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百官入局
開局滿級的我選擇在大明當老六 作者:擺爛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隨著宮內所傳將從百官進獻的賀禮中,臻選幾份賀禮送去鳳陽,為皇後娘娘祝壽的消息流出,整個應天府上下,都被這個消息所驚動起來。
率先得到消息的,無疑是家宅離皇宮最近的官員家中。
戶部尚書範敏就是其中的一員。
今日休沐的他,在火急火燎的從鑒寶會上折返,回到府裏後,戶部培植的親信,立馬快馬加鞭的托人將這個消息遞送了過來。
本來就有心花些錢銀。
不為別的。
就算是為了支持太子殿下為了籌備軍糧,不惜將這些朝貢的西域珍寶拿出來拍賣,也絕不加賦百姓的仁心,他也得盡一份綿薄之力不是。
當然。
如若太子殿下不知道這事,自然會有與他不相幹,甚至敵對者上書參他一本。
可當他真正遊覽過鑒寶會。
他便已然變了主意,覺得當真可以在拍賣會上拍得一兩件異域重寶,留給子嗣以為家傳。
而當他又聽聞太子殿下將從百官城呈宮中,為皇後娘娘祝壽的賀禮中,挑選精品送去鳳陽時,他的想法再次更替。
他要選一份重寶當作賀禮呈送。
隻是這錢銀他是不可能掏的,不說他的小金庫有沒有這麽多,就是有,也不能拿出來分毫。
畢竟老朱反腐,那絕不是跟百官開玩笑。
他的前任。
還有和胡惟庸牽扯的那幫人。
哪一個不是前車之鑒。
要想把賀禮送的名正言順,隻能由交好的“好友”,在拍賣會上將重寶拍的轉送於他,再由他借花獻佛,馬不停蹄的呈送宮裏,方為穩妥。
至於誰是他交好的好友。
自然就得看誰拍得他心儀的重寶了。
如若那人識趣,這折損的銀子他自然是不可能掏出來,但在戶部管轄的範疇中,哪怕隻開一點小小的便利,也足以他的這位“好友”在自己的任期內,將自身的產業經營的順風順水了。
如若不識趣。
嗬嗬…………
而在百官之後,最快得到消息的就是幾位剛回王府的藩王了。
當聽見宮裏傳來的,要給他們母後送壽禮的消息。
三個各自在家的藩王的臉色都非常之精彩。
原本他們聽取了康鐸建議,還盤算著將這些異域珍寶拍下個幾十件來,帶回北境,委托商隊賣給北方的殘元。
畢竟戰亂歸戰亂。
大明攻破大都的時候,殘元的皇帝和大臣們,可是將整個大都的錢糧都席卷一空,帶回了草原。
就算糧食被他們各自分了。
可銀子呢?
普通的援兵肯定是分不到什麽銀子的,至於草原的貴族,他們雖然有錢,但天蒼蒼野茫茫的,在草原上焉能找到銀錢的用處。
如若這時候,委托些商隊,將他們任然禍亂中土時才能享受的奢侈品,連帶這些異域珍寶去換他們手裏的銀子,或者幹脆換些好馬回來。
還是有不少商量餘地的。
雖然他們手頭沒錢。
可憑借著他們各自的封地,還有皇室的信用,從勳貴百官乃至於富商大戶手裏拆借些銀子,日後慢慢還還是沒有問題的。
可從昨日的勳貴們典當家產,到今日這鑒寶會一出。
他們就有預感。
能帶回北地的異域珍寶的數目隻怕要大打折扣。
更別說,如今還要挑些重寶給他們母後祝壽。
雖然這三兄弟不在一處。
但收到消息的他們,還是不約而同的記恨起了那不開眼上書,要給他們母後祝壽的事逼。
顯得他忠心了不是。
千萬別被他們查出來是誰多的嘴,敢斷他們財路,不把這王八犢子整的一家不安生,他們這藩王就算後娘生的。
………………
茹府。
作為一名原本在仕林和朝野上都頗有名聲的官員,茹太素平日沒少廣邀名士大儒來府設宴。
自認為廣交好友的他,卻沒想到有朝一日,他會因為朝廷一個奏書評級起,就遭受了百官的聯合抵製。
如果說原本的他還有幾個至交好友。
陪同著堅持原本的奏書風格,繼續我行我素。
但堅持了三月之後。
從春闈來京培訓的後進官員,陸續增補進朝廷官位後,漸漸被邊緣化的他們,手中的權力日漸稀薄。
最終,一個個好友都背他而去。
獨他堅持不懈。
認為有朝一日皇帝總能看見他的長處,學會欣賞他的才能和品德,委以重任。
但直到皇帝出應天避暑。
太子接管權柄監國,他都沒再得到半點好臉色。
甚至還因為屢教不改,被其他官員參奏,落了個暫時下野賦閑的下場。
氣的他日日在家中買醉。
當從坊市中談聽到,太子殿下要從百官賀禮中給皇後娘娘臻選賀禮祝壽,茹太素頓時覺得,這是他的翻身契機。
要說整個大明朝誰最慧眼識英,那必然是皇後娘娘啊。
他若是能憑壽禮入了皇後娘娘的眼。
定然能向韓國公一樣重新起複。
上演一出“王者歸來”。
可當他將府裏的管家,連帶機靈的家仆一同攜拜帖派出去拆借銀兩,卻不曾想,竟又迎來了人生的一大滑鐵盧。
“什麽,不借?”
“你沒和他們說是誰府上的人嗎”
“說了?他們連門都沒讓你進就把你趕出來了,豎子!欺人太甚,欺人太甚!!”
“什麽我的字畫拿到典當鋪典當,他們居然不收?沒看到這字畫上印著我的印章嗎?”
“豈有此理!竟敢說,正因為刻著我的印章,所以這字畫一文不值!這是哪家的當鋪,我定要找他們東家討個說法!”
“燕王府家的當鋪,那…算了,你家老爺我大人有大量,不與他們計較。”
“一幫無恥匪類,諂媚之徒,待我東山再起之日,我定要與他們一一清算不可。”
“來人啊,拿紙筆來。”
“好了,拿去賣吧。”
“印章?不印了。”
而在應天府近郊的韓國公府中。
當同樣休沐的李善長得到昔日門生故吏投來宮中的消息時,看著培養的幾支探子打聽來的情報,一張老臉上滿是跟不上時代的迷茫。
都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從一開始隻是盤算著給皇後送個壽禮,到如今整個應天府上下,無論勳貴,百官,藩王亦或是富商大戶,統統都卷進了這場拆借銀兩,典當家產,籌備明日拍賣會的銀資的“盛宴”時。
人看成精的他要再看不出來這其中的毛病,他就枉做了這麽多年相國,宰相了。
從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來推斷。
這場盛宴的財富收割者無疑就是東宮。
可這顯然不像是朱標的手筆呀。
率先得到消息的,無疑是家宅離皇宮最近的官員家中。
戶部尚書範敏就是其中的一員。
今日休沐的他,在火急火燎的從鑒寶會上折返,回到府裏後,戶部培植的親信,立馬快馬加鞭的托人將這個消息遞送了過來。
本來就有心花些錢銀。
不為別的。
就算是為了支持太子殿下為了籌備軍糧,不惜將這些朝貢的西域珍寶拿出來拍賣,也絕不加賦百姓的仁心,他也得盡一份綿薄之力不是。
當然。
如若太子殿下不知道這事,自然會有與他不相幹,甚至敵對者上書參他一本。
可當他真正遊覽過鑒寶會。
他便已然變了主意,覺得當真可以在拍賣會上拍得一兩件異域重寶,留給子嗣以為家傳。
而當他又聽聞太子殿下將從百官城呈宮中,為皇後娘娘祝壽的賀禮中,挑選精品送去鳳陽時,他的想法再次更替。
他要選一份重寶當作賀禮呈送。
隻是這錢銀他是不可能掏的,不說他的小金庫有沒有這麽多,就是有,也不能拿出來分毫。
畢竟老朱反腐,那絕不是跟百官開玩笑。
他的前任。
還有和胡惟庸牽扯的那幫人。
哪一個不是前車之鑒。
要想把賀禮送的名正言順,隻能由交好的“好友”,在拍賣會上將重寶拍的轉送於他,再由他借花獻佛,馬不停蹄的呈送宮裏,方為穩妥。
至於誰是他交好的好友。
自然就得看誰拍得他心儀的重寶了。
如若那人識趣,這折損的銀子他自然是不可能掏出來,但在戶部管轄的範疇中,哪怕隻開一點小小的便利,也足以他的這位“好友”在自己的任期內,將自身的產業經營的順風順水了。
如若不識趣。
嗬嗬…………
而在百官之後,最快得到消息的就是幾位剛回王府的藩王了。
當聽見宮裏傳來的,要給他們母後送壽禮的消息。
三個各自在家的藩王的臉色都非常之精彩。
原本他們聽取了康鐸建議,還盤算著將這些異域珍寶拍下個幾十件來,帶回北境,委托商隊賣給北方的殘元。
畢竟戰亂歸戰亂。
大明攻破大都的時候,殘元的皇帝和大臣們,可是將整個大都的錢糧都席卷一空,帶回了草原。
就算糧食被他們各自分了。
可銀子呢?
普通的援兵肯定是分不到什麽銀子的,至於草原的貴族,他們雖然有錢,但天蒼蒼野茫茫的,在草原上焉能找到銀錢的用處。
如若這時候,委托些商隊,將他們任然禍亂中土時才能享受的奢侈品,連帶這些異域珍寶去換他們手裏的銀子,或者幹脆換些好馬回來。
還是有不少商量餘地的。
雖然他們手頭沒錢。
可憑借著他們各自的封地,還有皇室的信用,從勳貴百官乃至於富商大戶手裏拆借些銀子,日後慢慢還還是沒有問題的。
可從昨日的勳貴們典當家產,到今日這鑒寶會一出。
他們就有預感。
能帶回北地的異域珍寶的數目隻怕要大打折扣。
更別說,如今還要挑些重寶給他們母後祝壽。
雖然這三兄弟不在一處。
但收到消息的他們,還是不約而同的記恨起了那不開眼上書,要給他們母後祝壽的事逼。
顯得他忠心了不是。
千萬別被他們查出來是誰多的嘴,敢斷他們財路,不把這王八犢子整的一家不安生,他們這藩王就算後娘生的。
………………
茹府。
作為一名原本在仕林和朝野上都頗有名聲的官員,茹太素平日沒少廣邀名士大儒來府設宴。
自認為廣交好友的他,卻沒想到有朝一日,他會因為朝廷一個奏書評級起,就遭受了百官的聯合抵製。
如果說原本的他還有幾個至交好友。
陪同著堅持原本的奏書風格,繼續我行我素。
但堅持了三月之後。
從春闈來京培訓的後進官員,陸續增補進朝廷官位後,漸漸被邊緣化的他們,手中的權力日漸稀薄。
最終,一個個好友都背他而去。
獨他堅持不懈。
認為有朝一日皇帝總能看見他的長處,學會欣賞他的才能和品德,委以重任。
但直到皇帝出應天避暑。
太子接管權柄監國,他都沒再得到半點好臉色。
甚至還因為屢教不改,被其他官員參奏,落了個暫時下野賦閑的下場。
氣的他日日在家中買醉。
當從坊市中談聽到,太子殿下要從百官賀禮中給皇後娘娘臻選賀禮祝壽,茹太素頓時覺得,這是他的翻身契機。
要說整個大明朝誰最慧眼識英,那必然是皇後娘娘啊。
他若是能憑壽禮入了皇後娘娘的眼。
定然能向韓國公一樣重新起複。
上演一出“王者歸來”。
可當他將府裏的管家,連帶機靈的家仆一同攜拜帖派出去拆借銀兩,卻不曾想,竟又迎來了人生的一大滑鐵盧。
“什麽,不借?”
“你沒和他們說是誰府上的人嗎”
“說了?他們連門都沒讓你進就把你趕出來了,豎子!欺人太甚,欺人太甚!!”
“什麽我的字畫拿到典當鋪典當,他們居然不收?沒看到這字畫上印著我的印章嗎?”
“豈有此理!竟敢說,正因為刻著我的印章,所以這字畫一文不值!這是哪家的當鋪,我定要找他們東家討個說法!”
“燕王府家的當鋪,那…算了,你家老爺我大人有大量,不與他們計較。”
“一幫無恥匪類,諂媚之徒,待我東山再起之日,我定要與他們一一清算不可。”
“來人啊,拿紙筆來。”
“好了,拿去賣吧。”
“印章?不印了。”
而在應天府近郊的韓國公府中。
當同樣休沐的李善長得到昔日門生故吏投來宮中的消息時,看著培養的幾支探子打聽來的情報,一張老臉上滿是跟不上時代的迷茫。
都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從一開始隻是盤算著給皇後送個壽禮,到如今整個應天府上下,無論勳貴,百官,藩王亦或是富商大戶,統統都卷進了這場拆借銀兩,典當家產,籌備明日拍賣會的銀資的“盛宴”時。
人看成精的他要再看不出來這其中的毛病,他就枉做了這麽多年相國,宰相了。
從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來推斷。
這場盛宴的財富收割者無疑就是東宮。
可這顯然不像是朱標的手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