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上月的經曆,這回錢不令更是駕輕就熟,重新調整了各人分工,帶著眾人連續幾日厲兵秣馬,終是迎來了十月十六的大日子。


    本著該省省該花花的原則,錢不令沒從外頭新招人,此次除了王允、秋桐、錢拾光現有幾人外,反倒是將閑了下來的丁平舉給用上了。


    自然,幫工工錢自然是會結算的。


    這回還精簡了區域,一共隻分了前後、左右四處。上次有客人覺得分區不夠清晰,這次便做了調整。


    在最前的是“琴棋書畫”的主櫃台,配備了袁鬆、丁平舉、袁夫人三人,三位都是熟手且都參與了製作過程,能夠應付客人們的疑問;打包用的櫃台撤去,由各處自行包裝;袁清仍是負責右側金銀玉即其他首飾的貨架;最裏頭的仍是結賬處,由錢拾光一人負責;錢不令無事之時便會坐在袁清和錢拾光之間,一來此地貴重錢財之物較多,需多個人照看,二來此地視野甚好,能看清全局全貌。


    左側禮贈區則配置了袁木、袁寧、秋桐三人。袁木主要負責關於素簪素釵的定製需求,能不能做也好給個準話;袁寧則與上回一樣,負責剩下的十餘支璿璣簪;秋桐則負責絹紙花鈿。


    王允仍在最前頭招攬客人。


    整體成一個四方格局,清爽幹淨許多。


    哐哐哐。開市鼓聲響起,等在外頭的客人自發進來,熟門熟路地先圍在了主櫃台。


    這次逸羽樓預告在先,許多人便是衝著這琴棋書畫的簪子來的,將琴棋書畫做成的簪樣,著實是不常見,有的人還特意去城裏的其他首飾鋪子裏看過,嘿,還真都沒有。


    錢掌櫃沒說大話,逸羽樓的的確確是頭一份。


    先說這琴簪,銀絲成弦,銀點成徽,琴身微彎成波,流暢灑脫。


    有人一眼就看出了:“這是落霞琴!”


    古語有雲:握鳳管之簫,撫落霞之琴。


    落霞式琴音琳琅清越,洪亮壯闊,猶如鍾磐金石之聲,得眾多琴客喜愛。本朝更有雷公斫製的名琴彩鳳鳴岐,是為一絕。


    再說棋簪,銀絲成局,銀珠為子,最有趣的便是之上顯現出來的棋局:三星獻瑞。


    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要說這三星獻瑞的名號,可是取了福祿壽三字,實為吉祥。


    但放在這棋盤之上可就成了難解的棋局。有的好棋者,早已取了一支簪細看,沒多久便如入定了般沉浸在棋局之中。


    若說琴簪和棋簪是巧思,書簪和畫簪就多了幾分趣味。


    書簪基底為書冊成扇麵平展,空白處以銀絲勾勒出一支毛錐式樣,最有意思的,便是筆尖之處的銀絲延續至簪首底部,底部處留了一小隻孔洞,下墜著一小節兩指寬、手掌長的豆白色細長布條。


    畫簪整體則成畫卷狀,上用銀絲細致描繪了卷軸紋理,如書簪一樣,簪首最底部綴著三片荷花白色的圓形絹布,三片圓瓣連結垂落,未免起皺,還特意在絹布後加上了幾根纖細的竹篾,如同繃繡棚一般將圓布撐開。


    “這絹布是做何用處呀?”有些不明所以的客人問道。


    丁平舉生平從未做過介紹推介自己首飾的事兒,多少有些不自在,有種從幕後轉到台前的荒誕感。


    不過這個問題他倒是能回答,因他自己也曾好奇過同樣的問題,於是將提前打好的腹稿言明:“這長條的絹布可供大家提筆寫下自己喜愛的詩句,圓布則可以用狼毫親自繪製喜歡的圖樣。”


    “這倒是稀奇。”


    李青荷今日也來了,原是隻打算在稍微遠一些的地方圍觀,聽了能自己動手倒是來了興趣,忙湊近了看。


    書簪上墜著的布是偏青偏淺綠的豆白色,正巧映襯了她的名字,當即便拿了一支在手上,畫簪上的圓布是荷花白,帶了絲絲粉意,李青荷看著看著,已是來了靈感,不由地在腦海中構起圖案來了,便又拿了一支畫簪在手裏。


    四支簪已是看中了兩支,自己又不是緊巴巴的人,李青荷便又拿了一支琴簪和棋簪,湊了個圓滿。心中想著將棋簪給爹爹,琴簪給大哥,畫簪等她補充了圖樣贈予母親,書簪就留給自己。


    袁夫人眼尖,留意到了李青荷,便主動上前與她介紹:“小姐,若是四支都要,可湊成一套,如上月一般,鄙店會贈送一隻木盒方便您拿走,一盒簪售價三兩銀,您還可移步贈禮區領取一支璿璣簪與四枚花鈿。”


    璿璣簪呀……李青荷扁扁嘴,她已經有了,且有的先前的不愉快,她也不是很想再要了,於是問道:“你們可還有其他贈禮?”


    這不是巧了嗎。


    袁夫人提高了些聲量,讓周圍的客人都能聽清,笑著道:“有的,若是小姐今日買足了五兩銀子,還可以免費領取一支素簪或素釵,樣式可自己與咱們師傅商量,這可是隻有本月的頭四位客人才能有的!”


    “這倒是不錯。”李青荷雙眼一亮,當即便問道:“店裏可還有二兩之物?”


    “有的,就在您右手邊的區域,已標明了價格,您可隨意看看是否有合心意的。”袁夫人替她指了路,又問:“那這琴棋書畫的四支簪,我先替您裝起來?”


    李青荷點點頭,見這位婦人手腳輕巧動作迅速,還將簪子都一一仔細包好避免磕碰,不由心中更是滿意。


    她原是隻看得上南珍閣的首飾,一來自家與南家關係不錯,二來南家到底家大業大,做工用料都是數一數二的。


    這對門的逸羽樓剛開業時她便覺得開不長久,果不然熱鬧了一陣子就消停了,上月修整後重新開張,她也沒來湊熱鬧,若不是前幾日在與小姐妹小聚時聽說這逸羽樓今日不同往日了,她心裏仍是不大相信,今日便過來親自瞧瞧。


    沒想到小夥伴所言非虛,這逸羽樓倒真是轉了性子了,不再搞那些個打折的活動,反倒改成了贈禮,樣式也多了許多獨到的設計,既全了心意還添了趣味,讓人花了銀子心裏仍是舒坦。


    再說這出的銀飾簪,比起當日在小攤那兒買到的可是精致了不止一個檔次,用料亦是考究上乘。


    李青荷邊逛邊挑,一邊暗自點頭,很快就選足了金額。


    順利地結完賬,成了今日的頭位客人,再到贈禮區挑了四副花鈿,最後在贈素釵素簪的地方落了座。


    為方便溝通,這裏特意布了一張小方桌,袁木坐在靠裏一側,李青荷坐在靠外的一邊,桌上還放著筆墨紙硯。


    李青荷覺得眼前的人有些眼熟,不過一下子卻也叫不出名字,便隨著旁人稱呼:“袁師傅,聽說您這兒可以領一支簪釵,還能自個兒想花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千金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拂衣閑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拂衣閑閑並收藏千金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