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態度的轉變
長姐難為,我靠大山種田還債 作者:草禾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宋芷見阿奶不知想到了什麽,情緒明顯低落下來。
她有意轉移阿奶的注意力,便將今日貨物售罄的好消息說與了她。
她半開玩笑的道:“許是昨日賄賂縣令大人的杏醬起了作用,除了昨日預定的,剩下的八罐全都賣去了縣衙!”
吳氏拍了一把孫女,“渾說什麽呢,那是獻給縣令大人的,怎麽能說賄賂,那多難聽....”
宋芷摸了摸鼻子,嘿嘿笑道,“這不是這會子就咱們自家人嗎?”
然而,就在她話音剛落時,門外適時傳來了村民們的說笑聲,那聲音由遠及近,清晰可聞。
祖孫兩人對視一眼,宋芷尷尬一笑。
不多時隻見三五個村民背著背簍、擔著竹筐,陸陸續續地走進了宋家的院子。
見人都在呢,有村民喜氣洋洋的開口道:
“嬸子啊,今早我拿去縣城的三罐杏醬,全都賣了!”說罷,他從懷裏掏出一串銅錢遞了過來。
其他村民也是各自報了數目,交了銀錢。
其中有全都售賣一空的,甚至還預定了明日的數目。
有的村民隻賣了一半的數目,剩下的表示明日再繼續賣。
當然其中亦有賣不出去,暫且退了的村民。
最後一直到下晌,一共被退回來六罐子杏醬。
吳氏看著被退回的杏醬,有些發愁的看向孫女,“阿芷,現在就賣不完,後續等杏子大量成熟,會不會更難出售啊....”
“阿奶,你別操心了,這杏子做成了醬一時半刻的又壞不掉。”
“而且,這才剛開始賣,杏醬還沒有在縣城之中傳揚開,許多人甚至還沒聽說過這吃食,再說咱們這杏醬又不差,又應時節,賣出去不過是早晚得事情。”
吳氏想想也是,便對兒媳道:“一會兒你回娘家,正好將這六罐醬帶過去,以做明日用來支攤用。”
楊氏高興的應承下,待忙完家中事務,背上杏將急急忙忙往娘家去了。
這一次王氏見到小姑子來家裏,卻也沒有如從前那般防賊一樣防著楊氏。
她可是聽鐵柱回來說了,姑姑家裏頭建了大宅子,如何如何寬敞。
地上鋪了光滑的水泥路,房子也是磚塊砌的磚石房子。
她不知道什麽水泥,但是磚塊她知道啊,一般人家誰人能砌的起磚石房子。
這就說明一點,小姑家裏是有錢了!
聽公爹回來說,那製茶的法子還是那阿芷丫頭教的呢。
她不知小姑子一家是如何發達起來的,但現在形勢比人強,她又不是個傻的,自是不好再與小姑別苗頭。
見這小姑子頂著著烈日跑了許久,王氏忙去了廚房端了水來與她喝。
楊氏也確實渴了,接過水咕咚咕咚的一口喝盡。
她用粗糙的手背,擦了擦嘴邊的水漬,然後同她娘說了她此行的來意。
薛氏一聽女兒建議他們去擺攤,便有些發慌,“這你爹還在縣衙忙活,就我與你大嫂能成嗎?關鍵我也沒賣過這杏醬水啊!”
一旁的王氏聽了卻很激動,深怕婆母將到手的好事給推了。
她連忙表態道:“怎麽就不成?娘,咱們總要試一試吧,馬上金柱就要相看人家,咱們手中有錢也能更有底氣不是!”
楊氏也適時幫腔道:“娘擺攤之事,你莫要太操心,我家阿芷明日會領著你們開張。”
“你莫要小瞧了這孩子,這擺攤的提議就是她想出來的!”
“她說城門處排隊進城的客商多,現在天氣熱在那處擺攤很有前景,原是想家裏做的,但是現在家裏實在缺人手,這才提議讓你們來做這活兒。”
“賺到的錢都是你們的,隻需給個杏醬的本錢就成!”
“並且阿芷已將擺攤所需的物件都為你們想好了,割些蘆葦回來先編織個草簾子當作頂棚……”
楊氏事無巨細,將昨日阿芷同她交代的事情與娘說了一遍。
婆媳兩人也是聽的心潮澎湃。
薛氏當即表示,“這些都不是什麽難事,家中桌椅小凳都是現成的,草簾子今晚就能編成,隻是這杏子水要賣多少錢一碗呢?”
“這一壇子能泡多少碗,這我也沒個數,沒的虧本咯!”
楊氏一拍大腿,“瞧我將這般重要的事情都忘了!”說罷,她先是讓大嫂重新倒兩碗水來。
“我這巴巴的說了這半日,還沒讓你們嚐一嚐這杏水的滋味。”
薛氏忙擺了擺手,“這般貴重的東西,給我們吃也是白瞎了好東西,還是留著明日賣吧!”
楊氏堅持,“娘,阿芷可是說了,若是賣東西的人,都不知這杏醬滋味,旁人問起時,你們一概不知,又如何能賣的出去?”
很快王氏便端了兩碗水來,楊氏便打開一罐杏醬,挖了兩大勺兌入水中,清澈的水當即變的黃澄澄。
婆媳兩人端起碗嚐了一口,立時眼睛都亮了。
依偎在王氏身邊的鐵柱也歪纏的要喝,王氏便將碗遞給了小兒子。
沒有小孩子能抗拒得了甜絲絲的水,何況這杏子水不但味道甜,還又一股杏香味,小家夥沒忍住,咕咚、咕咚喝了個碗朝天。
此時的薛氏也很有信心起來,詢問女兒,“阿芷丫頭可有說,這杏醬水要賣多少錢一碗?”
楊氏連連點頭,不但說了定價,還說了宋芷提議用薄荷或是陳皮來熬水再兌果醬。
“如此一來,雖然一碗水隻賣一文錢,但是大部分人都能喝的起,薄利多銷,說不得能賺更多的錢!”
同作為底層百姓的兩人,深以為然的點頭。
薛氏拍板道:“成,你回去同親家說,難為她還想著我們,這活兒我們做,明日一早便去縣城外擺攤,到時候還要麻煩阿芷了。”
楊氏見她娘應下了,高興的同時便要起身離開。
“那這件事便這般說定了,娘,我先回去了,今日家中送了不少杏來,我得早些趕回去搭一把手。”
薛氏聽女兒如此說,倒也不好再留人,親自將人送至村口,直到人走遠後。
這才匆匆趕回家中,與兒媳兩人準備起明日擺攤的一應物什。
她有意轉移阿奶的注意力,便將今日貨物售罄的好消息說與了她。
她半開玩笑的道:“許是昨日賄賂縣令大人的杏醬起了作用,除了昨日預定的,剩下的八罐全都賣去了縣衙!”
吳氏拍了一把孫女,“渾說什麽呢,那是獻給縣令大人的,怎麽能說賄賂,那多難聽....”
宋芷摸了摸鼻子,嘿嘿笑道,“這不是這會子就咱們自家人嗎?”
然而,就在她話音剛落時,門外適時傳來了村民們的說笑聲,那聲音由遠及近,清晰可聞。
祖孫兩人對視一眼,宋芷尷尬一笑。
不多時隻見三五個村民背著背簍、擔著竹筐,陸陸續續地走進了宋家的院子。
見人都在呢,有村民喜氣洋洋的開口道:
“嬸子啊,今早我拿去縣城的三罐杏醬,全都賣了!”說罷,他從懷裏掏出一串銅錢遞了過來。
其他村民也是各自報了數目,交了銀錢。
其中有全都售賣一空的,甚至還預定了明日的數目。
有的村民隻賣了一半的數目,剩下的表示明日再繼續賣。
當然其中亦有賣不出去,暫且退了的村民。
最後一直到下晌,一共被退回來六罐子杏醬。
吳氏看著被退回的杏醬,有些發愁的看向孫女,“阿芷,現在就賣不完,後續等杏子大量成熟,會不會更難出售啊....”
“阿奶,你別操心了,這杏子做成了醬一時半刻的又壞不掉。”
“而且,這才剛開始賣,杏醬還沒有在縣城之中傳揚開,許多人甚至還沒聽說過這吃食,再說咱們這杏醬又不差,又應時節,賣出去不過是早晚得事情。”
吳氏想想也是,便對兒媳道:“一會兒你回娘家,正好將這六罐醬帶過去,以做明日用來支攤用。”
楊氏高興的應承下,待忙完家中事務,背上杏將急急忙忙往娘家去了。
這一次王氏見到小姑子來家裏,卻也沒有如從前那般防賊一樣防著楊氏。
她可是聽鐵柱回來說了,姑姑家裏頭建了大宅子,如何如何寬敞。
地上鋪了光滑的水泥路,房子也是磚塊砌的磚石房子。
她不知道什麽水泥,但是磚塊她知道啊,一般人家誰人能砌的起磚石房子。
這就說明一點,小姑家裏是有錢了!
聽公爹回來說,那製茶的法子還是那阿芷丫頭教的呢。
她不知小姑子一家是如何發達起來的,但現在形勢比人強,她又不是個傻的,自是不好再與小姑別苗頭。
見這小姑子頂著著烈日跑了許久,王氏忙去了廚房端了水來與她喝。
楊氏也確實渴了,接過水咕咚咕咚的一口喝盡。
她用粗糙的手背,擦了擦嘴邊的水漬,然後同她娘說了她此行的來意。
薛氏一聽女兒建議他們去擺攤,便有些發慌,“這你爹還在縣衙忙活,就我與你大嫂能成嗎?關鍵我也沒賣過這杏醬水啊!”
一旁的王氏聽了卻很激動,深怕婆母將到手的好事給推了。
她連忙表態道:“怎麽就不成?娘,咱們總要試一試吧,馬上金柱就要相看人家,咱們手中有錢也能更有底氣不是!”
楊氏也適時幫腔道:“娘擺攤之事,你莫要太操心,我家阿芷明日會領著你們開張。”
“你莫要小瞧了這孩子,這擺攤的提議就是她想出來的!”
“她說城門處排隊進城的客商多,現在天氣熱在那處擺攤很有前景,原是想家裏做的,但是現在家裏實在缺人手,這才提議讓你們來做這活兒。”
“賺到的錢都是你們的,隻需給個杏醬的本錢就成!”
“並且阿芷已將擺攤所需的物件都為你們想好了,割些蘆葦回來先編織個草簾子當作頂棚……”
楊氏事無巨細,將昨日阿芷同她交代的事情與娘說了一遍。
婆媳兩人也是聽的心潮澎湃。
薛氏當即表示,“這些都不是什麽難事,家中桌椅小凳都是現成的,草簾子今晚就能編成,隻是這杏子水要賣多少錢一碗呢?”
“這一壇子能泡多少碗,這我也沒個數,沒的虧本咯!”
楊氏一拍大腿,“瞧我將這般重要的事情都忘了!”說罷,她先是讓大嫂重新倒兩碗水來。
“我這巴巴的說了這半日,還沒讓你們嚐一嚐這杏水的滋味。”
薛氏忙擺了擺手,“這般貴重的東西,給我們吃也是白瞎了好東西,還是留著明日賣吧!”
楊氏堅持,“娘,阿芷可是說了,若是賣東西的人,都不知這杏醬滋味,旁人問起時,你們一概不知,又如何能賣的出去?”
很快王氏便端了兩碗水來,楊氏便打開一罐杏醬,挖了兩大勺兌入水中,清澈的水當即變的黃澄澄。
婆媳兩人端起碗嚐了一口,立時眼睛都亮了。
依偎在王氏身邊的鐵柱也歪纏的要喝,王氏便將碗遞給了小兒子。
沒有小孩子能抗拒得了甜絲絲的水,何況這杏子水不但味道甜,還又一股杏香味,小家夥沒忍住,咕咚、咕咚喝了個碗朝天。
此時的薛氏也很有信心起來,詢問女兒,“阿芷丫頭可有說,這杏醬水要賣多少錢一碗?”
楊氏連連點頭,不但說了定價,還說了宋芷提議用薄荷或是陳皮來熬水再兌果醬。
“如此一來,雖然一碗水隻賣一文錢,但是大部分人都能喝的起,薄利多銷,說不得能賺更多的錢!”
同作為底層百姓的兩人,深以為然的點頭。
薛氏拍板道:“成,你回去同親家說,難為她還想著我們,這活兒我們做,明日一早便去縣城外擺攤,到時候還要麻煩阿芷了。”
楊氏見她娘應下了,高興的同時便要起身離開。
“那這件事便這般說定了,娘,我先回去了,今日家中送了不少杏來,我得早些趕回去搭一把手。”
薛氏聽女兒如此說,倒也不好再留人,親自將人送至村口,直到人走遠後。
這才匆匆趕回家中,與兒媳兩人準備起明日擺攤的一應物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