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達一一六師團部的時候,正好遇到坡田師團長和幾位手下軍官在討論分析戰情,牟田口廉也很有興趣的在站在門外聽了一會兒,直到有人發現了他,他這次笑嗬嗬的走了進去。這也是這幾天以來,他第一次對部下露出笑容。


    “哈哈!各位的討論很不錯,非常有見解,特別是這位…”待眾人見禮之後,牟田口廉也用手指了一下孫義成假扮的木村蘢一大佐,後者立即立正敬禮道:“卑職二三一聯隊聯隊長木村蘢一,請司令官多多指教!”


    “很好!很好!木村聯隊長剛才說的很好,派兵深入敵人後方,破壞他們的通訊、交通、倉庫等戰略目標,是非常不錯的見解。坡田君,我很高興見到你和你的下屬如此用心,要是其他師團有你們這樣的表現就好了!”


    “感謝司令官閣下的誇獎!我等一定齊心協力,為g皇陛下效命!”“坡田少將”趕忙說道。


    在一一六師團,牟田口廉也不但詢問了師團軍官對接下來戰鬥的想法,也詢問了一旦戰鬥開打,一一六師團的決心。最後,他又參觀了一下該師團士兵進行的恢複性訓練之後,這次滿意的離開,朝第四師團駐紮的地方駛去。


    坐在車子裏,回著著一一六師團的表現,又想著馬上要去的、在帝國軍隊中有著“皇軍中第一窩囊廢師團”的大阪第四師團,牟田口廉也禁不住搖頭苦笑,惱海裏也不斷回憶起發生在第四師團身上的那些荒誕事情來。


    第四師團又名“大阪師團”、“商販師團”,是日本陸軍在二戰爆發前組建的十七個常備師團之一,屬陸軍的甲種師團,是日軍中的資格最老的師團之一。


    該師團編組地是日本大阪,士兵主要由大阪的菜販子和遊商組成。大阪第四師團,代號“澱”--這個代號可謂獨出心裁。其他的日本陸軍師團代號多有尚武精神的象征,比如第二師團是“勇”,第九師團是“武”等等,第四師團這個“澱”字的來源是因為有一條澱川河橫穿大阪最繁華的梅田商業區,用這個代號是既有鄉土氣息,又帶有招財進寶的吉利兆頭。


    第四師團組建的曆史久,曆任師團長人選也都赫赫有名,不少日本皇室中的親王,就曾擔任過該師的師團長,比如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東久邇宮稔彥王等等。就連馬上就要晉升為日本陸軍元帥的寺內壽一,也曾是該師團的師團長。


    和這些師團長比起來,該師團在戰場上的表現嗎,就有些強差人意了。


    第四師團約兩萬兩千人,下轄四個聯隊,標準甲等裝備,堪稱日軍“精銳”,然而它成立沒多久,“窩囊廢”的名聲就傳遍了整個日軍,尤其是第四師團的核心部隊第八聯隊,在日俄戰爭中屢戰屢敗,獲得了“敗不怕的八聯隊”綽號。


    根據日本軍事曆史學家關幸輔的記述,每當大戰前夕,第四師團官兵大多裝病,師團醫務室人滿為患,最後師團長本人不得不親自坐鎮醫務室,看病的人才不敢去了。


    和這些事情相比,還有一件讓牟田口廉也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是,在中國戰場上,一次第四師團在遇到中國軍隊時,竟然沒有絲毫主動進攻和追擊的意思,相反,還在公路兩側堂而皇之地燒起飯來,眼睜睜的看著中國軍隊從他們身邊不遠的公路上通過。


    軍隊到了戰場不就是來打仗的嗎?為什麽第四師團會有如此表現?據事後了解,日軍高層在查處這件事時,帶隊的第四師團聯隊長卻以“嚴格遵守作戰紀律”為由,振振有辭向上級解釋道:“沒有接到對中國軍隊進行截擊的命令。”弄的日軍高層哭笑不得,最後也隻能草草了事。


    想到第四師團這些事,牟田口廉也剛才的好心情一下子就變的不那麽好了。再一想到緬甸方麵軍司令官河邊正三安慰自己的話“第四師團雖然窩囊了一些,但部隊裏老兵多,也是一件好事!”


    當然是了,上了戰場不主動進攻,老躲在後麵避戰,士兵都不會怎麽受傷,老兵能不多嗎!隨著戰爭持續,其他師團老兵大量戰死,第四師團的老兵也都被抽調到其他師團,作為師團骨幹使用,你還真不能說第四師團老兵多了是壞事。


    其實,牟田口廉也這些老一輩的日軍軍官,對第四師團某些傳承,雖然反對但又無可奈何。比如,在作戰前,同一師團同一大隊的士兵間,相互都有告別的習慣,他們對第四師團的告別話語就非常的反感。


    當時,日軍各部的臨別致詞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第二師團,戰況較好時就說“武運長久”,情況不妙時就說“靖國神社見”。然而第四師團的官兵告別時,卻常說“禦身大切”,翻譯過來,就是“保重貴體”、“身體最重要”,或者幹脆就是“保命第一”。


    特別是當遇上艱苦的戰鬥,戰鬥一開始,來自第四師團的老兵又故伎重演,從軍官、士官到老兵紛紛入院,消極但合理地拒絕作戰。當負傷的日軍士兵到醫院的時候,那些“養病”的第四師團“前輩”們還要問:“你為什麽要這樣玩命啊?”


    當被問到自己為何不願意參戰時,這些“病號”卻豪氣衝天地說:“聽說這次出擊我們是擔任佯攻的,這很沒有意思,如果是主攻麽,自然是要好好打一仗嘍!”


    記得有一次牟田口廉也在國內任職,曾聽到過國內某人對第四師團的分析時就指出過,在古代日本各地,基本的社會結構是農民依附於擁有土地的諸侯(即大名),而諸侯服從於天皇。


    這種長期不變的社會結構導致日本形成了上下級關係嚴格,富有服從精神的文化特點,也是二戰中日本軍隊普遍狂熱“效忠天皇”的心理基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抗戰有空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六零山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六零山人並收藏我的抗戰有空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