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土耳其人攻陷了耶路撒冷,褻瀆聖靈,並嚴重阻斷了東西方的貿易時,以往所有的爭吵統統被忘記,歐洲人開始了十字軍東征


    第一支十字軍


    3個世紀,除了守衛歐洲門戶的兩個國家——西班牙和東羅馬帝國,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間一直和平相處,井水不犯河水。7世紀,穆罕默德的信徒征服了敘利亞,控製了基督教的聖地耶路撒冷。他們同樣把耶穌視為一位偉大的先知(雖然不如穆罕默德偉大),並不幹涉到教堂去做祈禱的基督徒。在君士坦丁大帝的母親聖海倫娜於聖墓的原址上修建的大教堂裏,基督朝聖者是被允許自由朝拜的。11世紀初期,來自亞洲荒原的韃靼部落,人稱塞爾柱人或土耳其人,征服了西亞的伊斯蘭國家,成為基督教聖地的新主人。從此,寬容忍讓的時代結束了。土耳其把小亞細亞從東羅馬帝國手裏奪了過來,徹底斷絕了東西方之間的貿易往來。


    東羅馬帝國的皇帝阿曆克西斯一直至力於東方事務,對西方的基督教鄰居少有理會,但是這次,他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不得不向歐洲的兄弟們求援,並聲稱一旦土耳其人奪取君士坦丁堡,把通向歐洲的大門打開,歐洲將麵臨巨大的危險。


    十字軍騎士的墳墓


    在小亞細亞和巴勒斯坦沿岸擁有小塊的貿易殖民地的意大利城邦主,擔心失去自己的財產,便散布一些可怕的謠言,繪聲繪色地描述土耳其人是何等殘暴且如何迫害、屠殺當地基督徒的。整個歐洲都震驚了。


    教皇烏爾班二世來自法國的雷姆斯,曾經在克呂厄修道院接受過教育,他與格利高裏七世是校友。他想,是時候采取行動了。當時歐洲的狀況不僅遠不能令人滿意,甚至是糟糕透了。原始的農耕方法(從羅馬時代一直未曾改進過)使歐洲經常處於糧食短缺的危險狀態,大量的失業與饑荒蔓延,很容易引發不滿和動亂。古代的西亞曾經糧倉豐足,養活著成百上千萬人口,是人們向往的好地方。


    因此,在1095年,在法國的克萊蒙特會議上,教皇烏爾班二世突然拍案而起,先是沉痛地描述異教徒在聖地的殘暴行徑,接著又繪聲繪色地描繪這塊流著奶和蜜的聖地自摩西時代以來是如何滋養著萬千基督徒的誘人畫麵。最後,他激勵法國的騎士們和歐洲的普通人民團結起來,把巴勒斯坦從土耳其人的手中解救出來。


    不久,宗教狂熱的浪潮席卷了整個歐洲大陸,所有的理性都停止了。男人們紛紛扔掉鐵錘和鋸子,衝出商店,義無反顧地踏上最近的道路,前往東方去與土耳其人廝殺,連小孩子也吵著要離家前往巴勒斯坦。他們年輕狂熱,憑借著對基督教的虔誠,使得土耳其人不得不屈服。不過在這些狂熱的信徒中,90%的人到達不了聖地,因為他們身無分文,不得不沿途乞討或偷盜。他們影響大路交通的安全,被憤怒的鄉民所殺。


    第一支十字軍是由誠實的基督徒、欠債的破產者、窮困潦倒的沒落貴族以及逃犯所組成的烏合之眾。在瘋狂的隱士彼得和貧窮的瓦爾特的領導下,屠殺了在路上遇到的所有的猶太人,開始了對異教徒的討伐。他們一直行進到匈牙利,但是沒有人能夠生還。


    這次經曆給了教會一個深刻的教訓:僅僅依靠熱情是無法解放聖地的。細致的組織工作與良好意願和勇氣一樣,都是十字軍事業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於是他們用了1年的時間,訓練和裝備了一支20萬人的軍隊,由布隆的戈德弗雷、諾曼底公爵羅伯特、弗蘭德斯伯爵羅伯特以及其他幾位貴族指揮。這些人都是久經沙場、經驗豐富的將領。


    1096年,第二支十字軍開始其漫長的征程。在君士坦丁堡,騎士們向東羅馬皇帝宣誓效忠(正如我已經說過的,傳統是很難消失的,不管如今的東羅馬皇帝多麽貧窮、無權無勢,人們依然是很尊敬他們的)。隨後他們橫渡海峽,來到亞洲,沿途殺掉所有被俘的穆斯林,攻下耶路撒冷,又將全部的伊斯蘭教徒斬盡殺絕,接著又向聖地進軍。他們熱淚盈眶,讚美和感謝上帝,但是土耳其的援軍很快趕到,重新奪回了耶路撒冷。作為報複,他們又殺光了十字軍的忠實信徒。


    在之後的200年裏,歐洲人又發動了另外七次東征。漸漸地,十字軍戰士們學會了前往亞洲的旅行技巧。陸路行程既艱苦,又危險。他們情願先越過阿爾卑斯山,到意大利的威尼斯或熱那亞,然後再搭乘海船去東方。精明世故的熱那亞人和威尼斯人把這樁運送十字軍跨越地中海的服務做成了有厚利可圖的大生意,但是他們收費過高,十字軍戰士無法承受(他們大部分都囊中羞澀),於是這些意大利“奸商”便作出大發善心的樣子,允許他們用“以工代費”的方式過海。為了支付從威尼斯到阿瞳地的船錢,十字軍的戰士要為他們的船主打一定數量的戰爭。威尼斯就是通過這種方式拓展了在亞德裏亞沿岸、希臘、塞浦路斯、克裏特和羅德島的大量土地。


    當然,這一切都無法解決聖地的問題。當最初的宗教狂熱漸漸退去,一段為時不長的十字軍旅程,成了教養很好的年輕人接受的教育的一部分。因此,報名去巴勒斯坦服役的候選人總是源源不絕。不過,古老的熱情已經不複存在。最初,人們對穆斯林懷有刻骨仇恨,對東羅馬帝國及亞美尼亞的基督徒有無比的熱愛,如今卻經曆了內心的巨變。他們開始憎恨拜占庭的希臘人,因為他們常常騙人,並且背棄了基督的事業。他們同樣憎恨亞美尼亞人以及所有東地中海地區的民族。相反,他們逐漸學會欣賞敵人穆斯林的種種品行,事實證明他們既慷慨又公平,值得尊重。


    當然,誰也不會公開地講這些話。當十字軍戰士有機會重返故裏,他們可能會模仿剛從異教徒敵人那裏學來的優雅舉止。與這些雍容優雅的東方敵人相比,歐洲騎士不過是鄉下老粗。十字軍戰士還從東方帶回來幾種異國的植物種子,比如桃子和菠菜,種進自己的菜園裏,不僅可以換換餐桌的口味,還能拿到市場出售。他們不再穿戴沉重的盔甲,一改以往的野蠻習俗而穿起了用絲綢或棉製的飄逸長袍,顯得儒雅大方。很顯然,十字軍東征已經背離了打擊異教徒的初衷,演變成數百萬歐洲青年的啟蒙運動。事實上,十字軍運動最初是作為懲罰異教徒的宗教遠征,到後來卻變成了對成百萬歐洲青年進行文明啟蒙的教育課,其間的滄桑真的是耐人尋味。


    從政治和軍事的角度來看,十字軍東征是一場徹底的失敗。耶路撒冷及其他小亞細亞的諸多城市得而複失。雖然十字軍曾在敘利亞、巴勒斯坦及小亞細亞建立起一係列小型的基督教王國,可它們最終又落到土耳其人手裏。1244年,耶路撒冷仍被控製在穆斯林手中,變成了一個完全土耳其化的城市。聖地的狀況和1095年之前相比並沒有什麽區別。


    歐洲卻因十字軍東征經曆了一場深刻的變革。西方人民得以有機會一瞥東方的光彩。這使得他們不再滿足於陰沉乏味的城堡生活,轉而尋求廣闊的生活空間,而這些是教會和封建國家給不了他們的。


    最後,這種生活,他們在城市裏找到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類的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房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房龍並收藏人類的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