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裝在罐子裏的人
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 作者:玲瓏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都靈,撒丁王國皇宮。
坐在禦座之上的貝爾維將戰報狠狠摔在地上,又掀翻了旁邊的整幅桌案。
“這群廢物究竟在做什麽?”
曾經的五路大軍此時隻剩下貝爾維一根獨苗,看來重振法蘭西的榮光還得他親自來。
本來想象中的躺贏局,變成了此時的躺輸局。不但沒能等到拉德茨基分兵,反而是越來越多的奧軍趕到意大利戰場。
最要命的是由於地中海海戰的失敗直接導致法國失去了在地中海的製海權,法軍原本的海上通道被徹底堵死。
接近三十萬人的兵力瞬間成了累贅,陸上運輸補給要翻越阿爾卑斯山,不光周期長,效率也很低。
畢竟負責運輸的人馬也需要吃喝,而且自身正處於經濟、政治雙重危機之下的法國也沒有能力組織大規模的運輸隊。
隻有海運才在理論上有解決遠征軍補給問題的可能,但也就是可能。因為此時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的財政一塌糊塗,負債已經到了一個誇張的程度。
畢竟一支老式前裝線膛槍的采購價都可以超過一百法郎,除此之外價值八十法郎的軍靴,一蘇一顆的咖啡豆...
在這些天價物資層出不窮的情況下,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想不負債幾乎是不可能的。
三十萬軍隊的吃穿用度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再加上拿下撒丁王國的過程過於輕鬆,法軍士兵的傲氣已經有些收不住了。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此時的法軍根本就無法接受原本的低劣夥食。
貝爾維還要維持軍心、士氣,更要為了自己重回巴黎穩定局麵留條後路,他自然是不會讓這群大兵過得不痛快的,那就隻能苦一苦撒丁王國的民眾了。
反正貝爾維打的旗號也是解放意大利,那我們法國人去前線拚命,你們這些意大利人多交點稅不過分吧,放棄一些東西不過分吧,將國家主權讓給我們不過分吧。
貝爾維無論是要回國,還是和奧地利人談判,他都需要足夠的本錢。亂世中什麽才是本錢?
貝爾維覺得就是錢糧和兵馬,所以他隻能選擇再苦一苦撒丁王國的意大利人。
其實在法、奧雙方原本的計劃中熱那亞才是這場戰役的關鍵,從法國本土運來的糧食、援軍會通過鐵路源源不斷地運往都靈來支持提挈諾河沿岸雙方主力的對峙。
都靈——熱那亞鐵路是撒丁王國最早的鐵路之一,畢竟熱那亞與皮埃蒙特之間有太多關隘,又是新領土,所以撒丁王國在曆史上的1845年就修建了這條鐵路來鞏固自己在熱那亞的統治。
除了運送兵員和補給,法軍還可以通過利古裏亞山口去襲擊奧地利軍後方,所以熱那亞才會成為雙方爭奪的重點。
然而奧地利帝國海軍的橫插一腳,讓雙方的布局全都失去了意義,也敲醒了還沉浸在美夢中的貝爾維。
撒丁人終於意識到了一個問題,他們似乎站錯隊了。
然而作為站隊之王,撒丁人很快就改變了立場,開始為撒丁王國招魂,並且學著法國人的樣子試圖以遊行示威的方式將法國人趕出撒丁。
這些撒丁人明顯是沒有讀過法國大革命史,又或者是讀的是美化版的。很快法軍就在各地設立了臨時法庭和斷頭台,讓撒丁人民親身體驗了一下法國大革命中最驚險、最刺激的那段...
不過撒丁王國此時是真沒有東西了,無論貝爾維怎麽壓榨也拿不出碾壓奧地利帝國北意大利兵團的實力。
拉德茨基的主力與法軍主力隔河相望,貝內德克則是一個缺乏進取心的指揮官。
他率軍占領熱那亞之後,第一件事就是修建起了熱那亞防線。這條防線主要是沿用熱那亞共和國時期的遺產,並沒有太多新東西但是也足夠了。
麵對奧地利方麵擺出的鐵桶陣,貝爾維的參謀們也沒什麽好辦法,這倒不是那群聖西爾軍校的畢業生都是無能的蠢貨,而是貝爾維太過看重手中籌碼。
第一次擁有權力的貝爾維太喜歡這種感覺了,他都靈皇宮中過著猶如皇帝般的生活。
實際上真正的皇帝都沒有貝爾維這段日子過得奢靡,他明白這一切都是手中的軍隊給他帶來的。
但是打仗哪有不死人的?而且超過五十萬人參加的攻防戰也遠遠超乎了他們的常識。
但在兵力相近的情況下,肯定是據險而守的一方更加具有優勢。
這一時期法國人確實崇尚進攻戰術,但是這種戰術主要是靠快速突進迅速繞過敵軍重點防守的區域進攻薄弱點,而不是傻乎乎地去進攻那些有重兵防守的天險。
貝爾維也想過回去當拿破侖,但是撤退比想象中的更加困難,來的時候撒丁王國沒有什麽抵抗他可以輕易穿越阿爾卑斯山脈。
但是現在法軍的主力都在和奧地利方麵對峙,一旦撤退很可能被對方抓住機會尾隨追殺進而變成一場大潰敗。
即便對方反應並不及時,奧地利也可以利用海上力量運送一支部隊到法軍後方延緩法軍的撤退速度,隻要被奧地利的追擊部隊攆上難免會損失慘重。
事實上在瑞士山區的戰鬥結束之後,奧地利帝國便派出山地部隊借道瑞士繞到了法軍的後方。
弗蘭茨這麽做的主要目的依然是切斷法軍的補給,畢竟對於奧地利帝國來說搞垮法國和撒丁的關係比消滅幾十萬法軍要重要得多。
這裏搞的並不是法國和撒丁政府的關係,而是法國人和撒丁人的關係。
至於貝爾維手下的那些軍隊,除了貝爾維本人以外弗蘭茨都沒有非殺不可的理由。
還是那句話法國的過分虛弱並不利於奧地利,反而會讓奧地利成為眾矢之的。
在地中海海戰之後奧地利海軍幾乎無往不利,法國的第一大島——科西嘉島隻堅持了三天就投降了。
弗裏德裏希倒是在隔壁的撒丁島碰了釘子,這座島嶼曾經為了對抗巴巴裏海盜修建了大量防禦工事。
這種老舊的防禦工事在奧地利的先進武器麵前不堪一擊,但是架不住它多呀。
撒丁島島民將防禦工事修得到處都是,而且戰鬥意誌十分堅定並沒有出現大炮一響就投降的場景。
最後在弗蘭茨的建議下弗裏德裏希放棄了直接征服撒丁島,而是占領了島上的港口,然後將卡洛·阿爾貝托和他的追隨者們送上了島。
撒丁人的事還是該由撒丁人解決...
坐在禦座之上的貝爾維將戰報狠狠摔在地上,又掀翻了旁邊的整幅桌案。
“這群廢物究竟在做什麽?”
曾經的五路大軍此時隻剩下貝爾維一根獨苗,看來重振法蘭西的榮光還得他親自來。
本來想象中的躺贏局,變成了此時的躺輸局。不但沒能等到拉德茨基分兵,反而是越來越多的奧軍趕到意大利戰場。
最要命的是由於地中海海戰的失敗直接導致法國失去了在地中海的製海權,法軍原本的海上通道被徹底堵死。
接近三十萬人的兵力瞬間成了累贅,陸上運輸補給要翻越阿爾卑斯山,不光周期長,效率也很低。
畢竟負責運輸的人馬也需要吃喝,而且自身正處於經濟、政治雙重危機之下的法國也沒有能力組織大規模的運輸隊。
隻有海運才在理論上有解決遠征軍補給問題的可能,但也就是可能。因為此時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的財政一塌糊塗,負債已經到了一個誇張的程度。
畢竟一支老式前裝線膛槍的采購價都可以超過一百法郎,除此之外價值八十法郎的軍靴,一蘇一顆的咖啡豆...
在這些天價物資層出不窮的情況下,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想不負債幾乎是不可能的。
三十萬軍隊的吃穿用度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再加上拿下撒丁王國的過程過於輕鬆,法軍士兵的傲氣已經有些收不住了。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此時的法軍根本就無法接受原本的低劣夥食。
貝爾維還要維持軍心、士氣,更要為了自己重回巴黎穩定局麵留條後路,他自然是不會讓這群大兵過得不痛快的,那就隻能苦一苦撒丁王國的民眾了。
反正貝爾維打的旗號也是解放意大利,那我們法國人去前線拚命,你們這些意大利人多交點稅不過分吧,放棄一些東西不過分吧,將國家主權讓給我們不過分吧。
貝爾維無論是要回國,還是和奧地利人談判,他都需要足夠的本錢。亂世中什麽才是本錢?
貝爾維覺得就是錢糧和兵馬,所以他隻能選擇再苦一苦撒丁王國的意大利人。
其實在法、奧雙方原本的計劃中熱那亞才是這場戰役的關鍵,從法國本土運來的糧食、援軍會通過鐵路源源不斷地運往都靈來支持提挈諾河沿岸雙方主力的對峙。
都靈——熱那亞鐵路是撒丁王國最早的鐵路之一,畢竟熱那亞與皮埃蒙特之間有太多關隘,又是新領土,所以撒丁王國在曆史上的1845年就修建了這條鐵路來鞏固自己在熱那亞的統治。
除了運送兵員和補給,法軍還可以通過利古裏亞山口去襲擊奧地利軍後方,所以熱那亞才會成為雙方爭奪的重點。
然而奧地利帝國海軍的橫插一腳,讓雙方的布局全都失去了意義,也敲醒了還沉浸在美夢中的貝爾維。
撒丁人終於意識到了一個問題,他們似乎站錯隊了。
然而作為站隊之王,撒丁人很快就改變了立場,開始為撒丁王國招魂,並且學著法國人的樣子試圖以遊行示威的方式將法國人趕出撒丁。
這些撒丁人明顯是沒有讀過法國大革命史,又或者是讀的是美化版的。很快法軍就在各地設立了臨時法庭和斷頭台,讓撒丁人民親身體驗了一下法國大革命中最驚險、最刺激的那段...
不過撒丁王國此時是真沒有東西了,無論貝爾維怎麽壓榨也拿不出碾壓奧地利帝國北意大利兵團的實力。
拉德茨基的主力與法軍主力隔河相望,貝內德克則是一個缺乏進取心的指揮官。
他率軍占領熱那亞之後,第一件事就是修建起了熱那亞防線。這條防線主要是沿用熱那亞共和國時期的遺產,並沒有太多新東西但是也足夠了。
麵對奧地利方麵擺出的鐵桶陣,貝爾維的參謀們也沒什麽好辦法,這倒不是那群聖西爾軍校的畢業生都是無能的蠢貨,而是貝爾維太過看重手中籌碼。
第一次擁有權力的貝爾維太喜歡這種感覺了,他都靈皇宮中過著猶如皇帝般的生活。
實際上真正的皇帝都沒有貝爾維這段日子過得奢靡,他明白這一切都是手中的軍隊給他帶來的。
但是打仗哪有不死人的?而且超過五十萬人參加的攻防戰也遠遠超乎了他們的常識。
但在兵力相近的情況下,肯定是據險而守的一方更加具有優勢。
這一時期法國人確實崇尚進攻戰術,但是這種戰術主要是靠快速突進迅速繞過敵軍重點防守的區域進攻薄弱點,而不是傻乎乎地去進攻那些有重兵防守的天險。
貝爾維也想過回去當拿破侖,但是撤退比想象中的更加困難,來的時候撒丁王國沒有什麽抵抗他可以輕易穿越阿爾卑斯山脈。
但是現在法軍的主力都在和奧地利方麵對峙,一旦撤退很可能被對方抓住機會尾隨追殺進而變成一場大潰敗。
即便對方反應並不及時,奧地利也可以利用海上力量運送一支部隊到法軍後方延緩法軍的撤退速度,隻要被奧地利的追擊部隊攆上難免會損失慘重。
事實上在瑞士山區的戰鬥結束之後,奧地利帝國便派出山地部隊借道瑞士繞到了法軍的後方。
弗蘭茨這麽做的主要目的依然是切斷法軍的補給,畢竟對於奧地利帝國來說搞垮法國和撒丁的關係比消滅幾十萬法軍要重要得多。
這裏搞的並不是法國和撒丁政府的關係,而是法國人和撒丁人的關係。
至於貝爾維手下的那些軍隊,除了貝爾維本人以外弗蘭茨都沒有非殺不可的理由。
還是那句話法國的過分虛弱並不利於奧地利,反而會讓奧地利成為眾矢之的。
在地中海海戰之後奧地利海軍幾乎無往不利,法國的第一大島——科西嘉島隻堅持了三天就投降了。
弗裏德裏希倒是在隔壁的撒丁島碰了釘子,這座島嶼曾經為了對抗巴巴裏海盜修建了大量防禦工事。
這種老舊的防禦工事在奧地利的先進武器麵前不堪一擊,但是架不住它多呀。
撒丁島島民將防禦工事修得到處都是,而且戰鬥意誌十分堅定並沒有出現大炮一響就投降的場景。
最後在弗蘭茨的建議下弗裏德裏希放棄了直接征服撒丁島,而是占領了島上的港口,然後將卡洛·阿爾貝托和他的追隨者們送上了島。
撒丁人的事還是該由撒丁人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