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蝶戀花·暮春別李公擇》是宋代著名詞人蘇軾的作品。這首詞是寫給東坡老友李公擇的送別詞,通過對暮春的描寫,微露惜別之情,兼及對再受重用的渴望,寫二人同情相憐,友情深厚。
【原文】
<strong>蝶戀花·暮春別李公擇</strong>
簌簌無風花自墮1。
寂寞園林,柳老櫻桃過。
落日有情還照坐,山青一點橫雲破。
路盡河回人轉舵。
係纜漁村,月暗孤燈火2。
憑仗飛魂招楚些3,我思君處君思我。
【注釋】
1簌簌:花落的聲音,墮:悠然落下的樣子。
2係纜:代指停泊某地
3憑仗飛魂招楚些:語出《楚辭·招魂》“魂兮歸來,反故居些”。此處意思是像《楚辭·招魂》召喚屈原那樣,召喚離去的友人。
【白話譯文】
花落聲簌簌卻不是被風所吹,而是悠悠然自己墜落在地。寂寞的園林裏,花木榮枯。似乎有情的落日照耀著客座,高聳的青山仿佛刺破了橫雲。送者在岸上已走到“路盡”;行者在舟中卻見舵已轉。今夜泊於冷落的漁村中宵不寐,獨對孤燈,唯有暗月相伴。我像《楚辭·招魂》召喚屈原那樣,召喚離去的友人。我思念你的時候你也在思念著我吧。
【創作背景】
作者蘇軾於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上書談論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憤怒,讓禦史謝景在皇帝跟前說蘇軾的過失。蘇軾於是請求出京任職。元豐二年調往湖州任知州,此詞即為為流放期間所寫。這首詞題記為“暮春別李公擇”,李公擇是東坡老友,兩人都因反對新法遭貶,交情更篤。這是一首送別詞。
【賞析】
蝶戀花,又名“鵲踏枝”、“鳳棲梧”。原為唐教坊曲,調名取義梁簡文帝“翻階蛺蝶戀花情”句。雙調,六十字。
“簌簌無風花自嚲”,寫暮春花謝,點送公擇的時節。暮春落花是古詩詞常寫之景,但東坡卻又翻出新意:花落聲簌簌卻不是被風所吹,而是悠悠然自己墜落在地,好一份安閑自在的情態。接著寫“寂寞園林,柳老櫻桃過”,點出園林寂寞,人亦寂寞。
“寂寞園林,柳老櫻桃過”,白居易《別柳枝》絕句詩,有“柳老春深日又斜”一句,這裏借用“柳老”寫柳絮快要落盡的時節,所謂“柳老”即是“春老”。“櫻桃過”是寫櫻桃花期已過。正巧今送李公擇亦逢此時。東坡這期間另有《送筍芍藥與公擇》詩說道:“今日忽不樂,折盡園中花。園中亦何有,芍藥嫋殘葩。”芍藥,櫻桃,同時皆盡,而這個時候老朋友又將遠行了。花木榮枯與朋儕聚散,都是很自然的事,但一時俱至,卻還是讓人難以接受。
“落日多情還照坐,山青一點橫雲破”,兩人在“寂寞園林”之中話別,“相對無言”時,卻見落日照坐之有情,青山橫雲之變態。此時彼此都是滿懷心事,可是又不忍打破這份靜默。上片主寫暮春,微露惜別之情,“照坐”之“坐”,點出話別之題旨。
“路盡河回千轉舵”:“送者在岸上已走到“路盡”;行者在舟中卻見舵已轉。“河回”二字居中,相關前後。船一轉舵,不複望見;“路盡”岸上人亦送到河曲處為止。岸上之路至此盡頭了,是送行送到這裏就算送到盡頭了。
“係纜漁村,月暗孤燈火”,這一句是作者想象朋友今夜泊於冷落的漁村中宵不寐,獨對孤燈,唯有暗月相伴。這兩句,便見作者對行人神馳心係之情。
“憑仗飛魂招楚些,我思君處君思我”,上句用《楚辭·招魂》中天帝遣巫陽招屈原離散之魂的典故,表達希望朝廷召他回去的願望。東坡與公擇因反對新法離開京城出守外郡,情懷鬱悶,已曆數年,每思還朝,有所作為,但局麵轉變,未見朕兆,他們四方流蕩,似無了期,所以有“飛魂”之歎。“飛魂”與“楚些”是倒裝,求其語反而意奇。“我思君處君思我”,采用回文,有懇切濃至的情思,也是對前麵“係纜漁村,月暗孤燈火”的深情想象的一個照應。下片寫送別,兼及對再受重用的渴望,寫二人同情相憐,友情深厚。
名家點評
蔡嵩雲《四書題解》:東坡詞,胸有萬卷,筆無點塵。其闊大處,不在能作豪放語,而在其襟懷有涵蓋一切氣象。若徒襲其外貌,何異東施效顰。東坡小令,清麗紆徐,雅人深致,另辟一境。設非胸襟高曠,焉能有此吐屬。
在此詞中,蘇東坡一改往日豪邁驕狂之風,立詞於庭院花草枯榮,友人送別的淒哀之境,卻不流於俗豔。“憑仗飛魂招楚些,我思君處君思我”。依然充滿著樂觀向上的精神。
【作者介紹】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之子。嘉祐年間(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禦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後追諡文忠。學識淵博,喜好獎勵後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書傳》、《東坡樂府》等。更多古詩詞賞析內容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
《蝶戀花·暮春別李公擇》是宋代著名詞人蘇軾的作品。這首詞是寫給東坡老友李公擇的送別詞,通過對暮春的描寫,微露惜別之情,兼及對再受重用的渴望,寫二人同情相憐,友情深厚。
【原文】
<strong>蝶戀花·暮春別李公擇</strong>
簌簌無風花自墮1。
寂寞園林,柳老櫻桃過。
落日有情還照坐,山青一點橫雲破。
路盡河回人轉舵。
係纜漁村,月暗孤燈火2。
憑仗飛魂招楚些3,我思君處君思我。
【注釋】
1簌簌:花落的聲音,墮:悠然落下的樣子。
2係纜:代指停泊某地
3憑仗飛魂招楚些:語出《楚辭·招魂》“魂兮歸來,反故居些”。此處意思是像《楚辭·招魂》召喚屈原那樣,召喚離去的友人。
【白話譯文】
花落聲簌簌卻不是被風所吹,而是悠悠然自己墜落在地。寂寞的園林裏,花木榮枯。似乎有情的落日照耀著客座,高聳的青山仿佛刺破了橫雲。送者在岸上已走到“路盡”;行者在舟中卻見舵已轉。今夜泊於冷落的漁村中宵不寐,獨對孤燈,唯有暗月相伴。我像《楚辭·招魂》召喚屈原那樣,召喚離去的友人。我思念你的時候你也在思念著我吧。
【創作背景】
作者蘇軾於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上書談論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憤怒,讓禦史謝景在皇帝跟前說蘇軾的過失。蘇軾於是請求出京任職。元豐二年調往湖州任知州,此詞即為為流放期間所寫。這首詞題記為“暮春別李公擇”,李公擇是東坡老友,兩人都因反對新法遭貶,交情更篤。這是一首送別詞。
【賞析】
蝶戀花,又名“鵲踏枝”、“鳳棲梧”。原為唐教坊曲,調名取義梁簡文帝“翻階蛺蝶戀花情”句。雙調,六十字。
“簌簌無風花自嚲”,寫暮春花謝,點送公擇的時節。暮春落花是古詩詞常寫之景,但東坡卻又翻出新意:花落聲簌簌卻不是被風所吹,而是悠悠然自己墜落在地,好一份安閑自在的情態。接著寫“寂寞園林,柳老櫻桃過”,點出園林寂寞,人亦寂寞。
“寂寞園林,柳老櫻桃過”,白居易《別柳枝》絕句詩,有“柳老春深日又斜”一句,這裏借用“柳老”寫柳絮快要落盡的時節,所謂“柳老”即是“春老”。“櫻桃過”是寫櫻桃花期已過。正巧今送李公擇亦逢此時。東坡這期間另有《送筍芍藥與公擇》詩說道:“今日忽不樂,折盡園中花。園中亦何有,芍藥嫋殘葩。”芍藥,櫻桃,同時皆盡,而這個時候老朋友又將遠行了。花木榮枯與朋儕聚散,都是很自然的事,但一時俱至,卻還是讓人難以接受。
“落日多情還照坐,山青一點橫雲破”,兩人在“寂寞園林”之中話別,“相對無言”時,卻見落日照坐之有情,青山橫雲之變態。此時彼此都是滿懷心事,可是又不忍打破這份靜默。上片主寫暮春,微露惜別之情,“照坐”之“坐”,點出話別之題旨。
“路盡河回千轉舵”:“送者在岸上已走到“路盡”;行者在舟中卻見舵已轉。“河回”二字居中,相關前後。船一轉舵,不複望見;“路盡”岸上人亦送到河曲處為止。岸上之路至此盡頭了,是送行送到這裏就算送到盡頭了。
“係纜漁村,月暗孤燈火”,這一句是作者想象朋友今夜泊於冷落的漁村中宵不寐,獨對孤燈,唯有暗月相伴。這兩句,便見作者對行人神馳心係之情。
“憑仗飛魂招楚些,我思君處君思我”,上句用《楚辭·招魂》中天帝遣巫陽招屈原離散之魂的典故,表達希望朝廷召他回去的願望。東坡與公擇因反對新法離開京城出守外郡,情懷鬱悶,已曆數年,每思還朝,有所作為,但局麵轉變,未見朕兆,他們四方流蕩,似無了期,所以有“飛魂”之歎。“飛魂”與“楚些”是倒裝,求其語反而意奇。“我思君處君思我”,采用回文,有懇切濃至的情思,也是對前麵“係纜漁村,月暗孤燈火”的深情想象的一個照應。下片寫送別,兼及對再受重用的渴望,寫二人同情相憐,友情深厚。
名家點評
蔡嵩雲《四書題解》:東坡詞,胸有萬卷,筆無點塵。其闊大處,不在能作豪放語,而在其襟懷有涵蓋一切氣象。若徒襲其外貌,何異東施效顰。東坡小令,清麗紆徐,雅人深致,另辟一境。設非胸襟高曠,焉能有此吐屬。
在此詞中,蘇東坡一改往日豪邁驕狂之風,立詞於庭院花草枯榮,友人送別的淒哀之境,卻不流於俗豔。“憑仗飛魂招楚些,我思君處君思我”。依然充滿著樂觀向上的精神。
【作者介紹】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之子。嘉祐年間(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禦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後追諡文忠。學識淵博,喜好獎勵後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書傳》、《東坡樂府》等。更多古詩詞賞析內容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