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斜照,張問達步入韓爌書房,映入眼簾的是桌上靜候的膳食——燉肉香溢,米飯潔白,碗筷井然。
“此乃南苑特賜,秋日麋鹿之珍饈。”韓爌輕啟眼簾,語帶深意。
此物源自禦賜,韓爌心存疑慮又不敢怠慢,攜之歸府,欲與張問達共享。“請君共品此味,一解君愁。”言罷,添置碗筷,遞予張問達。
“盛情難卻,在下恭敬不如從命。”張問達心領神會,未動米飯分毫,僅取麋鹿肉細品。
“世事如棋,天子獨步,吾輩左都禦史,宛若泥塑,難展拳腳。”張問達以筷夾肉,若有所思。
“皇上聖心難測,自王安隕落,魏朝遭劫,朝堂風雲變幻,東林與諸邪黨皆感寒意。”他言語間透露出對當前局勢的深刻洞察。
韓爌默默咀嚼,心中共鳴。昔日東林借紅丸、移宮之案聲名鵲起,而今皇帝獨攬大權,十三顧命大臣或黜或退,朝堂之上,權力更迭,東林之勢亦漸衰。
“韓兄,科道已有風聲,對皇上縱容廠衛頗有微詞,欲行匡扶之事。”張問達壓低聲音,透露最新動向。
韓爌淡然一笑,舉杯竹葉青,邀張問達共飲。“大明官缺,天子孤立,廠衛之興,勢在必行。君勿與激進者同流,以免禍及自身。”
“朝局混沌,言路不暢,京師之內,廠衛橫行。”張問達長歎,憂慮東林前程。
“周應秋掌吏部,廣納親信,我東林之勢,確已勢微。”韓爌以筷擊盆,發出清脆聲響,似在警醒。
談及楊鎬獲釋之事,韓爌引經據典,念誦皇帝批文,展現其學識淵博,更透露出皇帝對曆史的深刻理解與獨特見解。張問達聽後,不禁感慨:“陛下博覽群書,智慧非凡。”
韓爌繼而分析時局,以古喻今,言及“福禍相依”,暗示在皇權獨大的背景下,東林雖勢微,卻也可能迎來轉機。然而,張問達卻難掩失望之色,不願輕易言敗。
“高攀龍、趙南星等公已至京,若得群臣之力,我輩猶有可為。”他緊握雙拳,誓不放棄最後一絲希望。
\"木秀林梢,風必摧之;石出岸畔,流必激之;人立群巔,眾必議之。\"韓爌聞言,淡然揮手,笑道:“帝王心術,豈是群臣諫書所能撼動?”他繼而譏諷道:“高攀龍觸怒龍顏而遁,趙南星陷黨爭漩渦遭貶,陛下豈會複用此等廢材?”
“且論周應秋選官之道,皇上今重外任實績,此二人何能符合?外官初入京師,根基未穩,唯聖意是從,陛下之政,皆善舉,百官誰敢不從?”韓爌搖頭晃腦,言罷又補:“民心所向,兵強馬壯,我等應韜光養晦,避其銳氣。”
張問達聞言,心有不甘:“昔日張太嶽權傾朝野,變法圖強,上正君心,下震百官,何其壯哉!”韓爌輕笑,以酒壇輕觸其眼前:“然張居正猝逝,宏圖盡毀,化為泡影。陛下年少氣盛,行事急躁,吾輩當尋隙而動,徐徐圖之。”
“千羊難捕,一羊在手。吾等應穩固官職,參與其中,潛移默化,何愁大事不成?”韓爌言罷,提及青苗之法,張問達恍然大悟,二人相視而笑,東林之策,了然於胸。
京城夜色漸濃,張問達含笑離去,留下一片寧靜。而丁修,因無所事事,竟淪落至皇礦保安之職,夜深風寒,他端著空碗,心中五味雜陳。恰逢陸文昭至,二人一番言語交鋒,丁修雖不願,卻也無奈接受現實。
“內務府保衛科,皇恩浩蕩,自此衣食無憂。”郭真一語道破天機,丁修雖嘴上抱怨,心中卻知此乃轉機。陸文昭見狀,笑罵之餘,更薦其入錦衣衛,一時之間,命運輪轉,誰又能料?
在北鎮撫司的陰鬱氛圍中,魏忠賢麵色鐵青,凝視著兵部侍郎張鶴鳴,這位年近古稀的老臣。六十九載春秋,令張鶴鳴難以承受酷刑之重,以免為皇帝顏麵添汙。然而,魏忠賢慧眼如炬,洞悉張鶴鳴非硬骨之輩,與獄中那些鐵骨錚錚的言官截然不同。
“乞丐聚首北紅門,幸得錢世楨力挽狂瀾,否則聖駕受驚,罪責難逃。”魏忠賢輕敲桌案,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張侍郎,您身為兵部首腦,統轄五城兵馬,若無所作為,何以安然離此?”
張鶴鳴故作姿態,以遼東軍需繁忙為由,企圖蒙混過關,更乞求魏忠賢在聖前美言。其官場老油條之態,盡顯無節操之本色。昔日東林黨羽,與王化貞同流合汙,排擠忠良,致廣寧之敗;後見風使舵,依附魏忠賢,終得高官厚祿。然崇禎登基,清算舊賬,張鶴鳴亦難逃一劫。
言?哼,如何美言?”魏忠賢冷笑,言語間透露出諷刺,“莫非要讓皇爺知曉,你無能監管,致奸臣勾結,流民作亂?”
張鶴鳴心驚膽戰,急中生智,以蘇軾名畫相贈,企圖賄賂。魏忠賢不動聲色,命小太監記錄此事,隨即嚴厲糾正稱呼,彰顯權威。麵對魏忠賢的威壓,張鶴鳴徹底崩潰,坦白罪行,並供出奸商與官員勾結之事,以求自保。
魏忠賢心知肚明,張鶴鳴亦非清白之身,卻未立即揭露,而是誘其交出同夥名單。張鶴鳴如獲大赦,連連應承,誓以魏忠賢馬首是瞻。然而,魏忠賢深諳朝堂險惡,不敢與外臣過密,僅將其視為權謀之棋。
一番交鋒,張鶴鳴徹底淪為魏忠賢手中的棋子,而魏忠賢則借此機會,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權勢地位。
\"你非但應唯我馬首是瞻,更需心係皇恩浩蕩,唯皇爺之命是從。\"
\"遵命,遵命。皇爺旨意,唯命是從。\"
深知皇權之下,貪墨之徒難逃嚴懲,以其罪行之重,即便是淩遲處死亦算慈悲。
殿外,魏忠賢嘴角掛著一絲輕蔑,心中暗自嘲諷:數月浸淫翰林書香,原以為文臣皆能守節如玉,豈料終是難逃金銀之惑,盡皆淪為銅臭奴仆。
踏入北鎮撫司大堂,魏忠賢目光如炬,轉向錦衣衛千戶田爾耕,沉聲問道:
\"所涉貪腐之人,可已悉數擒獲?\"
\"稟督公,據供詞所引,涉案商戶皆已拘捕,府邸亦遭查封,隻待聖上旨意,便可抄沒家產。\"
\"至於那幾位膽敢私鑄銅錢之徒?\"魏忠賢話鋒一轉,眉頭微皺。
田爾耕頷首,語氣中帶著幾分慎重:\"錦衣衛已徹底清查,並在三位伯爺府中發現私鑄賬簿。然,此三人依八辟之議,屬議貴之列,且現居武略院,恐需督公持聖上諭旨,親往緝拿。\"
\"善。\"
魏忠賢聞言,滿意頷首,隨即起身,聲如洪鍾:\"取尚方寶劍來!\"
議親、議故、議賢、議能、議功、議貴、議勤,此七議皆為皇恩所及,然今日,唯議貴者需以鐵腕治之,以儆效尤。
“此乃南苑特賜,秋日麋鹿之珍饈。”韓爌輕啟眼簾,語帶深意。
此物源自禦賜,韓爌心存疑慮又不敢怠慢,攜之歸府,欲與張問達共享。“請君共品此味,一解君愁。”言罷,添置碗筷,遞予張問達。
“盛情難卻,在下恭敬不如從命。”張問達心領神會,未動米飯分毫,僅取麋鹿肉細品。
“世事如棋,天子獨步,吾輩左都禦史,宛若泥塑,難展拳腳。”張問達以筷夾肉,若有所思。
“皇上聖心難測,自王安隕落,魏朝遭劫,朝堂風雲變幻,東林與諸邪黨皆感寒意。”他言語間透露出對當前局勢的深刻洞察。
韓爌默默咀嚼,心中共鳴。昔日東林借紅丸、移宮之案聲名鵲起,而今皇帝獨攬大權,十三顧命大臣或黜或退,朝堂之上,權力更迭,東林之勢亦漸衰。
“韓兄,科道已有風聲,對皇上縱容廠衛頗有微詞,欲行匡扶之事。”張問達壓低聲音,透露最新動向。
韓爌淡然一笑,舉杯竹葉青,邀張問達共飲。“大明官缺,天子孤立,廠衛之興,勢在必行。君勿與激進者同流,以免禍及自身。”
“朝局混沌,言路不暢,京師之內,廠衛橫行。”張問達長歎,憂慮東林前程。
“周應秋掌吏部,廣納親信,我東林之勢,確已勢微。”韓爌以筷擊盆,發出清脆聲響,似在警醒。
談及楊鎬獲釋之事,韓爌引經據典,念誦皇帝批文,展現其學識淵博,更透露出皇帝對曆史的深刻理解與獨特見解。張問達聽後,不禁感慨:“陛下博覽群書,智慧非凡。”
韓爌繼而分析時局,以古喻今,言及“福禍相依”,暗示在皇權獨大的背景下,東林雖勢微,卻也可能迎來轉機。然而,張問達卻難掩失望之色,不願輕易言敗。
“高攀龍、趙南星等公已至京,若得群臣之力,我輩猶有可為。”他緊握雙拳,誓不放棄最後一絲希望。
\"木秀林梢,風必摧之;石出岸畔,流必激之;人立群巔,眾必議之。\"韓爌聞言,淡然揮手,笑道:“帝王心術,豈是群臣諫書所能撼動?”他繼而譏諷道:“高攀龍觸怒龍顏而遁,趙南星陷黨爭漩渦遭貶,陛下豈會複用此等廢材?”
“且論周應秋選官之道,皇上今重外任實績,此二人何能符合?外官初入京師,根基未穩,唯聖意是從,陛下之政,皆善舉,百官誰敢不從?”韓爌搖頭晃腦,言罷又補:“民心所向,兵強馬壯,我等應韜光養晦,避其銳氣。”
張問達聞言,心有不甘:“昔日張太嶽權傾朝野,變法圖強,上正君心,下震百官,何其壯哉!”韓爌輕笑,以酒壇輕觸其眼前:“然張居正猝逝,宏圖盡毀,化為泡影。陛下年少氣盛,行事急躁,吾輩當尋隙而動,徐徐圖之。”
“千羊難捕,一羊在手。吾等應穩固官職,參與其中,潛移默化,何愁大事不成?”韓爌言罷,提及青苗之法,張問達恍然大悟,二人相視而笑,東林之策,了然於胸。
京城夜色漸濃,張問達含笑離去,留下一片寧靜。而丁修,因無所事事,竟淪落至皇礦保安之職,夜深風寒,他端著空碗,心中五味雜陳。恰逢陸文昭至,二人一番言語交鋒,丁修雖不願,卻也無奈接受現實。
“內務府保衛科,皇恩浩蕩,自此衣食無憂。”郭真一語道破天機,丁修雖嘴上抱怨,心中卻知此乃轉機。陸文昭見狀,笑罵之餘,更薦其入錦衣衛,一時之間,命運輪轉,誰又能料?
在北鎮撫司的陰鬱氛圍中,魏忠賢麵色鐵青,凝視著兵部侍郎張鶴鳴,這位年近古稀的老臣。六十九載春秋,令張鶴鳴難以承受酷刑之重,以免為皇帝顏麵添汙。然而,魏忠賢慧眼如炬,洞悉張鶴鳴非硬骨之輩,與獄中那些鐵骨錚錚的言官截然不同。
“乞丐聚首北紅門,幸得錢世楨力挽狂瀾,否則聖駕受驚,罪責難逃。”魏忠賢輕敲桌案,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張侍郎,您身為兵部首腦,統轄五城兵馬,若無所作為,何以安然離此?”
張鶴鳴故作姿態,以遼東軍需繁忙為由,企圖蒙混過關,更乞求魏忠賢在聖前美言。其官場老油條之態,盡顯無節操之本色。昔日東林黨羽,與王化貞同流合汙,排擠忠良,致廣寧之敗;後見風使舵,依附魏忠賢,終得高官厚祿。然崇禎登基,清算舊賬,張鶴鳴亦難逃一劫。
言?哼,如何美言?”魏忠賢冷笑,言語間透露出諷刺,“莫非要讓皇爺知曉,你無能監管,致奸臣勾結,流民作亂?”
張鶴鳴心驚膽戰,急中生智,以蘇軾名畫相贈,企圖賄賂。魏忠賢不動聲色,命小太監記錄此事,隨即嚴厲糾正稱呼,彰顯權威。麵對魏忠賢的威壓,張鶴鳴徹底崩潰,坦白罪行,並供出奸商與官員勾結之事,以求自保。
魏忠賢心知肚明,張鶴鳴亦非清白之身,卻未立即揭露,而是誘其交出同夥名單。張鶴鳴如獲大赦,連連應承,誓以魏忠賢馬首是瞻。然而,魏忠賢深諳朝堂險惡,不敢與外臣過密,僅將其視為權謀之棋。
一番交鋒,張鶴鳴徹底淪為魏忠賢手中的棋子,而魏忠賢則借此機會,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權勢地位。
\"你非但應唯我馬首是瞻,更需心係皇恩浩蕩,唯皇爺之命是從。\"
\"遵命,遵命。皇爺旨意,唯命是從。\"
深知皇權之下,貪墨之徒難逃嚴懲,以其罪行之重,即便是淩遲處死亦算慈悲。
殿外,魏忠賢嘴角掛著一絲輕蔑,心中暗自嘲諷:數月浸淫翰林書香,原以為文臣皆能守節如玉,豈料終是難逃金銀之惑,盡皆淪為銅臭奴仆。
踏入北鎮撫司大堂,魏忠賢目光如炬,轉向錦衣衛千戶田爾耕,沉聲問道:
\"所涉貪腐之人,可已悉數擒獲?\"
\"稟督公,據供詞所引,涉案商戶皆已拘捕,府邸亦遭查封,隻待聖上旨意,便可抄沒家產。\"
\"至於那幾位膽敢私鑄銅錢之徒?\"魏忠賢話鋒一轉,眉頭微皺。
田爾耕頷首,語氣中帶著幾分慎重:\"錦衣衛已徹底清查,並在三位伯爺府中發現私鑄賬簿。然,此三人依八辟之議,屬議貴之列,且現居武略院,恐需督公持聖上諭旨,親往緝拿。\"
\"善。\"
魏忠賢聞言,滿意頷首,隨即起身,聲如洪鍾:\"取尚方寶劍來!\"
議親、議故、議賢、議能、議功、議貴、議勤,此七議皆為皇恩所及,然今日,唯議貴者需以鐵腕治之,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