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嚏!”


    立政殿的書房裏,李世民狠狠打了個噴嚏。


    韋貴妃端來一碗溫酒,嗔怪道:


    “陛下也忒不愛惜身體了,天氣再熱,也不該拿冰酥山當飯吃呀。”


    酥山是奶油冰淇淋的大唐版本。


    立政殿是位於後宮之外的帝王寢殿,方便皇帝召見近臣。


    韋貴妃身為四貴妃之首,慢慢享有了長孫皇後的部分特權,比如獲準在立政殿服侍聖上。


    李世民看著酒碗,臉拉了下來:


    “你不知道吾不飲酒麽?”


    韋貴妃溫婉一笑:


    “這是雄黃酒,南人用它驅除夏季的蚊蟲,可以內服也能外用,像這樣。”


    她溫柔地在李世民的額頭和後腦勺上點了點。


    李世民嗅著雄黃的藥味,緊繃的身心放鬆了一些,苦笑道:


    “沒辦法,不吃點涼的壓不下火。


    “那些庸臣怎麽搞的,李孝恭案到現在還沒查明白,侯君集案也懸而未決!”


    韋貴妃溫和地勸道:


    “您也不能怪他們。群臣隻能照章辦事,自然愚笨。能高於一切規則、臨機聖裁的,隻有陛下您啊。”


    朕真有不受限的權力就好了……李世民無聲歎息。


    這時,宦官來報:


    “高士廉、韋挺求見。”


    韋貴妃識相地退下,而兩人還未上殿。


    在這短暫的空檔,李世民獨坐龍榻之上。


    有些話,他不方便當著韋珪的麵說。


    他煩的不是文臣。


    而是文臣背後的士族。


    唐朝不像後世的明清那麽中央集權,皇權仍受世家大族的掣肘。


    李世民是全憑自己的過硬戰績,硬把各方勢力擰合在一塊的。


    即使這樣,士族也仍然會唱反調。


    比如打高昌,士族反對,根本原因在於他們無利可圖——


    這些中原地主老爺們,總不可能去兼並遠在西域的土地吧。


    設個羈縻州,土人治土高度自治就得了。


    而當他力排眾議,啟用和誰關係都一般的孤臣侯君集,帶領根基尚淺的薛萬徹和外族精唐契苾何力,一舉攻滅高昌後。


    這些士族又作妖了。


    尋了個理由,把侯君集扔進監獄。


    侯君集可是李世民多年的心腹!


    這要是被逼成了心腹大患呢?!


    加之李孝恭身死,宗室之中隻剩李道宗還算拿得出手,獨木難支。


    士族、宗族和妻族,朝堂上三股勢力共同維持的微妙平衡,有失衡的風險……


    “陛下。”


    尚書右仆射高士廉、禦史大夫韋挺進入書房拜見。


    李世民吐出一口濁氣,做出和顏悅色的表情:


    “河北百姓多愛攀附名門高第,而當地門閥也以婚配下嫁為名,多收彩禮,以此聚財。


    “朕覺得這股風氣很不好,有傷教化,所以貞觀六年時,便命你們編撰《氏族誌》,以刊正姓氏。


    “現在過去整整八年了,你們編的如何呀?”


    有傷教化隻是借口。


    李世民是想借官方的權威,給天下大族排個位次,借機打壓士族,尤其是不太聽話的山東河北(太行山以東、黃河以北地區)士族。


    “回陛下,臣等走遍四方,廣集民意,收錄天下大姓凡二百九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


    主修高士廉上奏道:


    “其中,最大的氏族有五姓,七望。”


    “不錯。”李世民托著下巴聽著,胸有成竹。


    他選擇主編《氏族誌》的高士廉、韋挺二人,也是有講究的。


    高士廉不必多說,長孫無忌和長孫皇後的親舅,出自渤海高氏。


    既是外戚,又與河北士族關係不錯。


    而韋挺也是根正苗紅,出身於京兆韋氏,是某位前·曹王典簽韋待價的父親。


    而且他與韋貴妃同為北魏南豳州刺史韋旭之後,可以代表關隴士族。


    兩人的身份都能服眾,而且都是自己人,肯定能深刻領會領導意圖……


    “天下第一大族,為博陵崔氏,第二為……”


    “等等。”李世民打斷了高士廉的吟唱。


    說好的自己人呢?


    說好的一起打壓河北士族呢?


    你們把河北勢力最大的士族排在第一幹毛線?


    反過來鞏固他們的地位?


    你們是故意的還是不小心的???


    “陛下。”韋挺接過高士廉的話茬:


    “臣等遍訪各大家族,皆以博陵崔氏為最大,所以列為第一。”


    “朕讓你們為天下姓氏排序,不是讓你們挑出哪個姓氏最大!”李世民的聲音飽含慍怒。


    最大≠第一,這道理都不懂?


    韋挺滿臉茫然,確實沒搞懂陛下的邏輯。


    高士廉看了看韋挺,沒有多說什麽。


    李世民也看見了對方的微表情,深吸一口氣,盡量溫和地說:


    “茲事體大,希望你們能更加嚴格地查驗清楚。”


    他不想落下“操縱學術”的話柄,被天下人覺得所編之書不可信。


    “這……是。”


    韋挺滿腦袋問號。


    但皇帝發話,也隻能打回重寫,和高士廉一起退下。


    “韋禦史。”李世民叫住了他。


    “陛下?”


    “河間郡王案,你們三司會審得如何了?”


    韋挺據實以告:


    “此案主要由大理寺和刑部負責,據說尚無進展。”


    “侯君集案呢?”


    “陳國公對貪汙私吞供認不諱,不日便可宣布處置。”


    “好,好。”李世民咬著牙揮揮手:


    “你退下吧。”


    很好。


    給朕解憂是一點不會,給朕添堵是行家裏手是吧!


    你們韋家到底是幫誰的?


    天下士族,難道都沆瀣一氣?!


    “父皇。”


    一個稚嫩的聲音。


    李世民中斷思考,抬頭看見李治正乖乖地候在書房門口。


    他揉揉太陽穴,努力做出一個微笑:


    “今天的課上完了?”


    “是的父皇,所以向父皇問安。”乖寶寶李治妥帖地回答。


    看著他和長孫皇後的小兒子這麽乖巧懂事,李世民的心情輕快了些,向李治招招手:


    “來,給阿爺看看今天的功課。”


    眾所周知,檢查作業是中華民族的悠久傳統。


    李治也習慣了阿爺的這一手,早已隨身帶來了一篇文章,雙手呈上。


    對這位老實、好學又遵守孝道的嫡子,李世民是非常滿意的。


    不像某位結交惡黨、痛毆老師、忤逆父母的前?曹王。


    “論士族?”李世民看見李治的文章題目,眉頭不由得擰起。


    越往下讀,眉毛皺得越深刻。


    大致內容是,士族傳承自春秋貴族,天生高貴,家境優渥,所以有德,不貪。


    而庶人因為出身不好,所以善於鑽營,更為貪婪,為了往上爬不擇手段,容易貪汙腐敗。


    所以為君之道,是要優先選拔出身高貴的士人,雲雲。


    這思想也不新穎,從漢末魏晉時期,這套嗑就一直廣為流傳,有成為社會共識之勢。


    至少在上層社會是這樣的。


    士人的子孫還是士人,農民的子孫還是農民,賤民的子孫還是賤民。


    每人各安其位,民間就安定了,社會就不會動蕩了。


    “嘶~”李世民摸著兩撇胡子。


    不知道為什麽,這套陳詞濫調讓他越讀越膈應。


    “父……皇?”


    李世民立刻恢複了微笑:


    “寫的不錯,有理有據。


    “是你的哪位老師教你的?”


    除了某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逃課殿下,皇子們享受的都是n對1服務。


    李治立刻意識到某位先生要倒黴了,不敢隱瞞,如實回答:


    “回父皇,是許敬宗先生。”


    “哦,杭州許氏,也是個源遠流長的大家……”


    李世民沉吟片刻,慈祥地說:


    “讀書讀累了吧?先回屋歇息歇息吧。”


    李治不敢耽擱父皇發脾氣,麻溜地告辭。


    李世民目送嫡子的背影消失,猛然把酒碗打翻在地。


    雄黃混著酒精,散發著刺鼻的氣味。


    李世民看著臉色煞白的宮女們顫抖著打掃滿地狼藉,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他的目光驟然幽深。


    河北崔氏,關隴韋氏,江南許氏。


    地域不同,淵源不同。


    但這些仗著祖輩軍功、世代榮華富貴的士族,立場卻出奇的一致——


    他們的羽翼豐滿了,都要和朕爭一爭天下的主導權了!


    觸角甚至伸進了立政殿!


    這些士族正在對朕的皇子們做什麽?


    按照他們的意圖改造嗎?!


    “陛下!陛下!”


    一個出人意料的身影來到了書房。


    還是韋挺。


    此時的他全然沒有剛才的儀表肅穆,整個人頭發淩亂,淒淒慘慘。


    “呼……”


    李世民長出一口氣,收斂眼中的鋒芒,溫和地問:


    “你怎麽了?”


    韋挺揪著自己的胡子,拍打自己的胸膛,連連哀歎:


    “身為人臣,有些話必須為尊者諱。


    “但父有錚子不亡其家,君有錚臣不亡其國,臣必須犯顏直諫……”


    “但說無妨,朕聞過則喜。”李世民大度地說。


    “李明,是李明殿下!”韋挺滿腔悲憤地告狀:


    “李明殿下無端大鬧臣的草廬,將臣的下人打傷!”


    “哦哦?哦~”


    李世民的心情一下子就美麗了,頗有興味地向前坐了坐。


    “細說。”


    他生平第一次嫌棄熊孩子還不夠熊。


    怎麽沒幹脆把韋府給拆平了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父皇,我能辭職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吃不起肉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吃不起肉肉並收藏大唐:父皇,我能辭職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