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楊堅的憂愁
你們現代人精神還好嗎? 作者:逐漸偏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嬴政也注意到了“章邯”這個有些耳熟的、最近才聽過的名字——由蒙恬向他推薦的前去尋找劉邦的王翦的部下。
他眼睛微眯起,思索著這個雍王章邯和蒙恬推薦的這個章邯,是同一個人的可能性有多大。
在大秦雖然有軍功封爵這一條路,看似人人皆可封,但從最低等的公士到最高等的徹候可是有二十級的,更別說雍王這個聽著就是王爵的、還在徹候之上的爵位,在並不準備分封的大秦可是沒有的。
那麽這個所謂雍王又是怎麽回事呢?
“項羽、劉邦、楚漢之爭”這幾個關鍵詞匯出現在嬴政腦海,再一轉,他差不多想明白是怎麽回事了。
以章邯的年紀隻要不出什麽意外,秦二世,甚至秦亡之時他自然是還在的,並且一個有能力還備受王翦、蒙恬看好的人,他大概率也會啟用看重,那麽那個章邯手裏持有一些兵力也就不是什麽難以理解的事了。
這種情況下,相爭的楚漢不論是誰占上風,從大義或實力多方麵來考量,隻要章邯不刻意起事、反對他們,那對他兩方勢力自然還是會以拉攏、安撫為主。
如此一來,封王也就成了順理成章之事了。
嬴政憑借短短一個“雍王章邯”就把形勢猜出個七七八八,理清這一圈關係後,他倒也沒有想著要對章邯的“背叛”做些什麽。
畢竟現在都隻是他的猜想,未來形勢還未明,胡亥和趙高又在朝堂到底搞出了些什麽昏頭的事,他現在還一概不知呢,除非仙幕擺明車馬點明未來章邯的“背叛”,否則,對此人他還是傾向先根據其能力安排啟用。
若不然,一天天的,他淨想著每個人將來都做了些什麽、是不是背叛了他,那這偌大的大秦還要不要運轉了?
把現在朝堂上這些人全換下去倒是容易,但是替換的人呢?總不能讓他或者直接讓宮人們去給下麵的小吏下達命令、對接公務吧……
下麵的其他人不知道嬴政這番考量,一些人在聽到“雍王章邯”後,彼此之間眉眼官司打得飛起。
這個名字在月餘之前他們是聽都沒聽過的,但是誰讓此人經蒙恬大力推薦之後,入了陛下的眼,領了差事呢。
而且還是尋找在原來,未來會推翻大秦登基稱帝的漢高祖劉邦這樣的大事。
這讓他們在這短短一段時間想忘記對方都難。
更別說此時還聽到此人未來竟會封王,這其中隱含的意思可有些玩味啊。
畢竟,誰都知道,始皇陛下對於分封一事,那可是深痛惡絕——想都不要想在大秦搞這套。
那章邯這個王是誰封的呢?
能站在這大秦朝堂上的,就沒有幾個蠢人,自然也猜到了章邯未來可能投敵這件事。
雖然就算現在的章邯受到提拔,也沒有影響到多少他們的利益,但身為王翦部下的他得到重用就已經讓一些人看不慣、如芒刺背了。
現在逮著這麽大個把柄,他們又怎麽可能願意輕輕揭過、當做無事發生呢。
而且照這些人的想法,連那個那麽受陛下信重的李斯,都沒有被寬恕,這稱得上直接叛國的章邯怎麽可能逃過一劫,他們要做的隻是倒是往火中添幾把柴火罷了,又不是什麽難做的大事。
當然,這火要是燒得太旺,把和章邯有關聯的王翦、蒙恬都波及到,那自然是更好不過來了。
————————
楊堅在那次隋朝被捎帶提及後,再次看到仙幕提及大隋,出現了隋朝皇帝,但他一時也搞不清這是不是件好事了。
畢竟這個視頻講得可是挖墓,那出現的人物是怎麽回事還用想嗎?
不過,終歸出都出現了,他也沒轍,隻能往好處想想:“隋文帝啊,聽起來倒也是個頂頂好的美諡了,如此我大隋又為何竟會落得如暴秦一般的下場……”
說是往好處想,但終歸楊堅還是沒忍住發出痛心、不解的歎息。
想到之前根據仙幕出現的小說裏出現的唐朝時間點推算後得出,大隋最多也隻剩二十來年的國祚,他就也顧不上去在意,這可很有可能就是自己的隋文帝,也在被人刨墳的行列了。
畢竟那個說是他也不是他,他本人現在可還活著呢,要是隋朝國祚夠久、積威甚深,他將來說不定還可以避免如仙幕中一般,被後世人挖開帝陵的命運呢。
所以,在為隋文帝被挖墳鬱悶幾息後,楊堅又再度為隋短暫的國祚還有楊勇不行楊廣之前的那條彈幕來看也不行,那繼承人還能選誰,現在再生一個教導來得及嗎種種糾結、深思去了。
至於提前扼殺唐朝的建立者?
這首先要知道對方更多的信息才行啊,可惜,雖然知道那個唐朝皇室姓李,第二任皇帝名李世民,他還有個叫李建成的兄長,但可惜,在他派人以這些現有信息去搜尋的時候,卻並沒有什麽收獲。
李姓自然不少,但完全符合條件的一個沒有。
唯一硬要扯點聯係的就是皇後的外甥,稱他為姨夫的、繼承了他家世襲爵位的唐國公——李淵。
姓李,爵位裏有唐,不過他夫人今年剛誕下二人的長子,其大名還沒有起,小字倒是有了,叫毗沙門。
寄托了為人父母對長子的期許,希望他擁有智慧、財富和武勇。
倒是和“建成”這個名字的含義——建功立業,成就天下相比,樸實了些,基本是每個父母都會對孩子有的祝福的期盼。
而後者聽著就蘊含著深刻的含義和野心,除非這名字是後來改的,若不然,那人現在就給剛出生的孩子起這個名字,自然已經是不甘於現狀了。
楊堅在暗中觀察一段時間後,覺得如此早早就暗含野心之人,應該不是李淵,所以就放鬆了暗中對李淵的監視,隻留了兩人輪換繼續跟著李淵,隻是塗個保險以防萬一。
另外大量人手被他派去各地,尋找符合李唐皇室條件之人了。
————————
李世民不知道另一時空隋文帝與正確答案擦肩而過後的做法,他因為沒有二世而亡的憂愁,所以無法釋懷自己未來真的被後世人打擾了安寧。
仙幕上“唐太宗”幾個字讓他坐立難安,至於那老頭畫像?
反正都是後麵朝代的人臆想出來的,比起自己的墳被挖了這種大事來,他此時也不甚在意這個了。
李世民緊緊盯著仙幕,仔細打量每一幀畫麵,不放過每一條彈幕,企圖從中找到關於他的帝陵更多的相關信息。
不過,可惜,後世人多都是在調侃長安地上、地下的“人”滿為患,一點也沒有提到他最關心的事情。
就連他寄予重望的評論區,對此也沒有提到他們考古到底是考到什麽程度,是不是連人屍骸都要給挖出來和那些古代文物一樣展覽也沒說。
總算他最終抽絲剝繭,靠著超強的理解力和自我安慰,發現了兩個評論裏有提到“墳包、大土包”這種話。
“克明、玄齡,你們說這後世要是把人屍骸都挖出來了,應該不會幹又把空墳給埋成個土包這種無意義的事是吧?”
不等兩人回答,又徑自說道:“所以,既然他們發現的墳過後還是墳包,那就說明後世人考古應該不是非要把人的遺骸的,對吧。”
被點名的房玄齡和杜如晦二人互視一眼,兩人自然聽出了陛下這番話之下的擔憂和自我安慰之意。
他們還能怎麽說?
難不成還要唱反調說,不是陛下你想的那樣,後世人就是會把人的遺骸也挖出來供人參觀嗎?
別說是他們,就算換個大字不識的蒙昧百姓,也不可能如此回話啊。
所以兩人當然是順著李世民的話,還有理有據地分析一番,來佐證後世人不會像他擔心的那般,這讓他們的話聽起來更有說服力了。
反正,李世民是暫時相信了自己未來並沒有連遺骨都變成展覽品,嗚嗚x﹏x。
他眼睛微眯起,思索著這個雍王章邯和蒙恬推薦的這個章邯,是同一個人的可能性有多大。
在大秦雖然有軍功封爵這一條路,看似人人皆可封,但從最低等的公士到最高等的徹候可是有二十級的,更別說雍王這個聽著就是王爵的、還在徹候之上的爵位,在並不準備分封的大秦可是沒有的。
那麽這個所謂雍王又是怎麽回事呢?
“項羽、劉邦、楚漢之爭”這幾個關鍵詞匯出現在嬴政腦海,再一轉,他差不多想明白是怎麽回事了。
以章邯的年紀隻要不出什麽意外,秦二世,甚至秦亡之時他自然是還在的,並且一個有能力還備受王翦、蒙恬看好的人,他大概率也會啟用看重,那麽那個章邯手裏持有一些兵力也就不是什麽難以理解的事了。
這種情況下,相爭的楚漢不論是誰占上風,從大義或實力多方麵來考量,隻要章邯不刻意起事、反對他們,那對他兩方勢力自然還是會以拉攏、安撫為主。
如此一來,封王也就成了順理成章之事了。
嬴政憑借短短一個“雍王章邯”就把形勢猜出個七七八八,理清這一圈關係後,他倒也沒有想著要對章邯的“背叛”做些什麽。
畢竟現在都隻是他的猜想,未來形勢還未明,胡亥和趙高又在朝堂到底搞出了些什麽昏頭的事,他現在還一概不知呢,除非仙幕擺明車馬點明未來章邯的“背叛”,否則,對此人他還是傾向先根據其能力安排啟用。
若不然,一天天的,他淨想著每個人將來都做了些什麽、是不是背叛了他,那這偌大的大秦還要不要運轉了?
把現在朝堂上這些人全換下去倒是容易,但是替換的人呢?總不能讓他或者直接讓宮人們去給下麵的小吏下達命令、對接公務吧……
下麵的其他人不知道嬴政這番考量,一些人在聽到“雍王章邯”後,彼此之間眉眼官司打得飛起。
這個名字在月餘之前他們是聽都沒聽過的,但是誰讓此人經蒙恬大力推薦之後,入了陛下的眼,領了差事呢。
而且還是尋找在原來,未來會推翻大秦登基稱帝的漢高祖劉邦這樣的大事。
這讓他們在這短短一段時間想忘記對方都難。
更別說此時還聽到此人未來竟會封王,這其中隱含的意思可有些玩味啊。
畢竟,誰都知道,始皇陛下對於分封一事,那可是深痛惡絕——想都不要想在大秦搞這套。
那章邯這個王是誰封的呢?
能站在這大秦朝堂上的,就沒有幾個蠢人,自然也猜到了章邯未來可能投敵這件事。
雖然就算現在的章邯受到提拔,也沒有影響到多少他們的利益,但身為王翦部下的他得到重用就已經讓一些人看不慣、如芒刺背了。
現在逮著這麽大個把柄,他們又怎麽可能願意輕輕揭過、當做無事發生呢。
而且照這些人的想法,連那個那麽受陛下信重的李斯,都沒有被寬恕,這稱得上直接叛國的章邯怎麽可能逃過一劫,他們要做的隻是倒是往火中添幾把柴火罷了,又不是什麽難做的大事。
當然,這火要是燒得太旺,把和章邯有關聯的王翦、蒙恬都波及到,那自然是更好不過來了。
————————
楊堅在那次隋朝被捎帶提及後,再次看到仙幕提及大隋,出現了隋朝皇帝,但他一時也搞不清這是不是件好事了。
畢竟這個視頻講得可是挖墓,那出現的人物是怎麽回事還用想嗎?
不過,終歸出都出現了,他也沒轍,隻能往好處想想:“隋文帝啊,聽起來倒也是個頂頂好的美諡了,如此我大隋又為何竟會落得如暴秦一般的下場……”
說是往好處想,但終歸楊堅還是沒忍住發出痛心、不解的歎息。
想到之前根據仙幕出現的小說裏出現的唐朝時間點推算後得出,大隋最多也隻剩二十來年的國祚,他就也顧不上去在意,這可很有可能就是自己的隋文帝,也在被人刨墳的行列了。
畢竟那個說是他也不是他,他本人現在可還活著呢,要是隋朝國祚夠久、積威甚深,他將來說不定還可以避免如仙幕中一般,被後世人挖開帝陵的命運呢。
所以,在為隋文帝被挖墳鬱悶幾息後,楊堅又再度為隋短暫的國祚還有楊勇不行楊廣之前的那條彈幕來看也不行,那繼承人還能選誰,現在再生一個教導來得及嗎種種糾結、深思去了。
至於提前扼殺唐朝的建立者?
這首先要知道對方更多的信息才行啊,可惜,雖然知道那個唐朝皇室姓李,第二任皇帝名李世民,他還有個叫李建成的兄長,但可惜,在他派人以這些現有信息去搜尋的時候,卻並沒有什麽收獲。
李姓自然不少,但完全符合條件的一個沒有。
唯一硬要扯點聯係的就是皇後的外甥,稱他為姨夫的、繼承了他家世襲爵位的唐國公——李淵。
姓李,爵位裏有唐,不過他夫人今年剛誕下二人的長子,其大名還沒有起,小字倒是有了,叫毗沙門。
寄托了為人父母對長子的期許,希望他擁有智慧、財富和武勇。
倒是和“建成”這個名字的含義——建功立業,成就天下相比,樸實了些,基本是每個父母都會對孩子有的祝福的期盼。
而後者聽著就蘊含著深刻的含義和野心,除非這名字是後來改的,若不然,那人現在就給剛出生的孩子起這個名字,自然已經是不甘於現狀了。
楊堅在暗中觀察一段時間後,覺得如此早早就暗含野心之人,應該不是李淵,所以就放鬆了暗中對李淵的監視,隻留了兩人輪換繼續跟著李淵,隻是塗個保險以防萬一。
另外大量人手被他派去各地,尋找符合李唐皇室條件之人了。
————————
李世民不知道另一時空隋文帝與正確答案擦肩而過後的做法,他因為沒有二世而亡的憂愁,所以無法釋懷自己未來真的被後世人打擾了安寧。
仙幕上“唐太宗”幾個字讓他坐立難安,至於那老頭畫像?
反正都是後麵朝代的人臆想出來的,比起自己的墳被挖了這種大事來,他此時也不甚在意這個了。
李世民緊緊盯著仙幕,仔細打量每一幀畫麵,不放過每一條彈幕,企圖從中找到關於他的帝陵更多的相關信息。
不過,可惜,後世人多都是在調侃長安地上、地下的“人”滿為患,一點也沒有提到他最關心的事情。
就連他寄予重望的評論區,對此也沒有提到他們考古到底是考到什麽程度,是不是連人屍骸都要給挖出來和那些古代文物一樣展覽也沒說。
總算他最終抽絲剝繭,靠著超強的理解力和自我安慰,發現了兩個評論裏有提到“墳包、大土包”這種話。
“克明、玄齡,你們說這後世要是把人屍骸都挖出來了,應該不會幹又把空墳給埋成個土包這種無意義的事是吧?”
不等兩人回答,又徑自說道:“所以,既然他們發現的墳過後還是墳包,那就說明後世人考古應該不是非要把人的遺骸的,對吧。”
被點名的房玄齡和杜如晦二人互視一眼,兩人自然聽出了陛下這番話之下的擔憂和自我安慰之意。
他們還能怎麽說?
難不成還要唱反調說,不是陛下你想的那樣,後世人就是會把人的遺骸也挖出來供人參觀嗎?
別說是他們,就算換個大字不識的蒙昧百姓,也不可能如此回話啊。
所以兩人當然是順著李世民的話,還有理有據地分析一番,來佐證後世人不會像他擔心的那般,這讓他們的話聽起來更有說服力了。
反正,李世民是暫時相信了自己未來並沒有連遺骨都變成展覽品,嗚嗚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