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五代史的時候,天下還剩下哪些國家?”
郭靖仔細想想,回答道,“後周,南唐,南漢,吳越,蜀國,北漢還有一些節度使。”
“不錯。”蘇銘讚許的看了他一眼,這家夥記得還蠻清楚。
事實上,也不是郭靖記得清楚,而是每次蘇銘給他講完曆史之後,江南七怪也要聽,郭靖不得不複述,來來回回之後,他也就記得很清楚了。
江南七怪在這裏教導郭靖練武,他們在江南呆習慣了,以前在大漠上尋找郭靖到處奔波倒也還好,現在在鐵木真的部落定居下來,日子過得久了便覺得無聊。
而教導郭靖便是他們為數不多的樂趣,蘇銘講的曆史落到他們耳中就像是聽話本小說一樣。
“趙匡胤是大宋開國之主,這些國家當中,沒有一個君主是姓趙的,那大宋因何而建立,靖兒,你猜一猜。”
郭靖想了好一會兒,答道,“難道是趙匡胤被哪國君主收為義子,最後登基稱帝?”他說的是柴榮的例子,柴榮是後周開國君主郭威的義子,非是郭姓,卻繼承了帝位,所以,郭靖才有此一說。
他以為自己說對了,說完就一臉期待的看著蘇銘,等待讚揚。
然而,蘇銘隻是搖搖頭,“還差一點,再猜!”
郭靖腦海裏閃過王莽,曹丕楊堅等人例子,覺得還是不對,搖搖頭,“老師,我猜不出來。”
“趙匡胤是後周將領,屢立戰功,被柴榮一路提拔,做到了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殿前都點檢掌管汴梁禁軍。而後柴榮英年病逝,隻留下七歲年僅七歲的兒子柴宗訓繼位。”
“第二年風聞契丹和北漢聯兵南下,後周宰相範質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抵禦。趙匡胤統率大軍離開都城,夜宿距開封不遠的陳橋驛,在那裏趙匡胤被手下將領披上龍袍,擁戴他當了皇帝。”
“就這樣,偌大的後周為趙匡胤篡奪,柴宗訓禪位,趙匡胤變成了大宋的開國君主,與當初郭威的做法等同無二。”
沒錯,黃袍加身最先是郭威玩的,隻不過趙匡胤將其發揚光大,名傳青史。郭威篡了後漢,趙匡胤篡了後周,曆史循環了屬於是。
郭靖臉上閃過一絲恍然,“原來,趙匡胤也是謀權篡位當的皇帝呀。”
蘇銘這兩年來給郭靖講了許多曆史,從三皇五帝,再到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等再到唐以及五代,聽了那麽多皇帝以及名人的事跡,對於謀權篡位,郭靖已經有免疫力,不再像最開始那樣大驚小怪。
他現在還小,也沒生活在江南,沒被漢人百姓所在的環境浸染,並不敬畏皇權,更不覺得天子有什麽神聖。
古代的封建王朝,皇權之所以深入人心,除了朝廷強大的實力,也有相當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皇權的神秘和天子的神聖。
畢竟,皇帝是老天爺的兒子,是上天之子,天威不可冒犯。
蘇銘幽幽一歎,“若不是柴榮英年早逝,趙匡胤也沒有謀權篡位的機會,後周孤兒寡母獨木難支,五代皇帝輪流做你也是知道的。”
郭靖頗有同感的點點頭,“老師不是說過嗎,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
“這便是趙匡胤建立國家的由來,而後,趙匡胤平定南方,滅蜀國,南唐等國,隻剩下,吳越,北漢和燕雲十六州未收回。”
“可惜,天不遂人願,若趙匡胤能收複這兩個國家,說不定又能如楊堅一樣建立一個大一統的國家。”說到這,蘇銘搖搖頭,繼續道,“開寶九年,趙匡胤召其弟趙光義飲酒,共宿宮中;隔日清晨,趙匡胤暴斃,隻活了五十歲。”
“暴斃?”郭靖愣了,聽了這麽多曆史,他也知道暴斃這事向來有很多貓膩,“是他弟弟趙光義殺了趙匡胤?”
“不知道,民間有燭光斧影的傳言,事實如何,誰也不知道。”
“趙光義繼位之後,吳越投降,南方割據勢力徹底臣服,隨後他又攻滅了北漢,徹底一統天下,這時候,除了燕雲十六州之外,大部分領土都被大宋掌控。”
“隻是,這時候他心急了,上一年才覆滅了北漢,他又想著收複燕雲十六州,這時候的大宋雖有精兵,可經曆過長久的大戰,士兵疲憊,士氣低落,趙光義不顧眾臣反對,從太原出發展開北伐。北伐初期一度收複河北易州和涿州。趙光義下令圍攻燕京,宋軍與遼人在高粱河畔展開激戰。趙光義親臨戰場,結果受傷中箭,乘驢車倉惶撤離,北伐失敗。”
高梁河車神,瓦剌留學生,嘖,兩個典型的反麵教材。
“你父親的結拜兄弟叫楊鐵心,祖先是跟隨過嶽王爺的楊再興,而梁山泊中的青麵獸楊誌就是楊家將的後人,高粱河一戰,大宋損失慘重,楊家將兄弟相繼亡於戰場,七兄弟隻剩下一人。”
楊家將的故事雖是杜撰的,但在武俠當中一般都當真實存在。
“而後,大宋收複南方交趾國失敗,再次北伐也失敗,至此,大宋開始休養生息,沒有再北伐。直到如今,燕雲十六州也沒有收回。”
聽到蘇銘的話,郭靖露出氣憤之色,“趙光義當真是可惡,就跟楊廣一樣,要不是他,說不定燕雲十六州已經收回,金人也沒法南下,嶽王爺就不用死了。”
一開始,郭靖還不知道燕雲十六州意味著什麽,當蘇銘給他講了石敬瑭的事例,他才明白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
可以說,大宋淪落到這等境地,趙光義要背很大一部分鍋。
批評大宋皇帝好啊,老師最愛聽了。
蘇銘嘴角揚起,稱讚道,“靖兒,你說的很對,趙光義確實可惡,他雖然是大宋的第二位皇帝,可是一手葬送了大好局勢,要不是他本身有才能,說不得大宋就跟隋朝一樣。”
“趙光義死後,大宋的第三位皇帝叫趙恒,這個家夥更是重量級的皇帝。遼朝入侵,宰相寇準力排眾議,勸趙恒親征,雙方會戰距都城東京三百裏外之澶淵。”
“遼國主將在戰前被大宋將領射殺,局勢對大宋有利,可趙恒懼怕遼國的聲勢,不顧朝臣反對,以每年給遼一定金銀為“歲幣”與澶淵定盟和解,史稱“澶淵之盟”。”
蘇銘剛說完,郭靖氣的騰的一下子站起來,拳頭握緊,罵道,“明明都要贏了,居然還認輸,這皇帝也太窩囊了!一點骨氣都沒有!”
郭靖仔細想想,回答道,“後周,南唐,南漢,吳越,蜀國,北漢還有一些節度使。”
“不錯。”蘇銘讚許的看了他一眼,這家夥記得還蠻清楚。
事實上,也不是郭靖記得清楚,而是每次蘇銘給他講完曆史之後,江南七怪也要聽,郭靖不得不複述,來來回回之後,他也就記得很清楚了。
江南七怪在這裏教導郭靖練武,他們在江南呆習慣了,以前在大漠上尋找郭靖到處奔波倒也還好,現在在鐵木真的部落定居下來,日子過得久了便覺得無聊。
而教導郭靖便是他們為數不多的樂趣,蘇銘講的曆史落到他們耳中就像是聽話本小說一樣。
“趙匡胤是大宋開國之主,這些國家當中,沒有一個君主是姓趙的,那大宋因何而建立,靖兒,你猜一猜。”
郭靖想了好一會兒,答道,“難道是趙匡胤被哪國君主收為義子,最後登基稱帝?”他說的是柴榮的例子,柴榮是後周開國君主郭威的義子,非是郭姓,卻繼承了帝位,所以,郭靖才有此一說。
他以為自己說對了,說完就一臉期待的看著蘇銘,等待讚揚。
然而,蘇銘隻是搖搖頭,“還差一點,再猜!”
郭靖腦海裏閃過王莽,曹丕楊堅等人例子,覺得還是不對,搖搖頭,“老師,我猜不出來。”
“趙匡胤是後周將領,屢立戰功,被柴榮一路提拔,做到了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殿前都點檢掌管汴梁禁軍。而後柴榮英年病逝,隻留下七歲年僅七歲的兒子柴宗訓繼位。”
“第二年風聞契丹和北漢聯兵南下,後周宰相範質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抵禦。趙匡胤統率大軍離開都城,夜宿距開封不遠的陳橋驛,在那裏趙匡胤被手下將領披上龍袍,擁戴他當了皇帝。”
“就這樣,偌大的後周為趙匡胤篡奪,柴宗訓禪位,趙匡胤變成了大宋的開國君主,與當初郭威的做法等同無二。”
沒錯,黃袍加身最先是郭威玩的,隻不過趙匡胤將其發揚光大,名傳青史。郭威篡了後漢,趙匡胤篡了後周,曆史循環了屬於是。
郭靖臉上閃過一絲恍然,“原來,趙匡胤也是謀權篡位當的皇帝呀。”
蘇銘這兩年來給郭靖講了許多曆史,從三皇五帝,再到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等再到唐以及五代,聽了那麽多皇帝以及名人的事跡,對於謀權篡位,郭靖已經有免疫力,不再像最開始那樣大驚小怪。
他現在還小,也沒生活在江南,沒被漢人百姓所在的環境浸染,並不敬畏皇權,更不覺得天子有什麽神聖。
古代的封建王朝,皇權之所以深入人心,除了朝廷強大的實力,也有相當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皇權的神秘和天子的神聖。
畢竟,皇帝是老天爺的兒子,是上天之子,天威不可冒犯。
蘇銘幽幽一歎,“若不是柴榮英年早逝,趙匡胤也沒有謀權篡位的機會,後周孤兒寡母獨木難支,五代皇帝輪流做你也是知道的。”
郭靖頗有同感的點點頭,“老師不是說過嗎,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
“這便是趙匡胤建立國家的由來,而後,趙匡胤平定南方,滅蜀國,南唐等國,隻剩下,吳越,北漢和燕雲十六州未收回。”
“可惜,天不遂人願,若趙匡胤能收複這兩個國家,說不定又能如楊堅一樣建立一個大一統的國家。”說到這,蘇銘搖搖頭,繼續道,“開寶九年,趙匡胤召其弟趙光義飲酒,共宿宮中;隔日清晨,趙匡胤暴斃,隻活了五十歲。”
“暴斃?”郭靖愣了,聽了這麽多曆史,他也知道暴斃這事向來有很多貓膩,“是他弟弟趙光義殺了趙匡胤?”
“不知道,民間有燭光斧影的傳言,事實如何,誰也不知道。”
“趙光義繼位之後,吳越投降,南方割據勢力徹底臣服,隨後他又攻滅了北漢,徹底一統天下,這時候,除了燕雲十六州之外,大部分領土都被大宋掌控。”
“隻是,這時候他心急了,上一年才覆滅了北漢,他又想著收複燕雲十六州,這時候的大宋雖有精兵,可經曆過長久的大戰,士兵疲憊,士氣低落,趙光義不顧眾臣反對,從太原出發展開北伐。北伐初期一度收複河北易州和涿州。趙光義下令圍攻燕京,宋軍與遼人在高粱河畔展開激戰。趙光義親臨戰場,結果受傷中箭,乘驢車倉惶撤離,北伐失敗。”
高梁河車神,瓦剌留學生,嘖,兩個典型的反麵教材。
“你父親的結拜兄弟叫楊鐵心,祖先是跟隨過嶽王爺的楊再興,而梁山泊中的青麵獸楊誌就是楊家將的後人,高粱河一戰,大宋損失慘重,楊家將兄弟相繼亡於戰場,七兄弟隻剩下一人。”
楊家將的故事雖是杜撰的,但在武俠當中一般都當真實存在。
“而後,大宋收複南方交趾國失敗,再次北伐也失敗,至此,大宋開始休養生息,沒有再北伐。直到如今,燕雲十六州也沒有收回。”
聽到蘇銘的話,郭靖露出氣憤之色,“趙光義當真是可惡,就跟楊廣一樣,要不是他,說不定燕雲十六州已經收回,金人也沒法南下,嶽王爺就不用死了。”
一開始,郭靖還不知道燕雲十六州意味著什麽,當蘇銘給他講了石敬瑭的事例,他才明白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
可以說,大宋淪落到這等境地,趙光義要背很大一部分鍋。
批評大宋皇帝好啊,老師最愛聽了。
蘇銘嘴角揚起,稱讚道,“靖兒,你說的很對,趙光義確實可惡,他雖然是大宋的第二位皇帝,可是一手葬送了大好局勢,要不是他本身有才能,說不得大宋就跟隋朝一樣。”
“趙光義死後,大宋的第三位皇帝叫趙恒,這個家夥更是重量級的皇帝。遼朝入侵,宰相寇準力排眾議,勸趙恒親征,雙方會戰距都城東京三百裏外之澶淵。”
“遼國主將在戰前被大宋將領射殺,局勢對大宋有利,可趙恒懼怕遼國的聲勢,不顧朝臣反對,以每年給遼一定金銀為“歲幣”與澶淵定盟和解,史稱“澶淵之盟”。”
蘇銘剛說完,郭靖氣的騰的一下子站起來,拳頭握緊,罵道,“明明都要贏了,居然還認輸,這皇帝也太窩囊了!一點骨氣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