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娘與宋竹砷商議了一下午,總算敲定了此番出行去淮州的全部行程計劃,送走了宋竹砷,她又忙不迭去照春輝找老太太說話。
老太太耳聰目明,這些日子丹娘也沒刻意瞞著她,很多事情都擺在眼前,她當然知道得清清楚楚。
她還沒開口,老人家就呷了一口茶,眉眼不抬,語氣平淡:“什麽時候動身啊?”
“祖母,您都曉得啦?”
她像個牛皮糖似的扭啊扭,擠在老太太身邊,粉嫩的臉頰上還蕩漾著兩個可愛的小梨渦,黑漆如墨玉的眸子閃啊閃的,竟比天邊的星星還要明亮。
老太太輕輕一哂:“你個小滑頭,主意已經打到今天了,我會不知道嗎?你也太不把我這把老骨頭放在眼裏了。”
“哪有哪有。”丹娘輕笑著,趕緊到老太太身後替她推拿起來,“我是這麽計劃的,咱們就去一個月,頂多一個半月,走水路的話絕對趕得及回來過年。”
老太太一開始聽著頻頻點頭,聽到後麵覺得不對勁了:“什麽?聽你的意思是……我還要去?”
“不然呢?”
她手下穩穩按著,語氣篤定十足,“您倒是想自己留下來,我可不答應呢。”
這一出門就是老遠,丹娘根本不放心老太太一個人留在家裏。
“可你不是說……竹砷那孩子也在?”
“哎呀,別慌,我有的是辦法。”
老太太卻板起臉:“你能有什麽辦法,我這兒上上下下好些人呢,真要一一打點起來可費不少力氣。要是支取三五天還則罷了,可這不是三五日啊,你是要去上一兩個月,哪有日日在人跟前做戲的?你願意我還不願意呢,不去!”
無論丹娘如何勸說,這回老太太就像吃了秤砣鐵了心似的,堅決不挪窩。
鬧到後來,奚嬤嬤也笑道:“七姑奶奶,您就別勸了,咱們老太太拿定的主意誰也改變不了。且不說這一去淮州山高路遠的,老太太身子剛緩過來,您舍得讓她這般跋山涉水的嗎?”
“就算老太太願意跟您一同出門,萬一被六哥兒知道了,豈不是不好?咱們這兒……到底還有一樁心事未了,為了他們的安全考慮,也為了沈府,您也不能帶著老太太一道出門。”
丹娘張了張口:“祖母,您是說……宋家大火一事嗎?”
老太太低垂著眼睛,默默地點點頭。
這件事確實隱秘,哪怕到了今天丹娘每每想問起,老太太都會再三緘口,絕不多說一個字。
鬧得有段時間,丹娘的心底就像爬了好多小蟲子,癢癢的,難受極了。
如今聽到老太太說這樁事,她咬著殷紅的唇瓣,陷入沉思。
過了好一會兒,她總算下定決心:“那從明日開始,我把府裏的人都安排起來訓練,到時候出門,我隻帶新芽他們幾個,其餘的人都留給祖母您。”
“這怕是不妥……”
“若是連這都不答應,那老太太還是別推辭了,跟我一道上路吧。”
望著孫女亮晶晶的眸子,宋老太太一時間卡殼,再也說不出一個不字。
與老太太達成一致,丹娘將接下來今天的工作規劃做了個調整,沈府內外被她管理得好似一個鐵桶一般,上上下下訓誡後,又進行了一日三次的操練,幾日後一早,打點好行裝的丹娘帶著新芽爾雅和全福就出門了。
馬車是宋竹砷命人安排的,丹娘隻帶了幾隻輜重箱籠便出門了。
即便這樣,老太太還是覺得她帶的太少了,還著重給她添了不少東西,原先丹娘給自己備下的行李物品更少,少到讓老太太沒眼看。
丹娘望著自己整整一馬車的東西,內心是無奈的。
古代人出門這麽麻煩,難道遠行在外不該是越少行囊越好的嘛?
她還是不習慣,萬幸的是現在身邊有小丫頭們守著,她倒也不用擔心太多。在馬車上行了大約一日半的路程,他們抵達碼頭,丁大人早就安排了最好的船隻,丹娘與丁氏同乘一隻船,她們也剛好處在整個船隊的中央。
安頓好後,丁氏原也想和丹娘好好說說話,隻是沒想到她剛命人打點好箱籠,自己便暈船躺倒了,歪在榻上根本起不了身。
還是丹娘帶了一包甘草話梅去看望她,順便還給她帶了一壺剛煮的薄荷茶,這茶熱乎乎的,配上薑絲紅糖,倒也爽口。最重要的一點,辣辣的,喝著讓丁氏的暈眩惡心減輕了不少。
丁大人也來瞧過,大夫也開了安神助眠的藥,隻盼著丁氏能好些。
畢竟丁氏肚子都那麽大了,在這天寒地凍的季節裏出遠門本就折騰,眼下又多了個暈船的毛病,真是雪上加霜。
天氣冷,即便是丹娘也不願在船板上瞎晃悠。
每日吃過午飯,她就拿著幾個話本子去找丁氏。
丁氏吐得頭暈眼花,看什麽都晃眼,丹娘就給她讀故事解悶,有時候讀著讀著,這故事就歪樓了。她會把前一世裏自己知道的故事夾雜一些進去,主打一個找樂子。
丁氏喝下湯藥,總算沒有再吐了。
丹娘的故事也講到了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
“咳咳……丹丫頭,你這故事裏的公主也太慘了吧,為何親生父親也要這般虐待她?”
丹娘:“要殺她的是繼母,不是她爹。”
丁氏:“可若非她爹護不住她,又怎會輪到一個續弦的夫人來為難嫡長女?”
丹娘沉默片刻:“我覺得你說得有道理,那我把結局改一下。”
丁氏:……
這還能改的?
就這樣,在水路上走了十一二天,他們終於抵達淮州地界。
丁大人的外祖家姓楊。
得知這個姓時,丹娘有點興奮,小聲和剛剛緩過勁來的丁氏耳語:“那這麽說,宮裏的那位貴人,不就是楊貴妃?”
丁氏笑了,輕輕點了她額頭一下,又是寵溺又是無奈:“你啊,你忘了嗎,貴妃娘娘可不跟他們姓……”
丁氏又頓了頓,“原先進宮前是姓楊來著,可入宮受寵獲封,她便請聖上賜名,貴妃娘娘有個聖上對她的單獨愛稱,叫——”
她沉思片刻,“叫蘭珍。”
這麽一段故事在丹娘聽來有些匪夷所思。
貴妃娘娘舍棄了原先繼父的姓,入宮後成了皇帝身邊的寵妃,這本就夠戲劇化的了,沒想到後麵還有這麽多故事。
丹娘他們是十月初九到的,老大人於三日後過世。
老太太耳聰目明,這些日子丹娘也沒刻意瞞著她,很多事情都擺在眼前,她當然知道得清清楚楚。
她還沒開口,老人家就呷了一口茶,眉眼不抬,語氣平淡:“什麽時候動身啊?”
“祖母,您都曉得啦?”
她像個牛皮糖似的扭啊扭,擠在老太太身邊,粉嫩的臉頰上還蕩漾著兩個可愛的小梨渦,黑漆如墨玉的眸子閃啊閃的,竟比天邊的星星還要明亮。
老太太輕輕一哂:“你個小滑頭,主意已經打到今天了,我會不知道嗎?你也太不把我這把老骨頭放在眼裏了。”
“哪有哪有。”丹娘輕笑著,趕緊到老太太身後替她推拿起來,“我是這麽計劃的,咱們就去一個月,頂多一個半月,走水路的話絕對趕得及回來過年。”
老太太一開始聽著頻頻點頭,聽到後麵覺得不對勁了:“什麽?聽你的意思是……我還要去?”
“不然呢?”
她手下穩穩按著,語氣篤定十足,“您倒是想自己留下來,我可不答應呢。”
這一出門就是老遠,丹娘根本不放心老太太一個人留在家裏。
“可你不是說……竹砷那孩子也在?”
“哎呀,別慌,我有的是辦法。”
老太太卻板起臉:“你能有什麽辦法,我這兒上上下下好些人呢,真要一一打點起來可費不少力氣。要是支取三五天還則罷了,可這不是三五日啊,你是要去上一兩個月,哪有日日在人跟前做戲的?你願意我還不願意呢,不去!”
無論丹娘如何勸說,這回老太太就像吃了秤砣鐵了心似的,堅決不挪窩。
鬧到後來,奚嬤嬤也笑道:“七姑奶奶,您就別勸了,咱們老太太拿定的主意誰也改變不了。且不說這一去淮州山高路遠的,老太太身子剛緩過來,您舍得讓她這般跋山涉水的嗎?”
“就算老太太願意跟您一同出門,萬一被六哥兒知道了,豈不是不好?咱們這兒……到底還有一樁心事未了,為了他們的安全考慮,也為了沈府,您也不能帶著老太太一道出門。”
丹娘張了張口:“祖母,您是說……宋家大火一事嗎?”
老太太低垂著眼睛,默默地點點頭。
這件事確實隱秘,哪怕到了今天丹娘每每想問起,老太太都會再三緘口,絕不多說一個字。
鬧得有段時間,丹娘的心底就像爬了好多小蟲子,癢癢的,難受極了。
如今聽到老太太說這樁事,她咬著殷紅的唇瓣,陷入沉思。
過了好一會兒,她總算下定決心:“那從明日開始,我把府裏的人都安排起來訓練,到時候出門,我隻帶新芽他們幾個,其餘的人都留給祖母您。”
“這怕是不妥……”
“若是連這都不答應,那老太太還是別推辭了,跟我一道上路吧。”
望著孫女亮晶晶的眸子,宋老太太一時間卡殼,再也說不出一個不字。
與老太太達成一致,丹娘將接下來今天的工作規劃做了個調整,沈府內外被她管理得好似一個鐵桶一般,上上下下訓誡後,又進行了一日三次的操練,幾日後一早,打點好行裝的丹娘帶著新芽爾雅和全福就出門了。
馬車是宋竹砷命人安排的,丹娘隻帶了幾隻輜重箱籠便出門了。
即便這樣,老太太還是覺得她帶的太少了,還著重給她添了不少東西,原先丹娘給自己備下的行李物品更少,少到讓老太太沒眼看。
丹娘望著自己整整一馬車的東西,內心是無奈的。
古代人出門這麽麻煩,難道遠行在外不該是越少行囊越好的嘛?
她還是不習慣,萬幸的是現在身邊有小丫頭們守著,她倒也不用擔心太多。在馬車上行了大約一日半的路程,他們抵達碼頭,丁大人早就安排了最好的船隻,丹娘與丁氏同乘一隻船,她們也剛好處在整個船隊的中央。
安頓好後,丁氏原也想和丹娘好好說說話,隻是沒想到她剛命人打點好箱籠,自己便暈船躺倒了,歪在榻上根本起不了身。
還是丹娘帶了一包甘草話梅去看望她,順便還給她帶了一壺剛煮的薄荷茶,這茶熱乎乎的,配上薑絲紅糖,倒也爽口。最重要的一點,辣辣的,喝著讓丁氏的暈眩惡心減輕了不少。
丁大人也來瞧過,大夫也開了安神助眠的藥,隻盼著丁氏能好些。
畢竟丁氏肚子都那麽大了,在這天寒地凍的季節裏出遠門本就折騰,眼下又多了個暈船的毛病,真是雪上加霜。
天氣冷,即便是丹娘也不願在船板上瞎晃悠。
每日吃過午飯,她就拿著幾個話本子去找丁氏。
丁氏吐得頭暈眼花,看什麽都晃眼,丹娘就給她讀故事解悶,有時候讀著讀著,這故事就歪樓了。她會把前一世裏自己知道的故事夾雜一些進去,主打一個找樂子。
丁氏喝下湯藥,總算沒有再吐了。
丹娘的故事也講到了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
“咳咳……丹丫頭,你這故事裏的公主也太慘了吧,為何親生父親也要這般虐待她?”
丹娘:“要殺她的是繼母,不是她爹。”
丁氏:“可若非她爹護不住她,又怎會輪到一個續弦的夫人來為難嫡長女?”
丹娘沉默片刻:“我覺得你說得有道理,那我把結局改一下。”
丁氏:……
這還能改的?
就這樣,在水路上走了十一二天,他們終於抵達淮州地界。
丁大人的外祖家姓楊。
得知這個姓時,丹娘有點興奮,小聲和剛剛緩過勁來的丁氏耳語:“那這麽說,宮裏的那位貴人,不就是楊貴妃?”
丁氏笑了,輕輕點了她額頭一下,又是寵溺又是無奈:“你啊,你忘了嗎,貴妃娘娘可不跟他們姓……”
丁氏又頓了頓,“原先進宮前是姓楊來著,可入宮受寵獲封,她便請聖上賜名,貴妃娘娘有個聖上對她的單獨愛稱,叫——”
她沉思片刻,“叫蘭珍。”
這麽一段故事在丹娘聽來有些匪夷所思。
貴妃娘娘舍棄了原先繼父的姓,入宮後成了皇帝身邊的寵妃,這本就夠戲劇化的了,沒想到後麵還有這麽多故事。
丹娘他們是十月初九到的,老大人於三日後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