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鍾如意一走,那人急急忙忙的就去找了藥童,“小哥小哥!剛剛那姑娘抓的什麽藥?給我也來上幾貼!”
藥童翻了個白眼,“人家是拿了方子過來抓藥的,你是什麽病就要和人家抓一樣的藥?”
他沒管藥童的白眼,急急地說,“我出雙倍的銀子,給我配幾貼和她一樣的!”
藥童上下打量了他一眼,那眼神仿佛在看一個傻子,不過有錢不賺也是傻子,他點點頭,想著剛剛那方子上的藥名和藥量配了幾帖藥出來。
“喏,那邊給錢!”他剛把油紙包好,那人就直接搶了過去,匆匆地給了錢就走了,不顧藥童在後麵喊他。
藥童氣急敗壞,“這人說好了給雙倍的銀子,結果還差一半沒給早就走了!真是可惡!”
鍾如意才不管她走以後會發生什麽呢,反正她就是故意來拿這些藥的,剛好最近娘和二哥都有些上火,剛好把藥帶回去給他們一人一碗喝了。
她拎著油紙包回了店裏,“娘,我把藥拿回來了,大夫說三碗水煎成一碗,早晚各一碗,我給你和我二哥都拿了,我現在就去煎給你們喝了。”
鍾母這幾天不知道是不是睡不好還是被那家新開的鹵貨店氣到了,嗓子有點不舒服,想著可能是上火了,就讓閨女去藥館給她開幾貼敗火的回來,看二兒子也有些咳,就讓多拿幾貼一起喝了。
鍾如意把剛剛的事說給鍾母聽了,鍾母樂得不行,“也不知道那人會不會跟在你身後找藥鋪的人抓跟你一樣的藥。”
想想就可樂。
鍾如意倒是覺得很有可能,不過二哥前幾天已經買了很多的大料,這幾個月都夠用了,不需要他們再煩惱了。
第二天開門的時候就聽到幾個客人說新開的那家鹵貨店早上突然掛了牌子說休息,明明有人看到他們去鎮上另外一家豬肉鋪拉了豬下水回來。
結果突然又掛了牌子說今天不賣了,不過他家的生意也就剛開業的那幾天好,後麵的生意越做越差。
沒辦法,隻要是吃過鍾記的再去吃他們王記的就完全吃不下,同樣是豬下水,人家鍾記就做得很香,每次一掀鍋蓋,整條街都是這個香味兒。
王記就算了,也就騙騙那些從來沒買過鍾記鹵貨的人了,王記的價格也比鍾記的要便宜兩文錢,所以一些貪便宜的客人也會去買。
鍾如意豎著耳朵聽,聽到他們說王記已經拉了豬下水回去了,洗都洗好了,但是不知道為什麽店裏突然吵起來,所以才掛牌子休息的。
她忍不住想,會不會是那個跟蹤他們的人把她那天抓的藥也抓回去試了?
結果發現這就是普通的敗火解熱的藥,想想就好笑。
鍾母在一旁收錢也豎著耳朵在聽,聽完衝閨女投去一個心知肚明的笑。
王記是一對兄弟開的,他們本來是是在碼頭搬貨的,後麵掙了點錢,剛好看到鍾記鹵貨生意很好。
弟弟當時就心動了,豬下水還能賣得這麽好,要是他們也開一家會不會也賺得盆滿缽滿?
這個想法當時說出來,他哥哥還有些猶豫,但是他弟弟帶著他去了鍾記門口溜達了一圈,終於下定決心也開一家一樣的鹵貨店。
隻是這豬下水要怎麽處理才能好吃?他們也去鍾記排過隊買過兩次,但他們都不是什麽擅長廚藝的人,實在嚐不出來這到底是怎麽做出來的。
最後還是弟弟想了辦法,找人跟著鍾記的人,他們做鹵貨生意總是要買配料的吧。
終於在某天鍾記老板的妹妹進了藥鋪,跟著的人還奇怪,怎麽進的是藥鋪,不是去賣油鹽的這些地方嗎?
他悄悄跟進去了,聽了一耳朵留了個心眼,把他妹妹要的那些也全部買回去給鍾家兄弟看了。
買回去的那些中草藥有一些確實是帶著香味兒,但他們不確定是不是,所以隻能一遍一遍的試,還要讓人跟緊鍾記的人。
跟著的人說了,鍾記的人除了去藥鋪買這些東西,其他時候出去都是買些吃的穿的回去。
那看來這些中草藥就是了,也是他們運氣好,某一次誤打誤撞居然真的試出了相似的味道,隻是味道不如鍾記的。
他們兄弟倆租了家店麵,風風火火的就開始了。
也沒請別人,就叫了家裏爹娘過來幫忙,清洗豬下水這些活都是他們兄弟倆在幹。
開始幾天的生意還算不錯,但是後來買的人越來越少,就算他們價格比鍾記的低一天也就那幾個人來買。
他們心裏也知道他們做出來的沒有鍾記的好吃,會這樣是難免的,但還是忍不住焦慮起來,畢竟租這家店麵也花了錢,還有打桌子椅子鍋碗瓢盆這些都是要花錢的,他們還是想把這家店開下去。
既然自己試不出來這個味道,那隻能再讓人去跟著鍾記的人看看他們的方子到底是怎麽做出來的了。
昨天讓去跟著鍾記的堂弟回來了,還拿了一大包的中藥回來了,說是鍾記的人進了藥鋪就要了這些,還是拿著一張方子去配的藥。
兄弟倆高興的不行,但因為堂弟拿回來的時間有點晚了,豬下水已經都上鍋了,沒辦法試試看和鍾記的是不是一樣的,隻能等第二天了。
等到第二天匆匆洗了豬下水然後下鍋,把昨天堂弟買回來的草藥放下去一起鹵著。
鹵了半天他們就發現了不對,之前他們研究出來的那個鹵料鹵出來的雖然沒有鍾記的那麽香味濃鬱,但是好歹也是有點香味飄出來的,怎麽這次的一點味道都沒有?
掀開鍋蓋一看,差點被一股藥味熏暈過去。
這不就是普通的中藥嗎?
兄弟倆氣得不行,這個堂弟都沒有搞清楚就把東西買來了!現在這事搞得!
早上的生意是沒法做了,本來去買豬下水的那家屠戶一天就殺一兩頭豬,豬下水不多。
洗好的豬下水都被這包中藥給霍霍了,他們氣的磨牙,隻能先學著鍾記掛牌子說今天休息。
藥童翻了個白眼,“人家是拿了方子過來抓藥的,你是什麽病就要和人家抓一樣的藥?”
他沒管藥童的白眼,急急地說,“我出雙倍的銀子,給我配幾貼和她一樣的!”
藥童上下打量了他一眼,那眼神仿佛在看一個傻子,不過有錢不賺也是傻子,他點點頭,想著剛剛那方子上的藥名和藥量配了幾帖藥出來。
“喏,那邊給錢!”他剛把油紙包好,那人就直接搶了過去,匆匆地給了錢就走了,不顧藥童在後麵喊他。
藥童氣急敗壞,“這人說好了給雙倍的銀子,結果還差一半沒給早就走了!真是可惡!”
鍾如意才不管她走以後會發生什麽呢,反正她就是故意來拿這些藥的,剛好最近娘和二哥都有些上火,剛好把藥帶回去給他們一人一碗喝了。
她拎著油紙包回了店裏,“娘,我把藥拿回來了,大夫說三碗水煎成一碗,早晚各一碗,我給你和我二哥都拿了,我現在就去煎給你們喝了。”
鍾母這幾天不知道是不是睡不好還是被那家新開的鹵貨店氣到了,嗓子有點不舒服,想著可能是上火了,就讓閨女去藥館給她開幾貼敗火的回來,看二兒子也有些咳,就讓多拿幾貼一起喝了。
鍾如意把剛剛的事說給鍾母聽了,鍾母樂得不行,“也不知道那人會不會跟在你身後找藥鋪的人抓跟你一樣的藥。”
想想就可樂。
鍾如意倒是覺得很有可能,不過二哥前幾天已經買了很多的大料,這幾個月都夠用了,不需要他們再煩惱了。
第二天開門的時候就聽到幾個客人說新開的那家鹵貨店早上突然掛了牌子說休息,明明有人看到他們去鎮上另外一家豬肉鋪拉了豬下水回來。
結果突然又掛了牌子說今天不賣了,不過他家的生意也就剛開業的那幾天好,後麵的生意越做越差。
沒辦法,隻要是吃過鍾記的再去吃他們王記的就完全吃不下,同樣是豬下水,人家鍾記就做得很香,每次一掀鍋蓋,整條街都是這個香味兒。
王記就算了,也就騙騙那些從來沒買過鍾記鹵貨的人了,王記的價格也比鍾記的要便宜兩文錢,所以一些貪便宜的客人也會去買。
鍾如意豎著耳朵聽,聽到他們說王記已經拉了豬下水回去了,洗都洗好了,但是不知道為什麽店裏突然吵起來,所以才掛牌子休息的。
她忍不住想,會不會是那個跟蹤他們的人把她那天抓的藥也抓回去試了?
結果發現這就是普通的敗火解熱的藥,想想就好笑。
鍾母在一旁收錢也豎著耳朵在聽,聽完衝閨女投去一個心知肚明的笑。
王記是一對兄弟開的,他們本來是是在碼頭搬貨的,後麵掙了點錢,剛好看到鍾記鹵貨生意很好。
弟弟當時就心動了,豬下水還能賣得這麽好,要是他們也開一家會不會也賺得盆滿缽滿?
這個想法當時說出來,他哥哥還有些猶豫,但是他弟弟帶著他去了鍾記門口溜達了一圈,終於下定決心也開一家一樣的鹵貨店。
隻是這豬下水要怎麽處理才能好吃?他們也去鍾記排過隊買過兩次,但他們都不是什麽擅長廚藝的人,實在嚐不出來這到底是怎麽做出來的。
最後還是弟弟想了辦法,找人跟著鍾記的人,他們做鹵貨生意總是要買配料的吧。
終於在某天鍾記老板的妹妹進了藥鋪,跟著的人還奇怪,怎麽進的是藥鋪,不是去賣油鹽的這些地方嗎?
他悄悄跟進去了,聽了一耳朵留了個心眼,把他妹妹要的那些也全部買回去給鍾家兄弟看了。
買回去的那些中草藥有一些確實是帶著香味兒,但他們不確定是不是,所以隻能一遍一遍的試,還要讓人跟緊鍾記的人。
跟著的人說了,鍾記的人除了去藥鋪買這些東西,其他時候出去都是買些吃的穿的回去。
那看來這些中草藥就是了,也是他們運氣好,某一次誤打誤撞居然真的試出了相似的味道,隻是味道不如鍾記的。
他們兄弟倆租了家店麵,風風火火的就開始了。
也沒請別人,就叫了家裏爹娘過來幫忙,清洗豬下水這些活都是他們兄弟倆在幹。
開始幾天的生意還算不錯,但是後來買的人越來越少,就算他們價格比鍾記的低一天也就那幾個人來買。
他們心裏也知道他們做出來的沒有鍾記的好吃,會這樣是難免的,但還是忍不住焦慮起來,畢竟租這家店麵也花了錢,還有打桌子椅子鍋碗瓢盆這些都是要花錢的,他們還是想把這家店開下去。
既然自己試不出來這個味道,那隻能再讓人去跟著鍾記的人看看他們的方子到底是怎麽做出來的了。
昨天讓去跟著鍾記的堂弟回來了,還拿了一大包的中藥回來了,說是鍾記的人進了藥鋪就要了這些,還是拿著一張方子去配的藥。
兄弟倆高興的不行,但因為堂弟拿回來的時間有點晚了,豬下水已經都上鍋了,沒辦法試試看和鍾記的是不是一樣的,隻能等第二天了。
等到第二天匆匆洗了豬下水然後下鍋,把昨天堂弟買回來的草藥放下去一起鹵著。
鹵了半天他們就發現了不對,之前他們研究出來的那個鹵料鹵出來的雖然沒有鍾記的那麽香味濃鬱,但是好歹也是有點香味飄出來的,怎麽這次的一點味道都沒有?
掀開鍋蓋一看,差點被一股藥味熏暈過去。
這不就是普通的中藥嗎?
兄弟倆氣得不行,這個堂弟都沒有搞清楚就把東西買來了!現在這事搞得!
早上的生意是沒法做了,本來去買豬下水的那家屠戶一天就殺一兩頭豬,豬下水不多。
洗好的豬下水都被這包中藥給霍霍了,他們氣的磨牙,隻能先學著鍾記掛牌子說今天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