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趟不止十二個人,大家都背著背簍,順便賣些自家的菜,換點兒錢買針頭線腦。
“今兒又是趕集日?”蘇櫻問。
鄉村會將趕集日固定在附近村鎮人比較密集的地方,一四七、三六九、二五八約定好,大家都去同一個地方交易。
“嗯!三六九趕黑風鄉。”楊大郎點頭。
隊伍中有幾個婦人,都是死了丈夫的寡婦,家裏沒勞力,隻得自己背著背簍去賣菜。
其中有楊春華,纖瘦、嬌小的身軀,背簍顯得很大,被楊二郎接過背簍背上。
蘇家三兄弟是空手,哪好意思看著婦人背大背簍?主動接過她們的背簍。
男人們背著背簍走前麵,婦人們腳程慢,走後麵。
這幾個婦人年齡都差不多,三十來歲。
都是曾經的大小姐,如今容顏粗鄙,布裙荊釵,一雙手滿是老繭、裂紋。
婦人們都好奇打量蘇櫻,跟當年她們來這裏的年齡相仿。
看到蘇櫻仿佛看到當年的自己,也是這般美麗的容顏、細嫩的肌膚。
隻是自己沒她厲害,小小年紀便曉得蕨根、葛根打粉、蒟蒻怎麽吃。
那會兒的她們隻會躲在爹娘羽翼下,茫然麵對不可預知的未來。
蘇櫻見婦人們偷偷打量自己,大大方方衝她們笑,“幾位漂亮阿姐好!”
“噗嗤!”婦人們被逗笑,“我們跟你阿娘差不多大,該喊嬸子!”
“嗬嗬,可是你們都很年輕啊!喊嬸子怕把你們喊老了!”蘇櫻笑道。
“這丫頭,小嘴兒跟抹了蜜似的,多久沒聽這麽動聽的話。”鄭娘子性格外向,聽了這話,心裏甜滋滋的。
鄭娘子是村老鄭老兒的女兒,嫁的謝家五郎,丈夫也是死在一次捕獵中。
比楊春華幸運些,她有一兒一女傍身。
“哎呀,阿姐怎知我吃了蜜糖的?”蘇櫻故作驚訝,誇張的後知後覺捂著嘴。
“哈哈哈!丫頭,你就貧吧!”鄭娘子樂壞了。
楊春華幾個也是嗤嗤笑個不停,想起年少時姐妹間的玩鬧。
多少年了,艱難的生活壓得喘不過氣,都忘了那些曾經的快樂時光。
前麵楊大郎聽到,知道蘇櫻在故意逗婦人們開心。
嘴甜就是好,就這麽一插科打諢,平素沉悶的娘子們都鮮活起來,紛紛打開話匣子,嘰嘰喳喳說個不停。
說說笑笑,氣氛輕鬆活躍,不知間腳步加快也不覺得累。
走到路口,從另一條小路上走出一隊穿著不同服飾的村民。
有壯漢,也有女子,看著有些彪悍,是土著。
原本說說笑笑的兩隊人馬都愣了一下,男人們都戒備的看對方一眼,不再說笑。
楊大郎放緩腳步,拉開與對方的距離。
這些土著很不友好。
欺負他們初來乍到,時常來搶劫他們的東西,偷他們即將成熟的糧食。
幾家人聯姻後抱成團,打敗過土著幾次,差點兒鬧出人命,土著才沒敢再來。
每次雙方見麵,都劍拔弩張。
蘇櫻他們這一隊背著蔬菜,那一隊則是提著野雞、野兔。
兩支隊伍一前一後走了大概半個多時辰,到了黑風鄉。
趕集日的黑風鄉熱鬧、有人氣,這會兒不過辰時兩刻,地攤已擺到集市口。
大家散開,三三兩兩找位置擺攤,約好巳時兩刻在雜貨店碰頭。
蘇櫻一家直接去雜貨店找祝掌櫃。
“喲,這麽早你們就來啦?”雜貨鋪剛開門,祝掌櫃招呼兩人把一張犁擺到門口。
“是啊,江東犁這麽快就做好啦?”蘇櫻以為還要等好幾天。
“可不,這幾天忙壞了,東家命人連夜趕工,做了幾把江東犁,擺到各鄉鎮的雜貨鋪招攬生意。”
祝掌櫃滿麵春風,“這是安排到店裏接活兒的木工,昨兒下午隨貨一起到的。”
兩個憨厚老實的木工衝蘇櫻幾人客氣的笑笑,把一塊告示牌放到江東犁旁邊。
上麵寫著江東犁的價格,可分期付款、可承接加工等。
“兄長,這就是江東犁?”蘇老二、蘇老三咂摸著嶄新的江東犁。
與他們見慣的直轅犁差別大了去。
“阿櫻,這裏是犁磨?”兄弟扶著犁,試著擺弄,一提起犁,感覺曲轅中下部很靈活,可自由轉動,調頭。
“嗯!”蘇櫻蹲在地上,給兩位叔叔講各個部位的作用。
有人好奇,上前圍觀,聽了一耳朵,“女娘,這犁咋這麽新奇?”
“這叫江東犁,比咱們常用的犁好用多了,犁地深還省力。”蘇櫻見圍上來的人不少,趁機推銷。
“你一個女娘還懂這些?真有你說的這般好?”有人質疑。
“各位若不信,咱們可現場試試!”蘇櫻也不惱。
“真的?”圍觀的人不信,第一次見這麽賣貨的,都想看看。
買不買是其次,主要是圖熱鬧。
“祝掌櫃,附近可有地?兩把犁犁地,現場演示,給大夥兒看看效果如何。”蘇櫻問祝掌櫃。
“啊?”祝掌櫃有些舍不得,用過了還怎麽賣?
但想到這個女娘的能耐,決定聽她的,“鎮外就有!請隨我來。”
祝掌櫃、兩個木匠、蘇家人抬著兩把犁招搖過市,一幫看熱鬧的人跟在後麵。
所過之處引得人好奇張望,不知發生了什麽,紛紛跟過去。
十幾人的隊伍滾雪球般,很快變得浩浩蕩蕩,到鎮外的平地上,趕集的人幾乎有一半被吸引過來。
“發生何事?”人們不解,但一路尾隨。
“不知道!我也是看人多,跟來的。”被問的人也想知道。
“這裏吧!”祝掌櫃指著其中一處。
那是他家的地,對比實驗兩把犁,順便給自己犁地,一舉兩得。
借來隔壁糧油鋪的老牛套上江東犁,蘇老二搶先扶著犁,吆喝道:“駕!”
牛拉著犁慢慢往前走。
剛開始用新犁,蘇老二有些生疏,沒掌握好力道,犁吃得不深。
走了十幾步被蘇櫻叫住,幾人調整犁評,然後再起步,就順手多了。
吃力正好,犁溝深淺適宜,翻出的土整齊的倒向一邊。
“喲,這地還能犁成這樣,真新鮮!”圍觀的人驚呼。
犁了幾個來回,土地被均勻翻開,蘇老二覺得是他犁得最輕鬆的一次。
“今兒又是趕集日?”蘇櫻問。
鄉村會將趕集日固定在附近村鎮人比較密集的地方,一四七、三六九、二五八約定好,大家都去同一個地方交易。
“嗯!三六九趕黑風鄉。”楊大郎點頭。
隊伍中有幾個婦人,都是死了丈夫的寡婦,家裏沒勞力,隻得自己背著背簍去賣菜。
其中有楊春華,纖瘦、嬌小的身軀,背簍顯得很大,被楊二郎接過背簍背上。
蘇家三兄弟是空手,哪好意思看著婦人背大背簍?主動接過她們的背簍。
男人們背著背簍走前麵,婦人們腳程慢,走後麵。
這幾個婦人年齡都差不多,三十來歲。
都是曾經的大小姐,如今容顏粗鄙,布裙荊釵,一雙手滿是老繭、裂紋。
婦人們都好奇打量蘇櫻,跟當年她們來這裏的年齡相仿。
看到蘇櫻仿佛看到當年的自己,也是這般美麗的容顏、細嫩的肌膚。
隻是自己沒她厲害,小小年紀便曉得蕨根、葛根打粉、蒟蒻怎麽吃。
那會兒的她們隻會躲在爹娘羽翼下,茫然麵對不可預知的未來。
蘇櫻見婦人們偷偷打量自己,大大方方衝她們笑,“幾位漂亮阿姐好!”
“噗嗤!”婦人們被逗笑,“我們跟你阿娘差不多大,該喊嬸子!”
“嗬嗬,可是你們都很年輕啊!喊嬸子怕把你們喊老了!”蘇櫻笑道。
“這丫頭,小嘴兒跟抹了蜜似的,多久沒聽這麽動聽的話。”鄭娘子性格外向,聽了這話,心裏甜滋滋的。
鄭娘子是村老鄭老兒的女兒,嫁的謝家五郎,丈夫也是死在一次捕獵中。
比楊春華幸運些,她有一兒一女傍身。
“哎呀,阿姐怎知我吃了蜜糖的?”蘇櫻故作驚訝,誇張的後知後覺捂著嘴。
“哈哈哈!丫頭,你就貧吧!”鄭娘子樂壞了。
楊春華幾個也是嗤嗤笑個不停,想起年少時姐妹間的玩鬧。
多少年了,艱難的生活壓得喘不過氣,都忘了那些曾經的快樂時光。
前麵楊大郎聽到,知道蘇櫻在故意逗婦人們開心。
嘴甜就是好,就這麽一插科打諢,平素沉悶的娘子們都鮮活起來,紛紛打開話匣子,嘰嘰喳喳說個不停。
說說笑笑,氣氛輕鬆活躍,不知間腳步加快也不覺得累。
走到路口,從另一條小路上走出一隊穿著不同服飾的村民。
有壯漢,也有女子,看著有些彪悍,是土著。
原本說說笑笑的兩隊人馬都愣了一下,男人們都戒備的看對方一眼,不再說笑。
楊大郎放緩腳步,拉開與對方的距離。
這些土著很不友好。
欺負他們初來乍到,時常來搶劫他們的東西,偷他們即將成熟的糧食。
幾家人聯姻後抱成團,打敗過土著幾次,差點兒鬧出人命,土著才沒敢再來。
每次雙方見麵,都劍拔弩張。
蘇櫻他們這一隊背著蔬菜,那一隊則是提著野雞、野兔。
兩支隊伍一前一後走了大概半個多時辰,到了黑風鄉。
趕集日的黑風鄉熱鬧、有人氣,這會兒不過辰時兩刻,地攤已擺到集市口。
大家散開,三三兩兩找位置擺攤,約好巳時兩刻在雜貨店碰頭。
蘇櫻一家直接去雜貨店找祝掌櫃。
“喲,這麽早你們就來啦?”雜貨鋪剛開門,祝掌櫃招呼兩人把一張犁擺到門口。
“是啊,江東犁這麽快就做好啦?”蘇櫻以為還要等好幾天。
“可不,這幾天忙壞了,東家命人連夜趕工,做了幾把江東犁,擺到各鄉鎮的雜貨鋪招攬生意。”
祝掌櫃滿麵春風,“這是安排到店裏接活兒的木工,昨兒下午隨貨一起到的。”
兩個憨厚老實的木工衝蘇櫻幾人客氣的笑笑,把一塊告示牌放到江東犁旁邊。
上麵寫著江東犁的價格,可分期付款、可承接加工等。
“兄長,這就是江東犁?”蘇老二、蘇老三咂摸著嶄新的江東犁。
與他們見慣的直轅犁差別大了去。
“阿櫻,這裏是犁磨?”兄弟扶著犁,試著擺弄,一提起犁,感覺曲轅中下部很靈活,可自由轉動,調頭。
“嗯!”蘇櫻蹲在地上,給兩位叔叔講各個部位的作用。
有人好奇,上前圍觀,聽了一耳朵,“女娘,這犁咋這麽新奇?”
“這叫江東犁,比咱們常用的犁好用多了,犁地深還省力。”蘇櫻見圍上來的人不少,趁機推銷。
“你一個女娘還懂這些?真有你說的這般好?”有人質疑。
“各位若不信,咱們可現場試試!”蘇櫻也不惱。
“真的?”圍觀的人不信,第一次見這麽賣貨的,都想看看。
買不買是其次,主要是圖熱鬧。
“祝掌櫃,附近可有地?兩把犁犁地,現場演示,給大夥兒看看效果如何。”蘇櫻問祝掌櫃。
“啊?”祝掌櫃有些舍不得,用過了還怎麽賣?
但想到這個女娘的能耐,決定聽她的,“鎮外就有!請隨我來。”
祝掌櫃、兩個木匠、蘇家人抬著兩把犁招搖過市,一幫看熱鬧的人跟在後麵。
所過之處引得人好奇張望,不知發生了什麽,紛紛跟過去。
十幾人的隊伍滾雪球般,很快變得浩浩蕩蕩,到鎮外的平地上,趕集的人幾乎有一半被吸引過來。
“發生何事?”人們不解,但一路尾隨。
“不知道!我也是看人多,跟來的。”被問的人也想知道。
“這裏吧!”祝掌櫃指著其中一處。
那是他家的地,對比實驗兩把犁,順便給自己犁地,一舉兩得。
借來隔壁糧油鋪的老牛套上江東犁,蘇老二搶先扶著犁,吆喝道:“駕!”
牛拉著犁慢慢往前走。
剛開始用新犁,蘇老二有些生疏,沒掌握好力道,犁吃得不深。
走了十幾步被蘇櫻叫住,幾人調整犁評,然後再起步,就順手多了。
吃力正好,犁溝深淺適宜,翻出的土整齊的倒向一邊。
“喲,這地還能犁成這樣,真新鮮!”圍觀的人驚呼。
犁了幾個來回,土地被均勻翻開,蘇老二覺得是他犁得最輕鬆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