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自己的男人服喪,也要瓊妃娘娘下這樣的狠手麽?這順令縣主怕是被寵過了頭,連自己幾斤幾兩都拎不清了。”另一高門貴婦也跟著笑起來,言辭間的打趣難掩嘲弄。


    丹娘仔細看了看,這兩位說話的,都是聖京城裏的世家宗婦,不但自己嫁得高門,且娘家在京中也是舉足輕重,都是綿延百年的皇親國戚了。


    她們敢這樣當眾唏噓,自然有自己的底氣。


    有她們這般開口,其他人也跟著說笑了兩句。


    藏在其中聽了幾句,丹娘算是明白了。


    哪怕順令縣主是正兒八經的公主,丈夫過世,也沒有這般跑了的道理。


    人家周家也不是小門小戶,順令縣主說白了也就一個封號,還有宮中的瓊妃娘娘撐腰,其餘的並無再多。


    雖說如今瓊妃的兒子是太子,可瓊妃上頭還有皇後。


    即便太子來日登基,也要尊兩位皇太後為母後。


    如今瞧著,皇帝雖寵愛瓊妃,但對發妻中宮也相當敬愛。


    瓊妃再得寵,也沒有到一枝獨秀的地步。


    這京裏的世家貴族們,誰沒有一副水晶心肝,那風頭怎麽吹往哪兒吹,他們心裏可是門清。


    丹娘突然意識到,順令縣主這事兒怕是還有後續。


    春日裏,萬物複蘇,暖意融融。


    經曆了前兩年兩場大災後,聖京城終於也煥發出往年的風采。


    那些個請柬如雪花似的送到撫安王府,可把丹娘忙壞了。


    這裏頭的邀請不可能每一家都去,


    總要有所篩選。


    有些不去的,還要親自回信表達感謝和惋惜,再奉上一點點小禮物,以表與對方的和氣。自然這些禮物不需多貴重,通常都是婦人間常常交換的手釧、胭脂等小玩意。


    丹娘知道,這就是京城上流社交圈裏的貴婦交際。


    這可把她給愁壞了。


    原本不在意書寫的她,也開始暗中抄佛經練字。


    冷不丁被沈寒天發現,他拿著丹娘練習的一頁笑道:“倒是大有進益了,你若認真,旁人十數年才有的,你兩三年便可得。”


    丹娘半點沒有感到很開心,歎了一聲:“生活所迫。”


    “至少……下回你再想給誰家回信,也不必叫為夫代筆了。”


    “謝謝你噢。”她翻了個大大的白眼。


    正在丹娘認真專攻書法之時,順令縣主的麻煩還是找上門了。


    她故意逃進宮中,避開周家喪事一事,還是被聖上知曉了。


    哪怕後來在瓊妃的強製命令下,她回去了周家,但之前對周家的傷害已經造成,無法彌補,是以當謠言滿天飛的時候,周家也無人出麵替她說句話。


    聖上得知,大為光火。


    當天下朝後便去了瓊妃宮中,也不知與瓊妃說了什麽,反正後來傳出的消息是順令縣主被剝奪了隨時進宮的特權。


    這麽一來,順令縣主就不得不待在周家。


    縣主的封號聽著風光,實則並無實權,在宮外她甚至沒有屬於自己的單獨府邸。


    自打被瓊妃接來聖京,她便住在


    宮中。


    後來也有置辦過一個小宅子,但在聖京這種寸土寸金的地方,地段好的府邸輪不上她,偏僻了些的她自己又瞧不上,看上那方方麵麵都不錯的,可又囊中羞澀,根本出不了那麽多銀錢。


    一來二去的,最後買下的這宅子也就兩進兩出,剛巧卡在那繁華地段的邊緣,也不算辱沒了她縣主的頭銜。


    隻不過,這宅子平日裏就兩個婆子並一名管事打點。


    多餘的奴仆一個沒有。


    要順令縣主過來住著,少不得要呼奴喚婢,這一舉一動都要銀錢支撐,她哪裏吃得消。


    原先瓊妃娘娘寵著,她手頭寬裕,偶爾過來住上幾日,也算怡情。


    如今瓊妃因著她的事情,反惹了聖上不快,別說銀錢了,恨不得將她關禁閉。


    左右一權衡,順令縣主隻有兩個選擇:要麽,住在自己的宅院裏,過一段缺人少錢的日子;要麽,回到周家,以周家公子遺孀的身份,好好懇求二老及其他長輩的原諒。


    順令縣主倒是個心高氣傲的。


    一開始確實住進了自己的宅院裏。


    時日不長,她便體會到了無人伺候的艱難。


    府裏的兩個婆子忙著看守宅院,每日洗衣買菜、灑掃收拾都來不及了,更不要說那些個宮婢們會的細致活計,她們是一竅不通。


    至於那個管事,更是男子,哪裏能貼身照顧縣主。


    連著幾日早起連口熱茶都沒有,順令縣主便有些熬不住了。


    有道是從奢入儉難,她


    過慣了好日子,早就忘記了原先在老家時的艱難……


    如此支撐了數日,她又暗中托人給宮中的瓊妃娘娘送信,最後隻得了八個字:安分守己,切莫生事。


    於是,又過了一段時日,於黃昏時分,順令縣主乘著一頂藍花灰錦的小轎,從周府的後門抬了進去,這一場鬧劇才算是暫時按下風波。


    這世上哪有不透風的牆,順令縣主這般作派,早就令其他貴人宗婦不滿,雖不敢像之前那樣明晃晃,但看她的眼神已無一開始的親厚尊重。


    這些細微末節的變化,其本人自然清清楚楚。


    這光景,撫安王府的府裏莊子上都忙得不亦樂乎。


    沈管事每隔三日便要來匯報一次,到了月底,丹娘還要親自過去莊子上看上一看。


    有了前兩次的教訓,這會子莊戶們都明白耕種存糧的重要性,那田埂間再沒有偷懶饞嘴,摸牌賭錢的,一個個都忙得熱火朝天。


    盛春的陽光滿是歡喜的熱度,曬在皮膚上一片欣欣向榮的希望,丹娘連兜帽都沒戴,立在田埂上,眯起眼睛朝遠處眺望。


    入目之處,一片碧油油的嫩綠,看著都讓人快活不已。


    這一片碧海到了秋天,便是金燦燦的收獲,丹娘想想都有些合不攏嘴角。


    在莊子上檢查了大半日,葛氏便來回話,說中飯已經備好了,請夫人過去用。


    就在沈管事家的堂屋裏,滿滿當當擺了一桌子。


    去年新出的稻米蒸的米飯,香噴噴


    的一大碗;臘月前醃的臘肉早就曬成了,割了切片,與春日裏的時蔬炒上一大碗,鮮香清爽,很是開胃;另有一早才得了的豆腐,與那小蔥肉沫拌了,也是爽口清新。


    葛氏還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做了一大份的燉菜。


    別瞧著這燉菜不起眼,卻甚是濃香。


    丹娘嚐了一口,就停不下來了。


    見她吃著香,葛氏歡喜,便道:“這是豬油渣子配著炒出來的,平日裏我們都不舍得吃,難為夫人居然吃的進。”


    “這麽好吃,為何吃不進?”丹娘實話實說。


    這柴火鐵鍋做出來的飯菜就是香,比起府裏的精致,莊子上的反而有種返璞歸真的煙火氣。


    葛氏聞言,越發高興,眼睛都笑得眯成一條縫了。


    在莊子上用罷中飯,丹娘又小憩了一會兒,才坐著馬車往回趕。


    剛到家,翠柳便來回話,說是馬秀蘭下午晌的時候來過了,還等了約莫一頓飯的功夫。


    丹娘詫異:“有說什麽事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丹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柔心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柔心糖並收藏丹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