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義喜看著眾人激動的神情,趕緊說道:
“大哥,你們剛才也說了,這個名字很容易重名,我不知道我認識的那個人是不是咱們要找的這個劉金柱呀?”
關義正和關義為、楊不凡、關國安一聽這話,頓時泄了氣。
搞了半天,她隻是認識一個叫“劉金柱”的人而已。
關義正不甘心,問關義喜:
“阿喜,你說說看,你認識的那個劉金柱多大年紀?住在哪裏?最近你可還見過他?”
關義喜搖搖頭:
“我指的是日本人來到咱們城市之前,他的年紀大約四十多歲,在城裏經營一家玉器店......”
關義正一聽關義喜這話又覺得有了盼頭:
“阿喜,你說的是真的嗎?這個劉金柱是開玉器店的?”
關義喜點點頭。
關義正看著關義為等人道:
“你們聽見沒,這個劉金柱是開玉器店的。
這說明他跟古董行業是沾邊的,所以,他在很大程度上會是我們要找的這個劉金柱......”
關義為也覺得關義正的分析靠譜,他望著關義喜:
“姐,你快想想,這個劉金柱的玉器店開在哪裏?”
關義喜不假思索的回答:
“大哥,小弟,我都說了,那是日本人來之前的事情。
自從小日本來了,我再也沒有看見那家玉器店開過門。
他的店也不遠,就在城西老街,我明天一早就可以帶你們過去......”
“行,那咱們就從這個劉金柱入手,不管他還在不在城裏,我們至少有了一丁點線索......”
關義正比較樂觀,招呼眾人都去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所有人都早早地聚在了關義喜的房門口。
關義喜打開房門看到四個大高個都等著她,不由得皺眉道:
“大哥、小弟、小凡、國安,你們不是都準備和我一起去找劉金柱吧?”
關義正笑著道:
“自然不會,我們隻是都很想把這件事落實,所以早早地過來看能不能幫上忙......”
“哦,大哥,那其它人留下,你和我去就可以了......”
關義喜也不和他們商量,直接點名要關義正陪她去。
楊不凡滿以為關義喜會要他隨行,不曾想一大早過來等了半天,卻什麽也沒有撈著,心情有些鬱悶。
關義正把這一切看在眼裏,他對關義喜道:
“我和你去不合適。
我看不如這樣,你和小凡是情侶,你們倆就說以前在劉金柱的店裏定過一對玉鐲,一直沒取貨。
現在來打聽一下他的店到底什麽時候開業。
今天主要是找街坊鄰居打聽他的下落,注意不要暴露身份.......”
楊不凡見突然之間峰回路轉,自己竟然被關義正點名陪關義喜隨行,頓時眉開眼笑。
“大哥,我們保證完成任務。”
關義喜白了他一眼:
“看你那高興樣兒,一會兒好好表現,可別穿幫了。”
“咱們倆本來就是男女朋友,哪裏還需要演?”
楊不凡不解。
關義喜用指頭點了點他的額頭:
“我是說大哥交代的玉鐲子一事,要是人家問你訂了什麽質地的鐲子?你怎麽說?”
“鐲子不都那樣的顏色嗎?還要怎麽形容?”
“我就說你不懂了吧,玉石的學問可大著呢。
從玉石的種類來分,有翡翠,有和田玉,翡翠有綠、紅、藍水等,和田玉有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等.......反正名堂多得很。
我們倆統一口徑啊,就說我們訂的是一對綠翡翠鐲子,成親用的......”
關義喜說到成親二字,臉突然紅了。
“哎、哎........我知道了.......”
楊不凡聽了關義喜的交代,眼前突然出現了抗戰勝利後關義喜嫁給他的情景,不由得咧嘴笑著連連答應。
一旁的兄弟三人看著兩個年輕人之間的互動,也是滿麵笑容。
“好啦,好啦,該對的詞對好後,你們倆就收拾一下出發吧。
記住啊,想兩個假名字,別到時候人家問起你們姓甚名誰,一時回答不上來......”
關義正貼心地提醒。
說起化名,關義正突然想起一事,對關義喜道:
“阿喜,記住,我們在李氏酒廠用過的方姓名字不能再用了,得另想一個......”
關義喜笑道:
“這有何難,咱們當初在武昌幹地下黨的時候,不是取的化名是隨舅舅們的姓嗎,我如今還叫傅喜好了。”
“嗯,你這個名字沒問題,那小凡呢?”
關義正看著楊不凡。
“大哥,我還姓楊算了,要不就叫楊帆?”
關義正和關義為、關國安均覺得這個名字不錯,便點頭道:
“那行,傅喜、楊帆,快去快回,我們等你們的好消息。”
關義喜的楊不凡來到城西老街,找到一家極小的門臉房,隻見門框上方果然還有一個牌子,上書“劉氏玉器行”。
隻是如今店門緊閉,門前的蜘蛛網遍布,看來許久不曾有人進出了。
一旁是一家賣米的鋪子,關義喜和楊不凡走近米鋪,拉著米鋪老板娘問:
“大娘,這家劉氏玉器行幾時關門的呀?他們可還會回來?”
米鋪老板娘四十多歲的年紀,她精明的雙眼在關義喜和楊不凡身上掃了一圈兒,問道:
“進出劉老板的玉器行的可都是有錢的主兒,你們兩個找他幹什麽?”
關義喜隻得低聲說:
“大娘,您也看出來了,我和他都是小門小戶出來的,身上沒什麽錢。
但我娘為了讓我嫁的風光,多年前就在給我攢嫁妝。
日本人來之前,我娘說在這家店給我定了一對鐲子,讓我半年後來取。
可我來過好多次了,這家店一直沒開,所以才忍不住來問問您......”
“是你娘給你定的嫁妝?這麽說你和這個小哥快要成親了?”
米鋪老板娘有些八卦。
關義喜紅著臉點點頭:
“如今世道亂,兩家的長輩都說簡單辦辦算了,所以才......”
“理解,理解,我也是有兒有女的,能理解你的父母......
唉,都是這幫可惡的小鬼子,自從他們來了,咱們的日子每天都過得戰戰兢兢的。
既然你們早就定了親,的確該早點成親。
還有,姑娘,你以後出門可把臉還要再抹黑點兒.......”
老板娘指了指關義喜的臉,低聲在她耳邊說道。
關義喜心裏一驚,趕緊摸臉,老板娘擺手道:
“放心,我不會跟別人講,如今這世道,咱們女人上街不抹些鍋底灰根本不敢出門,唉......”
楊不凡見老板娘的話匣子一打開就沒完沒了,隻得輕咳一聲:
“大娘,我們的鐲子可是付了定金的,這劉老板不會跑了不回來了吧?”
“大哥,你們剛才也說了,這個名字很容易重名,我不知道我認識的那個人是不是咱們要找的這個劉金柱呀?”
關義正和關義為、楊不凡、關國安一聽這話,頓時泄了氣。
搞了半天,她隻是認識一個叫“劉金柱”的人而已。
關義正不甘心,問關義喜:
“阿喜,你說說看,你認識的那個劉金柱多大年紀?住在哪裏?最近你可還見過他?”
關義喜搖搖頭:
“我指的是日本人來到咱們城市之前,他的年紀大約四十多歲,在城裏經營一家玉器店......”
關義正一聽關義喜這話又覺得有了盼頭:
“阿喜,你說的是真的嗎?這個劉金柱是開玉器店的?”
關義喜點點頭。
關義正看著關義為等人道:
“你們聽見沒,這個劉金柱是開玉器店的。
這說明他跟古董行業是沾邊的,所以,他在很大程度上會是我們要找的這個劉金柱......”
關義為也覺得關義正的分析靠譜,他望著關義喜:
“姐,你快想想,這個劉金柱的玉器店開在哪裏?”
關義喜不假思索的回答:
“大哥,小弟,我都說了,那是日本人來之前的事情。
自從小日本來了,我再也沒有看見那家玉器店開過門。
他的店也不遠,就在城西老街,我明天一早就可以帶你們過去......”
“行,那咱們就從這個劉金柱入手,不管他還在不在城裏,我們至少有了一丁點線索......”
關義正比較樂觀,招呼眾人都去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所有人都早早地聚在了關義喜的房門口。
關義喜打開房門看到四個大高個都等著她,不由得皺眉道:
“大哥、小弟、小凡、國安,你們不是都準備和我一起去找劉金柱吧?”
關義正笑著道:
“自然不會,我們隻是都很想把這件事落實,所以早早地過來看能不能幫上忙......”
“哦,大哥,那其它人留下,你和我去就可以了......”
關義喜也不和他們商量,直接點名要關義正陪她去。
楊不凡滿以為關義喜會要他隨行,不曾想一大早過來等了半天,卻什麽也沒有撈著,心情有些鬱悶。
關義正把這一切看在眼裏,他對關義喜道:
“我和你去不合適。
我看不如這樣,你和小凡是情侶,你們倆就說以前在劉金柱的店裏定過一對玉鐲,一直沒取貨。
現在來打聽一下他的店到底什麽時候開業。
今天主要是找街坊鄰居打聽他的下落,注意不要暴露身份.......”
楊不凡見突然之間峰回路轉,自己竟然被關義正點名陪關義喜隨行,頓時眉開眼笑。
“大哥,我們保證完成任務。”
關義喜白了他一眼:
“看你那高興樣兒,一會兒好好表現,可別穿幫了。”
“咱們倆本來就是男女朋友,哪裏還需要演?”
楊不凡不解。
關義喜用指頭點了點他的額頭:
“我是說大哥交代的玉鐲子一事,要是人家問你訂了什麽質地的鐲子?你怎麽說?”
“鐲子不都那樣的顏色嗎?還要怎麽形容?”
“我就說你不懂了吧,玉石的學問可大著呢。
從玉石的種類來分,有翡翠,有和田玉,翡翠有綠、紅、藍水等,和田玉有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等.......反正名堂多得很。
我們倆統一口徑啊,就說我們訂的是一對綠翡翠鐲子,成親用的......”
關義喜說到成親二字,臉突然紅了。
“哎、哎........我知道了.......”
楊不凡聽了關義喜的交代,眼前突然出現了抗戰勝利後關義喜嫁給他的情景,不由得咧嘴笑著連連答應。
一旁的兄弟三人看著兩個年輕人之間的互動,也是滿麵笑容。
“好啦,好啦,該對的詞對好後,你們倆就收拾一下出發吧。
記住啊,想兩個假名字,別到時候人家問起你們姓甚名誰,一時回答不上來......”
關義正貼心地提醒。
說起化名,關義正突然想起一事,對關義喜道:
“阿喜,記住,我們在李氏酒廠用過的方姓名字不能再用了,得另想一個......”
關義喜笑道:
“這有何難,咱們當初在武昌幹地下黨的時候,不是取的化名是隨舅舅們的姓嗎,我如今還叫傅喜好了。”
“嗯,你這個名字沒問題,那小凡呢?”
關義正看著楊不凡。
“大哥,我還姓楊算了,要不就叫楊帆?”
關義正和關義為、關國安均覺得這個名字不錯,便點頭道:
“那行,傅喜、楊帆,快去快回,我們等你們的好消息。”
關義喜的楊不凡來到城西老街,找到一家極小的門臉房,隻見門框上方果然還有一個牌子,上書“劉氏玉器行”。
隻是如今店門緊閉,門前的蜘蛛網遍布,看來許久不曾有人進出了。
一旁是一家賣米的鋪子,關義喜和楊不凡走近米鋪,拉著米鋪老板娘問:
“大娘,這家劉氏玉器行幾時關門的呀?他們可還會回來?”
米鋪老板娘四十多歲的年紀,她精明的雙眼在關義喜和楊不凡身上掃了一圈兒,問道:
“進出劉老板的玉器行的可都是有錢的主兒,你們兩個找他幹什麽?”
關義喜隻得低聲說:
“大娘,您也看出來了,我和他都是小門小戶出來的,身上沒什麽錢。
但我娘為了讓我嫁的風光,多年前就在給我攢嫁妝。
日本人來之前,我娘說在這家店給我定了一對鐲子,讓我半年後來取。
可我來過好多次了,這家店一直沒開,所以才忍不住來問問您......”
“是你娘給你定的嫁妝?這麽說你和這個小哥快要成親了?”
米鋪老板娘有些八卦。
關義喜紅著臉點點頭:
“如今世道亂,兩家的長輩都說簡單辦辦算了,所以才......”
“理解,理解,我也是有兒有女的,能理解你的父母......
唉,都是這幫可惡的小鬼子,自從他們來了,咱們的日子每天都過得戰戰兢兢的。
既然你們早就定了親,的確該早點成親。
還有,姑娘,你以後出門可把臉還要再抹黑點兒.......”
老板娘指了指關義喜的臉,低聲在她耳邊說道。
關義喜心裏一驚,趕緊摸臉,老板娘擺手道:
“放心,我不會跟別人講,如今這世道,咱們女人上街不抹些鍋底灰根本不敢出門,唉......”
楊不凡見老板娘的話匣子一打開就沒完沒了,隻得輕咳一聲:
“大娘,我們的鐲子可是付了定金的,這劉老板不會跑了不回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