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章沒有詩歌,也沒有小說,忽然決定寫寫心裏話,其實感覺也好久沒有和自己對話了。
朋友們,我很寂寞,也很脆弱、敏感,生活中我是一個比較笨拙、話也不多的boy,我又宅,又懶,還天天幻想談戀愛,但是也知道自己不配。平時也不打遊戲,無聊了,難受了,就聽聽歌,寫寫東西,某種意義上並非我為文學獻身,隻是借助文字寄托自己孤獨的靈魂。
上了大學後,我雖然沒有放棄創作,卻也變成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那種隨緣更新的狀態,當然我也不想這樣,倘若絮絮叨叨地以日記形式流水賬地完成創作,還是很容易的,但我不想自欺欺人,如果寫的東西不能保證質量,不如不寫,因為這不是練筆,而是發出來給你們看的。
要問,為什麽我很少寫現實生活,因為現實生活確實大多數很單調無趣,而且已經經曆過的事情沒必要費精力重敘。
這本書不知不覺已經陪伴我一年多了,寫的東西很雜很碎,也並非每一章都有可讀之處,也有不少糟粕,不過這也主要是因為作者能力有限,對我來說,《純原鄉》做到了以文字的形式,儲存著一段青春,構築了一個純淨的文心家園,所以一切都值得。至少,比對一個不愛自己的人,傻傻的付出要值得的多。
所以這注定會是我寫的很久的一本。
有些事就是如此,對它投注多少感情,它就會還你多少回憶,也想過對現實中的人付出這種真情,然而終是遙遙無期,也得不到回應,那個“她”始終未曾謀麵。
於是才更加不想努力,因為,即便說,想擁有愛情自己就得變成偶像劇裏的完美男人,對於自己來說也不切實際,與其為一個不可能達到的高度而歎氣,不如一個人快樂,也沒那麽多捆綁。
相信愛情,所以才會為之沉醉、流淚,但生活不是隻有小情小愛,一個人的生活也許不是自己想要的,但既然改變不了,就隻能找一些別的事情,填充自己。
創作的時候也想過盡可能迎合讀者,但我也經常走偏,畢竟一個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做任何事並非投入精力就能有所收獲,我也隻是盡力做到最好。
我也會時常翻閱自己以前寫過的東西,不禁感歎自己的能力的確有下滑趨勢,如今太依賴經驗,少了靈氣和真誠,甚至隻是單純想抒發而已,沒有尊重文字本身的個性,隻是通過各種隨機組合來湊數罷了,有取巧成分。
其實想了想,很多作者尤其是文藝一些的詩人散文家多數都是這樣,他們創作偏向於感覺至上,隻要把自己的內心世界描寫出來就很爽了,至於讀者看著是爽還是難受,他們不怎麽在乎,這種現象,通常發生在以表達自我為大前提的作者身上,他們往往都是孤芳自賞,很少能靠寫作掙錢,而真正靠寫作掙錢的作者往往是迎合讀者為大前提,兩者沒有優劣之分,各自有存在的意義。
我是個感性的人,不怎麽注重技巧,創作基本也是純粹為了抒發個人情感,所以基本都是憑感覺摸索,最終達到的效果往往有好有壞。而且我很容易被影響,例如聽什麽樣的音樂,最終寫出來的就是什麽風格,雖然音樂給我不少靈感,但也衝擊了文字本身的表達節奏。
所以有的段落單純看的確很古怪,因為我在創作的時候心裏是有一種節奏感在裏頭的,那種節奏感一直在我腦海裏噗呲噗呲的循環,直到我將其寫下,它才會罷休。所以當你戴上耳機隨機播放幾首歌,與此同時再瀏覽那些文字,也許更容易進入狀態。
但我也會想辦法讓文字自然一些,讓它更容易被人共情。其實,每個人的情感都非常豐富,想分毫不差地用文字表達出來很難,即便能最大程度地還原內心,最終效果也不一定就好看,所以還是要尊重文字,這就需要掌握一些遣詞造句的功力。
做好一件事,激情和技術,都很重要。人隻有學會獨處,才能打開內心,聽見自己的聲音,這是一個自我普度的過程,也許你會覺得無邏輯無意義,雜亂無章,欲望橫流,但你隔著距離重新審視一遍自己的內心,就能獲得一定的超脫。
表達自己和創作本身存在一定矛盾,因為藝術多是自由的隨機的,你無法將其控製,隻能任其發展,而你還想盡可能地抒發自己的感受,這種感受卻往往並不藝術,隻是個人感情的糟粕,難以引起大家的共鳴。因此,表達自己,還是尊重創作,最終總要有所取舍。
由此可見,那些偉大的藝術家往往都懷著深切的孤獨,想必也有這方麵原因,而這種孤獨觸發的濃烈複雜的感情,又會將他們的靈感帶到新的高度。
其實我這些日子一直都在借助文字來鼓勵自己,所以寫的內容很個人,也不夠詩意,而且隨著積累,我漸漸形成了自己的固定風格,我清楚自己擅長什麽,也了解了如何表達情緒,但我的局限在於,我隻能描寫我已有的感受,那些未曾經曆過的,即便靠想象也很難將其詮釋好。因此,想成為一個好詩人,最好就是先過上一種精彩的生活,讓多元的現實元素來組成絕佳的靈感。
朋友們,我很寂寞,也很脆弱、敏感,生活中我是一個比較笨拙、話也不多的boy,我又宅,又懶,還天天幻想談戀愛,但是也知道自己不配。平時也不打遊戲,無聊了,難受了,就聽聽歌,寫寫東西,某種意義上並非我為文學獻身,隻是借助文字寄托自己孤獨的靈魂。
上了大學後,我雖然沒有放棄創作,卻也變成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那種隨緣更新的狀態,當然我也不想這樣,倘若絮絮叨叨地以日記形式流水賬地完成創作,還是很容易的,但我不想自欺欺人,如果寫的東西不能保證質量,不如不寫,因為這不是練筆,而是發出來給你們看的。
要問,為什麽我很少寫現實生活,因為現實生活確實大多數很單調無趣,而且已經經曆過的事情沒必要費精力重敘。
這本書不知不覺已經陪伴我一年多了,寫的東西很雜很碎,也並非每一章都有可讀之處,也有不少糟粕,不過這也主要是因為作者能力有限,對我來說,《純原鄉》做到了以文字的形式,儲存著一段青春,構築了一個純淨的文心家園,所以一切都值得。至少,比對一個不愛自己的人,傻傻的付出要值得的多。
所以這注定會是我寫的很久的一本。
有些事就是如此,對它投注多少感情,它就會還你多少回憶,也想過對現實中的人付出這種真情,然而終是遙遙無期,也得不到回應,那個“她”始終未曾謀麵。
於是才更加不想努力,因為,即便說,想擁有愛情自己就得變成偶像劇裏的完美男人,對於自己來說也不切實際,與其為一個不可能達到的高度而歎氣,不如一個人快樂,也沒那麽多捆綁。
相信愛情,所以才會為之沉醉、流淚,但生活不是隻有小情小愛,一個人的生活也許不是自己想要的,但既然改變不了,就隻能找一些別的事情,填充自己。
創作的時候也想過盡可能迎合讀者,但我也經常走偏,畢竟一個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做任何事並非投入精力就能有所收獲,我也隻是盡力做到最好。
我也會時常翻閱自己以前寫過的東西,不禁感歎自己的能力的確有下滑趨勢,如今太依賴經驗,少了靈氣和真誠,甚至隻是單純想抒發而已,沒有尊重文字本身的個性,隻是通過各種隨機組合來湊數罷了,有取巧成分。
其實想了想,很多作者尤其是文藝一些的詩人散文家多數都是這樣,他們創作偏向於感覺至上,隻要把自己的內心世界描寫出來就很爽了,至於讀者看著是爽還是難受,他們不怎麽在乎,這種現象,通常發生在以表達自我為大前提的作者身上,他們往往都是孤芳自賞,很少能靠寫作掙錢,而真正靠寫作掙錢的作者往往是迎合讀者為大前提,兩者沒有優劣之分,各自有存在的意義。
我是個感性的人,不怎麽注重技巧,創作基本也是純粹為了抒發個人情感,所以基本都是憑感覺摸索,最終達到的效果往往有好有壞。而且我很容易被影響,例如聽什麽樣的音樂,最終寫出來的就是什麽風格,雖然音樂給我不少靈感,但也衝擊了文字本身的表達節奏。
所以有的段落單純看的確很古怪,因為我在創作的時候心裏是有一種節奏感在裏頭的,那種節奏感一直在我腦海裏噗呲噗呲的循環,直到我將其寫下,它才會罷休。所以當你戴上耳機隨機播放幾首歌,與此同時再瀏覽那些文字,也許更容易進入狀態。
但我也會想辦法讓文字自然一些,讓它更容易被人共情。其實,每個人的情感都非常豐富,想分毫不差地用文字表達出來很難,即便能最大程度地還原內心,最終效果也不一定就好看,所以還是要尊重文字,這就需要掌握一些遣詞造句的功力。
做好一件事,激情和技術,都很重要。人隻有學會獨處,才能打開內心,聽見自己的聲音,這是一個自我普度的過程,也許你會覺得無邏輯無意義,雜亂無章,欲望橫流,但你隔著距離重新審視一遍自己的內心,就能獲得一定的超脫。
表達自己和創作本身存在一定矛盾,因為藝術多是自由的隨機的,你無法將其控製,隻能任其發展,而你還想盡可能地抒發自己的感受,這種感受卻往往並不藝術,隻是個人感情的糟粕,難以引起大家的共鳴。因此,表達自己,還是尊重創作,最終總要有所取舍。
由此可見,那些偉大的藝術家往往都懷著深切的孤獨,想必也有這方麵原因,而這種孤獨觸發的濃烈複雜的感情,又會將他們的靈感帶到新的高度。
其實我這些日子一直都在借助文字來鼓勵自己,所以寫的內容很個人,也不夠詩意,而且隨著積累,我漸漸形成了自己的固定風格,我清楚自己擅長什麽,也了解了如何表達情緒,但我的局限在於,我隻能描寫我已有的感受,那些未曾經曆過的,即便靠想象也很難將其詮釋好。因此,想成為一個好詩人,最好就是先過上一種精彩的生活,讓多元的現實元素來組成絕佳的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