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天祚二十五年》的來曆
穿越成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作者:雪泥鴻爪ad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於楊金水對徐璠的言辭,嘉靖並沒有什麽厭惡。事實上能明著對抗廠衛,這種人給點警告也是應該的。坬
但現在畢竟徐階才剛上任首輔,各種事情還在梳理,卻也不利於嚴辦啥的。而且留這麽個好兒子,將來要拿掉徐階時也好名正言順不是。
畢竟徐階本人還是相當謹言慎行的,直接從徐階身上下手,很難找到確鑿的證據的。何況人家也是門生故吏便天下,沒必要讓裕王將來直挺挺地當這個惡人。
嘉靖敲了下銅罄,把楊金水屏退出去。
這個月才搬到萬壽宮,但嘉靖皇帝在氣勢上更加是仙氣飄飄了。
萬壽宮門口的上清紫府仙雷,每到晚上就會閃現出來,宮門一側就是道士念經的地方。嗯嗯啊啊的,聽得到聲音看不到人。顯得整個萬壽宮一副生人勿進的神聖模樣。
“主子,該歇息了”跟著嘉靖來到萬壽宮,黃錦感覺一切都慢下來了。
等著時間差不多,提示皇帝就寢,也不急問怎麽處理楊金水的匯報。坬
最近杭州匯報過來的文書是越來越多了,以前還能挨著看完,現在想看完已經很困難了。
加上皇帝久不吃仙丹紅丸,精神倦怠,好多事都打包給內閣與司禮監去處理了。嘉靖隻是抽著看幾份。大多數時間都在閉目養神。
第二日,看完《天祚二十五年》最後的附錄拾遺最後一章後,嘉靖合上書,一隻手掐了掐手指,不曉得是在算命還是計數。
“召宋應昌來吧”
吩咐完宋應昌,嘉靖又開始閉幕養神。
原本其是想派錦衣衛詢問高翰文如何對遼國天祚帝時期的事情了解這麽清楚的。雖然有各種錯亂,但大體總是不差的。
沒想到在附錄拾遺裏倒是直接寫了出來。坬
原來是改稻為桑那會兒,在淮安府的驛站,胡宗憲見了見高翰文。
也因為這個緣故,高翰文為了思索對策,在淮安多停留了兩天。
毫無思緒的高翰文,總去淮安的運河邊散心。
期間遇到淮安的運河船夫投書相見,所投之書內容極為淩亂,言語不通,錯亂缺漏。
後來單獨相見,原來才知道對方是天祚帝第二十五世孫。
其祖上傳有一本一本記錄天祚帝治政缺失的手抄書,原本祖宗是留言等後世明君現世再獻上去的。結果從遼滅開始兩百多年,愣是沒有一個明君。
然後在元末明初的戰亂中,手稿遺失了一大半。另一個悲劇是,經此一亂,傳承的家族徹底衰落了。一句話就是壓根沒有讀書人了。坬
這樣很多原本寫在手抄書裏的故事就隻能靠口耳相傳了。
到宣德年間開始,已經失去地方士紳身份的族人奮力核對增補手抄書遺失,想靠投書博個出身。結果剛修複完整,就遇到土木堡之變。
明君英宗北授,亂兵直接把整個家族劫掠一空,從此連地主家都做不得了。好點的做自耕農,壞點的就隻能去投靠其他家族了。
而那個什麽祖傳的手抄書,約莫生了一成的內容,沒人在意,就由這一隻族人傳承了。
知道去年初,俺答汗劫掠宣府,這一隻徹底沒了活路。化作流民,拋妻棄子,帶著這份破爛手抄書,沿運河沿岸當船夫討生活了。
其在天津港時聽人說,南洋那邊有大財富,打算順著運河一路南下,最後去南洋算了。
到淮安見到一個讀書老爺在河邊散步,頗為親切。想著這本殘卷跟自己下南洋也沒用,於是乎投書過去。雖然幫不到自己,能幫到眼前人也不錯。坬
此後,高翰文直接邀請同路去杭州,一路上轉述各種祖傳故事。到杭州休息一日,高翰文也留不住,給開了通行的路引,此人跟著商隊往泉州去了。現在大約如果沒死,應該是下南洋了。
這話說得,凡是幫助過高翰文的,要麽隱匿不出,要麽飄零南洋,就差隻說不得好死是吧?對於這麽個直白的假故事,反倒讓嘉靖不知道該不該相信了。
但現在畢竟徐階才剛上任首輔,各種事情還在梳理,卻也不利於嚴辦啥的。而且留這麽個好兒子,將來要拿掉徐階時也好名正言順不是。
畢竟徐階本人還是相當謹言慎行的,直接從徐階身上下手,很難找到確鑿的證據的。何況人家也是門生故吏便天下,沒必要讓裕王將來直挺挺地當這個惡人。
嘉靖敲了下銅罄,把楊金水屏退出去。
這個月才搬到萬壽宮,但嘉靖皇帝在氣勢上更加是仙氣飄飄了。
萬壽宮門口的上清紫府仙雷,每到晚上就會閃現出來,宮門一側就是道士念經的地方。嗯嗯啊啊的,聽得到聲音看不到人。顯得整個萬壽宮一副生人勿進的神聖模樣。
“主子,該歇息了”跟著嘉靖來到萬壽宮,黃錦感覺一切都慢下來了。
等著時間差不多,提示皇帝就寢,也不急問怎麽處理楊金水的匯報。坬
最近杭州匯報過來的文書是越來越多了,以前還能挨著看完,現在想看完已經很困難了。
加上皇帝久不吃仙丹紅丸,精神倦怠,好多事都打包給內閣與司禮監去處理了。嘉靖隻是抽著看幾份。大多數時間都在閉目養神。
第二日,看完《天祚二十五年》最後的附錄拾遺最後一章後,嘉靖合上書,一隻手掐了掐手指,不曉得是在算命還是計數。
“召宋應昌來吧”
吩咐完宋應昌,嘉靖又開始閉幕養神。
原本其是想派錦衣衛詢問高翰文如何對遼國天祚帝時期的事情了解這麽清楚的。雖然有各種錯亂,但大體總是不差的。
沒想到在附錄拾遺裏倒是直接寫了出來。坬
原來是改稻為桑那會兒,在淮安府的驛站,胡宗憲見了見高翰文。
也因為這個緣故,高翰文為了思索對策,在淮安多停留了兩天。
毫無思緒的高翰文,總去淮安的運河邊散心。
期間遇到淮安的運河船夫投書相見,所投之書內容極為淩亂,言語不通,錯亂缺漏。
後來單獨相見,原來才知道對方是天祚帝第二十五世孫。
其祖上傳有一本一本記錄天祚帝治政缺失的手抄書,原本祖宗是留言等後世明君現世再獻上去的。結果從遼滅開始兩百多年,愣是沒有一個明君。
然後在元末明初的戰亂中,手稿遺失了一大半。另一個悲劇是,經此一亂,傳承的家族徹底衰落了。一句話就是壓根沒有讀書人了。坬
這樣很多原本寫在手抄書裏的故事就隻能靠口耳相傳了。
到宣德年間開始,已經失去地方士紳身份的族人奮力核對增補手抄書遺失,想靠投書博個出身。結果剛修複完整,就遇到土木堡之變。
明君英宗北授,亂兵直接把整個家族劫掠一空,從此連地主家都做不得了。好點的做自耕農,壞點的就隻能去投靠其他家族了。
而那個什麽祖傳的手抄書,約莫生了一成的內容,沒人在意,就由這一隻族人傳承了。
知道去年初,俺答汗劫掠宣府,這一隻徹底沒了活路。化作流民,拋妻棄子,帶著這份破爛手抄書,沿運河沿岸當船夫討生活了。
其在天津港時聽人說,南洋那邊有大財富,打算順著運河一路南下,最後去南洋算了。
到淮安見到一個讀書老爺在河邊散步,頗為親切。想著這本殘卷跟自己下南洋也沒用,於是乎投書過去。雖然幫不到自己,能幫到眼前人也不錯。坬
此後,高翰文直接邀請同路去杭州,一路上轉述各種祖傳故事。到杭州休息一日,高翰文也留不住,給開了通行的路引,此人跟著商隊往泉州去了。現在大約如果沒死,應該是下南洋了。
這話說得,凡是幫助過高翰文的,要麽隱匿不出,要麽飄零南洋,就差隻說不得好死是吧?對於這麽個直白的假故事,反倒讓嘉靖不知道該不該相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