朝廷奉崇禎為天子,對他來說,隻要不奪走自己的江西就行,有了冊封之後,自己可就是合法的王公了,以後再招兵買馬將會順利許多。
不過對於朝廷要求發兵攻打韃子一事,張獻忠又有些猶豫,建奴可不是那麽好對付的啊,到時候損失慘重怎麽辦,左良玉偷襲自己又怎麽辦?於是他向明廷提出,要自己出兵也行,首先西軍要由自己人統領,這是為了防止朝廷瞎幾把指揮。
另外,必須讓狗日的左良玉也出兵,此人發動多少人馬,他張獻忠也一樣跟上。
先把這些事敲定,再談餉銀.糧草.戰利品的分配問題。
說動左良玉可能是最為順利的一環了,崇禎捏著鼻子加封其為太子太保,並準許他繼續駐在襄陽,同時表示不追求昔日的事,這幾個條件一說出,左良玉樂的鼻涕泡都快出來了,連忙叩謝聖恩.直呼萬歲,言稱自己將會發兵三萬,以報國恩!
就這樣,張獻忠聞訊後也出動了三萬大軍,由義子李定國與艾能奇二人率領,而左良玉也並未離開堅城襄陽,隻是將兵馬交給了得力幹將馬進忠,並囑咐他一切見機行事,能打就打.打不了就讓別人先打。
在保全有生力量的同時,盡可能的多搶一些財物.甲胄之類的戰利品,如果能奪些紅夷大炮回來就更好了,這玩意是襄陽的急缺物資。
另一頭,關中的大順闖王李自成當然也見到了朝廷欽差,由於距離問題他甚至要比其餘幾股勢力更早得知此事,對於朝廷冊封的王爵,李自成當然是笑納的,並一改前態,表示君非甚暗,實乃朝中奸佞諸多,但出兵之事他也沒有當場應允,而是將心腹謀士李岩叫來商量。
李岩在思考過後告訴對方,眼下還是不要輕舉妄動.靜待形勢發展為好,先看看其它幾路人馬有什麽動作,以及京師周圍明軍的動向,如果北直隸兵力空虛的話,咱們甚至可以伺機直取京城,攻入皇宮將崇禎帝擒住,以此來號召明軍殘部投誠.繼續擴大實力。
但李自成卻在這件事情上持反對意見,闖王一向自持不弱於人,他表示如果連張獻忠這種雜碎都願意抗擊韃虜的話,那自己是一定要跟上的,否則會被世人看作膽怯之徒,今後都抬不起頭。
另外,老子的確想入主京師,但更想堂堂正正的打進去,而不是趁著多方勢力聯合對抗外族,在人家背後搞偷襲.捅刀子,如此一來,大順國將會淪為不忠不義不仁不孝的賊地,將來誰肯來投?
李岩見闖王這般堅持,也就歎息一聲不再相勸了,方才所言也不過是出於謀士的角度考慮,誰不希望光明磊落的贏啊,兩人之所以對胃口,也是因為能在這種事情上互相理解。
徐晉威嚴的掃視人群,接著舉起鐵皮大喇叭繼續講話:
“大明腐敗.貪官汙吏橫行,致使天下大亂.民不聊生,本王即有好生之德,亦有解救千萬黎庶之責,這些年,我時刻都在惦記內地那些正在受苦受難的同胞,日日夜夜都不曾忘記。”
“自古朝廷無道,有德者代之,咱們是肯定要送大明上路的,但在此之前卻還有另一件更重要的事!那便是先將遼東韃子鏟除!”
“我泱泱華夏.中原大地豈容外邦賊寇覬覦?建奴屢屢侵犯中華,殘害多少百姓,即然明軍無能.聞奴色變,咱們便教教他們如何打仗,如何殺韃子!”
這三萬將士已被鼓噪的熱血澎湃,恨不得立馬飛到遼東跟韃子拚刺刀,於是人群中立刻爆發出驚天動地的呐喊聲:
“大王萬歲!大夏萬歲!”
“忠誠!”
“北上!”
徐晉見效果很好,便欣慰的將手臂虛虛一按,那些嘈雜的喊叫聲很快平靜下去,他接著朗聲道:
“你們每個人都是本王的好兵.愛兵,此赴遼東山高路遠.環境惡劣,遠離家鄉更要麵對凶殘的韃子,大家怕不怕?”
“不怕!”
士兵們頓時揮舞著拳頭鏗鏘有力答道,眾人的聲音迅速的匯聚成一股洪流:
“驅逐韃虜!複我華夏!”
“好!”徐晉欣慰道,“且放心去罷!本王雖要留守家門,無法與你們一同並肩作戰,但卻會時時刻刻惦記著弟兄們,我希望你們每一個人都能健全歸來!凱旋歸來!到時候,嶺南的父老鄉親會為你們擺好慶功宴!”
說實話,這麽久沒有親自帶兵打仗,徐晉早就抓心撓肝了,這一回他本想禦駕親征,但卻被南書房的大臣們冒死攔住,言稱大王若是一意孤行,臣等立刻就撞死在牆上!
吏部尚書兼南書房執事大臣顏昭更是痛心疾首的表示,大王絕不可以身犯險,若是在那邊有個三長兩短,比如水土不服.客死異鄉,或是造人襲擊.刺殺,後果將不堪設想,這是要亡國的,如今世子承麟尚幼,剛剛建立的大夏將會驟然崩塌。
無奈,徐晉隻好將統領大軍的任務交給了孟信,並封其為“克虜將軍”,此人自投誠之後表現的非常不錯,平日裏也兢兢業業從無怠慢,在軍部的口碑還是非常不錯的,而且他畢竟是降將出身,真有什麽歹心也根本沒幾個軍官願意聽命。
至於副將一職,則由雷老豹擔任,這家夥也算是大夏的元老級人物了,有他在生不了什麽亂子,正好可以培養其帶領大軍團作戰的經驗。
次日,大夏的三萬“征虜軍”從桂林出發.跨入湖廣,準備延河南朝山東邊鎮進軍,與明廷邊軍會師,一同攻入遼東,隨行的還有大明戶部尚書兼嶺南特使程國祥,事實上,此人這回心情非常緊張,他有些擔心夏軍到時候變卦怎麽辦,萬一扭頭攻襲京師可就麻煩了。
但轉念一想,此番可不止夏軍這一隊人馬,屆時互相牽製之下應該不會生什麽事端。
另外,按照事先定下的規律,夏軍是擁有完全的自主性,並不需要聽命於明廷,具體戰術行動皆可自行決斷,至於戰略方麵,則由各方統帥屆時一同協商。
據聞,張獻忠在被冊封為西王後欣喜異常,當即表示願意臣服朝廷奉崇禎為天子,對他來說,隻要不奪走自己的江西就行,有了冊封之後,自己可就是合法的王公了,以後再招兵買馬將會順利許多。
不過對於朝廷要求發兵攻打韃子一事,張獻忠又有些猶豫,建奴可不是那麽好對付的啊,到時候損失慘重怎麽辦,左良玉偷襲自己又怎麽辦?於是他向明廷提出,要自己出兵也行,首先西軍要由自己人統領,這是為了防止朝廷瞎幾把指揮。
另外,必須讓狗日的左良玉也出兵,此人發動多少人馬,他張獻忠也一樣跟上。
先把這些事敲定,再談餉銀.糧草.戰利品的分配問題。
說動左良玉可能是最為順利的一環了,崇禎捏著鼻子加封其為太子太保,並準許他繼續駐在襄陽,同時表示不追求昔日的事,這幾個條件一說出,左良玉樂的鼻涕泡都快出來了,連忙叩謝聖恩.直呼萬歲,言稱自己將會發兵三萬,以報國恩!
就這樣,張獻忠聞訊後也出動了三萬大軍,由義子李定國與艾能奇二人率領,而左良玉也並未離開堅城襄陽,隻是將兵馬交給了得力幹將馬進忠,並囑咐他一切見機行事,能打就打.打不了就讓別人先打。
在保全有生力量的同時,盡可能的多搶一些財物.甲胄之類的戰利品,如果能奪些紅夷大炮回來就更好了,這玩意是襄陽的急缺物資。
另一頭,關中的大順闖王李自成當然也見到了朝廷欽差,由於距離問題他甚至要比其餘幾股勢力更早得知此事,對於朝廷冊封的王爵,李自成當然是笑納的,並一改前態,表示君非甚暗,實乃朝中奸佞諸多,但出兵之事他也沒有當場應允,而是將心腹謀士李岩叫來商量。
李岩在思考過後告訴對方,眼下還是不要輕舉妄動.靜待形勢發展為好,先看看其它幾路人馬有什麽動作,以及京師周圍明軍的動向,如果北直隸兵力空虛的話,咱們甚至可以伺機直取京城,攻入皇宮將崇禎帝擒住,以此來號召明軍殘部投誠.繼續擴大實力。
但李自成卻在這件事情上持反對意見,闖王一向自持不弱於人,他表示如果連張獻忠這種雜碎都願意抗擊韃虜的話,那自己是一定要跟上的,否則會被世人看作膽怯之徒,今後都抬不起頭。
另外,老子的確想入主京師,但更想堂堂正正的打進去,而不是趁著多方勢力聯合對抗外族,在人家背後搞偷襲.捅刀子,如此一來,大順國將會淪為不忠不義不仁不孝的賊地,將來誰肯來投?
李岩見闖王這般堅持,也就歎息一聲不再相勸了,方才所言也不過是出於謀士的角度考慮,誰不希望光明磊落的贏啊,兩人之所以對胃口,也是因為能在這種事情上互相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