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古今浪漫
你們現代人精神還好嗎? 作者:逐漸偏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些跨越時間、直擊心靈的“交流”】
“……林秀才,這標題你看明白了嗎?這些明明基本都是平日裏常說的大白話,但我還是看得一腦袋迷糊。”
劉藍石一抹腦門,選擇不繼續為難自己了,直接轉頭問她們村兒最有出息的娃兒。
林秀才、林坤明麵對村人們投過來的、略帶求知的眼神,卻有些呐呐,“這、我也並不知……”
就像劉嬸子說的,雖然那些話都是大白話,但隻這短短一句沒有主題的話,再加上對後世仍然知之甚少的情況下,他實在無法從標題看出這次視頻是要說什麽。
若說是指那些才華出眾、辭藻華麗的古詩、文章,他又莫名覺得應該有點不一樣。
【“眾所周知,我們華夏有著上下五千年曆史,期間文物出土不斷,那些都是證實著我們來處的物品。
以前每次逛博物館,看著那些曆經時間衝刷的古董文物,我心中就會升騰起一種莫名寂寥的震動。
不論是生前多麽偉大、多麽高貴的人,在時間偉力麵前均是平等的不堪一擊,隻有曆史書上短短幾個字記錄下他們的刹那一生。
當然還有更多的人碌碌奔波一輩子,最後也隻能化作“黔首”、“黎民”、“百姓”這短短幾個字的稱呼,將數之不盡的普通人全都概括其中。”
幾張博物館展覽品的圖片交替出現。
“當然,這隻是我的一點小emo,但其實在我逐漸深入去了解他們後,這種感覺逐漸被替代。
現在看著那些文物,我會首先想到它們曾經是被曆史上的誰拿著把玩、使用,它們沉默地見證、經曆了一切,又在今天告知給我們它們曾經主人的存在。
浪漫——沒錯,現在的我覺得這又何嚐不是一種浪漫呢?
而今天這期視頻,我就挑兩個不是那麽符合、但又能深刻感受到這種浪漫的例子,來簡單說一說。”
畫麵中的阿普再度消失,屏幕裏取而代之的是一張占滿畫麵的深色紙張。
紙張上是透出主人稚嫩的文字和繪畫。
“視頻中的這幅有些像草稿紙的東西,其實是2021年在敦煌出土的千年前的文獻——《吉凶書儀》。
《凶吉書儀》是一千年前的考古文獻,記錄的是當時有關婚喪嫁娶的一些禮儀。
講到這裏應該已經有朋友發現了華點——為什麽一個記錄禮儀相關的文獻,上麵的內容看著卻像是幼兒園小朋友、或者低年級小學生”的手筆?”
畫麵進一步放大了剛剛的文字和繪畫,還貼心地做了文字翻譯——
『這是馬
這是羊
這是蛇
這是大蟲』
“我們可以看到每一個畫的動物上方,都有文字給它寫的身(物)份(種)介紹,十二生肖的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全都在上麵。
別說畫的還挺像,反正我這個手殘黨拿著鉛筆都不一定能畫這麽好,這古人還用得上軟趴趴的毛筆吧,難度絕對隻會更大。
當然也不隻這些——”
視頻裏出現新的畫麵,剛剛的繪畫也變成了旁的動物。
“除了兔狗羊牛這種生肖動物,我們可以看到這位小朋友還畫了一匹並不是生肖的、做奔跑狀的狼、還有一隻猿、黃羊,甚至“狼”這個字還寫錯了。
顯然這《吉凶書儀》,在當時被這位千年前的、不知是我們哪個華夏同胞的、親親小祖宗小朋友,給當做了草稿紙用了。
而且他還將其用來在學習中搞怪、開小差。
隻看著這幅畫,就讓人不覺會心一笑,不禁會浮現這樣的想法:果然不論什麽時候,哪怕跨越千年,小朋友們都差不多啊,不愛學習的孩子,隻要不是學習、寫作業,那麽做什麽都好玩。
就像我們打工人,上班時間除了上班,其他做什麽、哪怕發呆都會快樂一樣。”】
【[這是真小祖宗啊!]
[哈哈哈浪漫不浪漫我不知道,我就想知道這個小祖宗當時有沒有挨打(歪頭吃手)]
[沒有挨打的童年是不完整的,我希望每一個小朋友都有一個完整的童年,哪怕他是小祖宗(狗頭叼花)]
[特意暫停放大看了下,狼真的寫錯了,卻有了更真實的感覺]
[前麵的我懂!就好像這是我們身邊一個普通小學生的那種感覺對吧!]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為什麽四大文明古國就剩中國了,原因就在文化傳承]】
【接著是一塊發黃的、表麵蠻光滑、但看上去仍然很普通的大石頭。
“視頻中這個看似普通的石頭,卻是戰國時期中山國的一件河光刻石。
在這塊兒石頭上,刻有兩行共二十個形似金文大篆的字。”
帶到鏡頭轉換方向,畫麵上的石頭才露出了刻有文字的另一麵。
“這段的大致意思就是:我們是給王打漁的公乘得和舊將曼,我們哥倆現在在給王看守陵墓。後世的君子們,你們好啊。”
視頻裏又貼心跳出這段文字轉化為簡體字後的全文——
『監罟尤臣公乘得守丘,丌(其)臼(舊)將謾,敢謁後尗(淑)賢者。』
“這塊兒看似隻是普通問候的普通石頭、河光刻石,卻證明了那個存在一直有些存疑的中山國的真實存在。
當我們發現這塊河光刻石的時候,這石上的一刻、我們的一讀間,兩個看似普通簡單的行為,此時已經跨越了2300的時光,完成了一場不同尋常的問候。
歲月失語,惟石能言。
這塊可以被稱作是古代河光刻石版的漂流瓶,正是這句話的具現化。
這又何嚐不是一種由時間與人合力帶來的浪漫呢?”
先是一具褪色成土黃色的兵馬俑出現在視頻中,然後鏡頭一直拉近,直到這具兵馬俑的頭發絲都纖毫畢現地呈現在畫麵上。
“這個應該不需要我介紹,大家就都知道是什麽了。
是的,這是一個秦始皇陵中的兵馬俑,看著和無數個其他秦始皇陵陪葬坑的兵馬俑一樣,好似沒有什麽特殊的地方。
但是——讓我們仔細來看一看這個被放大的畫麵,現在應該有人發現了端倪,沒發現也不要緊。
我來告訴你,這裏,在這具兵馬俑左耳斜上方這個位置,兩千多年前一位工匠在製作這個人俑時,一不小心,把自己的指紋留在了這個俑上。
而在經過幾千年的時間流逝後,在從土裏重見天日後,我們這些後人得以窺見了久遠的以前——有過這麽一個可能有點粗心、迷糊的工匠,他參與了為帝王製作陪葬俑的這項工作,在過程中,或許他自己都沒有發現,然後就這樣無意間把自己的存在“記錄”了下來。
就是這種種或許出乎當事人預料、不經意間做到、或有意做下的行為,其中蘊含的浪漫與震撼直擊人的心靈,令人忍不住為之一顫,繼而內心生出感動或感慨。”】
“……林秀才,這標題你看明白了嗎?這些明明基本都是平日裏常說的大白話,但我還是看得一腦袋迷糊。”
劉藍石一抹腦門,選擇不繼續為難自己了,直接轉頭問她們村兒最有出息的娃兒。
林秀才、林坤明麵對村人們投過來的、略帶求知的眼神,卻有些呐呐,“這、我也並不知……”
就像劉嬸子說的,雖然那些話都是大白話,但隻這短短一句沒有主題的話,再加上對後世仍然知之甚少的情況下,他實在無法從標題看出這次視頻是要說什麽。
若說是指那些才華出眾、辭藻華麗的古詩、文章,他又莫名覺得應該有點不一樣。
【“眾所周知,我們華夏有著上下五千年曆史,期間文物出土不斷,那些都是證實著我們來處的物品。
以前每次逛博物館,看著那些曆經時間衝刷的古董文物,我心中就會升騰起一種莫名寂寥的震動。
不論是生前多麽偉大、多麽高貴的人,在時間偉力麵前均是平等的不堪一擊,隻有曆史書上短短幾個字記錄下他們的刹那一生。
當然還有更多的人碌碌奔波一輩子,最後也隻能化作“黔首”、“黎民”、“百姓”這短短幾個字的稱呼,將數之不盡的普通人全都概括其中。”
幾張博物館展覽品的圖片交替出現。
“當然,這隻是我的一點小emo,但其實在我逐漸深入去了解他們後,這種感覺逐漸被替代。
現在看著那些文物,我會首先想到它們曾經是被曆史上的誰拿著把玩、使用,它們沉默地見證、經曆了一切,又在今天告知給我們它們曾經主人的存在。
浪漫——沒錯,現在的我覺得這又何嚐不是一種浪漫呢?
而今天這期視頻,我就挑兩個不是那麽符合、但又能深刻感受到這種浪漫的例子,來簡單說一說。”
畫麵中的阿普再度消失,屏幕裏取而代之的是一張占滿畫麵的深色紙張。
紙張上是透出主人稚嫩的文字和繪畫。
“視頻中的這幅有些像草稿紙的東西,其實是2021年在敦煌出土的千年前的文獻——《吉凶書儀》。
《凶吉書儀》是一千年前的考古文獻,記錄的是當時有關婚喪嫁娶的一些禮儀。
講到這裏應該已經有朋友發現了華點——為什麽一個記錄禮儀相關的文獻,上麵的內容看著卻像是幼兒園小朋友、或者低年級小學生”的手筆?”
畫麵進一步放大了剛剛的文字和繪畫,還貼心地做了文字翻譯——
『這是馬
這是羊
這是蛇
這是大蟲』
“我們可以看到每一個畫的動物上方,都有文字給它寫的身(物)份(種)介紹,十二生肖的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全都在上麵。
別說畫的還挺像,反正我這個手殘黨拿著鉛筆都不一定能畫這麽好,這古人還用得上軟趴趴的毛筆吧,難度絕對隻會更大。
當然也不隻這些——”
視頻裏出現新的畫麵,剛剛的繪畫也變成了旁的動物。
“除了兔狗羊牛這種生肖動物,我們可以看到這位小朋友還畫了一匹並不是生肖的、做奔跑狀的狼、還有一隻猿、黃羊,甚至“狼”這個字還寫錯了。
顯然這《吉凶書儀》,在當時被這位千年前的、不知是我們哪個華夏同胞的、親親小祖宗小朋友,給當做了草稿紙用了。
而且他還將其用來在學習中搞怪、開小差。
隻看著這幅畫,就讓人不覺會心一笑,不禁會浮現這樣的想法:果然不論什麽時候,哪怕跨越千年,小朋友們都差不多啊,不愛學習的孩子,隻要不是學習、寫作業,那麽做什麽都好玩。
就像我們打工人,上班時間除了上班,其他做什麽、哪怕發呆都會快樂一樣。”】
【[這是真小祖宗啊!]
[哈哈哈浪漫不浪漫我不知道,我就想知道這個小祖宗當時有沒有挨打(歪頭吃手)]
[沒有挨打的童年是不完整的,我希望每一個小朋友都有一個完整的童年,哪怕他是小祖宗(狗頭叼花)]
[特意暫停放大看了下,狼真的寫錯了,卻有了更真實的感覺]
[前麵的我懂!就好像這是我們身邊一個普通小學生的那種感覺對吧!]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為什麽四大文明古國就剩中國了,原因就在文化傳承]】
【接著是一塊發黃的、表麵蠻光滑、但看上去仍然很普通的大石頭。
“視頻中這個看似普通的石頭,卻是戰國時期中山國的一件河光刻石。
在這塊兒石頭上,刻有兩行共二十個形似金文大篆的字。”
帶到鏡頭轉換方向,畫麵上的石頭才露出了刻有文字的另一麵。
“這段的大致意思就是:我們是給王打漁的公乘得和舊將曼,我們哥倆現在在給王看守陵墓。後世的君子們,你們好啊。”
視頻裏又貼心跳出這段文字轉化為簡體字後的全文——
『監罟尤臣公乘得守丘,丌(其)臼(舊)將謾,敢謁後尗(淑)賢者。』
“這塊兒看似隻是普通問候的普通石頭、河光刻石,卻證明了那個存在一直有些存疑的中山國的真實存在。
當我們發現這塊河光刻石的時候,這石上的一刻、我們的一讀間,兩個看似普通簡單的行為,此時已經跨越了2300的時光,完成了一場不同尋常的問候。
歲月失語,惟石能言。
這塊可以被稱作是古代河光刻石版的漂流瓶,正是這句話的具現化。
這又何嚐不是一種由時間與人合力帶來的浪漫呢?”
先是一具褪色成土黃色的兵馬俑出現在視頻中,然後鏡頭一直拉近,直到這具兵馬俑的頭發絲都纖毫畢現地呈現在畫麵上。
“這個應該不需要我介紹,大家就都知道是什麽了。
是的,這是一個秦始皇陵中的兵馬俑,看著和無數個其他秦始皇陵陪葬坑的兵馬俑一樣,好似沒有什麽特殊的地方。
但是——讓我們仔細來看一看這個被放大的畫麵,現在應該有人發現了端倪,沒發現也不要緊。
我來告訴你,這裏,在這具兵馬俑左耳斜上方這個位置,兩千多年前一位工匠在製作這個人俑時,一不小心,把自己的指紋留在了這個俑上。
而在經過幾千年的時間流逝後,在從土裏重見天日後,我們這些後人得以窺見了久遠的以前——有過這麽一個可能有點粗心、迷糊的工匠,他參與了為帝王製作陪葬俑的這項工作,在過程中,或許他自己都沒有發現,然後就這樣無意間把自己的存在“記錄”了下來。
就是這種種或許出乎當事人預料、不經意間做到、或有意做下的行為,其中蘊含的浪漫與震撼直擊人的心靈,令人忍不住為之一顫,繼而內心生出感動或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