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淩將家裏一應事務全部交給了趙全海,便和石紅玉、太子率師北上獻俘。
王淩、石紅玉率眾從臨清出發過河間過保定直到京師。
石紅玉、太子率主力駐紮良鄉,王淩率師一萬進京獻俘
崇禎讓內閣首輔周延儒安排獻俘儀式。
兵部官員將捷報奏報崇禎皇帝,禮部出告示通知文武百官身著朝服並邀請百姓代表觀禮。
周延儒率文武百官出城十裏迎接凱旋的隊伍。
先是,王淩騎著高頭大馬在前,後方是一千騎兵。
騎兵後麵是步兵押解的囚車,第一個是清奉命大將軍阿巴泰,後麵的是圖爾格、西魯特、譚泰等十幾個清大將。
當然,此時阿巴泰已死,裝在囚車裏的是剝皮萱草的阿巴泰。
再往後是裝著一萬級浸過石灰的韃子首級的馬車。
馬車後麵是1500位韃子俘虜
俘虜後麵是九千步兵。
兩旁站滿了百姓,甚至房上,樹上都有百姓。
“大明萬勝!”
“王師威武!”
“殺韃子!”
“吾皇萬歲!”
“護國大將軍威武!”
……
民眾的呼聲此起彼伏,連綿不絕,大明太需要一場勝利來鼓舞失望到底的士氣了。
在大典前一日,王承恩讓人在午門前正設禦座。
崇禎皇帝端坐在禦座之上,表情嚴肅。
但是今天也是崇禎帝自流賊起來以後少有的開心日。
文武百官及外國使者等,侍立位禦道之南,按文官在東武官在西排班。
辰時(早晨八點左右),獻俘大典正式開始,引禮官引導文武百官東西列隊。
然後王淩來到禦座前,叩拜道:“臣淩不辱使命,特來獻俘!”
崇禎帝道:“兩位將軍,勞苦功高,免禮平身。”
兩人站起來侍立在側。
之後民生軍士兵押著著俘虜來到午門前,此時鍾聲齊鳴,鞭炮響起。
讚禮官唱曰:“獻俘”!負責獻俘的民生軍押著俘虜到達獻俘的位置。
俘虜們麵北跪於午門之前。刑部尚書張忻前往午門城樓中道前跪奏:臣忻奏雲,護國大將軍王淩、平虜將軍石紅玉在莒州、登州、順德、開州之戰中大勝並押俘回京。
崇禎道:“宣旨!”
王承恩拿出聖旨念到:
朕繼承大統,統理億兆生靈,遼東夷奴酋皇太極,以奴隸之身,向我發難,占據遼東,奴役明之子民。
又狼子野心,闖我關內之地,奪我城池、殺我子民、擄我人口、奸我妻女、掠我財物。
大明與韃虜乃不共戴天之仇!
大明護國大將軍淩、平虜將軍紅玉率師於莒州、登州,順德、開州大戰中,韃子首領阿巴泰席所部被全殲,生擒虜首阿巴泰,陣斬圖賴。又於順德大戰韃子統率圖爾格所部,被全殲,虜首圖爾格被擒。開州之戰,博和托所部被全殲,陣斬博和托。三次大戰共斬首一萬餘級,俘虜一千餘口。
所獲首級,於午門前封為京觀,所俘虜阿巴泰、西魯特等以下1500餘人,斬首棄市,傳於天下,此懲戒以警示其同黨,大泄神人之共憤。
宣完聖旨,便到了行刑時間,文武百官坐在觀禮台觀看劊子手行刑。
阿巴泰已剝皮萱草,圖爾格、西魯特以下十幾名軍官全部淩遲3600刀。
普通韃子則是斬首。
全京師百姓大呼痛快。
第二日,崇禎帝在朝會上召見了王淩,
特加封王淩為護國伯。
王淩領旨謝恩。
崇禎看到王淩,第一印象便是年輕、英俊的好後生,怎麽也聯想不到這樣一個年輕人能統率三軍,把韃子殺的鬼哭狼嚎。
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又想起自己也是這個年齡登基為帝,鏟除閹黨,那個時候何嚐不是意氣風發。
頓時便有惺惺相惜之感。
同樣,王淩也獲得了在朝文武百官的好感。
原來殺韃子的英雄是一個翩翩少年啊!
崇禎帝也是越看越喜歡,不由讚道:“護國伯乃吾之常山趙子龍也!一定有平虜滅賊之良策,可否講述一二。”
王淩出列道:“皇上謬讚了,不過平虜滅賊之策,臣有一些淺薄之見,說來請大家參詳。”
王淩知道,朝堂上是不能有一說一的,新政也不要提,那是打這些官員的臉,包括皇上在內那個不是大地主。
據說清官海瑞,到晚年時家裏還有兩萬畝田呢。
崇禎道:“好啊!說來聽聽。”
王淩道:“第一條,孫督師在陝西不能動,牢牢控製住陝西、山西即可,孫督師擁兵坐在陝西便勝和闖賊打個十次八次。
孫督師在陝西,闖賊要想進陝西有潼關天險,進山西更是處處關隘,所以,隻要坐鎮陝晉兩省便立於不敗之地。闖賊進攻便會死無葬身之地。
孫督師出陝西,則全麵被動,河南平原多,千裏平川,一望無際,闖賊可以預設戰場、布好口袋,甕中捉鱉。
孫督師糧草要從陝西運來,賊一旦切斷糧草,則孫督師不戰自敗。
孫督師一敗,陝西、山西門戶大開,李闖便可據陝西而攻京師,則京師危矣!”
眾大臣一聽,這少年可不白給,真是洞若觀火啊!
兵部尚書張國維坐不住了,出列道:“臣附議,護國伯之言令人茅塞頓開。”
兵部侍郎馮元飆道:“臣附議,孫督師不動則京師安矣!”
周延儒道:“臣亦同意護國伯之見。”
下麵幾個大臣紛紛附議,崇禎帝微笑道:“朕亦附議,護國伯說的對,以不變應萬變,朕催孫督師出關與闖賊決戰,是闖賊在中原如入無人之境,左良玉逃之夭夭,為禍黎民百姓,劉澤清一打就跑,隻有孫督師敢戰,實在朕逼不得已才讓孫督師出關。現在有了更敢戰的護國伯,現在朕命護國伯任三省一京護國大將軍,擇日出征,將平定河南,湖廣之闖賊、獻賊,令孫督師和護國伯兩軍夾擊之,此二賊覆滅也不遠矣!”
王淩施禮道:“臣定當不辱使命,擇日起兵,與孫督師共滅賊寇!”
崇禎大悅,眾大臣也心中也有了底,敢打韃子的民生軍打流賊當不在話下。
王淩、石紅玉率眾從臨清出發過河間過保定直到京師。
石紅玉、太子率主力駐紮良鄉,王淩率師一萬進京獻俘
崇禎讓內閣首輔周延儒安排獻俘儀式。
兵部官員將捷報奏報崇禎皇帝,禮部出告示通知文武百官身著朝服並邀請百姓代表觀禮。
周延儒率文武百官出城十裏迎接凱旋的隊伍。
先是,王淩騎著高頭大馬在前,後方是一千騎兵。
騎兵後麵是步兵押解的囚車,第一個是清奉命大將軍阿巴泰,後麵的是圖爾格、西魯特、譚泰等十幾個清大將。
當然,此時阿巴泰已死,裝在囚車裏的是剝皮萱草的阿巴泰。
再往後是裝著一萬級浸過石灰的韃子首級的馬車。
馬車後麵是1500位韃子俘虜
俘虜後麵是九千步兵。
兩旁站滿了百姓,甚至房上,樹上都有百姓。
“大明萬勝!”
“王師威武!”
“殺韃子!”
“吾皇萬歲!”
“護國大將軍威武!”
……
民眾的呼聲此起彼伏,連綿不絕,大明太需要一場勝利來鼓舞失望到底的士氣了。
在大典前一日,王承恩讓人在午門前正設禦座。
崇禎皇帝端坐在禦座之上,表情嚴肅。
但是今天也是崇禎帝自流賊起來以後少有的開心日。
文武百官及外國使者等,侍立位禦道之南,按文官在東武官在西排班。
辰時(早晨八點左右),獻俘大典正式開始,引禮官引導文武百官東西列隊。
然後王淩來到禦座前,叩拜道:“臣淩不辱使命,特來獻俘!”
崇禎帝道:“兩位將軍,勞苦功高,免禮平身。”
兩人站起來侍立在側。
之後民生軍士兵押著著俘虜來到午門前,此時鍾聲齊鳴,鞭炮響起。
讚禮官唱曰:“獻俘”!負責獻俘的民生軍押著俘虜到達獻俘的位置。
俘虜們麵北跪於午門之前。刑部尚書張忻前往午門城樓中道前跪奏:臣忻奏雲,護國大將軍王淩、平虜將軍石紅玉在莒州、登州、順德、開州之戰中大勝並押俘回京。
崇禎道:“宣旨!”
王承恩拿出聖旨念到:
朕繼承大統,統理億兆生靈,遼東夷奴酋皇太極,以奴隸之身,向我發難,占據遼東,奴役明之子民。
又狼子野心,闖我關內之地,奪我城池、殺我子民、擄我人口、奸我妻女、掠我財物。
大明與韃虜乃不共戴天之仇!
大明護國大將軍淩、平虜將軍紅玉率師於莒州、登州,順德、開州大戰中,韃子首領阿巴泰席所部被全殲,生擒虜首阿巴泰,陣斬圖賴。又於順德大戰韃子統率圖爾格所部,被全殲,虜首圖爾格被擒。開州之戰,博和托所部被全殲,陣斬博和托。三次大戰共斬首一萬餘級,俘虜一千餘口。
所獲首級,於午門前封為京觀,所俘虜阿巴泰、西魯特等以下1500餘人,斬首棄市,傳於天下,此懲戒以警示其同黨,大泄神人之共憤。
宣完聖旨,便到了行刑時間,文武百官坐在觀禮台觀看劊子手行刑。
阿巴泰已剝皮萱草,圖爾格、西魯特以下十幾名軍官全部淩遲3600刀。
普通韃子則是斬首。
全京師百姓大呼痛快。
第二日,崇禎帝在朝會上召見了王淩,
特加封王淩為護國伯。
王淩領旨謝恩。
崇禎看到王淩,第一印象便是年輕、英俊的好後生,怎麽也聯想不到這樣一個年輕人能統率三軍,把韃子殺的鬼哭狼嚎。
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又想起自己也是這個年齡登基為帝,鏟除閹黨,那個時候何嚐不是意氣風發。
頓時便有惺惺相惜之感。
同樣,王淩也獲得了在朝文武百官的好感。
原來殺韃子的英雄是一個翩翩少年啊!
崇禎帝也是越看越喜歡,不由讚道:“護國伯乃吾之常山趙子龍也!一定有平虜滅賊之良策,可否講述一二。”
王淩出列道:“皇上謬讚了,不過平虜滅賊之策,臣有一些淺薄之見,說來請大家參詳。”
王淩知道,朝堂上是不能有一說一的,新政也不要提,那是打這些官員的臉,包括皇上在內那個不是大地主。
據說清官海瑞,到晚年時家裏還有兩萬畝田呢。
崇禎道:“好啊!說來聽聽。”
王淩道:“第一條,孫督師在陝西不能動,牢牢控製住陝西、山西即可,孫督師擁兵坐在陝西便勝和闖賊打個十次八次。
孫督師在陝西,闖賊要想進陝西有潼關天險,進山西更是處處關隘,所以,隻要坐鎮陝晉兩省便立於不敗之地。闖賊進攻便會死無葬身之地。
孫督師出陝西,則全麵被動,河南平原多,千裏平川,一望無際,闖賊可以預設戰場、布好口袋,甕中捉鱉。
孫督師糧草要從陝西運來,賊一旦切斷糧草,則孫督師不戰自敗。
孫督師一敗,陝西、山西門戶大開,李闖便可據陝西而攻京師,則京師危矣!”
眾大臣一聽,這少年可不白給,真是洞若觀火啊!
兵部尚書張國維坐不住了,出列道:“臣附議,護國伯之言令人茅塞頓開。”
兵部侍郎馮元飆道:“臣附議,孫督師不動則京師安矣!”
周延儒道:“臣亦同意護國伯之見。”
下麵幾個大臣紛紛附議,崇禎帝微笑道:“朕亦附議,護國伯說的對,以不變應萬變,朕催孫督師出關與闖賊決戰,是闖賊在中原如入無人之境,左良玉逃之夭夭,為禍黎民百姓,劉澤清一打就跑,隻有孫督師敢戰,實在朕逼不得已才讓孫督師出關。現在有了更敢戰的護國伯,現在朕命護國伯任三省一京護國大將軍,擇日出征,將平定河南,湖廣之闖賊、獻賊,令孫督師和護國伯兩軍夾擊之,此二賊覆滅也不遠矣!”
王淩施禮道:“臣定當不辱使命,擇日起兵,與孫督師共滅賊寇!”
崇禎大悅,眾大臣也心中也有了底,敢打韃子的民生軍打流賊當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