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爺,總兵陳寅、陳策,千總曹文詔,及商丘知縣孫傳庭已至。\"


    晨光微露,剛返南海子的朱由校正與眾將士共炊,忽聞小太監捷報頻傳。


    \"四人齊至?神速哉!\"


    朱由校口含飯粒,笑語盈盈,將碗底一粒不剩,輕遞士卒,盡顯親民之風。


    步入舊衙,宮女環繞,朱由校淨齒潔口,於無牙科之世,齒健即命長之兆。


    \"速令魏忠賢赴詔獄,提楊鎬來見。\"


    言罷,牙刷輕擲水盆,朱由校一揮袖,繼而宣道:\"再召孫傳庭。\"


    須臾,一知縣裝束的青年,在宦侍引領下步入殿前,行三跪九叩之禮,朗聲奏曰:\"商丘縣令孫傳庭,恭祝聖上龍體康健。\"


    \"朕安,卿平身。\"


    朱由校放下手中奏章,沉吟片刻,吟道:\"亳都困頓思何解,嚴疏庸才總不宜。


    五鳳朝推漢吏賢,雙鳧自愧非明時。


    清白傳家無愧色,治邑雖艱誌未移。若得聖主垂青眼,誓灑熱血濺丹墀。\"


    \"此詩乃微臣所作,去歲聞遼東之敗,有感而發。\"


    孫傳庭驚異於聖上知曉其作,心中忐忑,如實以告。


    \"詩中似有對朝綱用人之不滿?\"


    朱由校嘴角含笑,試探問道。


    \"臣,萬死不敢有此念。\"


    孫傳庭初次麵聖,緊張之餘,連忙俯首。


    \"聞卿家由武轉文,頗有淵源?\"


    \"回稟陛下,先祖孫成乃太祖洪武年間振武衛百戶,六世祖孫鳳始棄武從文,然武學未廢。臣亦出身振武,願為陛下披甲執銳,衝鋒陷陣。\"


    \"善,起身吧。\"朱由校頷首,示意其起,隨後緩緩道:\"''願將血淚灑彤墀'',朕恰有重任托付,卿可願擔之?\"


    \"臣願為陛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朱由校點頭,繼而道:\"徐光啟卿原練兵通州,朕登基後,慮其安危,移至南海子,並調騰驤四衛。


    今新兵主將錢世楨另有任用,朕欲命卿代之,如何?\"


    \"臣遵旨,願赴任。\"


    \"宣曹文詔覲見。\"朱由校再下令。


    曹文詔應聲而入,行禮畢,朱由校審視其身形,讚曰:\"閱奏知曹將軍開鐵之戰英勇無雙,今日一見,果乃虎將也。\"


    \"末將愧不敢當皇上讚譽。\"曹文詔謙遜回禮。


    \"朕有新兵一營,缺主將一名,曹千總可願領命?\"


    \"末將願往,誓不負聖望。\"曹文詔欣然應允。


    隨後,朱由校攜二人至校場高台,錢世楨已候。


    審視操練之兵,朱由校笑問:\"此等可稱精兵乎?\"


    孫傳庭圓滑應對:\"回皇上,可稱精銳。\"


    曹文詔則憨直言:\"尚未見血,殺氣不足。\"


    朱由校聞言大笑:\"未曆戰火,自無殺氣。大明京營久弊,可用之才寥寥。為江山社稷計,朕誓要重塑京營輝煌。\"


    言罷,朱由校展畫卷,詳述新軍製,仿唐宋之製,設伍長、什長、都頭、校尉等,層層遞進,嚴明軍紀,更立輜重、軍法、武德三營,直接由內帑撥餉,杜絕貪腐,確保軍心穩固。


    此番改革,意在強軍固國,重振大明雄風。


    軍法營,千五雄師,鐵腕執紀,軍紀嚴明之典範。


    武德營,三百精英,猶若古之政委,矢誌忠君教化,惜乎帥才難覓,尚待伯樂。


    士卒月薪二兩,雖非巨數,卻足以換得雙石粟米,溫飽有餘,時價所證,非為薄酬。


    反觀清末湘軍,月餉雖豐至七兩,然米價飆升,一石竟值五兩,相較之下,此餉更顯珍貴。


    一衛建製,浩浩蕩蕩,近兩萬將士,依朱由校之俸祿規製,僅士卒月餉,便耗資三萬六千白銀,國之大計,可見一斑。


    編製既定,朱由校凝視布帛詔書,字字珠璣,皆是他數日心血之結晶,不禁嘖嘖稱奇。


    “南海子中,七千四百健兒,經徐愛卿、錢將軍半年雕琢,已成精銳之師,練兵之道,徐卿實乃明鑒。


    朕命你二人,以此為基礎,重整騰驤四衛,鑄就虎賁、豹韜兩大勁旅。”


    言罷,朱由校目光如炬,掃視眾將。


    “曹文詔,虎賁衛中郎將之位,非你莫屬!”


    “孫傳庭,豹韜衛亦需你掌舵,中郎將之職,望你擔當!”


    二人聞言,跪地叩首,齊聲道:“臣等領旨,必不辱使命!”


    ………


    朱由校待楊鎬自詔獄而出,方召陳策、陳寅二將覲見。


    “末將遵義副總兵陳策,遵義總兵官陳寅,恭祝聖躬康泰。”二人步入大堂,行叩拜大禮,言辭懇切。


    “二位老將免禮。”朱由校輕啟朱唇,揮手示意小太監攙扶,盡顯帝王恩澤。唯楊鎬,仍跪於地,靜候發落。


    “二位老將鎮守邊關,勞苦功高。然薩爾滸一役,我軍受挫,熊廷弼力薦二位北上救急。今遼東局勢稍安,朕欲借二將之力,共謀國是,望勿辭辛勞。”


    “臣等萬死不辭,謹遵聖命。”陳策、陳寅聞聲,迅速拱手應承,言辭中透露出對皇恩的感激與忠誠。


    自土木堡之變後,文臣勢盛,武將漸微,然明末將星猶存,陳策、陳寅便是其中佼佼者。然天啟年間,將才匱乏,皆因熊廷弼與袁應泰交接之際,遼東軍政陷入混亂所致。


    昔年薩爾滸之戰,楊鎬敗績,熊廷弼臨危受命,收拾殘局。麵對遼東軍政之弊,熊廷弼上書求援,萬曆帝慷慨應允,廣募將領,以應時局。然世事無常,萬曆駕崩,泰昌、天啟相繼登基,朝局動蕩,熊廷弼亦遭罷黜。遼沈之戰起,北調將領損失慘重,大明邊防岌岌可危。


    “楊鎬,你可知罪?”朱由校目光如炬,直指楊鎬。


    “臣敗軍辱國,罪無可赦。”楊鎬叩首認罪,言辭間滿是悔恨。


    “罪大惡極,朕恨不得將你千刀萬剮。”朱由校怒不可遏,擲杯於案,繼而問其忠心。


    “臣對大明、對陛下之忠心,猶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臣願肝腦塗地,以報皇恩。”楊鎬迅速剖白心跡,以求生機。


    朱由校冷哼一聲,轉而望向陳策、陳寅:“朕欲設武略院,仿效國子監,以育將才。二位將軍意下如何?”


    “臣等願為陛下分憂,鞠躬盡瘁。”陳策、陳寅相視一笑,共表決心。


    武舉之製,始於明憲宗之時,曆經波折,終得恢複。今朱由校欲設武略院,實為培養將才之壯舉。


    “楊鎬,朕命你戴罪立功,主持武略院之建。能勝任否?”


    “臣必竭盡所能,不負聖望。”楊鎬領命,言辭堅定。


    朱由校賜以條陳,撥銀五十萬兩,令三人於京中選址建院,招募小吏,籌備事宜。並叮囑三點要旨:穩、好、快。


    務必在兩個月內完成籌備工作,開啟招生。


    “臣等謹遵聖諭。”三人齊聲應諾。


    目睹此景,朱由校輕描淡寫地一揮衣袖,示意三人退下,執行使命。目送他們漸行漸遠,他獨自沉浸於深邃的思索之中。


    楊鎬之於遼東困境,實乃力不從心,而今有熊廷弼與孫承宗雙星並耀,力挽狂瀾。


    若事有不濟,何妨將袁可立亦納入棋局?


    畢竟,曆史長河中,袁公亦曾曆風浪,遼陽沈陽之失,不過前車之鑒,又能奈我何?


    反觀楊鎬,身為敗將,早已風聲鶴唳,朝野上下,斬將呼聲四起。


    然,能護其周全者,唯朕爾。


    故朕無慮其懈怠,一介罪臣,懈怠則嚴懲不貸。


    至於楊鎬掌舵武略院,是否會結黨營私,乃至謀逆?


    此等憂慮,實屬多餘。


    敗軍之將,何談尊嚴,於受訓將士眼中,不過是一麵擋風避火的門楣罷了。


    真正操持大局者,乃陳策、陳寅二將,而楊鎬,不過是一枚棋子,置於前台,吸引文官之怒,猶如替罪羔羊。


    “傳朕旨意,令東廠散布京中,言楊鎬獄中獻策,倡建武略院,以育英才。”


    此計既出,既可解楊鎬之圍,又可彰顯朕之寬仁與遠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史上第一大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kk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kk妹並收藏大明史上第一大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