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回到了立德殿,迎接他的是核藹可擒的阿娘與五位姐姐。


    母親楊氏——現在已經榮升楊妃——撫摸著雞毛撣子,溫柔地說:


    “聽陛下說,阿娘的好大兒幹了好大事呀。”


    李明捂住屁股瑟瑟發抖:


    “別別別,楊女士請冷靜,我在阿爺那裏已經吃過一頓竹筍飯了……”


    “別客氣,一頓怎麽夠表達我的褒揚之情呢?”


    “別……啊!啊!救命!”


    立德殿傳出了有節奏的啪啪聲。


    門外的老宦官聽著某人的慘叫,欣慰地點點頭:


    “嗯,今天很大聲,看來殿下的心情不錯。”


    每晚的固定節目,大家都見怪不怪了。


    …………


    李明跪著吃大米拌小米。


    雖然升了格,但楊氏仍堅持住在立德殿,能省一點內帑是一點。


    逼仄的屋子裏同時擠著一位妃子和五位公主,導致立德殿成為了單位麵積職級最高的地方。


    “別挑食,多吃蔬菜。”


    李令給李明的夾滿了葵菜,碗裏頓時綠意盎然。


    李明的臉也跟著綠了。


    為啥我的工人都有羊肉吃,我卻隻能吃糠咽菜……


    “你怎麽還沒嫁出去啊?是不是沒人要你啊?”他忍不住嘟噥。


    李令手一頓,鼻子輕哼一聲:


    “陛下覺得那個姓裴的配不上我。”


    楊氏筷子敲敲碗:


    “吃飯吃飯。”


    “哦。”


    “李明,你一會還有作業別忘了寫。”


    “唉……哦。”


    …………


    吃完飯,立德殿的書房——說是書房,其實不過是一間能勉強容納一桌一椅的小閣樓——久違地亮起了燈光。


    李明對著紙筆發麻爪。


    穿越了還得寫檢討,他有種白穿越了的感覺。


    都特麽賴韋待價!


    這口氣他咽不下去,一定要出氣!


    要不幹脆寫首反詩吧。


    就寫“他日若遂淩雲誌,敢笑黃巢不丈夫”。


    嗯不錯。


    夠解氣也夠反動。


    而且李世民肯定看不出個所以然,還以為兒子突然開竅要大展身手了呢。


    說幹就幹,熊孩子李明興奮地執筆蘸墨。


    這時,身後傳來輕輕的腳步聲。


    楊氏端著茶,放在李明的書桌上。


    “兒啊,好好寫啊。”


    她叮囑著,就像一位關心孩子學習的普通中國式家長。


    “我會噠。”


    李明隨口應付,就像一位隻想玩手機的普通中國式熊孩子。


    楊氏看著這個不肖子,溫柔地拍拍他的小腦袋:


    “好好向你的父皇表現。李令和你其他姐姐的婚事,都寄托在你身上了。


    “這也是為了你自己。”


    什麽什麽什麽?


    楊氏一番話,頓時讓李明豬腦過載。


    一份熊孩子的檢討書,怎麽整出了拯救世界的嚴肅性?


    “這事她們都不知道,阿娘隻和你說。”


    楊氏輕聲道:


    “阿娘曾請求陛下,請他將李令許配給一位好人家。”


    “誰?”


    “博陵崔氏,殿中侍禦史崔仁師之子,崔挹。”


    嘶~


    李明不由得放下了筆。


    崔氏是天下第一望族,最大的地主勢力沒有之一。


    也是河北士族與朝廷暗鬥的領頭羊。


    李明不喜歡,李世民也不喜歡。


    母親這一手,是出於什麽心理?


    “你知道為何河北不服朝廷嗎?”楊氏突然問。


    唐朝語境下的“河北”,指的一般是太行山以東、黃河以北的燕趙故地,與“山東”差不多一個意思。


    就像楚人不服周,燕趙之人也一直不服唐。


    民風彪悍,且懷有二心。


    為此,李世民甚至嫌山東河北“人多壯勇”,不願意在那地方多征兵。


    “嗯……因為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


    李明積極開動小腦筋。


    “有一部分原因,但不是全部。”楊氏平靜地說著:


    “其實他們最不服的未必是朝廷,而是陛下。”


    不服李世民?


    “為什麽?”李明幾乎脫口而出。


    昏君隻是熊孩子們嘴上調侃的,沒人真覺得李世民不是個好皇帝吧?


    “因為在統一河北的戰爭中,陛下沒有處理好。”楊氏道:


    “河北勢強,本就不服我們關中人。陛下殺了在河北頗有民望的割據勢力竇建德,導致人心浮動。


    “後來劉黑闥以竇的名義起兵,又被殺。


    “是太上皇命令……命令你的大伯去招撫河北民眾,結交當地士族,才慢慢收攏了民心。


    “而之後的事……你也知道。”


    李明聽得十分仔細。


    他的“大伯”,就是那位被玄武門繼承法淘汰了的前任太子,李建成。


    也就是說,河北士族其實更偏向李建成?


    沒想到燕趙反骨,其中還有這麽深層次的原因。


    站在他們的角度,也確實不難理解——


    關隴突然衝過來一群和鮮卑人通婚的鄉巴佬,把他們愛戴的領頭人接二連三殺死,然後馬鞭一揮:


    “你們從此就歸朕管了,給朕老老實實地納租庸調!”


    那確實不容易服氣啊。


    而他們越不服氣,李世民就越對河北地區提防打壓,造成惡性循環。


    唐朝由盛轉衰的安史之亂、長期割據的河朔三鎮,核心造反地區就是河北。


    原來唐亡的另一顆種子,也在貞觀時期就種下了……


    李明忽然開竅了:


    “阿娘,你是想讓李令去和親?”


    咚!


    楊氏重重敲了李明的小腦袋瓜。


    “你再好好想想我剛才說的。


    “河北士族與你大伯交好,而李令,又是你……三叔的親生女兒。”


    大伯李建成、三叔李元吉,以及河北士族,都有一個很鮮明的共同特點——


    他們都是玄武門之變的敗者組。


    以這條脈絡進行聯姻……


    “阿娘你這是?!”李明悚然一驚。


    楊氏淡淡地微笑著:


    “為你在河北尋後盾。


    “如果你將來在宮裏待不下去了,那裏也可以是你的退路。”


    李明恍然大悟。


    李元吉原配的子女,這重身份在太極宮裏是劣勢。


    但在天高皇帝遠的河北,這反而是優勢。


    有其子必有其母,楊氏的政鬥水平是真的高明啊。


    可為什麽她突然提起了這一茬?


    不是剛升為妃子嗎……


    “你從小就在宮裏擔驚受怕,雖然在家中不曾表現,但阿娘何嚐不知?”


    楊氏疼愛地輕撫著李明的後背:


    “你的五個姐姐父兄被殺,從小在掖庭長大。那提心吊膽的表情,阿娘見得太多太多……”


    李明怔怔地看著楊氏,一時語塞。


    當媽的哪有不為兒女操心的。


    “所以,好好寫吧。”楊氏鼓勵地拍拍他肩膀:


    “陛下和崔氏兩看相厭。


    “你得做出點成績,阿娘才有底氣,去向陛下求這門親事。”


    “我知道了。”李明懂事地點頭。


    楊氏不知何時離開了,李明沒有注意。


    因為他已經全身心投入到這封“檢討書”的構思之中。


    首先,堅決不能認錯。


    本來就是為了刷好感的,認錯就天然矮一截了。


    必須把髒水潑到韋家頭上。


    但怎麽潑是有學問的。


    要寫得李二開心,就要知道李二關心什麽,想看什麽。


    而一個文武雙全的皇帝,關心的無非兩件事——


    子孫是否賢明愛民,權力是否穩如泰山。


    而這又繞回到了同一個問題上——


    士族。


    是士族在擠壓民生。


    也是士族在侵蝕皇權。


    所以,文章的主旨就這麽愉快地決定了——


    噴士族。


    李明不禁啞然失笑:


    “真是諷刺,我寫文章抨擊士族的原因,竟是為了自己能攀附上河北士族。”


    存在就是一切。


    活下來壯大自己,才是能突突別人、進行改革的前提條件。


    自己隻是熊,又不是傻。


    自己又沒係統,傻不愣登上來就掀桌,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而且我攻擊的是關中韋氏,與我“未來的”河北崔氏姐夫有什麽關係?


    中心思想確定,李明立刻動起筆來。


    寫著寫著,眼前的文字扭動起來,重新構成了一幅幅陰沉的畫卷。


    大排長龍的流民、瘦骨嶙峋的工匠、來俊臣說出“我是私奴”的那張笑臉、知識淵博卻瘦成了猴子的婁師德……


    這些畫麵已經深深烙印在李明的靈魂深處。


    又隨著飛快的手,一個字一個字地烙印在白紙之上。


    徹夜,燈火通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父皇,我能辭職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吃不起肉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吃不起肉肉並收藏大唐:父皇,我能辭職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