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這掛旗幌的事兒,王允已是駕輕就熟。
刺啦一聲,旗幟展開。
有人讀著上頭的字念出聲:“吉祥如意!”
王允朝各方都拱了拱手,笑道:“先給各位拜個早年了!”
眾人霎時跟著笑開,此時也都明白過來,年節在即,大家也需為了走親訪友提前備些年禮,逸羽樓本月做的是些應時應節的花樣。
且他們還聽說了,最後一月別家鋪子也會在逸羽樓裏寄售,心中皆是好奇不已,紛紛進店詳觀。
今日逸羽樓內是大變模樣了。
原先立在最前方的銀飾木簪貨架已經撤走,整間屋子的從東到西依次排列著不同的貨架,每隻貨架背靠著三麵牆壁,層架前擺著一小隻賬櫃,每個區域均有兩人,一人攬客介紹,一人收銀結賬,不同鋪子之間互不幹涉、各自為陣。
逸羽樓自己的貨架仍是在右手邊,一列擺著為數不多的詩酒花茶簪,其餘的如往常一般放著其餘的金銀玉首飾以及梳篦妝奩等用物。為了給其他人騰空間,原先背靠正後方的賬櫃亦是挪到了右手處。錢不令、錢拾光、王允三人便在此處。
其餘的兩麵牆,都分給了其他的鋪子。
按照先到先得的規矩,行雲樓優先挑選屬意的位置,為了讓客人一進屋就能看見自己,張貴便挑選了最最正前方,就在逸羽樓層架的左手邊。四種簪子一樣一列層架依次排開,甚是引人矚目。層架上方還掛著“行雲樓”的招牌。
由張貴左側起鋪陳開,今日還來了四家鋪子,多的占了三列貨架,少的則是一列。另外還有兩家的首飾還未完全製好,等準備妥當之後才過來,因此今日逸羽樓裏仍有些空地。
客人們一擁而入,隨意挑選起來。
正如張貴所設想的,自個兒挑的位置極好,進門就能看見他家,因而人也是聚了最多。
行雲樓共有魚尾、福祿、銅錢、吉祥四種簪樣。
魚尾簪簪身呈彎曲狀,上用銀絲仔細描繪了魚鱗紋樣,簪首處則雕刻成了魚尾的形狀,魚尾微微上翹,靈動活潑,取“年年有餘”的吉祥意思。
福祿簪則是將簪頭雕刻成了葫蘆樣式,上以銀線繪製了葫蘆紋樣,還點綴了葫蘆掛繩,意福祿平安。
銅錢簪通常會在簪首處鏤空呈銅錢樣式,但行雲樓的銅錢簪沒做成鏤空,倒是雕刻出三枚實心銅錢的樣式,背後還用銀絲繪製了一片雙錢紋,寓意招財進寶。
吉祥簪則相對簡潔,用銀線嵌刻出吉祥結的紋樣,下方還墜著用紅線編織而成的盤長結,寓意平安吉祥。
幾種簪子都蘊含著極好的心意,有些人一要便是一整套,圖個吉利,還給好友親朋備了一份。
張貴到底是行雲樓的大當家,這買多送多、買少送少都是必備的,口中亦是吉祥話不斷,總歸不能讓客人覺得吃虧。
其餘的四家鋪子則是各式各樣的祥雲簪、如意簪、柿蒂簪、燈籠簪、桃紋簪、元寶簪等等,皆是圍繞著元日新年,納福迎祥。
這熱鬧的場景,隱隱已是讓人覺出年味來。
大梁假寧令有雲,元正、冬至,各給假七日。每年自十二月二十八日起,朝中官員就得以休沐,一直可以歇息到正月初四。
而各家商鋪更是早早的關門歇業,歸家返鄉過年,趕在大年三十歲除之日,與家人吃團圓飯、守歲除夜。正月初一有元日朝會,初二要吃元寶湯,初三則是小年朝,初四迎灶神,初五接財神,一直到初六送窮後,才會開門營業。
因此這年節年禮通常得打上一些提前量,早早的備下才好。今日來的客人,亦是存了這番心思,若是有看得上的花樣,紛紛欣然解囊。
十二月才剛剛過半,各家鋪子的簪子均已售罄,也都小賺了一筆,可以說是皆大歡喜。有些這次沒能參與的首飾鋪,頻頻來找錢不令商量下一次的合作。
而逸羽樓因著來客眾多、興致正高,亦是售出了好一部分自己的首飾,加上先前給其他鋪子改製的工費約莫七十兩銀,當月的入賬銀已是超過了百兩銀,竟是比首月還要多!這還隻是半個月!
錢不令這些日子是樂得合不攏嘴,馬不停蹄地將好消息傳給了南元翎。南元翎心裏高興,給逸羽樓每個人都封了五兩銀的紅封,還特準了大家提前關門歸家過年。
十二月十六日,江琉和袁木、丁平舉二人將一月的新簪樣定稿後,大夥兒便關上了鋪子大門,灑掃幹淨準備各回各家。丁平舉因隸屬於丁光的作坊,整間作坊還未關門,他也無法提前歸家,便回了自己的工坊提前開始製作下月的簪子。
錢不令和錢拾光二人本就宿在逸羽樓,亦無遠親,白得了幾天閑暇也不浪費,常常外出逛逛市集,采辦過年要用的食材用物,以及給一些關係好的鋪子、想熟識的鄰居們送些年禮,走動走動關係。
江琉則是召喚來小金鳥,將歸閣的消息傳回,簡單收拾好行囊,又背著竹簍買了些米麵肉餅,還給九煙閣一人備好了年禮。雖非什麽貴重之物,但勝在心意。
趁著日光還未散盡,江琉直奔城南,踏上了歸家的路途。
闊別三月,她終於回來了。
……
九煙閣眾人早已進入了過年的狀態,江琉回去後隻略略與大家打了聲招呼,還未來得及歇個腳,就被拉進了幹活的隊伍。
先是掃塵掃房掃院,再是製桃符、剪窗花、做燈籠,又跟著梅姨給大家添置些新衣,還要和許師姐一道備齊年貨。每年過年都是九煙閣的大日子,除夕的團圓飯需提前幾日準備,免得最後一日手忙腳亂出了岔子。正月前幾日還要吃七寶羹、元寶湯、攤煎餅、撈魚生等等,更是要將需要的東西都提前置辦好。
江琉每時每日都忙的暈頭轉向,夜裏倒頭就是酣睡,如此鬧鬧哄哄的場麵,將人的心也填得滿滿當當,仿若在一片荒蕪枯草之中,不知何時鑽出了一顆小小的綠芽。
時光飛逝而過,很快就到了歲末最後一日。
今年的冬日格外寒冷。
刺啦一聲,旗幟展開。
有人讀著上頭的字念出聲:“吉祥如意!”
王允朝各方都拱了拱手,笑道:“先給各位拜個早年了!”
眾人霎時跟著笑開,此時也都明白過來,年節在即,大家也需為了走親訪友提前備些年禮,逸羽樓本月做的是些應時應節的花樣。
且他們還聽說了,最後一月別家鋪子也會在逸羽樓裏寄售,心中皆是好奇不已,紛紛進店詳觀。
今日逸羽樓內是大變模樣了。
原先立在最前方的銀飾木簪貨架已經撤走,整間屋子的從東到西依次排列著不同的貨架,每隻貨架背靠著三麵牆壁,層架前擺著一小隻賬櫃,每個區域均有兩人,一人攬客介紹,一人收銀結賬,不同鋪子之間互不幹涉、各自為陣。
逸羽樓自己的貨架仍是在右手邊,一列擺著為數不多的詩酒花茶簪,其餘的如往常一般放著其餘的金銀玉首飾以及梳篦妝奩等用物。為了給其他人騰空間,原先背靠正後方的賬櫃亦是挪到了右手處。錢不令、錢拾光、王允三人便在此處。
其餘的兩麵牆,都分給了其他的鋪子。
按照先到先得的規矩,行雲樓優先挑選屬意的位置,為了讓客人一進屋就能看見自己,張貴便挑選了最最正前方,就在逸羽樓層架的左手邊。四種簪子一樣一列層架依次排開,甚是引人矚目。層架上方還掛著“行雲樓”的招牌。
由張貴左側起鋪陳開,今日還來了四家鋪子,多的占了三列貨架,少的則是一列。另外還有兩家的首飾還未完全製好,等準備妥當之後才過來,因此今日逸羽樓裏仍有些空地。
客人們一擁而入,隨意挑選起來。
正如張貴所設想的,自個兒挑的位置極好,進門就能看見他家,因而人也是聚了最多。
行雲樓共有魚尾、福祿、銅錢、吉祥四種簪樣。
魚尾簪簪身呈彎曲狀,上用銀絲仔細描繪了魚鱗紋樣,簪首處則雕刻成了魚尾的形狀,魚尾微微上翹,靈動活潑,取“年年有餘”的吉祥意思。
福祿簪則是將簪頭雕刻成了葫蘆樣式,上以銀線繪製了葫蘆紋樣,還點綴了葫蘆掛繩,意福祿平安。
銅錢簪通常會在簪首處鏤空呈銅錢樣式,但行雲樓的銅錢簪沒做成鏤空,倒是雕刻出三枚實心銅錢的樣式,背後還用銀絲繪製了一片雙錢紋,寓意招財進寶。
吉祥簪則相對簡潔,用銀線嵌刻出吉祥結的紋樣,下方還墜著用紅線編織而成的盤長結,寓意平安吉祥。
幾種簪子都蘊含著極好的心意,有些人一要便是一整套,圖個吉利,還給好友親朋備了一份。
張貴到底是行雲樓的大當家,這買多送多、買少送少都是必備的,口中亦是吉祥話不斷,總歸不能讓客人覺得吃虧。
其餘的四家鋪子則是各式各樣的祥雲簪、如意簪、柿蒂簪、燈籠簪、桃紋簪、元寶簪等等,皆是圍繞著元日新年,納福迎祥。
這熱鬧的場景,隱隱已是讓人覺出年味來。
大梁假寧令有雲,元正、冬至,各給假七日。每年自十二月二十八日起,朝中官員就得以休沐,一直可以歇息到正月初四。
而各家商鋪更是早早的關門歇業,歸家返鄉過年,趕在大年三十歲除之日,與家人吃團圓飯、守歲除夜。正月初一有元日朝會,初二要吃元寶湯,初三則是小年朝,初四迎灶神,初五接財神,一直到初六送窮後,才會開門營業。
因此這年節年禮通常得打上一些提前量,早早的備下才好。今日來的客人,亦是存了這番心思,若是有看得上的花樣,紛紛欣然解囊。
十二月才剛剛過半,各家鋪子的簪子均已售罄,也都小賺了一筆,可以說是皆大歡喜。有些這次沒能參與的首飾鋪,頻頻來找錢不令商量下一次的合作。
而逸羽樓因著來客眾多、興致正高,亦是售出了好一部分自己的首飾,加上先前給其他鋪子改製的工費約莫七十兩銀,當月的入賬銀已是超過了百兩銀,竟是比首月還要多!這還隻是半個月!
錢不令這些日子是樂得合不攏嘴,馬不停蹄地將好消息傳給了南元翎。南元翎心裏高興,給逸羽樓每個人都封了五兩銀的紅封,還特準了大家提前關門歸家過年。
十二月十六日,江琉和袁木、丁平舉二人將一月的新簪樣定稿後,大夥兒便關上了鋪子大門,灑掃幹淨準備各回各家。丁平舉因隸屬於丁光的作坊,整間作坊還未關門,他也無法提前歸家,便回了自己的工坊提前開始製作下月的簪子。
錢不令和錢拾光二人本就宿在逸羽樓,亦無遠親,白得了幾天閑暇也不浪費,常常外出逛逛市集,采辦過年要用的食材用物,以及給一些關係好的鋪子、想熟識的鄰居們送些年禮,走動走動關係。
江琉則是召喚來小金鳥,將歸閣的消息傳回,簡單收拾好行囊,又背著竹簍買了些米麵肉餅,還給九煙閣一人備好了年禮。雖非什麽貴重之物,但勝在心意。
趁著日光還未散盡,江琉直奔城南,踏上了歸家的路途。
闊別三月,她終於回來了。
……
九煙閣眾人早已進入了過年的狀態,江琉回去後隻略略與大家打了聲招呼,還未來得及歇個腳,就被拉進了幹活的隊伍。
先是掃塵掃房掃院,再是製桃符、剪窗花、做燈籠,又跟著梅姨給大家添置些新衣,還要和許師姐一道備齊年貨。每年過年都是九煙閣的大日子,除夕的團圓飯需提前幾日準備,免得最後一日手忙腳亂出了岔子。正月前幾日還要吃七寶羹、元寶湯、攤煎餅、撈魚生等等,更是要將需要的東西都提前置辦好。
江琉每時每日都忙的暈頭轉向,夜裏倒頭就是酣睡,如此鬧鬧哄哄的場麵,將人的心也填得滿滿當當,仿若在一片荒蕪枯草之中,不知何時鑽出了一顆小小的綠芽。
時光飛逝而過,很快就到了歲末最後一日。
今年的冬日格外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