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晉升王姬
大明鳳華:除孫妖後,踹叫門天子 作者:幸運小甜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十月,天氣轉涼。
目送朱祁鈺離去,陸女史一進來就跪在了李嫦曦的麵前。
“陸女史,快起來,你這是怎麽了?”
李嫦曦看著陸女史的紅著眼的狀態,就知不好。
陸女史哽咽出聲,“選侍,下官不能再侍候你了。”
“好好的不要這樣說,我也離不開你。”
李嫦曦伸手拉住陸女史的手臂,似要把她拉起來。
“方掌令今日在怡然居吃了虧,一定會報複回來的,且宮裏也不會放過奴婢,奴婢隻有離開才不會連累到選侍。”
陸女史此時心慌的不行,她主要是擔心宮裏的孫太後。
“陸女史別急,且先看情況吧,方掌令是在怡然居出事,就算你離開了,她們也不會放過我。再說方掌令被王爺發現,她說的那番話傳到宮裏,宮裏第一個不放過她。至於宮裏會不會放過我們,不必擔心,現在最主要的是保胎。”
陸女史看著李嫦曦的肚子,心裏也升出了希望。
“你要好好的,你要是走了,她們會給我安排人過來,到時候我才真被拿捏住了。”
李嫦曦自然不能讓陸女史走,陸女史和翡翠琥珀都是跟著原主入府的,一旦損失哪一個,王府再補進來的,或許是王妃的人,也可能是宮裏的,這都不是李嫦曦願意看到的。
“我們四個人進了這郕王府,一個也不能少。”
李嫦曦握緊了陸女史的手。
陸女史眼含熱淚,堅定的點頭,“對,一個也不能少,下官也想明白了。”
“快起來吧,地上涼,你膝蓋又要疼了。”
李嫦曦的關心,讓陸女史心暖暖的。
“下官多謝選侍。”
陸女史抹了抹淚起身,外麵翡翠的聲音傳來,“選侍、陸女史,王右長史親自送炭火來了。”
陸女史忙揉把臉,收整精神狀態,才迎了出去。
此時舒朗奉朱祁鈺的命令入了宮,傳達了郕王府發生的事。
仁壽宮中,此時饒是城府深的孫太後看著哭訴的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舒朗,臉色也青一陣紅一陣。
她賜入郕王府的新掌令,送賞賜的時候,給李選侍女史的下馬威,又讓保胎的李選侍動了胎氣。
還有那一番小妾的說詞,孫太後知道這是在指李選侍這個小妾。
後半段德不配位指的是廢後胡氏,可不管如何這話都不該是一個方掌令一個女官說的。
便是孫太後,也不會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廢後胡氏的不是。
畢竟先帝當初是以胡氏無子為由廢後的,對此朝野上下頗有爭議。
而李選侍身邊的女史曾經是侍候廢後的人,就算要針對,她這個太後也是私下的。
還有正院那個王女史,太皇太後曾經的女官,之前太後是有意擠掉王女史的掌令之位。
但現在方掌令把矛盾擺在明麵上,讓別人怎麽想她這個太後。
廢後胡氏已經死了,她連死人曾經侍候的人都容不下。
這往後李選侍和陸女史出了什麽事,別人第一個懷疑的就是她這個太後。
甚至還認為她對太皇太後不滿,針對侍候過太皇太後的人,這對孫太後的名聲極為不利的。
太皇太後曆經六朝,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正統,是仁宗洪熙帝的發妻,輔弼仁宗洪熙、宣宗宣德以及現在的正統三代帝王,被稱為‘女中堯舜’。
而她曾經是太皇太後的宮女,被知道她對太皇太後不滿,那就是大不敬不孝。
且孫太後從前也是先帝的妾,先帝是皇太孫時,孫太後是侍妾。
先帝成為太子,孫太後得以晉升夫人,連次妃都不是。
在先帝登基後,她才被封了貴妃,到生了兒子才封後的。
方掌令瞧不起小妾,定也瞧不起她這個太後。
“王爺正守著李選侍,讓奴婢先進宮稟報太後娘娘,待明日王爺再進宮給太後娘娘請罪。”
孫太後心裏一氣,請罪,請什麽罪。
自己小妾差點小產,卻要進宮請罪,當她這個太後是什麽惡霸之人。
孫太後勃然大怒,“來人,把方罪人給哀家押回宮。”
順風順水多年,孫太後從沒有這樣大失顏麵之事。
“郕王府李選侍懷嗣有功,晉為正四品王姬,賞金二十兩,白銀百兩,綢緞……”
“陸女史護主有功,晉升正六品女史。”
“郕王府王女史,晉升王掌令,協助郕王妃,管理後宅。”
……
太後懿旨下到郕王府,卻先去了怡然居。
太後的內侍還特地進了寢室,聞到了空氣中淡淡的血腥味和藥味,又看著臉色蒼白昏睡不醒的李嫦曦,這才步出房門。
陸女史見太後的內侍並沒有什麽動作,心裏鬆了口氣。
陸女史代李嫦曦接旨,心裏很是激動。
她不僅晉升了正六品女史,選侍也晉封了王姬。
要改口叫王姬了。收了旨意和賞賜,陸女史帶著翡翠琥珀送走了傳旨太監。
正院這裏,王女史又回到了掌令之位,不同的是這一次有太後的懿旨。
“王妃,太後娘娘讓你好生管理好郕王府後宅。”
“謹遵母後之令,本王妃一定用心管理好郕王府後宅。”
汪王妃笑容僵硬,待傳旨太監把方掌令給帶走,臉色便黑沉下來。
王掌令也斂了笑容,恭敬的立在汪王妃的麵前,等待王妃示下。
汪王妃深吸口氣,閉了閉眼才讓王掌令退下。
“下官告退”
王掌令也知道王妃不喜歡她,她心裏一歎,先讓王妃冷靜吧。
她一走,屋裏就傳來了劈裏啪啦聲響,汪王妃氣炸了。
正院的女官和侍婢,誰都不敢上前成為出氣筒。
汪王妃從來沒有這樣生氣過,太後這是打她的臉呢。
傳旨不先到正院,卻先去怡然居,才來正院。
可最委屈,最無辜的人是她。
明明就是孫太後不喜太皇太後和胡皇後曾經的人,才賜下方掌令。
方掌令惹的事,孫太後憑什麽怪她。
甚至王爺也怪她。
王妃這裏失意,杭次妃和其它選侍那裏倒是高興了。
不過對於李選侍因禍得福晉為王姬,又再度得了太後重賞之事,心裏又酸的不行。
目送朱祁鈺離去,陸女史一進來就跪在了李嫦曦的麵前。
“陸女史,快起來,你這是怎麽了?”
李嫦曦看著陸女史的紅著眼的狀態,就知不好。
陸女史哽咽出聲,“選侍,下官不能再侍候你了。”
“好好的不要這樣說,我也離不開你。”
李嫦曦伸手拉住陸女史的手臂,似要把她拉起來。
“方掌令今日在怡然居吃了虧,一定會報複回來的,且宮裏也不會放過奴婢,奴婢隻有離開才不會連累到選侍。”
陸女史此時心慌的不行,她主要是擔心宮裏的孫太後。
“陸女史別急,且先看情況吧,方掌令是在怡然居出事,就算你離開了,她們也不會放過我。再說方掌令被王爺發現,她說的那番話傳到宮裏,宮裏第一個不放過她。至於宮裏會不會放過我們,不必擔心,現在最主要的是保胎。”
陸女史看著李嫦曦的肚子,心裏也升出了希望。
“你要好好的,你要是走了,她們會給我安排人過來,到時候我才真被拿捏住了。”
李嫦曦自然不能讓陸女史走,陸女史和翡翠琥珀都是跟著原主入府的,一旦損失哪一個,王府再補進來的,或許是王妃的人,也可能是宮裏的,這都不是李嫦曦願意看到的。
“我們四個人進了這郕王府,一個也不能少。”
李嫦曦握緊了陸女史的手。
陸女史眼含熱淚,堅定的點頭,“對,一個也不能少,下官也想明白了。”
“快起來吧,地上涼,你膝蓋又要疼了。”
李嫦曦的關心,讓陸女史心暖暖的。
“下官多謝選侍。”
陸女史抹了抹淚起身,外麵翡翠的聲音傳來,“選侍、陸女史,王右長史親自送炭火來了。”
陸女史忙揉把臉,收整精神狀態,才迎了出去。
此時舒朗奉朱祁鈺的命令入了宮,傳達了郕王府發生的事。
仁壽宮中,此時饒是城府深的孫太後看著哭訴的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舒朗,臉色也青一陣紅一陣。
她賜入郕王府的新掌令,送賞賜的時候,給李選侍女史的下馬威,又讓保胎的李選侍動了胎氣。
還有那一番小妾的說詞,孫太後知道這是在指李選侍這個小妾。
後半段德不配位指的是廢後胡氏,可不管如何這話都不該是一個方掌令一個女官說的。
便是孫太後,也不會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廢後胡氏的不是。
畢竟先帝當初是以胡氏無子為由廢後的,對此朝野上下頗有爭議。
而李選侍身邊的女史曾經是侍候廢後的人,就算要針對,她這個太後也是私下的。
還有正院那個王女史,太皇太後曾經的女官,之前太後是有意擠掉王女史的掌令之位。
但現在方掌令把矛盾擺在明麵上,讓別人怎麽想她這個太後。
廢後胡氏已經死了,她連死人曾經侍候的人都容不下。
這往後李選侍和陸女史出了什麽事,別人第一個懷疑的就是她這個太後。
甚至還認為她對太皇太後不滿,針對侍候過太皇太後的人,這對孫太後的名聲極為不利的。
太皇太後曆經六朝,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正統,是仁宗洪熙帝的發妻,輔弼仁宗洪熙、宣宗宣德以及現在的正統三代帝王,被稱為‘女中堯舜’。
而她曾經是太皇太後的宮女,被知道她對太皇太後不滿,那就是大不敬不孝。
且孫太後從前也是先帝的妾,先帝是皇太孫時,孫太後是侍妾。
先帝成為太子,孫太後得以晉升夫人,連次妃都不是。
在先帝登基後,她才被封了貴妃,到生了兒子才封後的。
方掌令瞧不起小妾,定也瞧不起她這個太後。
“王爺正守著李選侍,讓奴婢先進宮稟報太後娘娘,待明日王爺再進宮給太後娘娘請罪。”
孫太後心裏一氣,請罪,請什麽罪。
自己小妾差點小產,卻要進宮請罪,當她這個太後是什麽惡霸之人。
孫太後勃然大怒,“來人,把方罪人給哀家押回宮。”
順風順水多年,孫太後從沒有這樣大失顏麵之事。
“郕王府李選侍懷嗣有功,晉為正四品王姬,賞金二十兩,白銀百兩,綢緞……”
“陸女史護主有功,晉升正六品女史。”
“郕王府王女史,晉升王掌令,協助郕王妃,管理後宅。”
……
太後懿旨下到郕王府,卻先去了怡然居。
太後的內侍還特地進了寢室,聞到了空氣中淡淡的血腥味和藥味,又看著臉色蒼白昏睡不醒的李嫦曦,這才步出房門。
陸女史見太後的內侍並沒有什麽動作,心裏鬆了口氣。
陸女史代李嫦曦接旨,心裏很是激動。
她不僅晉升了正六品女史,選侍也晉封了王姬。
要改口叫王姬了。收了旨意和賞賜,陸女史帶著翡翠琥珀送走了傳旨太監。
正院這裏,王女史又回到了掌令之位,不同的是這一次有太後的懿旨。
“王妃,太後娘娘讓你好生管理好郕王府後宅。”
“謹遵母後之令,本王妃一定用心管理好郕王府後宅。”
汪王妃笑容僵硬,待傳旨太監把方掌令給帶走,臉色便黑沉下來。
王掌令也斂了笑容,恭敬的立在汪王妃的麵前,等待王妃示下。
汪王妃深吸口氣,閉了閉眼才讓王掌令退下。
“下官告退”
王掌令也知道王妃不喜歡她,她心裏一歎,先讓王妃冷靜吧。
她一走,屋裏就傳來了劈裏啪啦聲響,汪王妃氣炸了。
正院的女官和侍婢,誰都不敢上前成為出氣筒。
汪王妃從來沒有這樣生氣過,太後這是打她的臉呢。
傳旨不先到正院,卻先去怡然居,才來正院。
可最委屈,最無辜的人是她。
明明就是孫太後不喜太皇太後和胡皇後曾經的人,才賜下方掌令。
方掌令惹的事,孫太後憑什麽怪她。
甚至王爺也怪她。
王妃這裏失意,杭次妃和其它選侍那裏倒是高興了。
不過對於李選侍因禍得福晉為王姬,又再度得了太後重賞之事,心裏又酸的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