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大明欲出兵海外!
明末太子:父皇咋把龍袍披我身上了? 作者:餘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崇禎的話擲地有聲!
徹響在整個大殿裏。
滿朝文武皆是渾身一震,連忙齊聲回應,道:“陛下聖明!”
誰也沒有反對!
因為他們不敢!
說實話,這些事情,原本是應該遣朝中大臣前往調查,但是現在崇禎卻派了曹文詔這樣一個武將前往調查。
在場的所有官員,都是聰明人,他們怎麽能不懂其中的道理呢?
派遣朝中大臣,一般是文臣,大家都比較斯文,講道理。
可是派遣武將就不同了,崇禎擺明了沒有要跟海禁之下,那些蠅營狗苟講道理,而是要直接亮刀子!
曹文詔兵鋒所指之處,就是崇禎的意誌所在!
此外,明麵上大明雖然一直處於海禁狀態,可暗地裏,海外貿易卻是被宗族勢力給掌控了。
他們的手段幾乎是跟項鴻坤他們一模一樣,通過扶持士子科舉,掌握朝堂話語權。
這也就是為什麽,隆慶開關阻力重重的原因,哪怕是到了最後,也隻不過是開放了幾處港口而已。
這背後全部都是利益交換,這是在給隆慶帝留著麵子。
不然,隆慶帝聲勢浩大要開海禁,一個都開不了?
那他有顏麵嗎?
很顯然沒有!
興許這些背後世家當中,就有項鴻坤他們那些人。
可如今的大明朝廷,不是崇禎三年以前了!
朝堂上的官員死了一批又一批,沿海的宗族勢力,商會等等也被肅清了一批又一批。
如今就算是海禁後麵還有勢力,又如何?
崇禎刀鋒開路!
至於造反,崇禎三年以前,崇禎怕,可現在崇禎一點也不怕!
原因無他!
吾兒乃大明第一戰神!
想要造反,項鴻坤他們就是前車之鑒!
其次,現在連私下掌握福建沿海地區海貿,手握重兵的鄭芝龍都來京請罪了,大明還有幾個鄭芝龍?
再有,現在大明內患平定,北方安定,南方沿海更是驅逐外夷。
大明內外在短期內沒有敵人。
而崇禎現在可是手握京營十萬兵馬,外有朱慈烺掌控寧海軍,新秦軍。
誰敢忤逆崇禎,誰敢反對崇禎?
那不是拿九族開玩笑嗎?
朝堂上的大臣們也不傻,其實對於真正的忠臣而言,他們根本不會反對,因為這稅收實在是太多了!
這要是全麵開放海禁,那大明一年得收多少銀子啊?
不敢想啊!
所以,他們覺得海貿的權柄應該盡快收攏回來。
雖然說派遣武將有些破壞規矩!
可是,毫無疑問,派遣武將帶兵肅清,是最快的手段,也是最為有成效的!
至於朝堂上,或許還有參與私下海貿的官員,但此刻他們心裏一定是慌的。
他們不敢反對不說,怕是此刻他們還恨不得第一時間撇清關係呢!
畢竟,現在的崇禎可不一樣了。
手握兵權不說,這兩年,大明屢戰屢勝,一掃陰霾!
廢除農稅,收攏天下萬民之心!
四處開設工廠,安置百姓,如今百姓們可都稱崇禎為崇禎爺啊!
崇禎現在在民間威望極高!
雖然說這些,很大一部分是太子朱慈烺諫言之功,可太子朱慈烺終究是太子啊!
崇禎才是大明真正的主人!
再有,朝堂上,崇禎殺了很多的奸臣,幾乎全是連坐。
現在在朝堂上的,大部分是崇禎提拔,忠於崇禎的人。
誰會反對?
想要再以‘違背祖訓,必有禍事’來堵住崇禎的嘴,幾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有人敢,那麽第二天,他絕對會暴病而亡!
如今的崇禎,才是真正的一言九鼎!
崇禎坐在龍椅上,看著丹陛之下,滿朝文武順服的景象,此刻的崇禎才體會到當皇帝的快樂。
這種感覺可真爽!
崇禎心裏暗戳戳的想罷,便切換話題,道:“既然這件事情無人反對,那麽,就來說一說太子朱慈烺上奏的另外一件事情吧。”
“太子向朕請奏,欲出兵攻打鵬茄羅國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分部!”
什麽!
此言一出,整個朝堂上頓時炸開了鍋,一片嘩然。
“陛下,臣以為此舉不妥,大明乃是天朝上國,禮儀之邦,自古以來,鮮有對外用兵,豈能輕易出兵,有辱天朝上國之風範,此外,北方韃子才是我朝之心腹大患,請陛下明察!”
“臣附議,現在雞籠山已經被收複,大明既然已經重新收複故土,就應該就此作罷,臣以為,眼下大明的敵人應當是韃子,與其出兵海外,不如籌備再次北伐韃子,收複遼東等地,如此才是光複祖宗的榮耀啊!”
“沒錯,這次韃子為何跟荷蘭聯合攻我大明,原因很簡單,他們想要通過荷蘭東印度公司來消耗大明的國力,韃子狼子野心,昭然若知,不可不防!”
“糊塗,迂腐,如今大明已經向荷蘭宣戰,難道大明隻能等著荷蘭來攻打,而不能主動出擊,此外,韃子目前並沒有南下意圖,我朝就應該趁著現在將士們士氣高漲,一鼓作氣,將荷蘭東印度公司徹底驅逐,免得到時候,韃子與荷蘭東印度公司再度聯合,一部從北南下,一部從海上而來,大明腹背受敵!”
“張大人所說不錯,韃子與荷蘭皆是大明之敵,荷蘭當下在雞籠山一連三敗,士氣低落,正是我朝痛打落水狗之時,再者,如若北伐攻打韃子之時,荷蘭再次出兵雞籠山,大明將會陷入兩難之地?”
“陛下,臣請出兵,當下我大明兵多將廣,錢糧充足,豈能不將荷蘭徹底打趴下,一勞永逸?”
“……”
朝堂上的大臣們,紛紛各執己見。
他們大部分不反對出兵,存在分歧的地方,在於對誰用兵。
有的覺得韃子才是大明的心腹之患,有的覺得此時就應該乘勝追擊荷蘭東印度公司,徹底將荷蘭東印度公司打服,永絕後患。
崇禎穩坐在龍椅上,瞧得滿朝文武各抒己見,他也不惱,而是緩聲道:“諸位愛卿所言都有理!”
“但朕以為太子朱慈烺在奏章中所說的甚好。”
“諸位愛卿且聽太子是何想法。”
徹響在整個大殿裏。
滿朝文武皆是渾身一震,連忙齊聲回應,道:“陛下聖明!”
誰也沒有反對!
因為他們不敢!
說實話,這些事情,原本是應該遣朝中大臣前往調查,但是現在崇禎卻派了曹文詔這樣一個武將前往調查。
在場的所有官員,都是聰明人,他們怎麽能不懂其中的道理呢?
派遣朝中大臣,一般是文臣,大家都比較斯文,講道理。
可是派遣武將就不同了,崇禎擺明了沒有要跟海禁之下,那些蠅營狗苟講道理,而是要直接亮刀子!
曹文詔兵鋒所指之處,就是崇禎的意誌所在!
此外,明麵上大明雖然一直處於海禁狀態,可暗地裏,海外貿易卻是被宗族勢力給掌控了。
他們的手段幾乎是跟項鴻坤他們一模一樣,通過扶持士子科舉,掌握朝堂話語權。
這也就是為什麽,隆慶開關阻力重重的原因,哪怕是到了最後,也隻不過是開放了幾處港口而已。
這背後全部都是利益交換,這是在給隆慶帝留著麵子。
不然,隆慶帝聲勢浩大要開海禁,一個都開不了?
那他有顏麵嗎?
很顯然沒有!
興許這些背後世家當中,就有項鴻坤他們那些人。
可如今的大明朝廷,不是崇禎三年以前了!
朝堂上的官員死了一批又一批,沿海的宗族勢力,商會等等也被肅清了一批又一批。
如今就算是海禁後麵還有勢力,又如何?
崇禎刀鋒開路!
至於造反,崇禎三年以前,崇禎怕,可現在崇禎一點也不怕!
原因無他!
吾兒乃大明第一戰神!
想要造反,項鴻坤他們就是前車之鑒!
其次,現在連私下掌握福建沿海地區海貿,手握重兵的鄭芝龍都來京請罪了,大明還有幾個鄭芝龍?
再有,現在大明內患平定,北方安定,南方沿海更是驅逐外夷。
大明內外在短期內沒有敵人。
而崇禎現在可是手握京營十萬兵馬,外有朱慈烺掌控寧海軍,新秦軍。
誰敢忤逆崇禎,誰敢反對崇禎?
那不是拿九族開玩笑嗎?
朝堂上的大臣們也不傻,其實對於真正的忠臣而言,他們根本不會反對,因為這稅收實在是太多了!
這要是全麵開放海禁,那大明一年得收多少銀子啊?
不敢想啊!
所以,他們覺得海貿的權柄應該盡快收攏回來。
雖然說派遣武將有些破壞規矩!
可是,毫無疑問,派遣武將帶兵肅清,是最快的手段,也是最為有成效的!
至於朝堂上,或許還有參與私下海貿的官員,但此刻他們心裏一定是慌的。
他們不敢反對不說,怕是此刻他們還恨不得第一時間撇清關係呢!
畢竟,現在的崇禎可不一樣了。
手握兵權不說,這兩年,大明屢戰屢勝,一掃陰霾!
廢除農稅,收攏天下萬民之心!
四處開設工廠,安置百姓,如今百姓們可都稱崇禎為崇禎爺啊!
崇禎現在在民間威望極高!
雖然說這些,很大一部分是太子朱慈烺諫言之功,可太子朱慈烺終究是太子啊!
崇禎才是大明真正的主人!
再有,朝堂上,崇禎殺了很多的奸臣,幾乎全是連坐。
現在在朝堂上的,大部分是崇禎提拔,忠於崇禎的人。
誰會反對?
想要再以‘違背祖訓,必有禍事’來堵住崇禎的嘴,幾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有人敢,那麽第二天,他絕對會暴病而亡!
如今的崇禎,才是真正的一言九鼎!
崇禎坐在龍椅上,看著丹陛之下,滿朝文武順服的景象,此刻的崇禎才體會到當皇帝的快樂。
這種感覺可真爽!
崇禎心裏暗戳戳的想罷,便切換話題,道:“既然這件事情無人反對,那麽,就來說一說太子朱慈烺上奏的另外一件事情吧。”
“太子向朕請奏,欲出兵攻打鵬茄羅國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分部!”
什麽!
此言一出,整個朝堂上頓時炸開了鍋,一片嘩然。
“陛下,臣以為此舉不妥,大明乃是天朝上國,禮儀之邦,自古以來,鮮有對外用兵,豈能輕易出兵,有辱天朝上國之風範,此外,北方韃子才是我朝之心腹大患,請陛下明察!”
“臣附議,現在雞籠山已經被收複,大明既然已經重新收複故土,就應該就此作罷,臣以為,眼下大明的敵人應當是韃子,與其出兵海外,不如籌備再次北伐韃子,收複遼東等地,如此才是光複祖宗的榮耀啊!”
“沒錯,這次韃子為何跟荷蘭聯合攻我大明,原因很簡單,他們想要通過荷蘭東印度公司來消耗大明的國力,韃子狼子野心,昭然若知,不可不防!”
“糊塗,迂腐,如今大明已經向荷蘭宣戰,難道大明隻能等著荷蘭來攻打,而不能主動出擊,此外,韃子目前並沒有南下意圖,我朝就應該趁著現在將士們士氣高漲,一鼓作氣,將荷蘭東印度公司徹底驅逐,免得到時候,韃子與荷蘭東印度公司再度聯合,一部從北南下,一部從海上而來,大明腹背受敵!”
“張大人所說不錯,韃子與荷蘭皆是大明之敵,荷蘭當下在雞籠山一連三敗,士氣低落,正是我朝痛打落水狗之時,再者,如若北伐攻打韃子之時,荷蘭再次出兵雞籠山,大明將會陷入兩難之地?”
“陛下,臣請出兵,當下我大明兵多將廣,錢糧充足,豈能不將荷蘭徹底打趴下,一勞永逸?”
“……”
朝堂上的大臣們,紛紛各執己見。
他們大部分不反對出兵,存在分歧的地方,在於對誰用兵。
有的覺得韃子才是大明的心腹之患,有的覺得此時就應該乘勝追擊荷蘭東印度公司,徹底將荷蘭東印度公司打服,永絕後患。
崇禎穩坐在龍椅上,瞧得滿朝文武各抒己見,他也不惱,而是緩聲道:“諸位愛卿所言都有理!”
“但朕以為太子朱慈烺在奏章中所說的甚好。”
“諸位愛卿且聽太子是何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