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拜師
父母愛情:江衛民的躺平生活 作者:特殊的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顧炳鑫心中一動,恍然道:“你想拜我為師?”
江衛民稍顯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說道:“是的,希望顧老師能夠收我為弟子,讓我也為連環畫的發展出一份力。”
顧炳鑫聞言大喜過望,眼前的江衛民不僅展現出了極高的繪畫天賦。
還對連環畫有著深入的了解和獨特的見解,他心中隱隱也有收為徒弟的想法。
於是顧炳鑫激動地說:“好,我就收你這個弟子!”
顧炳鑫共有七個子女,但由於時代的局限,隻有小女兒和小兒子繼承了他的繪畫天賦。
小兒子顧子易今年剛畢業於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技校動畫專業,專注於動畫領域,而小女兒雖有繪畫才華,卻未能涉足連環畫的領域。
相比之下,江衛民不僅具備出色的繪畫技巧,還能親自撰寫劇本,對連環畫行業的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有著清晰的認識。
更重要的是,他與顧炳鑫一樣,對推動連環畫事業的繁榮充滿熱情,並付諸實踐。
聽到顧炳鑫的話,江衛民驚喜萬分,難以置信地問道:“顧老師,您當真要收我為徒嗎?”
顧炳鑫微笑著點頭,然後說:“這兩天我會通知一些老友,然後舉辦一場拜師宴。”
江衛民激動得連忙道謝:“多謝老師!”
顧炳鑫看著江衛民欣喜若狂的模樣,忍不住笑了起來,打趣地說:“你這小機靈鬼!
\"對了衛民你再說說你最新的繪畫方式,這兩天我們拜訪老朋友的時候交流一下\"
聽到這句話,衛民來了精神:“師父,這一陣我又把我的繪畫理念完善了一下。”
顧炳鑫頓時提起了興趣:“具體說說。”
衛民認真地說道:“師父,我把連環畫分為兩種狀態,一種是靜,體現人物表現力的,另一種是動,展現人物動作的。
對於前者,我們要讓畫麵靜下來,經過精雕細琢讓整幅畫承載更多的信息;
而對於後者,就要讓人物的動作動起來,比如《我父親的抗戰》這部作品中的戰鬥場麵,這樣能給讀者帶來更直接的感官刺激。”
“讓畫麵靜下來,讓畫麵動起來……”顧炳鑫低聲呢喃著,陷入了沉思。
“師父追求作品的藝術性,可以選擇靜的狀態,注重人物的表情和動作,以及線條和構圖的完美表現;
如果想要視覺的刺激,就可以嚐試畫這種動態的畫,以吸引讀者的眼球。而兩種狀態則代表兩種讀者。”
“衛民,你這兩種狀態理念確實很新穎,兩種狀態對應兩種讀者怎麽理解?”
“師父,您應該明白現在的讀者大多都是年輕人,而且在校學生居多,他們對藝術的理解和欣賞能力不足,更加注重追求故事的劇情和視覺刺激。
而一些成熟的人則更喜歡靜態元素的解讀和聯想來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感。
所以後期我們應該通過某些元素把這兩種狀態的連環畫區分出來,比如通過紙張大小或者封麵上的備注。
“衛民,我發現隻要和你交流,你就有無窮盡的想法,很多想法都天馬行空。”
“主要是和師父交流能夠激發我的靈感。”
“行了,別拍馬屁了。”
晚飯時間到了,顧家的人陸陸續續回到家中。
當他們得知顧炳鑫要收江衛民為弟子時,大家都非常高興。
尤其是顧子易,原本在家裏年紀最小的他,如今有了江衛民這個師弟,自己就不再是最小的了。
而且江衛民親切地叫了他一聲“師哥”,更是讓他心花怒放。
在接下來的幾天裏,顧炳鑫帶著江衛民逐一拜訪了他的老朋友,並向他們發出邀請,希望他們能夠參加江衛民的拜師宴。
這些老朋友都是上海美術界的知名人士,他們與顧炳鑫有著深厚的交情,對於江衛民成為顧炳鑫的弟子也表示出極大的支持和期待。
“子易,聽說你父親要收徒弟了?什麽來曆啊!”和顧子易同期畢業的孫建勳好奇的問道。
顧子易微笑著回答:“你說我這個小師弟啊!他從青島來的,今年15歲不過已經出版了幾本連環畫了。”
突然,孫建勳像是想到了什麽,眼睛一亮,興奮地問:“子易,你看我能當你師弟嗎?”
顧子易上下打量了他一番,認真地說:“你夠嗆。你繪畫水平確實還可以,但是你還是缺少了一點東西。”
“少了點什麽?”年輕人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
“少了點靈性。”
“靈性?”孫建勳有些不解。
“嗯,是的。”顧子易肯定地回答,“我那位小師弟雖然年紀不大,但卻有一種獨特的靈性和創造力,讓人眼前一亮。”
“你那位小師弟有靈性?”
顧子易笑了笑,自豪地說:“他今年才15歲,卻已經開創了一種全新的連環畫繪畫方式。你看過《父親的抗戰》係列的連環畫嗎?”
“當然看過!”孫建勳激動地說,“這套連環畫真是太精彩了,特別是裏麵的戰鬥場麵,簡直讓人熱血沸騰!”
“那你知道這套連環畫是誰畫的嗎?”顧子易笑著問。
“難道……是你小師弟畫的?”孫建勳驚訝地張大了嘴巴。
“顧子易得意地點點頭,“沒錯,就是我小師弟畫的。”
“哇,真沒想到!原來他就是畫出《父親的抗戰》的大師啊!”
“你什麽時候把你小師弟帶出來讓我見見唄!
我特別喜歡他的作品,尤其是在《父親的抗戰》裏打小鬼子的情節,實在是太過癮了!”
“這樣吧,下班後跟我我去我家吧!直接帶你見見我的小師弟,我小師弟這今天都在和我父親學畫畫,一般都不出門。”
隨後幾天後,在顧炳鑫一眾眾好友的見證下江衛民正式完成了拜師。
江衛民稍顯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說道:“是的,希望顧老師能夠收我為弟子,讓我也為連環畫的發展出一份力。”
顧炳鑫聞言大喜過望,眼前的江衛民不僅展現出了極高的繪畫天賦。
還對連環畫有著深入的了解和獨特的見解,他心中隱隱也有收為徒弟的想法。
於是顧炳鑫激動地說:“好,我就收你這個弟子!”
顧炳鑫共有七個子女,但由於時代的局限,隻有小女兒和小兒子繼承了他的繪畫天賦。
小兒子顧子易今年剛畢業於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技校動畫專業,專注於動畫領域,而小女兒雖有繪畫才華,卻未能涉足連環畫的領域。
相比之下,江衛民不僅具備出色的繪畫技巧,還能親自撰寫劇本,對連環畫行業的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有著清晰的認識。
更重要的是,他與顧炳鑫一樣,對推動連環畫事業的繁榮充滿熱情,並付諸實踐。
聽到顧炳鑫的話,江衛民驚喜萬分,難以置信地問道:“顧老師,您當真要收我為徒嗎?”
顧炳鑫微笑著點頭,然後說:“這兩天我會通知一些老友,然後舉辦一場拜師宴。”
江衛民激動得連忙道謝:“多謝老師!”
顧炳鑫看著江衛民欣喜若狂的模樣,忍不住笑了起來,打趣地說:“你這小機靈鬼!
\"對了衛民你再說說你最新的繪畫方式,這兩天我們拜訪老朋友的時候交流一下\"
聽到這句話,衛民來了精神:“師父,這一陣我又把我的繪畫理念完善了一下。”
顧炳鑫頓時提起了興趣:“具體說說。”
衛民認真地說道:“師父,我把連環畫分為兩種狀態,一種是靜,體現人物表現力的,另一種是動,展現人物動作的。
對於前者,我們要讓畫麵靜下來,經過精雕細琢讓整幅畫承載更多的信息;
而對於後者,就要讓人物的動作動起來,比如《我父親的抗戰》這部作品中的戰鬥場麵,這樣能給讀者帶來更直接的感官刺激。”
“讓畫麵靜下來,讓畫麵動起來……”顧炳鑫低聲呢喃著,陷入了沉思。
“師父追求作品的藝術性,可以選擇靜的狀態,注重人物的表情和動作,以及線條和構圖的完美表現;
如果想要視覺的刺激,就可以嚐試畫這種動態的畫,以吸引讀者的眼球。而兩種狀態則代表兩種讀者。”
“衛民,你這兩種狀態理念確實很新穎,兩種狀態對應兩種讀者怎麽理解?”
“師父,您應該明白現在的讀者大多都是年輕人,而且在校學生居多,他們對藝術的理解和欣賞能力不足,更加注重追求故事的劇情和視覺刺激。
而一些成熟的人則更喜歡靜態元素的解讀和聯想來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感。
所以後期我們應該通過某些元素把這兩種狀態的連環畫區分出來,比如通過紙張大小或者封麵上的備注。
“衛民,我發現隻要和你交流,你就有無窮盡的想法,很多想法都天馬行空。”
“主要是和師父交流能夠激發我的靈感。”
“行了,別拍馬屁了。”
晚飯時間到了,顧家的人陸陸續續回到家中。
當他們得知顧炳鑫要收江衛民為弟子時,大家都非常高興。
尤其是顧子易,原本在家裏年紀最小的他,如今有了江衛民這個師弟,自己就不再是最小的了。
而且江衛民親切地叫了他一聲“師哥”,更是讓他心花怒放。
在接下來的幾天裏,顧炳鑫帶著江衛民逐一拜訪了他的老朋友,並向他們發出邀請,希望他們能夠參加江衛民的拜師宴。
這些老朋友都是上海美術界的知名人士,他們與顧炳鑫有著深厚的交情,對於江衛民成為顧炳鑫的弟子也表示出極大的支持和期待。
“子易,聽說你父親要收徒弟了?什麽來曆啊!”和顧子易同期畢業的孫建勳好奇的問道。
顧子易微笑著回答:“你說我這個小師弟啊!他從青島來的,今年15歲不過已經出版了幾本連環畫了。”
突然,孫建勳像是想到了什麽,眼睛一亮,興奮地問:“子易,你看我能當你師弟嗎?”
顧子易上下打量了他一番,認真地說:“你夠嗆。你繪畫水平確實還可以,但是你還是缺少了一點東西。”
“少了點什麽?”年輕人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
“少了點靈性。”
“靈性?”孫建勳有些不解。
“嗯,是的。”顧子易肯定地回答,“我那位小師弟雖然年紀不大,但卻有一種獨特的靈性和創造力,讓人眼前一亮。”
“你那位小師弟有靈性?”
顧子易笑了笑,自豪地說:“他今年才15歲,卻已經開創了一種全新的連環畫繪畫方式。你看過《父親的抗戰》係列的連環畫嗎?”
“當然看過!”孫建勳激動地說,“這套連環畫真是太精彩了,特別是裏麵的戰鬥場麵,簡直讓人熱血沸騰!”
“那你知道這套連環畫是誰畫的嗎?”顧子易笑著問。
“難道……是你小師弟畫的?”孫建勳驚訝地張大了嘴巴。
“顧子易得意地點點頭,“沒錯,就是我小師弟畫的。”
“哇,真沒想到!原來他就是畫出《父親的抗戰》的大師啊!”
“你什麽時候把你小師弟帶出來讓我見見唄!
我特別喜歡他的作品,尤其是在《父親的抗戰》裏打小鬼子的情節,實在是太過癮了!”
“這樣吧,下班後跟我我去我家吧!直接帶你見見我的小師弟,我小師弟這今天都在和我父親學畫畫,一般都不出門。”
隨後幾天後,在顧炳鑫一眾眾好友的見證下江衛民正式完成了拜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