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名士匯聚
三國:我要一步一步,成為最高 作者:耐堅的青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另一邊,蔡邕的書信,與李軒的親筆邀請書信,一起送到幾位儒家名士手中。
不出幾日,青州名士皆聞蔡邕之意。
邴原、管寧、華歆俱遊學,三人相善,時人號三人為‘一龍’,歆為龍頭,原為龍腹,寧為龍尾。
三人相聚北海,互相看著手中的書信,其中言辭懇切,希望他們到東萊講學教授學生,出任東萊學院祭酒。
邴原詢問道:“二位如何看待此事?”
華歆不假思索地說道:“還能如何,估計是李太守看中我們的名氣,借蔡大家之言招攬。”
“另外則是也有匯聚儒家學派,誌同道合者,共襄盛舉,讓蔡大家不至於自己做文學。”
管寧:“李太守收納諸多流民,妥善安置,不失仁義之名,至於招攬之事,我等隻做文學,不入仕途,無礙。”
“且遇到儒道大家,豈能失了求學之心,正該虛心求教!”
邴原和華歆皆道:“大善!”
北海高密。
鄭玄看著手中兩封書信,招來優秀的學生崔琰,與他看了書信。
“季珪,你覺得我應該去東萊嗎?”
(注:崔琰,字季珪,清河崔家,從曹魏,含冤而死,曆代皆有為其鳴不平者。)
崔琰麵對老師提問,恭敬道:“蔡先生邀請老師,學生認為應該去。”
“可是李太守之意,是讓您出任學院祭酒,學生不敢替老師做主。”
鄭玄感慨:“李太守仁義!”
“願出資資助我們讀書,其信上說,若是去東萊,你們全都可以一起去,路上會派人接送,可謂是考慮周全,那就去瞧瞧。”
他和蔡邕一樣,曾經受“黨錮之禍”牽連,客耕東萊,還挺懷念當時場景。
李軒知道鄭玄在家鄉隱居,聚徒講學,專心經術,著書立說。他的弟子遍於天下,多有人自遠方而投至門下,如趙商、崔琰、公孫方、王基、國淵、郗慮等即為著名者。他的學生常常超過千人,為一時之盛。
因此提前投資,資助紙張、錢糧,鄭玄感念其恩,打算入東萊。
“季珪,你回去收拾東西,屆時與我一道去。”
“學生遵命!“
原來的這些名士,因青州戰亂,黃巾肆虐,逃往遼東避禍,如今李軒打算把他們留在東萊。
遼東、交州這些偏遠地區,倒是成了戰亂時期的桃源之所。
除了這幾人,還有名士王烈。
(注:王烈,字延芳,平原縣人。)
他聽聞蔡邕到來,特地前往東萊拜訪。
一路上星夜兼程,他發現很多流民,與他一般無二,皆趕往東萊郡。
停下腳步休息,向不遠處的百姓詢問。
“老人家,為何你們都不遠千裏,趕往東萊郡?”
“李太守寬厚仁義,施行仁政,我們家鄉遭受大災,顆粒無收,皆向往東萊郡治下。”
“仁義之君,百姓向往,古人誠,不欺我!”王烈感歎。
路上看到的一幕幕,更令他堅定前往東萊郡,一探究竟。
李軒得知幾人到來,特地安排人去接應、保護人身安全。
當他們踏入東萊郡,就看到排成長龍的流民,官員正在有條不紊登記造冊。
民眾井然有序,無人生亂。
任誰看到這一幕,不由對李軒起了幾分敬佩之意。
華歆三人好奇,便過去詢問緣由。
誰知百姓如此回答:“李大人有規矩,若是生亂者,皆逐出東萊之外,我等畏懼饑寒交迫,自然會遵守規矩。”
如此,方才有這般景象。
三人對視一眼,皆知李軒在百姓心中的威望。
保境安民之舉,深得三人喜愛。
李軒這邊。
除了陪新婚妻子,夜夜笙歌之外,他還招來錦衣衛統領李三。
“李統領,天上人間的酒樓是你負責,你派人去南陽、或者江夏,傳信給黃忠,告知他咱們東萊有神醫,可帶他兒子來治病。”
“若他願意來,讓你的人一路護送,不得有誤!
“諾!”
李三也不問為何找黃忠,就下去派人執行命令。
吩咐完事情,李軒又回去白日......
一個時辰後。
蔡琰賢惠道:“夫君,莫要沉迷房中之事,讓跟隨夫君的人失望。”
其實也是李軒火力太猛,她不堪征伐,想緩緩。
“為夫精力旺盛,不耽誤兩頭兼顧,琰兒是否身體有恙?”
蔡琰支支吾吾,最終說道:“夫君,今夜讓竹兒侍奉夫君,妾身要......要休息。”
想起侍女小竹,還有明媚的小綠兒,李軒捏了捏蔡琰鼻子道:“好吧。”
“正好近日幾位儒學大家到來,為夫準備一二,晚上再回家陪琰兒。”
......
當華歆三人入了東萊治所,看到繁華盛景,熙熙攘攘的人流,宛如進入到了開國盛世!
“我等久居深山,還是小看了潛龍!”
“安定祥和,喧鬧繁華,百姓臉上掛著笑容,和別處真的不一樣!”
管寧心癢難耐,“據說天上人間,匯聚人間百味,皆是極品,還有李太守發明的“飛黃騰達”,不若去試試?”
幾分鍾後。
天上人間的雅間裏。
華歆三人看著前麵的一盤蝗蟲,手中的筷子舉了半天,麵麵相覷。
旁邊的夥計熱情道:“三位先生,這是我們太守大人發明的美味菜肴,先生隻要嚐過,定能讓您胃口大開。”
管寧望著金黃色的蝗蟲道:“子魚,你先來了。”
“幼寧,不若您先請!”
邴原笑道:“李大人費盡心思的治理辦法,我們一起吧。”
“善!”
三人齊齊動筷,發現蝗蟲被炸得香脆可口,味道極好。
隨即連連下筷,消滅其中的蝗蟲。
郡守府。
下人匯報,華歆三人已到。
李軒打聽到他們去了天上人間,帶著戲誌才、李明前去迎接。
“三位先生到來,黃縣蓬蓽生輝,倒是我有失遠迎!”
“這位就是李太守,見過大人!”三人起身見禮。
“我等見獵心喜,喜歡自己嚐試,李大人客氣了!”
“少年俊傑,年少有為!”
李軒麵對誇讚,始終謙遜有禮。
交談中,禮賢下士。
不出幾日,青州名士皆聞蔡邕之意。
邴原、管寧、華歆俱遊學,三人相善,時人號三人為‘一龍’,歆為龍頭,原為龍腹,寧為龍尾。
三人相聚北海,互相看著手中的書信,其中言辭懇切,希望他們到東萊講學教授學生,出任東萊學院祭酒。
邴原詢問道:“二位如何看待此事?”
華歆不假思索地說道:“還能如何,估計是李太守看中我們的名氣,借蔡大家之言招攬。”
“另外則是也有匯聚儒家學派,誌同道合者,共襄盛舉,讓蔡大家不至於自己做文學。”
管寧:“李太守收納諸多流民,妥善安置,不失仁義之名,至於招攬之事,我等隻做文學,不入仕途,無礙。”
“且遇到儒道大家,豈能失了求學之心,正該虛心求教!”
邴原和華歆皆道:“大善!”
北海高密。
鄭玄看著手中兩封書信,招來優秀的學生崔琰,與他看了書信。
“季珪,你覺得我應該去東萊嗎?”
(注:崔琰,字季珪,清河崔家,從曹魏,含冤而死,曆代皆有為其鳴不平者。)
崔琰麵對老師提問,恭敬道:“蔡先生邀請老師,學生認為應該去。”
“可是李太守之意,是讓您出任學院祭酒,學生不敢替老師做主。”
鄭玄感慨:“李太守仁義!”
“願出資資助我們讀書,其信上說,若是去東萊,你們全都可以一起去,路上會派人接送,可謂是考慮周全,那就去瞧瞧。”
他和蔡邕一樣,曾經受“黨錮之禍”牽連,客耕東萊,還挺懷念當時場景。
李軒知道鄭玄在家鄉隱居,聚徒講學,專心經術,著書立說。他的弟子遍於天下,多有人自遠方而投至門下,如趙商、崔琰、公孫方、王基、國淵、郗慮等即為著名者。他的學生常常超過千人,為一時之盛。
因此提前投資,資助紙張、錢糧,鄭玄感念其恩,打算入東萊。
“季珪,你回去收拾東西,屆時與我一道去。”
“學生遵命!“
原來的這些名士,因青州戰亂,黃巾肆虐,逃往遼東避禍,如今李軒打算把他們留在東萊。
遼東、交州這些偏遠地區,倒是成了戰亂時期的桃源之所。
除了這幾人,還有名士王烈。
(注:王烈,字延芳,平原縣人。)
他聽聞蔡邕到來,特地前往東萊拜訪。
一路上星夜兼程,他發現很多流民,與他一般無二,皆趕往東萊郡。
停下腳步休息,向不遠處的百姓詢問。
“老人家,為何你們都不遠千裏,趕往東萊郡?”
“李太守寬厚仁義,施行仁政,我們家鄉遭受大災,顆粒無收,皆向往東萊郡治下。”
“仁義之君,百姓向往,古人誠,不欺我!”王烈感歎。
路上看到的一幕幕,更令他堅定前往東萊郡,一探究竟。
李軒得知幾人到來,特地安排人去接應、保護人身安全。
當他們踏入東萊郡,就看到排成長龍的流民,官員正在有條不紊登記造冊。
民眾井然有序,無人生亂。
任誰看到這一幕,不由對李軒起了幾分敬佩之意。
華歆三人好奇,便過去詢問緣由。
誰知百姓如此回答:“李大人有規矩,若是生亂者,皆逐出東萊之外,我等畏懼饑寒交迫,自然會遵守規矩。”
如此,方才有這般景象。
三人對視一眼,皆知李軒在百姓心中的威望。
保境安民之舉,深得三人喜愛。
李軒這邊。
除了陪新婚妻子,夜夜笙歌之外,他還招來錦衣衛統領李三。
“李統領,天上人間的酒樓是你負責,你派人去南陽、或者江夏,傳信給黃忠,告知他咱們東萊有神醫,可帶他兒子來治病。”
“若他願意來,讓你的人一路護送,不得有誤!
“諾!”
李三也不問為何找黃忠,就下去派人執行命令。
吩咐完事情,李軒又回去白日......
一個時辰後。
蔡琰賢惠道:“夫君,莫要沉迷房中之事,讓跟隨夫君的人失望。”
其實也是李軒火力太猛,她不堪征伐,想緩緩。
“為夫精力旺盛,不耽誤兩頭兼顧,琰兒是否身體有恙?”
蔡琰支支吾吾,最終說道:“夫君,今夜讓竹兒侍奉夫君,妾身要......要休息。”
想起侍女小竹,還有明媚的小綠兒,李軒捏了捏蔡琰鼻子道:“好吧。”
“正好近日幾位儒學大家到來,為夫準備一二,晚上再回家陪琰兒。”
......
當華歆三人入了東萊治所,看到繁華盛景,熙熙攘攘的人流,宛如進入到了開國盛世!
“我等久居深山,還是小看了潛龍!”
“安定祥和,喧鬧繁華,百姓臉上掛著笑容,和別處真的不一樣!”
管寧心癢難耐,“據說天上人間,匯聚人間百味,皆是極品,還有李太守發明的“飛黃騰達”,不若去試試?”
幾分鍾後。
天上人間的雅間裏。
華歆三人看著前麵的一盤蝗蟲,手中的筷子舉了半天,麵麵相覷。
旁邊的夥計熱情道:“三位先生,這是我們太守大人發明的美味菜肴,先生隻要嚐過,定能讓您胃口大開。”
管寧望著金黃色的蝗蟲道:“子魚,你先來了。”
“幼寧,不若您先請!”
邴原笑道:“李大人費盡心思的治理辦法,我們一起吧。”
“善!”
三人齊齊動筷,發現蝗蟲被炸得香脆可口,味道極好。
隨即連連下筷,消滅其中的蝗蟲。
郡守府。
下人匯報,華歆三人已到。
李軒打聽到他們去了天上人間,帶著戲誌才、李明前去迎接。
“三位先生到來,黃縣蓬蓽生輝,倒是我有失遠迎!”
“這位就是李太守,見過大人!”三人起身見禮。
“我等見獵心喜,喜歡自己嚐試,李大人客氣了!”
“少年俊傑,年少有為!”
李軒麵對誇讚,始終謙遜有禮。
交談中,禮賢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