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駐守毛淡棉的英印第十七師四十六旅,已經在旅長墨斯托上校的帶領下,撤離了毛淡棉,回到四十五旅的駐地勃固去了。


    四十六旅之所以撤離的原因,是墨斯托上校擔心自己部下大肆屠殺緬人的事情透露出去,自己將陷入緬人百姓的圍困之中,所以他撤了,沒有告訴上級就撤了。


    四十六旅自己撤了,而駐守這裏的英緬第二旅部隊的士兵,在日軍還沒有到來時就有一半的士兵跑了,另外一半士兵則在德欽黨人的帶領下,加入了迎接日軍的隊伍裏去了。


    韋維爾隻能下令英印第十七師,讓他們在薩爾溫江及米鄰河一帶建立防線,阻擋日本人的進攻。然後又趕緊將英緬第一師一個旅調往十七師四十五旅駐守的勃固,以期作為十七師的後援。


    讓韋維爾沒有想到的是,一天後,英國國內傳來命令,因新加坡已經失陷,盟軍西南太平洋地區美英荷澳司令部沒有存在的必要,宣布解散,而韋維爾本人,隨即調往印度,擔任印度英軍總司令官,緬甸戰場,將由哈羅德·亞曆山大中將接替指揮。


    就在日軍攻占毛淡棉的一月三十一日,從印度方向調來的英印第十六旅、英印第四十八旅到達仰光,遠在非洲大陸的英軍裝甲第七旅,也奉命調往緬甸。


    二月三日,裝甲第七旅抵達仰光,已經獲悉此消息的孫義成,專門跑到仰光碼頭,準備觀看一下這支在非洲戰場上吊打意大利軍隊、戰績輝煌的英國人裝甲部隊,是一個什麽樣子,都裝備了些什麽型號的坦克車輛。


    傍晚時分的仰光八號碼頭依然十分熱鬧,水上運輸此時依然是仰光重要的交通方式。碼頭對麵,便是繁華的商業街,政府大樓、中央銀行、海關、仰光車站、郵電大樓等都集中於此,全是清一色的英式建築,隻是略顯斑駁。


    孫義成就在八號碼頭上,一身英軍尉官軍服打扮,手裏還拿著一根馬鞭,這是一個基層軍官最普通的打扮,就算不騎馬,手裏的小馬鞭還是會有一根的。


    緊挨八號碼頭的七號碼頭上,坦克開動的轟鳴聲一陣接一陣,一輛輛坦克陸陸續續地開上了碼頭,停在碼頭臨時騰出的廣場上,很快就在廣場上停滿了。


    看著一輛輛開上碼頭的英軍坦克,孫義成感覺很是怪異,因為他發現第七裝甲旅的坦克型號很雜亂,他看到了最少有三種不同式樣的坦克在隊伍裏麵。這些坦克中,除了美國支援英國的m3中型坦克之外,其餘兩種坦克,應該是英國人自己製造的。


    孫義成看的確實沒有錯,第七裝甲旅確實裝備了四種型號的坦克,除了美國人援助的m3中型坦克之外,其餘三種都是英國自己製造的坦克,分別是十字軍坦克和瓦倫丁輕型坦克。


    之所以有如此多型號的坦克在一支裝甲部隊裏,英國人也是無奈之舉,該旅最早裝備的是十字軍式坦克,戰場上作戰戰損後,英國國內無法補充新的十字軍式坦克,隻能拿其他坦克數量來湊數。


    從坦克行進時的動靜來看,孫義成判斷英國人自己製造的坦克一個都是輕型坦克,裝甲不是太厚,隻有美國人的m3是中型坦克,這一點從外觀上就能看出來。


    說實話,第七裝甲旅這支部隊在北非戰場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戰績,但這些戰績的含金量卻很值得推敲。在北非,這支部隊痛擊意大利西部沙漠集團軍,俘虜十三萬意大利士兵,隨後攻入利比亞地區,並俘虜七萬多意軍,緊接著又完成了精彩的千裏奔襲,切斷了意第十集團軍的退路。


    最終,英軍以四萬之眾擊潰意第十集團軍,俘虜十三萬意軍,這是在北非戰場連連潰敗的英軍,第一次贏得對軸心國的勝利,極大振奮了英軍的士氣


    單從數據來看,英國第七裝甲旅的戰績確實輝煌,不愧王牌之名,但如果仔細觀察我們便會發現,英軍擊敗的軍隊均為意大利部隊,而意大利軍隊的戰鬥力其實十分低下。


    來看幾個例子。


    1940年,意大利向法國宣戰,但三十多萬的意軍硬是攻不下僅有五萬法軍把守的防線。1941年德國閃擊蘇聯時,意大利曾派兵援助,但意第八集團軍二十多萬人組成的防線,僅被蘇聯紅軍用一個師的兵力就撕開一個缺口,這直接導致德軍被蘇軍包圍。


    以上戰役都足以說明意軍的戰鬥能力非常低下,打贏這樣的敵人,顯然不需要很強的實力,不過為了給失敗很久的英軍士兵提振士氣,英軍高層必須誇大部隊的能力,人為塑造出一些有戰鬥力的“強軍”。眼前正在下船的第七裝甲旅,就是一支被人為塑造出的“強軍”。


    看完第七裝甲旅的坦克,孫義成對英國人現在的裝甲部隊有了一個大概了解:輕型坦克比起日軍要強很多,不論火力還是防護;中型坦克上,日軍的九七式中坦對上m3中坦,除了在機動性上能占一點便宜之外,火力和防護要差很多。


    進攻緬甸的日軍所配備的坦克,就是九五輕坦克和九七中型坦克。


    看完英軍坦克型號以後,正打算離開八號碼頭的孫義成,突然看到海麵又開來了一艘大型貨輪,等貨輪駛近了前看清楚是一艘英國貨輪“斯坦荷爾號”。


    看著緩緩駛入仰光港六號碼頭的“斯坦荷爾號”,孫義成離開八號碼頭,走向了六號碼頭,他想知道這艘英國貨輪上裝載的是什麽東西,這個時候來緬甸,一般情況下英國人船上應該是軍火物資,而不是別的。


    孫義成猜的沒有錯,“斯坦荷爾號”上確實裝載的是軍火物資。這艘從蘇聯黑海港口奧德薩開出的貨輪上,裝載著八千多噸軍火,美國人援助的物資,通過蘇聯遠東鐵路,從海參崴運到黑海碼頭,原本是要用到歐洲戰場,日軍攻占馬來半島後,鑒於遠東局勢緊張,英國政府把這批軍火就緊急調撥緬甸英軍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抗戰有空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六零山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六零山人並收藏我的抗戰有空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