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表非常想掙紮,但是看李恪受傷的左臂忍了下來,隨後無奈的看向李恪“你不能隻讓馬兒跑,不讓馬兒吃草吧,那麽多將士,動一動就要花錢,朝廷都沒錢,你咋辦,我們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地方,不可能拱手讓人吧,咱們這麽做雖說花了點錢,但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一千萬兩值”。
李恪繼續怒吼著“值你大爺,你咋不掏錢,老子一年坑蒙拐騙那麽些錢,都讓你謔謔了........”,後邊罵的非常難聽,就不寫了,大哥們自行腦補,你的幾個小目標被你朋友借人了,你想吧。
王仁表陪著笑臉看向李恪“哪有都謔謔了,你從我家和幾個世家身上坑的可比這多的多了”。
李恪瞪著眼睛看著王仁表“那是我用身體換來的辛苦錢”。
這句話差點把沒把王仁表逗笑,但是看著李恪憤怒的表情,還是憋住了,“哎呀,我知道了,再掙嘛,錢嘛,流通起來才好嘛”。
李恪火氣未消依舊瞪著王仁表“外邊那哥們你借啊,反正你別想在從我這搞走一分錢”,說完氣呼呼的扭過頭不理王仁表了。
王仁表笑著搖搖頭,來到帳外,看著裴延齡“裴叔,你可真是把我害慘了”。
裴延齡剛才也聽到了帳裏的動靜,有些不好意思“王少爺,我也沒想到這裏邊還有這麽個事呀,是下官莽撞了”。
裴延齡作為河東道刺史,王仁表作為河東道第一世家的長子,二人當然早就認識。
王仁表歎了口氣“裴叔呀,你這樣吧,你剛說的這些你直接動工吧,費用從我家拿,但是每個銀子的去向都得記清楚啊,我完了還要找殿下給我報銷呢”。
王仁表剛說完帳內傳來李恪的怒吼“我給你報個屁,我把你報銷了”。
王仁表尷尬一笑看著裴延齡“裴叔,不管他,你記得把賬記清楚了哈,另外讓河東道的百姓多開墾些荒地吧,誰開墾了就是誰的,明年殿下有用”。
裴延齡點點頭,滿腦子都在震驚王少和殿下的關係已經這麽好了麽。
王仁表看著有些愣神的裴延齡在他眼前晃了晃手,後者連忙清醒過來,“我知道了王少爺,你放心,保準辦的妥妥的”。
王仁表點點頭“嗯,工錢該發發,別克扣,等這邊產業發展好了我給你分紅,別惦記百姓那點”。
裴延齡點點頭“是,這一點王少你可以放心,我裴家雖不是大門大戶的,但是百姓這點我還是不會克扣的,我就想為河東道幹點事,如今我也看出來了,大唐崛起的勢頭很足,我不能給大唐拖後腿”。
王仁表一笑“嗯,裴叔的眼光自然沒的說,我會給家裏去信說明情況的,天色也晚了,沒啥事的話裴叔就先回吧”,說著又指了指帳裏低聲囑咐“那鬧脾氣呢,不用管,你直接走,哈哈”。
裴延齡點點頭,分別向王仁表和李恪所在的營帳行了一禮,隨後轉身離去。
今夜的李恪非常之不開心,氣呼呼的想了一晚上,第二天起來以後頂著兩個大大的黑眼圈,依舊仇視著王仁表。
王仁表看到李恪的表情不以為意的笑了笑“誒,作為傷員呀,一定要好好休息,心中不能有火,不然容易導致傷口淤血,搞不好要截肢呀”,隨後上下打量了一番李恪“嗯,你這還不好截,搞不好以後你就是一個肩膀頂一個腦袋了”。
李恪本來火氣已經消了很多,但是聽到王仁表這話徹底讓他咆哮起來“王仁表,我跟你不共戴天”,聲音大到整個營地都能聽見。
王仁表依舊淡定“哎,金礦我還是自己挖吧,後世可探明那裏有五十多噸呢,嗯,不錯不錯”。
李恪原本怒氣衝衝的一張臉,突然開始抽筋,因為李恪本想努力擺出笑臉,在好好和王仁表說說的,但是心中怒氣未消,一時臉上的表情不知道是生氣還是笑,所以頓時抽抽了起來。
王仁表看後大笑起來“哈哈,好啦,年底我回家的時候去探一下這個地方,之後你就得派兵過來守著了”。
李恪依舊臉上表情有些抽抽的點點頭。
時間到了中午,一早上的急行軍之後,大部隊終於到達了鹽湖,李恪當即下令吃過午飯以後,一部分進城買鍋,一部分人開始擴張鹽田。
不得不佩服王家下人的效率,這才兩天時間,鹽湖原先的工坊已經擴大了三倍,新的廠房已經快要完工,鹽田裏已經有大群附近的百姓開始幹活了。
蒲州縣令與絳州縣令,因為忙著處理各自縣中的地主豪紳給百姓歸還田地的事情,所以並沒有前來,李恪對他倆的辦事效率也非常滿意。
蒲州縣與絳州縣中的工匠更是忙瘋了,工匠之間幫派林立,都在搶著教人或者幫人盤火炕,什麽,你沒錢盤炕?走我親自送你去鹽田掙錢,啥?家中沒有勞力就剩你老兩口了?行,你先從屋裏出來,我先幫你盤炕,完了你給我畫個押,我找縣令領工錢,一時間兩地的百姓打招呼都是,“嘿,盤了麽?”
將士們吃過午飯以後,便分為兩隊,開始行動起來,城中的鍋沒有多久就被購買一空,這個時代無論是城中賣的或者百姓用的,基本沒有鐵鍋,基本都是石鍋,或者陶鍋,但是不影響熬鹽,都能用。
李恪則帶著十幾個人在一邊悶著木炭,等一切準備完畢,在李恪和王仁表的指揮下,將士們都忙碌了起來,有的用鍋熬,有的在湖邊劃著鹽田曬鹽,旁邊有一堆前來圍觀的務工百姓。
前邊的大部分工藝李恪和王仁表並沒有保密,粗鹽的做法沒有什麽保密的必要,保密的部分都在工坊新建的廠房裏,王仁表早挑了一些族中機靈又忠心的下人等在裏邊。
等外邊的粗鹽送進來後,在加清水,繼續在煮三到五次,每次煮到剩一點水的時候,把水倒掉,接著加水,在煮,而後在放入草木灰攪拌靜置以後,過濾在重新炒,這樣出來的鹽,就和後世的差不多了,也沒什麽苦味,如果還有苦味的話,那就重複以上工作,加水,煮。
當然也有加豆漿過濾,去除其中的漂浮物的,兩者差距不是很大,雖然不及後世製鹽那麽純淨,但是放在唐朝也是獨一份了。
這次鹽價上漲也打亂了李恪全軍帶回的想法,隻能留一半將士守在這裏,主要守住幹活的百姓們,暫時留在工坊,這邊的消息暫時還不能讓那幾個世家知道,既然他們要收鹽,李恪就準備再給他們挖個坑。
好在給百姓們解釋清楚,最多隻待半個月,又有錢拿,又管飯,大家都滿意的答應了,於是鹽湖邊上再次的也熱鬧起來,修屋棚的修屋棚,曬鹽的曬鹽,修圍牆的修圍牆。
也幸好鹽湖有股子味道,百姓都不在這塊住,所以平時也沒什麽人來,不然這個消息真的很容易走漏。
李恪繼續怒吼著“值你大爺,你咋不掏錢,老子一年坑蒙拐騙那麽些錢,都讓你謔謔了........”,後邊罵的非常難聽,就不寫了,大哥們自行腦補,你的幾個小目標被你朋友借人了,你想吧。
王仁表陪著笑臉看向李恪“哪有都謔謔了,你從我家和幾個世家身上坑的可比這多的多了”。
李恪瞪著眼睛看著王仁表“那是我用身體換來的辛苦錢”。
這句話差點把沒把王仁表逗笑,但是看著李恪憤怒的表情,還是憋住了,“哎呀,我知道了,再掙嘛,錢嘛,流通起來才好嘛”。
李恪火氣未消依舊瞪著王仁表“外邊那哥們你借啊,反正你別想在從我這搞走一分錢”,說完氣呼呼的扭過頭不理王仁表了。
王仁表笑著搖搖頭,來到帳外,看著裴延齡“裴叔,你可真是把我害慘了”。
裴延齡剛才也聽到了帳裏的動靜,有些不好意思“王少爺,我也沒想到這裏邊還有這麽個事呀,是下官莽撞了”。
裴延齡作為河東道刺史,王仁表作為河東道第一世家的長子,二人當然早就認識。
王仁表歎了口氣“裴叔呀,你這樣吧,你剛說的這些你直接動工吧,費用從我家拿,但是每個銀子的去向都得記清楚啊,我完了還要找殿下給我報銷呢”。
王仁表剛說完帳內傳來李恪的怒吼“我給你報個屁,我把你報銷了”。
王仁表尷尬一笑看著裴延齡“裴叔,不管他,你記得把賬記清楚了哈,另外讓河東道的百姓多開墾些荒地吧,誰開墾了就是誰的,明年殿下有用”。
裴延齡點點頭,滿腦子都在震驚王少和殿下的關係已經這麽好了麽。
王仁表看著有些愣神的裴延齡在他眼前晃了晃手,後者連忙清醒過來,“我知道了王少爺,你放心,保準辦的妥妥的”。
王仁表點點頭“嗯,工錢該發發,別克扣,等這邊產業發展好了我給你分紅,別惦記百姓那點”。
裴延齡點點頭“是,這一點王少你可以放心,我裴家雖不是大門大戶的,但是百姓這點我還是不會克扣的,我就想為河東道幹點事,如今我也看出來了,大唐崛起的勢頭很足,我不能給大唐拖後腿”。
王仁表一笑“嗯,裴叔的眼光自然沒的說,我會給家裏去信說明情況的,天色也晚了,沒啥事的話裴叔就先回吧”,說著又指了指帳裏低聲囑咐“那鬧脾氣呢,不用管,你直接走,哈哈”。
裴延齡點點頭,分別向王仁表和李恪所在的營帳行了一禮,隨後轉身離去。
今夜的李恪非常之不開心,氣呼呼的想了一晚上,第二天起來以後頂著兩個大大的黑眼圈,依舊仇視著王仁表。
王仁表看到李恪的表情不以為意的笑了笑“誒,作為傷員呀,一定要好好休息,心中不能有火,不然容易導致傷口淤血,搞不好要截肢呀”,隨後上下打量了一番李恪“嗯,你這還不好截,搞不好以後你就是一個肩膀頂一個腦袋了”。
李恪本來火氣已經消了很多,但是聽到王仁表這話徹底讓他咆哮起來“王仁表,我跟你不共戴天”,聲音大到整個營地都能聽見。
王仁表依舊淡定“哎,金礦我還是自己挖吧,後世可探明那裏有五十多噸呢,嗯,不錯不錯”。
李恪原本怒氣衝衝的一張臉,突然開始抽筋,因為李恪本想努力擺出笑臉,在好好和王仁表說說的,但是心中怒氣未消,一時臉上的表情不知道是生氣還是笑,所以頓時抽抽了起來。
王仁表看後大笑起來“哈哈,好啦,年底我回家的時候去探一下這個地方,之後你就得派兵過來守著了”。
李恪依舊臉上表情有些抽抽的點點頭。
時間到了中午,一早上的急行軍之後,大部隊終於到達了鹽湖,李恪當即下令吃過午飯以後,一部分進城買鍋,一部分人開始擴張鹽田。
不得不佩服王家下人的效率,這才兩天時間,鹽湖原先的工坊已經擴大了三倍,新的廠房已經快要完工,鹽田裏已經有大群附近的百姓開始幹活了。
蒲州縣令與絳州縣令,因為忙著處理各自縣中的地主豪紳給百姓歸還田地的事情,所以並沒有前來,李恪對他倆的辦事效率也非常滿意。
蒲州縣與絳州縣中的工匠更是忙瘋了,工匠之間幫派林立,都在搶著教人或者幫人盤火炕,什麽,你沒錢盤炕?走我親自送你去鹽田掙錢,啥?家中沒有勞力就剩你老兩口了?行,你先從屋裏出來,我先幫你盤炕,完了你給我畫個押,我找縣令領工錢,一時間兩地的百姓打招呼都是,“嘿,盤了麽?”
將士們吃過午飯以後,便分為兩隊,開始行動起來,城中的鍋沒有多久就被購買一空,這個時代無論是城中賣的或者百姓用的,基本沒有鐵鍋,基本都是石鍋,或者陶鍋,但是不影響熬鹽,都能用。
李恪則帶著十幾個人在一邊悶著木炭,等一切準備完畢,在李恪和王仁表的指揮下,將士們都忙碌了起來,有的用鍋熬,有的在湖邊劃著鹽田曬鹽,旁邊有一堆前來圍觀的務工百姓。
前邊的大部分工藝李恪和王仁表並沒有保密,粗鹽的做法沒有什麽保密的必要,保密的部分都在工坊新建的廠房裏,王仁表早挑了一些族中機靈又忠心的下人等在裏邊。
等外邊的粗鹽送進來後,在加清水,繼續在煮三到五次,每次煮到剩一點水的時候,把水倒掉,接著加水,在煮,而後在放入草木灰攪拌靜置以後,過濾在重新炒,這樣出來的鹽,就和後世的差不多了,也沒什麽苦味,如果還有苦味的話,那就重複以上工作,加水,煮。
當然也有加豆漿過濾,去除其中的漂浮物的,兩者差距不是很大,雖然不及後世製鹽那麽純淨,但是放在唐朝也是獨一份了。
這次鹽價上漲也打亂了李恪全軍帶回的想法,隻能留一半將士守在這裏,主要守住幹活的百姓們,暫時留在工坊,這邊的消息暫時還不能讓那幾個世家知道,既然他們要收鹽,李恪就準備再給他們挖個坑。
好在給百姓們解釋清楚,最多隻待半個月,又有錢拿,又管飯,大家都滿意的答應了,於是鹽湖邊上再次的也熱鬧起來,修屋棚的修屋棚,曬鹽的曬鹽,修圍牆的修圍牆。
也幸好鹽湖有股子味道,百姓都不在這塊住,所以平時也沒什麽人來,不然這個消息真的很容易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