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要開口解釋,卻聽門外的侍衛來報,一名自稱王謙的人求見。
“誰啊?咋沒聽過。”方選正愣神,侍衛卻已經將人領了進來。
此時方選才反應過來,對方正是王儉引薦的那名造紙坊掌櫃,於是起身迎接。
“王掌櫃來了,可曾用過午膳了?”方選開始寒暄。
王謙急忙行禮,連稱已經用過飯,剛剛才從烏山回來。
“建造紙坊之事是否順利?”方選又問。
“甚是順利。”王謙作揖,將手裏的一個小禮盒遞了上來,“此行前來,正是為了當麵答謝公子。”
“客氣了,快快請坐。”方選拉著對方在屋內坐下。
他不是喜歡收受賄賂的人,但是對方既然專程來感謝自己,而且盒子看著不大,對方又是逃難至此,估計也沒什麽錢置辦貴重物品,收了也沒什麽,如果不收,反倒讓對方覺得生分,於是雙手接過,放在一旁的茶幾上。
隨後向吳彥祖介紹,“這位是王掌櫃,有了他,你的報社就不愁用紙了。”
吳彥祖也從他們的對話中聽出了一二,於是詢問:“這造紙坊何時能建成?又何時可造出紙張來?”
“這位是?”王謙忙問。
方選隨即向他介紹,大略講述了報社以及吳彥祖的工作。
“原來是奮威日報主事,久仰久仰。”王謙急忙起身行禮。
二人互相客氣了幾句,才重新坐下。
門外的彩蝶進來,端上三碗熱茶,三人一邊喝茶,一邊交談。
“小的冒昧問一句,那《秋風記》可是吳主事執筆?”王謙突然問道,表情略顯猥瑣。
“啊這……”方選頓時一頭黑線,心想這老小子逃難過來的,怕是飯都吃不上了,還有心情研究小黃文。
“在下不才,正是《秋風記》之筆者。”吳彥祖回。
“哎呀,久仰才子之名,今日有幸得見,果然器宇不凡。”王謙出口奉承,同時詢問,“卻不知那《秋風記》之後續在何處可得?”
“行啊,現場催更。”方選頓感無語,隨手翻過麵前的報紙,大概瀏覽了一下,發現吳彥祖的小黃文寫得確實不錯,露骨卻又風雅,通俗卻不下流,難怪如此吸引讀者。
“還不曾著筆。”吳彥祖笑道,“王掌櫃盡管關注奮威日報,每日都有續寫。”
“還望吳主事盡快成書,以饗讀者。”王謙一邊催更,一邊細數《秋風記》的優點,諸如故事精彩,文筆優美,內容通俗,老少鹹宜之類。表示如果能刊印成合訂本,一定能大賣。
“可別老少鹹宜了。”方選在一旁聽了,心裏直吐槽,“誰給自己孩子看這種書啊?”
眼見對方越扯越遠,方選急忙將話題扭轉歸來,他把手裏的報紙遞過去說道:“王掌櫃,這報紙的紙張如何?”
王謙連連搖頭:“單論紙品,還算個中等,但作為印刷所用,隻能算是下品了。”
說著就開始就報紙的材質評頭論足,表示紙張粗糙,不易留墨,容易暈染,韌性太差等等。
“不至於吧,給你說得這麽不堪。”方選心裏想著,卻沒有說出來,而是看向吳彥祖。
卻見對方連連點頭,不住附和。
原來報社為了降低成本,選用的就是較為便宜的紙張,其中缺點數不勝數,為此他也很無奈,此時見了專業人士,又得知即將在本地開設造紙坊,於是急忙詢問何時能產出新紙。
“建個作坊倒是隻需個五七日。”王謙說道,“隻是造紙過程較為繁瑣,最快也需月餘才能產出成品。”
“這麽久。”方選不由得犯嘀咕,他沒有了解過古法造紙的工藝,本以為有個十天半個月足夠了。
王謙看到二人麵露疑惑,急忙解釋一番。
造紙流程有三個階段,首先是提取植物纖維,其次是加工成紙漿,最後才能製作成品紙張。
原材料得先在水裏浸泡十多日,使之變得鬆軟,之後加入石灰下鍋蒸煮個七八日,徹底溶解植物細胞,方可提取出植物纖維。
出鍋後還得再次浸泡進行發酵,泡足五天時間,才能撈出來捶打,製成紙漿後還需進一步細化處理,再用成形網定型壓榨,最後進行幹燥和表麵處理。
這一係列工藝下來,需要的時間至少也得是一個月。
“原來如此。”方選聽完對方的解釋,點頭說道,“一個月時間,倒也不長。”
隨即又問,“那造紙用的原材料是哪些?”
“主要是麻、葛,或是桑、構、青檀之類的樹皮。此些之物纖維居多,最宜造紙。”王謙回,“而且也較為常見,容易獲得。”
方選略一沉思,突然開口詢問:“為何不用竹子造紙?”
“竹子?”王謙愣了一下,“倒是不曾試過。”
“那你得試試。”方選笑道,“在我家鄉那邊,紙張用途極廣,麻、葛之類的植物根本不夠用,用得最多的還是竹子。”
“既然如此,那等作坊建好,我定要試上一試。”王謙大喜。
紙張的價格之所以昂貴,除了運輸和人力等等成本,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原材料成本也很高。如果能用竹子造紙,材料成本將會降低一大半。
“哎,對了。”方選此時也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情,於是再次詢問,“能否按照需求,製造一些市麵上不常見的紙張?”
“公子有何需求?”王謙忙問。
方選當即提了自己的要求。
他需要兩種紙張,一種要盡量獨特,材質上做到高度堅韌,顏色上做到獨特容易辨識,因為隻需製造出一小部分提供給侯府使用,所以不需要考慮成本,唯獨需要注意一點,那就是外界難以仿造。
第二種則需要大量生產,所以得盡量壓低成本,顏色上沒有任何要求,材質方麵不要太容易破損即可。
王謙聽完,對方選的用意明白了八九分。
前者的高端紙張,自然是侯府簽署文件所用,至於後者,他雖不明白用處,但製作起來很容易,所以也就沒有出言詢問,而是說道:“過幾日作坊建城,我便立即著手。”
“那有勞王掌櫃了。”方選拱手道。
“公子真是客氣了。”王謙急忙回禮。
“既然新紙還需一個月時間,那衛所需要的報紙是否加印?”吳彥祖詢問。
他還在心疼紙張的本錢。
“印,必須印。”方選說道,“不過這些報紙可不是給衛所的軍士看的。”
“那是?”吳彥祖疑惑問道。
“傳令給衛所,收到報紙後,除了自己留下幾份,其餘都送出去。”方選笑道。
“送給誰?”
“過往客商,但凡是有出境的商人,每人或者每車都奉送一份。”方選說道,“讓外國與外地的州郡也都看看咱們的報紙。”
報紙作為傳媒的實體,它的影響力取決於讀者的數量,用現代互聯網的語言來說,也就是流量。
看的人越多,報紙的知名度就越高,有利於發布消息,刊登廣告的價格也就越多。
吳彥祖不懂什麽互聯網,但他是個聰明人,略一沉思,就明白了其中用意。
“是在下愚鈍了。”吳彥祖連連拱手,“我這就回報社去命人加印。”
說罷調頭就走。
王謙見狀,也起身告辭,跟著吳彥祖一起出門去了。
“行了,該到我睡會了吧?”方選伸個懶腰,回到床前,卻聽門口又有動靜。
“誰啊?咋沒聽過。”方選正愣神,侍衛卻已經將人領了進來。
此時方選才反應過來,對方正是王儉引薦的那名造紙坊掌櫃,於是起身迎接。
“王掌櫃來了,可曾用過午膳了?”方選開始寒暄。
王謙急忙行禮,連稱已經用過飯,剛剛才從烏山回來。
“建造紙坊之事是否順利?”方選又問。
“甚是順利。”王謙作揖,將手裏的一個小禮盒遞了上來,“此行前來,正是為了當麵答謝公子。”
“客氣了,快快請坐。”方選拉著對方在屋內坐下。
他不是喜歡收受賄賂的人,但是對方既然專程來感謝自己,而且盒子看著不大,對方又是逃難至此,估計也沒什麽錢置辦貴重物品,收了也沒什麽,如果不收,反倒讓對方覺得生分,於是雙手接過,放在一旁的茶幾上。
隨後向吳彥祖介紹,“這位是王掌櫃,有了他,你的報社就不愁用紙了。”
吳彥祖也從他們的對話中聽出了一二,於是詢問:“這造紙坊何時能建成?又何時可造出紙張來?”
“這位是?”王謙忙問。
方選隨即向他介紹,大略講述了報社以及吳彥祖的工作。
“原來是奮威日報主事,久仰久仰。”王謙急忙起身行禮。
二人互相客氣了幾句,才重新坐下。
門外的彩蝶進來,端上三碗熱茶,三人一邊喝茶,一邊交談。
“小的冒昧問一句,那《秋風記》可是吳主事執筆?”王謙突然問道,表情略顯猥瑣。
“啊這……”方選頓時一頭黑線,心想這老小子逃難過來的,怕是飯都吃不上了,還有心情研究小黃文。
“在下不才,正是《秋風記》之筆者。”吳彥祖回。
“哎呀,久仰才子之名,今日有幸得見,果然器宇不凡。”王謙出口奉承,同時詢問,“卻不知那《秋風記》之後續在何處可得?”
“行啊,現場催更。”方選頓感無語,隨手翻過麵前的報紙,大概瀏覽了一下,發現吳彥祖的小黃文寫得確實不錯,露骨卻又風雅,通俗卻不下流,難怪如此吸引讀者。
“還不曾著筆。”吳彥祖笑道,“王掌櫃盡管關注奮威日報,每日都有續寫。”
“還望吳主事盡快成書,以饗讀者。”王謙一邊催更,一邊細數《秋風記》的優點,諸如故事精彩,文筆優美,內容通俗,老少鹹宜之類。表示如果能刊印成合訂本,一定能大賣。
“可別老少鹹宜了。”方選在一旁聽了,心裏直吐槽,“誰給自己孩子看這種書啊?”
眼見對方越扯越遠,方選急忙將話題扭轉歸來,他把手裏的報紙遞過去說道:“王掌櫃,這報紙的紙張如何?”
王謙連連搖頭:“單論紙品,還算個中等,但作為印刷所用,隻能算是下品了。”
說著就開始就報紙的材質評頭論足,表示紙張粗糙,不易留墨,容易暈染,韌性太差等等。
“不至於吧,給你說得這麽不堪。”方選心裏想著,卻沒有說出來,而是看向吳彥祖。
卻見對方連連點頭,不住附和。
原來報社為了降低成本,選用的就是較為便宜的紙張,其中缺點數不勝數,為此他也很無奈,此時見了專業人士,又得知即將在本地開設造紙坊,於是急忙詢問何時能產出新紙。
“建個作坊倒是隻需個五七日。”王謙說道,“隻是造紙過程較為繁瑣,最快也需月餘才能產出成品。”
“這麽久。”方選不由得犯嘀咕,他沒有了解過古法造紙的工藝,本以為有個十天半個月足夠了。
王謙看到二人麵露疑惑,急忙解釋一番。
造紙流程有三個階段,首先是提取植物纖維,其次是加工成紙漿,最後才能製作成品紙張。
原材料得先在水裏浸泡十多日,使之變得鬆軟,之後加入石灰下鍋蒸煮個七八日,徹底溶解植物細胞,方可提取出植物纖維。
出鍋後還得再次浸泡進行發酵,泡足五天時間,才能撈出來捶打,製成紙漿後還需進一步細化處理,再用成形網定型壓榨,最後進行幹燥和表麵處理。
這一係列工藝下來,需要的時間至少也得是一個月。
“原來如此。”方選聽完對方的解釋,點頭說道,“一個月時間,倒也不長。”
隨即又問,“那造紙用的原材料是哪些?”
“主要是麻、葛,或是桑、構、青檀之類的樹皮。此些之物纖維居多,最宜造紙。”王謙回,“而且也較為常見,容易獲得。”
方選略一沉思,突然開口詢問:“為何不用竹子造紙?”
“竹子?”王謙愣了一下,“倒是不曾試過。”
“那你得試試。”方選笑道,“在我家鄉那邊,紙張用途極廣,麻、葛之類的植物根本不夠用,用得最多的還是竹子。”
“既然如此,那等作坊建好,我定要試上一試。”王謙大喜。
紙張的價格之所以昂貴,除了運輸和人力等等成本,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原材料成本也很高。如果能用竹子造紙,材料成本將會降低一大半。
“哎,對了。”方選此時也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情,於是再次詢問,“能否按照需求,製造一些市麵上不常見的紙張?”
“公子有何需求?”王謙忙問。
方選當即提了自己的要求。
他需要兩種紙張,一種要盡量獨特,材質上做到高度堅韌,顏色上做到獨特容易辨識,因為隻需製造出一小部分提供給侯府使用,所以不需要考慮成本,唯獨需要注意一點,那就是外界難以仿造。
第二種則需要大量生產,所以得盡量壓低成本,顏色上沒有任何要求,材質方麵不要太容易破損即可。
王謙聽完,對方選的用意明白了八九分。
前者的高端紙張,自然是侯府簽署文件所用,至於後者,他雖不明白用處,但製作起來很容易,所以也就沒有出言詢問,而是說道:“過幾日作坊建城,我便立即著手。”
“那有勞王掌櫃了。”方選拱手道。
“公子真是客氣了。”王謙急忙回禮。
“既然新紙還需一個月時間,那衛所需要的報紙是否加印?”吳彥祖詢問。
他還在心疼紙張的本錢。
“印,必須印。”方選說道,“不過這些報紙可不是給衛所的軍士看的。”
“那是?”吳彥祖疑惑問道。
“傳令給衛所,收到報紙後,除了自己留下幾份,其餘都送出去。”方選笑道。
“送給誰?”
“過往客商,但凡是有出境的商人,每人或者每車都奉送一份。”方選說道,“讓外國與外地的州郡也都看看咱們的報紙。”
報紙作為傳媒的實體,它的影響力取決於讀者的數量,用現代互聯網的語言來說,也就是流量。
看的人越多,報紙的知名度就越高,有利於發布消息,刊登廣告的價格也就越多。
吳彥祖不懂什麽互聯網,但他是個聰明人,略一沉思,就明白了其中用意。
“是在下愚鈍了。”吳彥祖連連拱手,“我這就回報社去命人加印。”
說罷調頭就走。
王謙見狀,也起身告辭,跟著吳彥祖一起出門去了。
“行了,該到我睡會了吧?”方選伸個懶腰,回到床前,卻聽門口又有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