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義務教育?
你們現代人精神還好嗎? 作者:逐漸偏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比起秦始皇的心情複雜,所有老劉家的皇帝,尤其是劉徹本人,那可就隻有純純的欣喜了。
劉徹:朕愛聽,多誇點!
他看著仙幕上阿普的眼神,頓時變得慈愛起來:“沒想到呀,這後世人,竟然都是朕的後人,怪不得朕越看他們越喜歡呢。”
司馬遷:……陛下,你還記得你自己上一刻還對著仙幕瞪眼,對後世人怎麽不滿的嗎?
想是這麽想,他手上還是很誠實的將皇帝這句話記下了,這都是還寫進史書裏的,反正陛下自己都不覺得這話有什麽問題,他就更沒意見了。
——————
王莽稱帝的新朝,劉秀本人在仙幕點出他本人的名字後愣住了。
原因無他,還是個十多歲少年的他,家境貧寒,平日裏常做的,可能就是侍弄地裏的莊稼。
不論怎麽看,劉秀都實在無法將仙幕上說的那個——為大漢續命兩百年的皇帝,和自己聯係起來。
但,會這麽巧合嗎?
和他一樣是長沙定王劉發的五世孫,和他一樣叫做“劉秀”?
有時候,野心的萌芽就是那麽簡單。
或許這個少年還沒有發覺,甚至連“仕宦當作執金吾”這個目標都沒有生出的他,眼中卻已經隱隱冒出了對那至高無上的向往。
內心仿佛有一個聲音在低語:長沙定王的五世孫“劉秀”,真的會有如此的巧合嗎?如今王莽篡漢,逆賊當道,這難道還不能說明嗎?那個建立了東漢的皇帝又怎麽不能是你呢……
——————
“多少?仙幕說劉勝日後生了一百多個孩子?”
小劉徹驚呆了,他可沒忘記仙幕之前還說過他未來年近三十才生下一個兒子。
而他這個兄弟未來竟然生了這麽多孩子!?
這是想要用自己的子嗣建一支軍隊嗎?
劉啟也有些被這個數量驚到了,雖然他們男子確實不用親自生孩子,但是想要讓女子有孕,也不是隻要與之敦倫一次就能懷上的。
這樣看來,劉勝或許在讓女子有孕這方麵,算是天賦異稟?
——————
“義務教育……”
比起聽已經作古的皇帝的事跡,杜如晦對這個新出現的詞匯更為關注。
“義務可以看作責任,百姓有服徭役、兵役的義務,不知這後世義務是不是也做此解?”
可是教育的義務?
這個話有些怪異,語意不通啊……
他摸摸自己的胡須,暗自琢磨。
房玄齡也順著他這話在思索,這“義務教育”的涵義。
細思這個阿普的那段話——“等比數列大家都知道”、“畢竟”、“義務教育”、“學到的”……
這幾個重點單拎出來,再加上隨後又提到的“四到九年級”、“教材”等字眼,房玄齡想到了一個讓他心驚的答案。
他往杜如晦那邊看去,正好對方也轉過頭來,眼裏驚疑不定的神色,無疑已經說明了對方和他得出了同樣的結論——
李世民發現了兩人神色間的異樣,出聲問道:“玄齡,克明,你二人是從仙幕裏聽出、發現了什麽事嗎?”
杜如晦之前的話,雖說算是自語,但那聲音並沒有特意壓低,他自然也聽到了。
他也就這個問題思索了片刻,隻是還沒等他想出個所以然來,就看到了杜如晦和房玄齡兩個人那副震驚且不可置信的樣子。
這讓他一時有些新奇,難得看到這兩人這副樣子,但同時他也清楚,他們這樣一定是有了什麽重大的發現,才會如此。
事實也如此,隻見二人相視一眼,然後齊齊對他作揖行禮,接著房玄齡率先開口:“陛下,這阿普口中的‘義務教育’,若臣和克明沒有猜錯的話,其很有可能意指——後世全華夏的人,至少是從這個阿普的那一代起,所有人都必須要接受教育,去讀書!”
杜如晦接道:“而且不隻是會認字的長度那提到的九年級,代表的應該就是最少他們必須要讀九年書,這是國家硬性要求的,每一個人都必須要上九年學。”
這個發現,可比他們之前聽到後世人要讀二十幾年書還要來的更驚訝。
畢竟讀二十幾年書,在大唐人少,但也不是沒有,活到老學到老,這不是什麽稀罕事。
雖然也說過因為人才過多,而導致就業困難。
但當時他們想的是:後世人口基數大,那富人自然也多,而且小富之家的人,咬咬牙也送孩子去讀書這也不奇怪。
但現在這可不一樣啊,全國一代人都讀得起書,這是一個讓人無法不為之震撼的概念。
而且按那個阿普最少二十幾歲的年紀,後世最少讀過九年書的人,不止一代。
“怪不得之前說就業困難呢,這樣一聽,這後世這裏有多少人才啊!”
尉遲恭聽完兩人的解釋後,瞪圓了雙眼,他自己不愛讀書,但對會讀書的聰明人卻是佩服的。
而後世居然可能有……
他掰掰手指算一算,就算上隻有三成人,那也超過四萬萬的人了。
“乖乖!四萬萬讀過十年書的人,這豈不是全都是棟梁之才?”
李世民點頭:是啊,四萬萬的人才啊!怪不得後世說讀二十年書還難找工作呢,這個結論來看,怕是這能讀二十年書的人也過萬……
不,想到後世的人口,李世民覺得,怕是過十萬的人,都是讀了二十年以上的、有著淵博學識的人才!
他雙目快要羨慕的發紅了,“這後世國家,到底是如何保證,這麽多人都能聽話的讓孩子去上九年學的?”
讀書的開銷自古以來可就是少不了的,更別說後世可是男女都一樣能做官當兵,那自然這學也是所有人都上。
哪怕再小的孩子,在家裏那也是有事要做的,再大點半大的孩子——女孩兒操持家務,洗衣做飯收拾衛生,男孩兒不拘是侍候地裏莊稼還是做些別的,那都是要幫家裏人分擔的。
何況一家幾個孩子若是這年紀再離得近些,那家境貧寒的人怎麽可能一下子供得上幾個孩子的上學的花銷?
劉徹:朕愛聽,多誇點!
他看著仙幕上阿普的眼神,頓時變得慈愛起來:“沒想到呀,這後世人,竟然都是朕的後人,怪不得朕越看他們越喜歡呢。”
司馬遷:……陛下,你還記得你自己上一刻還對著仙幕瞪眼,對後世人怎麽不滿的嗎?
想是這麽想,他手上還是很誠實的將皇帝這句話記下了,這都是還寫進史書裏的,反正陛下自己都不覺得這話有什麽問題,他就更沒意見了。
——————
王莽稱帝的新朝,劉秀本人在仙幕點出他本人的名字後愣住了。
原因無他,還是個十多歲少年的他,家境貧寒,平日裏常做的,可能就是侍弄地裏的莊稼。
不論怎麽看,劉秀都實在無法將仙幕上說的那個——為大漢續命兩百年的皇帝,和自己聯係起來。
但,會這麽巧合嗎?
和他一樣是長沙定王劉發的五世孫,和他一樣叫做“劉秀”?
有時候,野心的萌芽就是那麽簡單。
或許這個少年還沒有發覺,甚至連“仕宦當作執金吾”這個目標都沒有生出的他,眼中卻已經隱隱冒出了對那至高無上的向往。
內心仿佛有一個聲音在低語:長沙定王的五世孫“劉秀”,真的會有如此的巧合嗎?如今王莽篡漢,逆賊當道,這難道還不能說明嗎?那個建立了東漢的皇帝又怎麽不能是你呢……
——————
“多少?仙幕說劉勝日後生了一百多個孩子?”
小劉徹驚呆了,他可沒忘記仙幕之前還說過他未來年近三十才生下一個兒子。
而他這個兄弟未來竟然生了這麽多孩子!?
這是想要用自己的子嗣建一支軍隊嗎?
劉啟也有些被這個數量驚到了,雖然他們男子確實不用親自生孩子,但是想要讓女子有孕,也不是隻要與之敦倫一次就能懷上的。
這樣看來,劉勝或許在讓女子有孕這方麵,算是天賦異稟?
——————
“義務教育……”
比起聽已經作古的皇帝的事跡,杜如晦對這個新出現的詞匯更為關注。
“義務可以看作責任,百姓有服徭役、兵役的義務,不知這後世義務是不是也做此解?”
可是教育的義務?
這個話有些怪異,語意不通啊……
他摸摸自己的胡須,暗自琢磨。
房玄齡也順著他這話在思索,這“義務教育”的涵義。
細思這個阿普的那段話——“等比數列大家都知道”、“畢竟”、“義務教育”、“學到的”……
這幾個重點單拎出來,再加上隨後又提到的“四到九年級”、“教材”等字眼,房玄齡想到了一個讓他心驚的答案。
他往杜如晦那邊看去,正好對方也轉過頭來,眼裏驚疑不定的神色,無疑已經說明了對方和他得出了同樣的結論——
李世民發現了兩人神色間的異樣,出聲問道:“玄齡,克明,你二人是從仙幕裏聽出、發現了什麽事嗎?”
杜如晦之前的話,雖說算是自語,但那聲音並沒有特意壓低,他自然也聽到了。
他也就這個問題思索了片刻,隻是還沒等他想出個所以然來,就看到了杜如晦和房玄齡兩個人那副震驚且不可置信的樣子。
這讓他一時有些新奇,難得看到這兩人這副樣子,但同時他也清楚,他們這樣一定是有了什麽重大的發現,才會如此。
事實也如此,隻見二人相視一眼,然後齊齊對他作揖行禮,接著房玄齡率先開口:“陛下,這阿普口中的‘義務教育’,若臣和克明沒有猜錯的話,其很有可能意指——後世全華夏的人,至少是從這個阿普的那一代起,所有人都必須要接受教育,去讀書!”
杜如晦接道:“而且不隻是會認字的長度那提到的九年級,代表的應該就是最少他們必須要讀九年書,這是國家硬性要求的,每一個人都必須要上九年學。”
這個發現,可比他們之前聽到後世人要讀二十幾年書還要來的更驚訝。
畢竟讀二十幾年書,在大唐人少,但也不是沒有,活到老學到老,這不是什麽稀罕事。
雖然也說過因為人才過多,而導致就業困難。
但當時他們想的是:後世人口基數大,那富人自然也多,而且小富之家的人,咬咬牙也送孩子去讀書這也不奇怪。
但現在這可不一樣啊,全國一代人都讀得起書,這是一個讓人無法不為之震撼的概念。
而且按那個阿普最少二十幾歲的年紀,後世最少讀過九年書的人,不止一代。
“怪不得之前說就業困難呢,這樣一聽,這後世這裏有多少人才啊!”
尉遲恭聽完兩人的解釋後,瞪圓了雙眼,他自己不愛讀書,但對會讀書的聰明人卻是佩服的。
而後世居然可能有……
他掰掰手指算一算,就算上隻有三成人,那也超過四萬萬的人了。
“乖乖!四萬萬讀過十年書的人,這豈不是全都是棟梁之才?”
李世民點頭:是啊,四萬萬的人才啊!怪不得後世說讀二十年書還難找工作呢,這個結論來看,怕是這能讀二十年書的人也過萬……
不,想到後世的人口,李世民覺得,怕是過十萬的人,都是讀了二十年以上的、有著淵博學識的人才!
他雙目快要羨慕的發紅了,“這後世國家,到底是如何保證,這麽多人都能聽話的讓孩子去上九年學的?”
讀書的開銷自古以來可就是少不了的,更別說後世可是男女都一樣能做官當兵,那自然這學也是所有人都上。
哪怕再小的孩子,在家裏那也是有事要做的,再大點半大的孩子——女孩兒操持家務,洗衣做飯收拾衛生,男孩兒不拘是侍候地裏莊稼還是做些別的,那都是要幫家裏人分擔的。
何況一家幾個孩子若是這年紀再離得近些,那家境貧寒的人怎麽可能一下子供得上幾個孩子的上學的花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