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躬耕於波美拉尼亞的農場主
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 作者:玲瓏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柏林,夏洛騰堡宮。
自從德意誌關稅同盟成立以來,普魯士的財政收入一直持穩定的上升趨勢,其中關稅總額更是翻了近三倍,從1800萬弗羅林上升到5400萬弗羅林,占其總收入的39%。
但這個有利的形勢並沒有使它的君主威廉四世和他的顧問們的臉上顯露出欣慰和自豪的表情。
因為這個“軍隊擁有國家”的過度沉重的財政負擔意味著如果某天戰爭突然降臨,那它的財政狀況會急劇惡化,大量的赤字甚至可能會直接壓垮這個國家。
而且更可怕的是普魯士國內的工廠和商品生產結構正在發生悄然地變化,而意識到這一切的是一個來自波美拉尼亞的農場主。
在給普魯士政府寫的一份調查報告上他指出,王國的紡織業在加入德意誌關稅同盟之後產值雖然翻了近一倍,但境內97家紡織廠中的25家卻在7年內相繼倒閉。
這25家紡織廠關門的原因有80%是因為經營不善所致。而在這個紡織業飛速發展的時代,該如何定義”經營不善”呢?背後的主因又是什麽?
答桉非常明顯:奧地利人的競爭。凡是進入了新興產業,想要到藍海中分一杯羹的人,全被這些見縫插針的家夥滅掉。而那些先驅的血迅速將這片海洋染成了血紅色。
突然拔高的準入門檻,讓普魯士的工廠主和商人們始料未及,他們要麽選擇屈服被奧地利人收購,要麽隻能通過輸血的方式保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然而奧地利同行們的背後是國家背書,所用的手段也是層出不窮。除了常見的商業手法以外,甚至還能操縱原料價格、賄賂別國官員...
這種行為的背後傳達出一種可怕的邏輯,那便是不想留下當狗,那麽人也不要做了。
其實這也沒什麽好奇怪的,畢竟在這個時代為了賺錢,別說那些資本家了,就連自詡“秩序維護者”的國家早就無所不用其極了。
但是這位敏銳的農場主給出了他的分析,奧地利帝國是在有意地將普魯士王國變成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原料產地,這從那些賺得盆滿缽滿容克地主們甚至幫奧地利人說話就不難看出他們對這件事的態度。
“然而強國之本,在於自立自主。”
這位農場主的話,字字誅心。但也引起了其它容克地主們的不滿,畢竟他們可並不認為這是拿奧地利的好處,隻不過是從自由貿易中獲利而已。
“陛下,這個粗野的農夫太狂妄了。他是什麽身份居然敢妄議國政?”
陸軍大臣古斯塔夫·馮·勞赫皺眉道,在他眼中這個沒有見識的鄉巴老正在威脅整個容克貴族的利益。
後者們在糧食危機中嚐到甜頭後發現,糧食就不應該種太多,因為穀物太多會導致糧價下降,所以想要保持價格穩定最好的辦法就是減少穀物的種植麵積。
但單純地削減糧食種植麵積又會造成大量的土地和勞動力被閑置。正巧不巧,由於和匈牙利之間矛盾,奧地利需要大量進口普魯士的甜菜和飼料,而德意誌邦聯鐵路網的完善又大大降低了王國境內農作物的出口成本。
【話說,目前朗讀聽書最好用的app,野果閱讀,.yeguoyuedu 安裝最新版。】
短視的容克們自然沒有理由放棄這個賺錢的機會,相繼紛紛改種甜菜和飼料。至於潛在的糧食短缺威脅,他們自信地認為完全可以交給隔壁的俄國人來解決,畢竟自己君主的妹夫可是沙皇尼古拉一世,不管是通過什麽途徑或者渠道,問題都是得到妥善處理的。
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普魯士人的耕地種上了大量的牧草、大麥、燕麥、黑豆和甜菜之類的作物。
當然他們自信的來源也是和東部盟友有很大關聯的,畢竟帝俄是當時歐洲的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讓自己賺取更多的貿易盈餘有百利而無一害。
沙皇政府上下對於之前的背叛隻字不提,與之貿易的容克貴族自然也會選擇性將其遺忘。對於沙皇政府來說,此時麵對的國際局勢並沒有得到根本性地改變。
西邊的那群島國人繼續揪著海峽問題不放,但真要是放棄了《溫卡爾-尹斯凱來西條約》就等於放棄了這些年在海峽獲得的優勢地位。
實際上英國的所謂“國際共管”提議真正的背後受益人也隻會是他們自己。其它大國此時既沒有心思也沒有實力糾纏於黑海霸權爭奪賽。
何況他們的提議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涉及國際共管的實質內容上一直含湖不清,更是對其戰時的地位隻字未提。可以說英國人提出的《海峽公約》就是克裏米亞戰爭的導火索。
而國內波蘭複國軍和波蘭民盟在不斷給沙皇陛下製造麻煩,雖然現在兩者的力量看起來很可笑,但是針對他們的數次清剿活動均以收效甚微而收場足以證明其強大的生命力。
俄國國內的波蘭人之所以能像打不死的小強一般屢戰屢敗而又屢敗屢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們背後站著英法奧三家列強。
法波友誼那可是源遠流長,在拿破侖戰爭期間法國還曾一度幫助波蘭複國。路易·菲利普雖然對波拿巴一家無甚好感,但對其遺產可是垂涎已久。
在法國的高層眼中,波蘭人這麽好用的棋子當然要利用好。正所謂是“一手天元定乾坤”,畢竟此時東歐亂不亂波蘭說了算。
曆代法蘭西的先君對於來茵地區和北意大利的野心都是從不掩飾的。而現在這兩個地方都被反法同盟的敵人占據,更不用說他們的堅實盟友俄國是曾經導致法蘭西第一帝國衰落的最大元凶。
(拿破侖戰爭之前,法國是個非常強大的殖民帝國,戰敗之後海外的利益幾乎都歸了英國人,所以說維也納和約對法國沒有削弱也是不對的。英國人雖然付出了很多,但是他也是最大的贏家。)
而波蘭隻要一天不放棄其獨立夢想,俄普奧三家就一天不得安寧。隻要他們的聲勢鬧得足夠大,就有可能最終演變成希臘獨立戰爭那樣,到時主動和英國介入就會進一步削弱神聖同盟這個存在多年的絆腳石。
同時,七月王朝從國王到內閣上上下下都是親英派,與不列顛站在一起一直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夢想。
約翰牛為了他們的大陸均勢政策,可以選擇支援尹比利亞半島的卡洛斯派,當然也可以支持波蘭複國勢力,再加上與毛熊在近東地區的矛盾,讓他們很樂意看到沙皇後院起火。
雖然曆史上從波蘭第一次亡國之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人從未真正兌現對他們的承諾,但後者一直對前者深信不疑。
而奧地利則是波蘭起義者能夠數次全身而退的最大功臣,由於克拉科夫自由市這個天然屏障的存在,俄國始終無法徹底消滅波蘭起義軍。
克拉科夫名義上是一個自由市,但卻受到奧地利帝國的保護。擅自向那裏派兵便是向這個盤踞中歐數百年的古老帝國宣戰。
其實克拉科夫就是奧地利人留著用來惡心俄國人的。它的主要作用就是阻止大斯拉夫主義的繼續傳播。
而且這個城市實際上也是早被劃入了奧地利的勢力範圍。正因為如此,克拉科夫成為了波蘭獨立運動的中心,也是其複國者最大的庇護所。
自從德意誌關稅同盟成立以來,普魯士的財政收入一直持穩定的上升趨勢,其中關稅總額更是翻了近三倍,從1800萬弗羅林上升到5400萬弗羅林,占其總收入的39%。
但這個有利的形勢並沒有使它的君主威廉四世和他的顧問們的臉上顯露出欣慰和自豪的表情。
因為這個“軍隊擁有國家”的過度沉重的財政負擔意味著如果某天戰爭突然降臨,那它的財政狀況會急劇惡化,大量的赤字甚至可能會直接壓垮這個國家。
而且更可怕的是普魯士國內的工廠和商品生產結構正在發生悄然地變化,而意識到這一切的是一個來自波美拉尼亞的農場主。
在給普魯士政府寫的一份調查報告上他指出,王國的紡織業在加入德意誌關稅同盟之後產值雖然翻了近一倍,但境內97家紡織廠中的25家卻在7年內相繼倒閉。
這25家紡織廠關門的原因有80%是因為經營不善所致。而在這個紡織業飛速發展的時代,該如何定義”經營不善”呢?背後的主因又是什麽?
答桉非常明顯:奧地利人的競爭。凡是進入了新興產業,想要到藍海中分一杯羹的人,全被這些見縫插針的家夥滅掉。而那些先驅的血迅速將這片海洋染成了血紅色。
突然拔高的準入門檻,讓普魯士的工廠主和商人們始料未及,他們要麽選擇屈服被奧地利人收購,要麽隻能通過輸血的方式保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然而奧地利同行們的背後是國家背書,所用的手段也是層出不窮。除了常見的商業手法以外,甚至還能操縱原料價格、賄賂別國官員...
這種行為的背後傳達出一種可怕的邏輯,那便是不想留下當狗,那麽人也不要做了。
其實這也沒什麽好奇怪的,畢竟在這個時代為了賺錢,別說那些資本家了,就連自詡“秩序維護者”的國家早就無所不用其極了。
但是這位敏銳的農場主給出了他的分析,奧地利帝國是在有意地將普魯士王國變成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原料產地,這從那些賺得盆滿缽滿容克地主們甚至幫奧地利人說話就不難看出他們對這件事的態度。
“然而強國之本,在於自立自主。”
這位農場主的話,字字誅心。但也引起了其它容克地主們的不滿,畢竟他們可並不認為這是拿奧地利的好處,隻不過是從自由貿易中獲利而已。
“陛下,這個粗野的農夫太狂妄了。他是什麽身份居然敢妄議國政?”
陸軍大臣古斯塔夫·馮·勞赫皺眉道,在他眼中這個沒有見識的鄉巴老正在威脅整個容克貴族的利益。
後者們在糧食危機中嚐到甜頭後發現,糧食就不應該種太多,因為穀物太多會導致糧價下降,所以想要保持價格穩定最好的辦法就是減少穀物的種植麵積。
但單純地削減糧食種植麵積又會造成大量的土地和勞動力被閑置。正巧不巧,由於和匈牙利之間矛盾,奧地利需要大量進口普魯士的甜菜和飼料,而德意誌邦聯鐵路網的完善又大大降低了王國境內農作物的出口成本。
【話說,目前朗讀聽書最好用的app,野果閱讀,.yeguoyuedu 安裝最新版。】
短視的容克們自然沒有理由放棄這個賺錢的機會,相繼紛紛改種甜菜和飼料。至於潛在的糧食短缺威脅,他們自信地認為完全可以交給隔壁的俄國人來解決,畢竟自己君主的妹夫可是沙皇尼古拉一世,不管是通過什麽途徑或者渠道,問題都是得到妥善處理的。
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普魯士人的耕地種上了大量的牧草、大麥、燕麥、黑豆和甜菜之類的作物。
當然他們自信的來源也是和東部盟友有很大關聯的,畢竟帝俄是當時歐洲的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讓自己賺取更多的貿易盈餘有百利而無一害。
沙皇政府上下對於之前的背叛隻字不提,與之貿易的容克貴族自然也會選擇性將其遺忘。對於沙皇政府來說,此時麵對的國際局勢並沒有得到根本性地改變。
西邊的那群島國人繼續揪著海峽問題不放,但真要是放棄了《溫卡爾-尹斯凱來西條約》就等於放棄了這些年在海峽獲得的優勢地位。
實際上英國的所謂“國際共管”提議真正的背後受益人也隻會是他們自己。其它大國此時既沒有心思也沒有實力糾纏於黑海霸權爭奪賽。
何況他們的提議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涉及國際共管的實質內容上一直含湖不清,更是對其戰時的地位隻字未提。可以說英國人提出的《海峽公約》就是克裏米亞戰爭的導火索。
而國內波蘭複國軍和波蘭民盟在不斷給沙皇陛下製造麻煩,雖然現在兩者的力量看起來很可笑,但是針對他們的數次清剿活動均以收效甚微而收場足以證明其強大的生命力。
俄國國內的波蘭人之所以能像打不死的小強一般屢戰屢敗而又屢敗屢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們背後站著英法奧三家列強。
法波友誼那可是源遠流長,在拿破侖戰爭期間法國還曾一度幫助波蘭複國。路易·菲利普雖然對波拿巴一家無甚好感,但對其遺產可是垂涎已久。
在法國的高層眼中,波蘭人這麽好用的棋子當然要利用好。正所謂是“一手天元定乾坤”,畢竟此時東歐亂不亂波蘭說了算。
曆代法蘭西的先君對於來茵地區和北意大利的野心都是從不掩飾的。而現在這兩個地方都被反法同盟的敵人占據,更不用說他們的堅實盟友俄國是曾經導致法蘭西第一帝國衰落的最大元凶。
(拿破侖戰爭之前,法國是個非常強大的殖民帝國,戰敗之後海外的利益幾乎都歸了英國人,所以說維也納和約對法國沒有削弱也是不對的。英國人雖然付出了很多,但是他也是最大的贏家。)
而波蘭隻要一天不放棄其獨立夢想,俄普奧三家就一天不得安寧。隻要他們的聲勢鬧得足夠大,就有可能最終演變成希臘獨立戰爭那樣,到時主動和英國介入就會進一步削弱神聖同盟這個存在多年的絆腳石。
同時,七月王朝從國王到內閣上上下下都是親英派,與不列顛站在一起一直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夢想。
約翰牛為了他們的大陸均勢政策,可以選擇支援尹比利亞半島的卡洛斯派,當然也可以支持波蘭複國勢力,再加上與毛熊在近東地區的矛盾,讓他們很樂意看到沙皇後院起火。
雖然曆史上從波蘭第一次亡國之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人從未真正兌現對他們的承諾,但後者一直對前者深信不疑。
而奧地利則是波蘭起義者能夠數次全身而退的最大功臣,由於克拉科夫自由市這個天然屏障的存在,俄國始終無法徹底消滅波蘭起義軍。
克拉科夫名義上是一個自由市,但卻受到奧地利帝國的保護。擅自向那裏派兵便是向這個盤踞中歐數百年的古老帝國宣戰。
其實克拉科夫就是奧地利人留著用來惡心俄國人的。它的主要作用就是阻止大斯拉夫主義的繼續傳播。
而且這個城市實際上也是早被劃入了奧地利的勢力範圍。正因為如此,克拉科夫成為了波蘭獨立運動的中心,也是其複國者最大的庇護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