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說!為什麽有這麽多銀子!
倒反天罡朱佑樘懷恩張敏 作者:月下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恕匆匆忙忙地跑到階下,對著朱佑樘跪了下去。
“微臣王恕,進京來遲,請陛下恕罪。”
王恕是今天早上才剛進京的。
數日前,王恕在南直隸接到朱佑樘的任命聖旨後,就開始著手準備進京了。
隻是王恕年齡大了,今年都八十二了。
再加上家眷也不少,所以入京的速度並不快,直到今天早上才到。
聽聞今天是朝會日,王恕連自己在京城的住宅都沒回,在馬車上換好官服,就趕來了皇宮。
正巧就撞上了,剛才朱佑樘下令處死一百八十一名官員的那幕。
王恕為官四十餘年,除了天順年間,英宗皇帝清洗在土木堡之變中,內外勾結的朝臣邊將之外。
還從未見過一次性處死,將近兩百位官員的情況。
王恕害怕引起官員恐慌性的致仕潮,所以才會出聲勸阻。
他並不知道,官員恐慌性的致仕潮,已經過去了。
剩下的這些官員,再給他們一百個膽子,也不敢在朱佑樘的麵前,吆喝著要致仕了。
朱佑樘淡淡地看著王恕,語氣平靜。
“起來吧。”
“王愛卿剛入京城,就趕來上朝,實為不易,朕特賜你無罪。”
“謝陛下。”
王恕又磕了一個頭,這才緩緩起身。
“陛下,治國者,需懷仁愛之心,行公正之道,方能平天下,安萬民。”
“官員即便有錯,也需移交三法司會審,由大理寺裁定量刑,由刑部處刑。”
“每位官員,都需仔細審問,謹慎判刑,豈可一次性處死近兩百名官員?”
“若陛下獨斷專行,隨意處刑官員,恐怕傷及國本啊。”
王恕不愧在宦海沉浮了四十餘年,張口便是一套大理大義壓來,聽得朝中百官,內心暗暗激動。
劉健更是長舒了一口氣,他果然沒有看錯人。
王恕這個老尚書,說話果然很有水平,一來就用道理把陛下給鎮住了。
有他坐鎮內閣,內閣也終於有了能和朱佑樘掰手腕的能力了。
朱佑樘根本不聽王恕說的那些大道理,隻反問了一句:“王愛卿,可知這些人,到底犯了何事?”
王恕並不知道其內情,此時被問起,也隻好低頭拱手:“臣……不知。”
“好一個不知,你什麽都不知道,就敢為他們求情?”
“陛下,臣隻從大明處刑規製出發,從治國之道……”
“少給朕談什麽治國之道!”
朱佑樘揮手打斷了王恕:“汪直,念給王尚書聽聽,他們到底幹了什麽!”
“是,陛下。”
汪直點點頭,從懷裏掏出西廠的賬本,大聲念了起來。
“內閣大學士,內閣首輔萬安,共從家中抄得白銀十九萬六千兩,地契八千五百畝,其餘財物九十四箱。”
“內閣大學士劉珝,共從家中抄得白銀七萬五千兩,地契一千九百畝,其餘財物二十六箱。”
“內閣大學士劉吉,共從家中抄得白銀四萬八千兩,地契一千六百畝,其餘財物二十箱。”
“戶部尚書葉淇,共從家中抄得白銀十三萬四千兩,地契六千二百畝,其餘財物五十三箱,”
“……”
朱佑樘伸手,汪直立刻便停了下來。
朱佑樘盯著王恕,語氣淩厲:“說!為什麽朕能從他們家裏,抄出這麽多銀子?!這麽多地契?!”
“這還隻是他們在京城的財產,他們的老家,朕都還沒來得及查呢!”
“這……”王恕冷汗涔涔。
他都不知道朱佑樘動作竟然這麽快,都把家給抄了,才來問罪。
這不是本末倒置,倒果為因了嗎?
但偏偏這樣的手段,還最有效!
在實打實的白銀地契麵前,任王恕巧舌如簧,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按照太祖皇帝所規定的俸祿來看,正二品的尚書,一年的俸祿是732石大米,折銀大概500兩。
正五品的內閣大學士,一年的俸祿隻有192石大米,折銀大概120兩。
哪怕是經過三楊時期,時任內閣首輔的楊士奇,偷偷給百官漲了俸祿。
二品尚書每年到手的銀兩,也不會高過600兩。
五品內閣大學士每年到手的銀兩,也不會高過150兩。
都說明朝的俸祿低,實際上並不低。
有人喜歡用一兩銀子對當時糧食的購買力,來橫向比較現代糧食的價格,得出一兩銀子值多少錢。
換算下來,一兩銀子差不多是八百塊錢。
但這完全是扯淡!
古代的糧食和現代的糧食,有可比性嗎?
現代的糧食經過袁國士,和其他科學家的研究改良,雜交水稻畝產能達到兩千四百斤!
而古代的水稻,畝產不到五百斤。
而且可耕種麵積,也完全沒法比。
現代我國每年能產13908億斤糧食,而明朝每年大概能產1500億斤糧食。
再加上我國每年還要大量進口外國糧食,這其中的差距,何止十倍。
明朝的百姓吃飯都是個大問題,糧食都可以當一般等價物用,和現代的糧食完全沒有可比性。
綜合明朝的各種物價,簡單粗暴的換算下來。
一兩銀子的購買力,實際上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一萬塊錢。
二品大員一年六百萬,真的不低了。
明朝前期官員窮,那是因為洪武皇帝發俸的時候,並不是給足祿米的。
祿米大概隻能拿到百分之四十,剩下的都折成了寶鈔,布匹或者鹽茶。
但是到了英宗皇帝時,百官除了祿米之外,都能拿到折色的白銀。
明朝中後期的官員,都是實打實地領足了工資的。
而且工資也不低,甚至高得後麵的世宗皇帝,神宗皇帝,都想削官員的俸祿了。
以這些官員的俸祿來看,他們就算是在明朝幹個一百年,都領不到這麽多的銀子!
更何況,還有那幾千上萬畝的良田!
朱佑樘盯著王恕,語氣不善:“說話啊王尚書,你啞巴了?”
王恕偷偷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既然如此,按照祖製,也應該……”
“按照祖製?”朱佑樘冷笑。
“按照祖製的話,依大明律所記,官員受財枉法,一貫以下杖七十,八十貫絞。”
“朕判他們死刑,有問題嗎?!”
王恕低下頭,囁喏道:“沒……沒問題,可是……”
“沒有什麽可是的了!”
朱佑樘盯著王恕,最後給他一次機會。
“王尚書,站回你的位置上去。”
王恕動了動嘴巴,最後歎了口氣。
“是,陛下。”
“微臣王恕,進京來遲,請陛下恕罪。”
王恕是今天早上才剛進京的。
數日前,王恕在南直隸接到朱佑樘的任命聖旨後,就開始著手準備進京了。
隻是王恕年齡大了,今年都八十二了。
再加上家眷也不少,所以入京的速度並不快,直到今天早上才到。
聽聞今天是朝會日,王恕連自己在京城的住宅都沒回,在馬車上換好官服,就趕來了皇宮。
正巧就撞上了,剛才朱佑樘下令處死一百八十一名官員的那幕。
王恕為官四十餘年,除了天順年間,英宗皇帝清洗在土木堡之變中,內外勾結的朝臣邊將之外。
還從未見過一次性處死,將近兩百位官員的情況。
王恕害怕引起官員恐慌性的致仕潮,所以才會出聲勸阻。
他並不知道,官員恐慌性的致仕潮,已經過去了。
剩下的這些官員,再給他們一百個膽子,也不敢在朱佑樘的麵前,吆喝著要致仕了。
朱佑樘淡淡地看著王恕,語氣平靜。
“起來吧。”
“王愛卿剛入京城,就趕來上朝,實為不易,朕特賜你無罪。”
“謝陛下。”
王恕又磕了一個頭,這才緩緩起身。
“陛下,治國者,需懷仁愛之心,行公正之道,方能平天下,安萬民。”
“官員即便有錯,也需移交三法司會審,由大理寺裁定量刑,由刑部處刑。”
“每位官員,都需仔細審問,謹慎判刑,豈可一次性處死近兩百名官員?”
“若陛下獨斷專行,隨意處刑官員,恐怕傷及國本啊。”
王恕不愧在宦海沉浮了四十餘年,張口便是一套大理大義壓來,聽得朝中百官,內心暗暗激動。
劉健更是長舒了一口氣,他果然沒有看錯人。
王恕這個老尚書,說話果然很有水平,一來就用道理把陛下給鎮住了。
有他坐鎮內閣,內閣也終於有了能和朱佑樘掰手腕的能力了。
朱佑樘根本不聽王恕說的那些大道理,隻反問了一句:“王愛卿,可知這些人,到底犯了何事?”
王恕並不知道其內情,此時被問起,也隻好低頭拱手:“臣……不知。”
“好一個不知,你什麽都不知道,就敢為他們求情?”
“陛下,臣隻從大明處刑規製出發,從治國之道……”
“少給朕談什麽治國之道!”
朱佑樘揮手打斷了王恕:“汪直,念給王尚書聽聽,他們到底幹了什麽!”
“是,陛下。”
汪直點點頭,從懷裏掏出西廠的賬本,大聲念了起來。
“內閣大學士,內閣首輔萬安,共從家中抄得白銀十九萬六千兩,地契八千五百畝,其餘財物九十四箱。”
“內閣大學士劉珝,共從家中抄得白銀七萬五千兩,地契一千九百畝,其餘財物二十六箱。”
“內閣大學士劉吉,共從家中抄得白銀四萬八千兩,地契一千六百畝,其餘財物二十箱。”
“戶部尚書葉淇,共從家中抄得白銀十三萬四千兩,地契六千二百畝,其餘財物五十三箱,”
“……”
朱佑樘伸手,汪直立刻便停了下來。
朱佑樘盯著王恕,語氣淩厲:“說!為什麽朕能從他們家裏,抄出這麽多銀子?!這麽多地契?!”
“這還隻是他們在京城的財產,他們的老家,朕都還沒來得及查呢!”
“這……”王恕冷汗涔涔。
他都不知道朱佑樘動作竟然這麽快,都把家給抄了,才來問罪。
這不是本末倒置,倒果為因了嗎?
但偏偏這樣的手段,還最有效!
在實打實的白銀地契麵前,任王恕巧舌如簧,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按照太祖皇帝所規定的俸祿來看,正二品的尚書,一年的俸祿是732石大米,折銀大概500兩。
正五品的內閣大學士,一年的俸祿隻有192石大米,折銀大概120兩。
哪怕是經過三楊時期,時任內閣首輔的楊士奇,偷偷給百官漲了俸祿。
二品尚書每年到手的銀兩,也不會高過600兩。
五品內閣大學士每年到手的銀兩,也不會高過150兩。
都說明朝的俸祿低,實際上並不低。
有人喜歡用一兩銀子對當時糧食的購買力,來橫向比較現代糧食的價格,得出一兩銀子值多少錢。
換算下來,一兩銀子差不多是八百塊錢。
但這完全是扯淡!
古代的糧食和現代的糧食,有可比性嗎?
現代的糧食經過袁國士,和其他科學家的研究改良,雜交水稻畝產能達到兩千四百斤!
而古代的水稻,畝產不到五百斤。
而且可耕種麵積,也完全沒法比。
現代我國每年能產13908億斤糧食,而明朝每年大概能產1500億斤糧食。
再加上我國每年還要大量進口外國糧食,這其中的差距,何止十倍。
明朝的百姓吃飯都是個大問題,糧食都可以當一般等價物用,和現代的糧食完全沒有可比性。
綜合明朝的各種物價,簡單粗暴的換算下來。
一兩銀子的購買力,實際上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一萬塊錢。
二品大員一年六百萬,真的不低了。
明朝前期官員窮,那是因為洪武皇帝發俸的時候,並不是給足祿米的。
祿米大概隻能拿到百分之四十,剩下的都折成了寶鈔,布匹或者鹽茶。
但是到了英宗皇帝時,百官除了祿米之外,都能拿到折色的白銀。
明朝中後期的官員,都是實打實地領足了工資的。
而且工資也不低,甚至高得後麵的世宗皇帝,神宗皇帝,都想削官員的俸祿了。
以這些官員的俸祿來看,他們就算是在明朝幹個一百年,都領不到這麽多的銀子!
更何況,還有那幾千上萬畝的良田!
朱佑樘盯著王恕,語氣不善:“說話啊王尚書,你啞巴了?”
王恕偷偷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既然如此,按照祖製,也應該……”
“按照祖製?”朱佑樘冷笑。
“按照祖製的話,依大明律所記,官員受財枉法,一貫以下杖七十,八十貫絞。”
“朕判他們死刑,有問題嗎?!”
王恕低下頭,囁喏道:“沒……沒問題,可是……”
“沒有什麽可是的了!”
朱佑樘盯著王恕,最後給他一次機會。
“王尚書,站回你的位置上去。”
王恕動了動嘴巴,最後歎了口氣。
“是,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