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如夢令·為向東坡傳語》是代表了蘇軾創作清淡的一麵的一首詞,詞中不設奇險之語,清新淡雅而自然,抒寫懷念黃州之情,表現歸耕東城之意。


    【原文】


    <strong>如夢令1</strong>


    為向2東坡傳語,人在玉堂3深處。別後4有誰來?


    雪壓小橋無路。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


    【注釋】


    1此詞作幹元祜二年(1087)前瘧·。傅幹注雲:“寄黃州楊使君二首,公時在翰苑。”蘇軾於元佑元年九月除翰林學士,四年春三月除龍圖閣學士知杭州。詞當作於此一時期。


    2“為向”句:意謂托楊使君向東坡捎句話。東坡,指貶謫黃州時的舊居以及鄰人。


    3玉堂:指翰林苑。《漢書·李尋傳》乇先謙補注引何焯:“漢時待詔於玉堂殿,唐時待詔於翰林苑。至宋以後,翰林遂蒙玉堂之號。”


    4別後:蘇軾於元豐七年(1084)四月離開黃州。


    【白話譯文】


    替我向黃州東坡的舊鄰捎句話,我現在身在翰林院,東坡的房屋田地無人管理,別後有沒有人來?是雪壓住了小橋,道路不通嗎?回到黃州的東坡去吧,長江邊上已經下過一犁深的春雨了吧!


    【創作背景】


    蘇軾在“烏台詩案”後,被貶為檢校尚書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自元豐三年(1080)二月到黃州,至元豐七年四月離去,在黃州住了四年零兩個月。在此期間,他一方麵在州城東門外墾辟了故營地數十畝,命名為東坡,躬耕其中;一方麵狎漁樵之侶,窮山水之勝,樂其土風,生活頗為愜意。因此,他對黃州,特別對東坡,感情深厚。在京城官翰林學士期間,雖受重視,但既與司馬光等在一些政治措施上議論不合,又遭程頤等竭力排擠,心情並不舒暢,因此一再表示厭倦京官生涯,不時浮起歸耕念頭,故此借寫出這首《如夢令》,抒寫懷念黃州之情,表現歸耕東坡之意。


    【賞析】


    這首《如夢令》,毛氏汲古閣本題作《有寄》,傅榦此調下注雲:“寄黃州楊使君二首,公時翰苑。”當是元祐元年(1086)九月以後,元祐四年三月以前,蘇軾京城官翰林學士期間所作。詞中抒寫懷念黃州之情,表現歸耕東城之意,是作者當時特定生活和心理狀態的真實反映及流露。


    首二句“為向東坡傳語,人玉堂深處”,以明快的語言,交待他“玉堂(翰林院)深處”,向黃州東坡表達思念之情,引起下文。這兩句的語氣,十分親切。蘇軾心目中,黃州東坡,儼然是他的第二故鄉,所以思念之意才如此殷切。


    次二句“別後有誰來?雪壓小橋無路”,是“傳語”的內容,是蘇軾對別後黃州東坡的冷清荒涼景象的揣想。先設一問以避免平直。有此一問,便曳生姿,並能引出下文。“雪壓小橋無路”,仍承上句帶有問意,似乎是說:別後有沒有人來?是雪壓住了小橋,路不通嗎?以景語曲折表達之,既富於形象性,委婉深曲。是與否之間,都表現了對別後黃州東坡的無限關心。


    末三句“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緊承上意,亦是“傳語”的內容,表達歸耕東坡的意願。“歸去,歸去”,直抒胸臆,是願望,是決定,是決心。“江上一犁春雨”,是說春雨喜降,撬犁地春耕,補充要急於“歸去”的理由,說明“歸去”的打算。“一犁春雨”四字,使人自然地想起他所作《江城子》詞“昨夜東坡春雨足,烏鵲喜,報新晴”的意境。“一犁春雨”四個字更是“皆曲盡形容之妙”,妙就妙捕捉住了雨後春耕的特殊景象,情感輕快。


    作為豪放派代表詞人,蘇軾頗多氣勢磅礴之作;但他一生中也有很多淡雅清秀的詞作,顯示了東坡創作風格的多樣性。這首《如夢令》便代表了蘇軾創作清淡的一麵,詞中不設奇險之語,清新淡雅而自然。


    名家點評


    清人周濟在《介存齋論詞雜著》中說:“人賞東坡粗豪,吾賞東坡韶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蘇軾詩詞鑒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蘇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蘇軾並收藏蘇軾詩詞鑒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