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天空上奧地利人的偵查氣球,法軍束手無策。拉莫西裏埃其實第一時間就想到了使用火炮,對於仰角不夠的問題也很快被解決。


    火炮自身的仰角不夠,可以用人造斜坡或者是墊高發射台的方式來解決。


    然而這些解決不了最大的問題,那就是射高不夠。


    此時的法軍的火炮射程大多在800米到1200米之間,但射高大多不足三百米,哪怕是m1841小拿破侖的射高也不足400米。


    如果使用實心彈,這些火炮的射高還會進一步降低。而且高空中的熱氣球對於地麵的炮手來說就是一個黑點,即便射程足夠命中也是要靠運氣的。


    而奧地利帝國的偵查氣球飛行高度通常都在六百米左右,這就從根本上斷絕了法國人火炮擊落偵查氣球的可能。


    至於為啥飛行高度隻有六百米左右,這倒不是奧地利帝國的技術不行,而是高度再高就不利於偵查了。


    普通人的可視距離通常不超過五百米,即便是特意挑選的了望手他們能分辨景物的距離通常也不超過八百米。


    當然弗蘭茨也不可能純靠這些人的自然天賦打仗,每一隻熱氣球上都被配備了一台固定式的三倍或者六倍的軍用雙筒望遠鏡用於細致觀察。


    奧地利帝國此時在光學領域遙遙領先其他國家,為什麽裝備的望遠鏡卻都是三倍鏡,六倍鏡,而明朝萬曆年間地方督撫用的都是九倍鏡,甚至十二倍鏡。


    首先,軍用望遠鏡和天文望遠鏡的用途就不同,一個是為了快速了解戰場情況,一個是為了探索宇宙。


    過高的倍率也不利於觀察,因為倍率與圖像穩定性成反比,倍率越大穩定性越差,觀察視場就越小、越暗,其帶來的圖像抖動也大大增加。


    二戰時期德法兩國使用的十倍通常都需要用支架固定之後才能使用,所謂的十倍鏡也就是所謂的剪刀式望遠鏡,其實就是潛艇潛望鏡。


    更何況此時世界各國使用的仍然是老式的單筒望遠鏡,這種望遠鏡的優勢是結構簡單、造價低廉,但缺點同樣明顯觀測視場小、不利於觀察動態目標、易使使用者疲勞。


    而弗蘭茨設計的雙筒望遠鏡則完全沒有這些問題,再加上攝影工藝的發展,聚焦在奧地利的科學家們看來也不陌生,畢竟吃喝玩樂才是人類的原動力。


    實際上弗蘭茨想要的是7倍雙筒望遠鏡,畢竟7倍鏡才是最適合人體生理結構的。


    但是由於前置科技缺乏太多,再加上工業上存在的一些小問題,此時7倍鏡的造價要遠高於六倍鏡和九倍鏡,所以弗蘭茨隻能先用六倍鏡代替。


    此時偵查氣球的離地高度通常隻有六百米左右,觀察距離通常也在一千米以內,所以六倍鏡顯得綽綽有餘。


    戰場向敵方單向透明是任何一個指揮官都無法容忍的,於是乎拉莫西裏埃升起了己方的偵查氣球。


    作為世界上最早將熱氣球用於軍事的國家,法國軍方有一整套非常完備的體係,他們會在軍隊陣地的後方挖一條支援壕,然後再放出偵查氣球。


    阿爾布雷希特手中並沒有弗蘭茨那種專門用來對空的火炮,但這難不倒這位名將。


    真正的名將能快速發現敵方弱點並加以利用,法國人的偵查氣球下麵都掛著長長的纜繩,這就是他們致命的弱點。


    此時關於熱氣球的研究的記錄和設計方案大多是由法國人創造的,1804年法國人蓋·呂薩克飛上6900米的高空,這一紀錄一直到1862年才被英國人打破。


    不過無論法國人的氣球升得多高,隻要將牽引繩弄斷,那麽他們都要完蛋。


    法國人也不是白癡,前文提到過,他們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甚至特意挖了支援壕就是防止纜繩被敵方炮火炸斷。


    但他們卻忽略了一個問題,弄斷纜繩不一定非要用炸的,還可以用燒的。時代早已改變對比幾十年前,1848年的縱火武器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


    而由於弗蘭茨的出現,火箭在戰場上被大量應用,以及石油的開發和研究導致奧地利軍隊在縱火方麵獨步歐陸。


    大量混合著石油衍生物的重型火箭落入法國人的支援壕附近,熊熊的烈火很快就讓法國人的偵查氣球成了斷線風箏,法軍再次淪為了瞎子。


    不過人類在戰爭方麵的學習能力是很強的,拉莫西裏埃很快就搞清楚了阿爾布雷希特的戰法,並且想要複製成功經驗。


    然而在犧牲了數批優秀的偵察兵之後法軍仍然沒有發現聯軍熱氣球的安全繩,無奈之下拉莫西裏埃隻能選擇了放棄。


    他隻恨自己軍隊裏沒有真正的勇士,而他不知道的是奧地利的新式熱氣球壓根就沒有安全繩。


    這對於能造出空艇的奧地利帝國來說,造幾個能控製方向的熱氣球並不是什麽問題。


    但很快阿爾布雷希特就發現了問題,之前在模擬訓練戰法在實戰中並不好用。


    由於受到風力影響,熱氣球始終處於不斷運動之中,想要讓偵查氣球別遠離戰場就得一直調整方向,這大大增加了操作和觀測難度。


    於是乎將偵查氣球的班組從兩人增加到了三人,新增一名操作手隻管調整方向,其餘兩人一人負責了望,一人負責用旗語向地麵傳達信息。


    然而效果並不好,不但增加了消耗的燃料,甚至還讓可操作性變得更差了。


    最終在開戰後的第五天,奧地利軍方還是采取了法國人的做法,采用安全繩加以固定。


    不過此時拉莫西裏埃已經放棄了打掉奧地利偵查氣球的打算,他在之後的日子裏也隻打算守好薩爾堡等待其他路能有所突破。


    此時奧地利的偵查氣球依然如達摩克利斯之劍一般懸在法軍陣地的上空,在確認了法軍炮兵被壓製之後,聯軍的大隊步兵終於開始向前推進。


    大隊前進是一個非常明確的進攻信號,拉莫西裏埃派出部隊去填充前線。


    不過他並沒有派出太多兵力,畢竟天上的熱氣球會隨時向德意誌聯軍陣地發出信號。


    這一段時間拉莫西裏埃已經充分領略了奧地利炮兵的厲害,他可不想被奧地利人引蛇出洞,然後炸個痛快。


    而且根據法軍的教材和資料上顯示,奧地利軍隊的戰術通常都十分溫吞,他們會命令軍隊內的雜牌軍不斷做嚐試性的進攻,然後根據敵人的反應和火力進行策略調整,直到敵人露出破綻為止。


    雖然寫教材的這位從未上過戰場,但是他所寫的內容讓每一個法軍軍官都深信不疑,甚至有參加過拿破侖戰爭的老將認為他也一定經曆過那些戰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玲瓏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玲瓏秀並收藏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