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明月看了一會就沒了興趣。
捉賊要捉贓,點心都已經吃下肚,也沒法破開肚子看看有沒有。
這件事大概率隻能不了了之。
隻因為看到毛菊花從門口走過根本沒法定她的罪。
在場的老知青應該都心知肚明,這個事肯定是毛菊花幹的,幾人都是同款“又是如此”的表情。
沒抓到現場就是奈何不了人家。
老知青都知道她手腳不幹淨又怎樣,這人還不是一直蹦躂到現在?
齊明月悄悄地來,又悄悄地走。
再吵也翻不出花來,看一場既定結局的吵架有點浪費時間。
有這時間,她不如去找人定做一條炕席。
齊明月按照邱琳琳說的位置,從村尾一路找過去。
編席手藝很好的那個篾匠叫李大頭,村裏人都這麽喊他,也不知道是真名還是綽號。
李大頭家離知青院有些遠,住在村頭附近,門口有兩棵棗樹。
這個時間棗樹還沒發芽呢,隻剩樹杈,
齊明月沒本事通過幾根樹杈就認出哪棵是棗樹,隻能看到門口有兩棵樹的人家就上前敲門問一問。
她今天這午覺睡得時間有點長。
從村尾走過來,看到不少村民已經端碗吃第二頓飯。
這麽快就到下午三四點,第二頓飯一般都在這個點。
問到第三家門口有兩棵樹的人家,終於找對地方。
“是你呀,嬸子,你好,這裏是不是李篾匠家?”
齊明月認識開門的女人,中午從公社一起坐車回來的那個紫白碎花大嬸。
她看到齊明月也是一愣,隨即反應過來,“是的,是的,齊知青,你進來坐。”
一進屋就看到靠南麵窗戶的牆邊是一鋪大火炕。
炕尾擺著一個炕櫃,櫃子上碼著整整齊齊的被褥。
火炕旁邊緊挨著西牆還擺著一個地櫃,地櫃上擺著熱水壺、茶缸、針線笸籮。
“齊知青,來,炕上坐,喝水。你是不是想要訂做炕席?”
大嬸倒了一碗水,端到炕桌上,熱情地招呼齊明月。
“是的,嬸子,這你都猜到啦?嬸子,我怎麽稱呼你?”
這位嬸子倒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
齊明月上午並沒有向兩位大嬸自我介紹。
現在一照麵就能喊出“齊知青”,應該是聽李根大爺喊人時就記在心裏。
“你喊我冬梅嬸子就好,你們新知青剛來村裏,都會來我家走一趟。
不是我自誇,我家那口子編的席子光滑平整,用過的都說好。”
陳冬梅眼含笑意,提到自家的東西,語氣堅定,非常自信。
齊明月嗯嗯點頭,“確實呢,邱琳琳知青特地介紹我來冬梅嬸子家換炕席,就是覺得你家東西好。”
兩人閑扯幾句,報完炕麵尺寸,交了錢,約定好取貨時間,齊明月就起身告辭。
走到院子時,看到靠牆立著一個背簍,突然覺得這個東西她也需要一個。
不需要多大的尺寸,小一些就成,背簍蓋子一合,誰也看不到裏麵裝了啥。
這東西比她的布挎包更適合作為夢想家園的擋箭牌。
背簍這東西更常見,不像她的軍綠色小挎包那麽引人注目。
“冬梅嬸子,這種背簍,你家有換不?我還想要一個背簍,比這個小一號,高度到這裏就行。”
齊明月停下腳步,指著地上的背簍問道。
“有啊,能做,背簍誰家都會編,沒什麽難的,你待久了,自己也能學會。”
陳冬梅實事求是地說了一句。
她心裏暗想,炕席的錢就夠她家賺的了,更何況齊知青還同意用糖票跟她結算,她很感激人家。
背簍這東西誰家都自己編,知青院也有人會,齊知青沒必要從她家換。
“有就行,那我也換一個,我就相信咱家大頭叔的手藝,編的簍子也比別人家的結實。”
齊明月直接定下。
等她自己學會編這東西,黃花菜都涼了。
她確實也相信這家的技術,地上那個簍子嚴絲合縫,還很有藝術美感。
正經手藝人的水平跟其他業餘人士編的簍子肯定有區別,她還是一步到位,挑個好的用。
提起背簍,齊明月又想起以前在農村老家用的竹籃、竹筐,還有蒸饅頭的蒸籠,以及東北這邊廚房看到的蓋簾。
索性一次性全部下單給李大頭家,總共花了六塊錢加兩張二兩的糖票。
現在這物價真是低到齊明月恍惚。
陳冬梅熱情四溢地送齊明月出了門,再三表示,東西做好,就親自送到知青院,不用來拿。
齊明月想不到自己到了七零年代竟然享受了一把vip的待遇。
走出李篾匠家,天色已經暗了下來。
沒有手表確實不太方便,估摸著快五點了吧。
齊明月飛快衝向李木匠家,她剛才跟人約好今天去他家選一選家具。
她到的時候,李木匠和李小虎都在工作間忙。
“齊知青,你來了,快進來看,這裏都是做好的家具。
你自己瞧,看得上眼的,讓小虎搬到這邊。明天給你一起運過去。”
李木匠說了兩句,又繼續去刨木板。
李小虎帶著齊明月在成品區轉悠。
齊明月彎腰摸了摸炕櫃的表麵,打磨得光滑細膩,這個年代的人做事都非常認真,東西質量真不錯。
雖然沒有很多花裏胡哨的款式可以選擇,但每一件都是真材實料打造。
齊明月抬了抬櫃子,真沉,都是大塊的好木頭做成的。
“這個,這個......還有那個,那個......這些我都要了。”
一口氣要了七八樣,大到櫃子,小到板凳,一下子把李木匠家一半的存貨都給清理掉。
價格還是低到她無法想象,所有的家具連門窗在內,總共花了三十幾塊錢。
相對於這個年代的微薄收入來說,這其實已經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齊明月現代思維占主導,老是不自覺對比後世的物價,可不就覺得便宜嘛。
還有就是家裏人疼原主,下鄉之前,準備了一堆錢票,小金庫富裕。
還有隨身家園作後盾,她自然沒有摳索的習慣。
“李師傅,小虎同誌,那我就回去了,明天再見。”
又解決一樁大事,齊明月眉眼帶笑,語氣輕鬆地告辭。
捉賊要捉贓,點心都已經吃下肚,也沒法破開肚子看看有沒有。
這件事大概率隻能不了了之。
隻因為看到毛菊花從門口走過根本沒法定她的罪。
在場的老知青應該都心知肚明,這個事肯定是毛菊花幹的,幾人都是同款“又是如此”的表情。
沒抓到現場就是奈何不了人家。
老知青都知道她手腳不幹淨又怎樣,這人還不是一直蹦躂到現在?
齊明月悄悄地來,又悄悄地走。
再吵也翻不出花來,看一場既定結局的吵架有點浪費時間。
有這時間,她不如去找人定做一條炕席。
齊明月按照邱琳琳說的位置,從村尾一路找過去。
編席手藝很好的那個篾匠叫李大頭,村裏人都這麽喊他,也不知道是真名還是綽號。
李大頭家離知青院有些遠,住在村頭附近,門口有兩棵棗樹。
這個時間棗樹還沒發芽呢,隻剩樹杈,
齊明月沒本事通過幾根樹杈就認出哪棵是棗樹,隻能看到門口有兩棵樹的人家就上前敲門問一問。
她今天這午覺睡得時間有點長。
從村尾走過來,看到不少村民已經端碗吃第二頓飯。
這麽快就到下午三四點,第二頓飯一般都在這個點。
問到第三家門口有兩棵樹的人家,終於找對地方。
“是你呀,嬸子,你好,這裏是不是李篾匠家?”
齊明月認識開門的女人,中午從公社一起坐車回來的那個紫白碎花大嬸。
她看到齊明月也是一愣,隨即反應過來,“是的,是的,齊知青,你進來坐。”
一進屋就看到靠南麵窗戶的牆邊是一鋪大火炕。
炕尾擺著一個炕櫃,櫃子上碼著整整齊齊的被褥。
火炕旁邊緊挨著西牆還擺著一個地櫃,地櫃上擺著熱水壺、茶缸、針線笸籮。
“齊知青,來,炕上坐,喝水。你是不是想要訂做炕席?”
大嬸倒了一碗水,端到炕桌上,熱情地招呼齊明月。
“是的,嬸子,這你都猜到啦?嬸子,我怎麽稱呼你?”
這位嬸子倒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
齊明月上午並沒有向兩位大嬸自我介紹。
現在一照麵就能喊出“齊知青”,應該是聽李根大爺喊人時就記在心裏。
“你喊我冬梅嬸子就好,你們新知青剛來村裏,都會來我家走一趟。
不是我自誇,我家那口子編的席子光滑平整,用過的都說好。”
陳冬梅眼含笑意,提到自家的東西,語氣堅定,非常自信。
齊明月嗯嗯點頭,“確實呢,邱琳琳知青特地介紹我來冬梅嬸子家換炕席,就是覺得你家東西好。”
兩人閑扯幾句,報完炕麵尺寸,交了錢,約定好取貨時間,齊明月就起身告辭。
走到院子時,看到靠牆立著一個背簍,突然覺得這個東西她也需要一個。
不需要多大的尺寸,小一些就成,背簍蓋子一合,誰也看不到裏麵裝了啥。
這東西比她的布挎包更適合作為夢想家園的擋箭牌。
背簍這東西更常見,不像她的軍綠色小挎包那麽引人注目。
“冬梅嬸子,這種背簍,你家有換不?我還想要一個背簍,比這個小一號,高度到這裏就行。”
齊明月停下腳步,指著地上的背簍問道。
“有啊,能做,背簍誰家都會編,沒什麽難的,你待久了,自己也能學會。”
陳冬梅實事求是地說了一句。
她心裏暗想,炕席的錢就夠她家賺的了,更何況齊知青還同意用糖票跟她結算,她很感激人家。
背簍這東西誰家都自己編,知青院也有人會,齊知青沒必要從她家換。
“有就行,那我也換一個,我就相信咱家大頭叔的手藝,編的簍子也比別人家的結實。”
齊明月直接定下。
等她自己學會編這東西,黃花菜都涼了。
她確實也相信這家的技術,地上那個簍子嚴絲合縫,還很有藝術美感。
正經手藝人的水平跟其他業餘人士編的簍子肯定有區別,她還是一步到位,挑個好的用。
提起背簍,齊明月又想起以前在農村老家用的竹籃、竹筐,還有蒸饅頭的蒸籠,以及東北這邊廚房看到的蓋簾。
索性一次性全部下單給李大頭家,總共花了六塊錢加兩張二兩的糖票。
現在這物價真是低到齊明月恍惚。
陳冬梅熱情四溢地送齊明月出了門,再三表示,東西做好,就親自送到知青院,不用來拿。
齊明月想不到自己到了七零年代竟然享受了一把vip的待遇。
走出李篾匠家,天色已經暗了下來。
沒有手表確實不太方便,估摸著快五點了吧。
齊明月飛快衝向李木匠家,她剛才跟人約好今天去他家選一選家具。
她到的時候,李木匠和李小虎都在工作間忙。
“齊知青,你來了,快進來看,這裏都是做好的家具。
你自己瞧,看得上眼的,讓小虎搬到這邊。明天給你一起運過去。”
李木匠說了兩句,又繼續去刨木板。
李小虎帶著齊明月在成品區轉悠。
齊明月彎腰摸了摸炕櫃的表麵,打磨得光滑細膩,這個年代的人做事都非常認真,東西質量真不錯。
雖然沒有很多花裏胡哨的款式可以選擇,但每一件都是真材實料打造。
齊明月抬了抬櫃子,真沉,都是大塊的好木頭做成的。
“這個,這個......還有那個,那個......這些我都要了。”
一口氣要了七八樣,大到櫃子,小到板凳,一下子把李木匠家一半的存貨都給清理掉。
價格還是低到她無法想象,所有的家具連門窗在內,總共花了三十幾塊錢。
相對於這個年代的微薄收入來說,這其實已經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齊明月現代思維占主導,老是不自覺對比後世的物價,可不就覺得便宜嘛。
還有就是家裏人疼原主,下鄉之前,準備了一堆錢票,小金庫富裕。
還有隨身家園作後盾,她自然沒有摳索的習慣。
“李師傅,小虎同誌,那我就回去了,明天再見。”
又解決一樁大事,齊明月眉眼帶笑,語氣輕鬆地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