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2年,秋。
李柷從海州回來,正式宣布,遷都揚州,同時,發出檄文,討伐朱溫妄想篡位,大逆不道,望天下唐臣唐人人人得而誅之。
當天之後,天下之人再次知李柷之名,道大唐不亡,於是各種暗流開始的各地出現。
洛陽。
這一段時間,除了北方戰事就是幽州戰事。
朱溫的眼光從未放在南方,對於他來說,北方才是天下正統,心腹大患,隻要北方臣服,南方羸弱之地如何爭鋒。
然而,就在今日,江都之地,李柷再次祭告天地,立軍立政。
江都,李柷的選址就在吳王府的基礎上改造,李柷下令,不必向皇宮一樣鋪張浪費。
因此隻不過改成了前宮的兩殿,太極殿和議政殿,後宮恢複太後的積善宮,左右為其他規劃。
對於李柷來說,自己遲早要打回去,如今最重要的就是發展江都,不,準確的說是大唐了。
太極殿。
殿上李柷親自上台,坐上了一個龍椅,而下方,文武排開,然而文臣這邊擠擠攘攘,而武將這邊稀稀疏疏,
大多原因是武將大多還在外麵,回來不及。
李柷第一件事就下旨封賞,同時整頓軍務。
“如今,朕的大唐可謂是不破不立,而直接管轄之地有二十四州,這都是諸位,將士們與朕,與不唐不離不棄,奮勇殺敵的結果,十五,你來念。”
這一次,站立在李柷身邊的隻有洛十五一人。
隻見洛十五直接拿出李柷的聖旨道,
“朕13歲被迫看著朱溫篡權,得皇帝位位,顛沛流離之下,拚死殺出血路,遷都江都。諸位都是功臣,朕不會忘記。”
接下來李柷對於文官進行封賞,都怕些不痛不癢的封賞,什麽布帛,家中誥命夫人之類的。
直到武官這裏,才正式道。
“自安史之亂以來,地方藩鎮節度使日益做大,唐室日漸勢微,南北衙軍又爭鬥不斷,讓天子陷入無兵可用之地。
自今日起,南北衙成為過去式,然而國不可無軍,朕吸取前人教訓,今日起,成立禁軍三支,拱衛江都。
第一支軍,神策軍,授陸不歸神策軍大將軍一職,統領神策軍,駐江都守軍。
第二支軍,折戟軍,授李折戟授大將軍一職,為江都重騎軍,駐守東江都城外。
第三支軍,司戈軍,李司戈授予大將軍一職,為江都步兵,駐守西江都城外。
第四支軍,監門衛,負責宮中監衛,授予張承業大將軍一職,駐守江都府。
眾人聽到這裏,臉色變了變,主要是文官這邊,南北衙之爭前麵陛下才提到,怎麽現在又讓太監執掌一軍?
李柷沒管下麵之人的動靜,接著道。
第五軍,飛魚軍,此軍為水師,設立左右將軍兩人,分別是左將軍徐知誥,右將軍袁林鵬。
第六軍,神機營,此軍參與飛雷的研發和教法,與工部銜接,不直接參與戰鬥,暫時掛工部名頭之下,工部尚書王愛卿可以擴大招人了。
李柷這話一出。
文官這邊更是炸了鍋,禮部侍郎見狀想要開口。
“陛下,”
李柷冷哼打斷。
“閉嘴,朕還未說完。”
剩下還有三軍分別是鎮南,鎮北,鎮東軍。
此番大戰,鎮南軍節度使劉威,授予鎮南軍成軍,鎮南軍劉威授予大將軍一職位。
鎮北軍北接朱溫,米誌誠一直坐鎮西北方向,功不可沒,授予鎮北軍將軍一職,望其再接再厲,守好北邊。
至於鎮東軍,東麵臨海,時常有水匪和倭寇,因此鎮東軍可分為海軍和步軍,由徐溫統管,李洲舟協助,授予徐溫大將軍一職,李洲舟為將軍。
各軍從現在起,缺人就招人,缺才就招才,一個月後,朕會檢閱,所有人才可自行招募,職位上報於朕,檢閱合格,設立觀察期半年,半年合格者,職位確定。”
李柷此話一出,不知道又驚訝到多少大臣。
“陛下這一招,高啊!”
崔遠讚歎道,裴樞有些苦笑道。
“同時也有隱患,陛下給的權利太大了。”
獨孤損道,
“你們兩個懂什麽,亂世用重典,如今成立了九軍,這其中,光是左右將軍職,衛官職位,文官職位,不知道要吸引多少人才來投靠。
“好了,江都不過是朕踏出的第一步,諸位,如今朕已經說完,諸位愛卿有何話,現在可以說了。”
李柷話音一落,隻見禮部侍郎鄭駢益出列道。
“陛下,臣有本。”
“說。”
李柷揮了揮手,如果自己沒有記錯,這位就是新上任的禮部侍郎鄭駢益。
“陛下,,您的這些旨意都沒有經過三省,是否過於草率了?”
鄭駢益一開口就直指李柷的權威,心中暗道,
如今自己好不容易才成了禮部侍郎,這朝堂正是用人之際,到時候我的諫言被陛下采納,說不定一個高興讓我當了禮部尚書也不可,
他在這邊的小心思哪裏能夠瞞過三位宰相。
獨孤損暗中道。
“老夫說,你們兩個掛名禮部,怎麽找的侍郎如此不中?”
崔遠和裴樞暗暗記下鄭駢益,苦笑道。
“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們兩個那段時間這麽忙,哪裏有空管禮部,是這鄭駢益自薦,我們見他說的頭頭是道,這才大意了。”
龍座之上,
李柷有些詫異,這是,哪裏來的勇士,大唐如今破而後立,這朝堂,軍務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哪裏來的二貨敢質疑他的話,想學魏征?
“朕有沒有說過,朕成立了軍機處,關於軍務調動,不經過三省六部這邊?”
禮部侍郎鄭駢益見狀,李柷竟然沒有他想象中的虛心接受,頓時一愣。
“陛下,陛下恕罪,臣,上任不久,還不太清楚。”
“既然如此,那就弄清楚了在說話,下去吧,這一次朕不追究你的責任。”
鄭駢益還是沒下,
“臣,還有一奏。”
李柷又皺眉。
“什麽事?”
“陛下給予各軍如此大的權利,除了封地之外,與那藩鎮有何區別,臣鬥膽,請陛下慎重考慮。”
又一次衝撞,這個禮部尚書是個愣頭青?
李柷頗有些好奇了,同時又有些讚賞,此人這個問題,不得不說很尖銳,這個他個軍師可是談論了很久,
“這個問題,朕已經知道,退下吧!”
李柷又一次開口,語氣緩和了不少。
李柷從海州回來,正式宣布,遷都揚州,同時,發出檄文,討伐朱溫妄想篡位,大逆不道,望天下唐臣唐人人人得而誅之。
當天之後,天下之人再次知李柷之名,道大唐不亡,於是各種暗流開始的各地出現。
洛陽。
這一段時間,除了北方戰事就是幽州戰事。
朱溫的眼光從未放在南方,對於他來說,北方才是天下正統,心腹大患,隻要北方臣服,南方羸弱之地如何爭鋒。
然而,就在今日,江都之地,李柷再次祭告天地,立軍立政。
江都,李柷的選址就在吳王府的基礎上改造,李柷下令,不必向皇宮一樣鋪張浪費。
因此隻不過改成了前宮的兩殿,太極殿和議政殿,後宮恢複太後的積善宮,左右為其他規劃。
對於李柷來說,自己遲早要打回去,如今最重要的就是發展江都,不,準確的說是大唐了。
太極殿。
殿上李柷親自上台,坐上了一個龍椅,而下方,文武排開,然而文臣這邊擠擠攘攘,而武將這邊稀稀疏疏,
大多原因是武將大多還在外麵,回來不及。
李柷第一件事就下旨封賞,同時整頓軍務。
“如今,朕的大唐可謂是不破不立,而直接管轄之地有二十四州,這都是諸位,將士們與朕,與不唐不離不棄,奮勇殺敵的結果,十五,你來念。”
這一次,站立在李柷身邊的隻有洛十五一人。
隻見洛十五直接拿出李柷的聖旨道,
“朕13歲被迫看著朱溫篡權,得皇帝位位,顛沛流離之下,拚死殺出血路,遷都江都。諸位都是功臣,朕不會忘記。”
接下來李柷對於文官進行封賞,都怕些不痛不癢的封賞,什麽布帛,家中誥命夫人之類的。
直到武官這裏,才正式道。
“自安史之亂以來,地方藩鎮節度使日益做大,唐室日漸勢微,南北衙軍又爭鬥不斷,讓天子陷入無兵可用之地。
自今日起,南北衙成為過去式,然而國不可無軍,朕吸取前人教訓,今日起,成立禁軍三支,拱衛江都。
第一支軍,神策軍,授陸不歸神策軍大將軍一職,統領神策軍,駐江都守軍。
第二支軍,折戟軍,授李折戟授大將軍一職,為江都重騎軍,駐守東江都城外。
第三支軍,司戈軍,李司戈授予大將軍一職,為江都步兵,駐守西江都城外。
第四支軍,監門衛,負責宮中監衛,授予張承業大將軍一職,駐守江都府。
眾人聽到這裏,臉色變了變,主要是文官這邊,南北衙之爭前麵陛下才提到,怎麽現在又讓太監執掌一軍?
李柷沒管下麵之人的動靜,接著道。
第五軍,飛魚軍,此軍為水師,設立左右將軍兩人,分別是左將軍徐知誥,右將軍袁林鵬。
第六軍,神機營,此軍參與飛雷的研發和教法,與工部銜接,不直接參與戰鬥,暫時掛工部名頭之下,工部尚書王愛卿可以擴大招人了。
李柷這話一出。
文官這邊更是炸了鍋,禮部侍郎見狀想要開口。
“陛下,”
李柷冷哼打斷。
“閉嘴,朕還未說完。”
剩下還有三軍分別是鎮南,鎮北,鎮東軍。
此番大戰,鎮南軍節度使劉威,授予鎮南軍成軍,鎮南軍劉威授予大將軍一職位。
鎮北軍北接朱溫,米誌誠一直坐鎮西北方向,功不可沒,授予鎮北軍將軍一職,望其再接再厲,守好北邊。
至於鎮東軍,東麵臨海,時常有水匪和倭寇,因此鎮東軍可分為海軍和步軍,由徐溫統管,李洲舟協助,授予徐溫大將軍一職,李洲舟為將軍。
各軍從現在起,缺人就招人,缺才就招才,一個月後,朕會檢閱,所有人才可自行招募,職位上報於朕,檢閱合格,設立觀察期半年,半年合格者,職位確定。”
李柷此話一出,不知道又驚訝到多少大臣。
“陛下這一招,高啊!”
崔遠讚歎道,裴樞有些苦笑道。
“同時也有隱患,陛下給的權利太大了。”
獨孤損道,
“你們兩個懂什麽,亂世用重典,如今成立了九軍,這其中,光是左右將軍職,衛官職位,文官職位,不知道要吸引多少人才來投靠。
“好了,江都不過是朕踏出的第一步,諸位,如今朕已經說完,諸位愛卿有何話,現在可以說了。”
李柷話音一落,隻見禮部侍郎鄭駢益出列道。
“陛下,臣有本。”
“說。”
李柷揮了揮手,如果自己沒有記錯,這位就是新上任的禮部侍郎鄭駢益。
“陛下,,您的這些旨意都沒有經過三省,是否過於草率了?”
鄭駢益一開口就直指李柷的權威,心中暗道,
如今自己好不容易才成了禮部侍郎,這朝堂正是用人之際,到時候我的諫言被陛下采納,說不定一個高興讓我當了禮部尚書也不可,
他在這邊的小心思哪裏能夠瞞過三位宰相。
獨孤損暗中道。
“老夫說,你們兩個掛名禮部,怎麽找的侍郎如此不中?”
崔遠和裴樞暗暗記下鄭駢益,苦笑道。
“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們兩個那段時間這麽忙,哪裏有空管禮部,是這鄭駢益自薦,我們見他說的頭頭是道,這才大意了。”
龍座之上,
李柷有些詫異,這是,哪裏來的勇士,大唐如今破而後立,這朝堂,軍務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哪裏來的二貨敢質疑他的話,想學魏征?
“朕有沒有說過,朕成立了軍機處,關於軍務調動,不經過三省六部這邊?”
禮部侍郎鄭駢益見狀,李柷竟然沒有他想象中的虛心接受,頓時一愣。
“陛下,陛下恕罪,臣,上任不久,還不太清楚。”
“既然如此,那就弄清楚了在說話,下去吧,這一次朕不追究你的責任。”
鄭駢益還是沒下,
“臣,還有一奏。”
李柷又皺眉。
“什麽事?”
“陛下給予各軍如此大的權利,除了封地之外,與那藩鎮有何區別,臣鬥膽,請陛下慎重考慮。”
又一次衝撞,這個禮部尚書是個愣頭青?
李柷頗有些好奇了,同時又有些讚賞,此人這個問題,不得不說很尖銳,這個他個軍師可是談論了很久,
“這個問題,朕已經知道,退下吧!”
李柷又一次開口,語氣緩和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