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北宗的決定
開局滿級的我選擇在大明當老六 作者:擺爛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著一眾大儒們麵上扭曲的模樣。
宋濂一時也不知該怎麽安慰他們才好。
這世間萬物,終是難以得到公允的。
就好比嫡長子繼承製,就好比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可哪怕是像四書五經釋義校訂這種全看自身儒學底蘊之事,且不論在場這些大儒和孔家嫡傳之間在釋義相左間,哪個的釋義更得人信服。
即便是得出了一樣的釋義。
隻要校訂之人和孔家嫡傳都有參與,天下的讀書人在不明就裏時,八成還是會將校訂之功落在孔家的船身上。
就好似這一切天然該當如此。
這顯然是不公允的,和孔家嫡傳們共事了這麽多天的大儒們,更能體會這幫嫡傳身上,尤其是北宗那股沒由來,幾乎不加遮掩的傲氣。
要麽這幫大儒怎麽下意識的就想排擠孔家呢。
還不是因為這傳承千年的名聲加持,對於功勞或署名的評選影響太特麽作弊了。
作弊到哪怕孔家子弟在四書五經釋意校訂中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但不對外公示能拿得出手,經得起查證的實證,天下人都不會信服,孔家嫡傳居然會是些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貨色的地步。
待一眾大儒們好生發了一通牢騷。
最終還是受益於自身修養,漸漸平複了心中的憤懣,宋濂這才開口規勸道:“諸位都是飽學之士,校訂四書五經釋義,是為天下儒生進學掃清障礙,無論是否有署名之褒獎。”
“吾輩讀書人,都責無旁貸。”
“但你我都知,官學想要廣而告之,順利為天下讀書人所接納,有孔家嫡傳參與其中校訂,事半功倍。”
“之所以一時迷了心竅,妄言排擠孔家,不過是憂心署名之評失了公允。”
“但老朽相信,知府大人敢於作保,就代表朝廷,代表太子殿下能公允的對待此事,篩選出最為公允登上官學校訂署名之賢。”
聽宋濂這話。
有人當即便直言追問:“官學校訂曠日持久,太子殿下遠在應天府,除了欽差,更是一日一人都不曾派來,太史公如何能證,太子殿下能公允評選?“
四周的大儒雖未發言。
但眼裏也滿是相同的疑問。
宋濂嗬嗬一笑:“諸位可是忘了,自我等開始四書五經校訂以來,每日晨間各選一篇釋義,午後坐而論道,相互印證,期間府衙總有一名書吏於我等共居一室,身居一隅而奮筆疾書。”
“待到散去之時,每每需要我等留下署名,對照所錄有無錯繆。”
“何人所譯何篇,成果如何,都有記錄。”
“這,不就是最好的憑證麽?”
在場大儒聞言無不瞪大雙目,麵麵相覷,好似才從模糊的記憶中回想起這個初時還覺新鮮,日久之後,幾乎被他們淡忘的書吏來。
一想到自己曾經的功勞,都有人默默記錄在案在也,不怕有人張冠李戴,竊取他們教化之功。
一中大儒的嘴角竟情不自禁的開始瘋狂上揚。
更是不住的誇讚起安排這個書吏的人來。
“妙啊,這是哪位才俊之謀,待到官學校訂功成之日,某定要好生宴請他。”
“算某一個,同請!”
“事有輕重緩急,要想宴請此人,我等有大把的機會,可是官學校訂的內容就這麽多,孔家來的遲,我等雖然領先一本,但孔家底蘊之深,我等心知肚明,要想在官學上署名,我等還是先辦正事為好。”
“對!速去,速去!”
大儒們頓時一個個開卷。
那矯健的身姿,行進的速度,活像是背後有條惡犬跟著攆。
宋濂搖了搖頭,轉而向一旁的書童吩咐了幾句,便也邁進了架閣庫。
天下大儒苦孔家久矣。
此番道衍的手段雖說不地道,卻也算錯有錯著,希望能激的這些孔家嫡傳拿出些真本事吧。
否則……
辰時末。
孔家南北兩宗的弟子終於聯袂而來。
孔訥與孔議分別作為孔家南北兩宗第五十七代嫡傳,自當領著年輕一輩並進至學院門前。
雖然身後跟隨的兩宗族人相互看不順眼的不在少數,但他們二人還是維持了兩宗少族長最基本的禮儀和體麵。
一同進入學院。
按過往的常例,該當去往各自常駐之地,由族中學問最為高深的族人,搭配一名後進生,一邊幫助記錄查證,一邊也是鞏固自身學識,查漏補缺。
雖說會影響些進度。
但對於他們兩宗而言,首先不被他人挑出錯漏短板才是首要。
身為孔家嫡傳。
可不能傳出去個不學無術的名聲來,哪怕是一點苗頭也不行。
然而今日一來。
平日裏更在那些各地大儒跟前的一名書童卻攔下了他們,將宋濂那邊獲悉的官學憑功評選署名的事情一並轉告了兩宗。
說罷,書童便拱手告辭。
獨留兩宗的子弟聽聞這個消息都愣在當場。
“少族長…”
北宗一名子弟正欲發問,就聽孔訥沉聲打斷道:“先去靜室再說!”
兩宗旋即分離。
北宗校訂的靜室內,孔家子弟們一入座,便七嘴八舌的議論起這本官學校訂後,正本中署名的價值和意義所在。
作為孔家後人。
他們捫心自問,自覺沒有那個才學和機會超越先祖。
但倘若有機會。
他們哪一個又不想揚名天下,而不是作為一名孔家嫡傳的身份被傳揚。
而官學署名,顯然就是近些年來,他們唯一揚名的機遇了。
不說別的。
倘若真在官學上署了名,往後隻要不出錯,憑借著孔家的資源,還怕砸不出來一支新的支脈嗎?
不說在主脈的族譜中留名。
可自個單開一本一點毛病也沒有啊。
一時間,整個孔家北宗都不由得人心浮動。
“肅靜!”
終於,孔訥一聲低喝打斷了所有族人的意淫。
“且不說其中的名額究竟有幾個,隻看三方的譯文進度就知道,我北宗與那些大儒還差了整整一本四書的進度呢!”
“想要在官學上署名。”
“你們自己去那做記錄的書吏的錄本翻翻,手裏的功勞夠不夠格。”
此話一出,在場的孔家子弟都沉默了。
“少族長,你拿個主意吧。”
“莫說那些大儒本身占了先機,就是南宗那些泥腿子,還時刻惦記著與我北宗爭一爭正統呢,這署名關乎我孔家名聲,斷不能讓啊。”
孔訥的麵上浮現了些冷色。
“我知道。”
“從即刻起,所有人都給我打起精神,發揮你們所有本事,加快速度,做好複核,莫要讓旁人拿了短。”
“至於南宗和那些大儒,我等也當更加盡責的為他們審核一二,以免誤人子弟。”
一眾北宗子弟頓時會意。
滿臉竊喜的應道:“是,少族長!”
宋濂一時也不知該怎麽安慰他們才好。
這世間萬物,終是難以得到公允的。
就好比嫡長子繼承製,就好比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可哪怕是像四書五經釋義校訂這種全看自身儒學底蘊之事,且不論在場這些大儒和孔家嫡傳之間在釋義相左間,哪個的釋義更得人信服。
即便是得出了一樣的釋義。
隻要校訂之人和孔家嫡傳都有參與,天下的讀書人在不明就裏時,八成還是會將校訂之功落在孔家的船身上。
就好似這一切天然該當如此。
這顯然是不公允的,和孔家嫡傳們共事了這麽多天的大儒們,更能體會這幫嫡傳身上,尤其是北宗那股沒由來,幾乎不加遮掩的傲氣。
要麽這幫大儒怎麽下意識的就想排擠孔家呢。
還不是因為這傳承千年的名聲加持,對於功勞或署名的評選影響太特麽作弊了。
作弊到哪怕孔家子弟在四書五經釋意校訂中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但不對外公示能拿得出手,經得起查證的實證,天下人都不會信服,孔家嫡傳居然會是些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貨色的地步。
待一眾大儒們好生發了一通牢騷。
最終還是受益於自身修養,漸漸平複了心中的憤懣,宋濂這才開口規勸道:“諸位都是飽學之士,校訂四書五經釋義,是為天下儒生進學掃清障礙,無論是否有署名之褒獎。”
“吾輩讀書人,都責無旁貸。”
“但你我都知,官學想要廣而告之,順利為天下讀書人所接納,有孔家嫡傳參與其中校訂,事半功倍。”
“之所以一時迷了心竅,妄言排擠孔家,不過是憂心署名之評失了公允。”
“但老朽相信,知府大人敢於作保,就代表朝廷,代表太子殿下能公允的對待此事,篩選出最為公允登上官學校訂署名之賢。”
聽宋濂這話。
有人當即便直言追問:“官學校訂曠日持久,太子殿下遠在應天府,除了欽差,更是一日一人都不曾派來,太史公如何能證,太子殿下能公允評選?“
四周的大儒雖未發言。
但眼裏也滿是相同的疑問。
宋濂嗬嗬一笑:“諸位可是忘了,自我等開始四書五經校訂以來,每日晨間各選一篇釋義,午後坐而論道,相互印證,期間府衙總有一名書吏於我等共居一室,身居一隅而奮筆疾書。”
“待到散去之時,每每需要我等留下署名,對照所錄有無錯繆。”
“何人所譯何篇,成果如何,都有記錄。”
“這,不就是最好的憑證麽?”
在場大儒聞言無不瞪大雙目,麵麵相覷,好似才從模糊的記憶中回想起這個初時還覺新鮮,日久之後,幾乎被他們淡忘的書吏來。
一想到自己曾經的功勞,都有人默默記錄在案在也,不怕有人張冠李戴,竊取他們教化之功。
一中大儒的嘴角竟情不自禁的開始瘋狂上揚。
更是不住的誇讚起安排這個書吏的人來。
“妙啊,這是哪位才俊之謀,待到官學校訂功成之日,某定要好生宴請他。”
“算某一個,同請!”
“事有輕重緩急,要想宴請此人,我等有大把的機會,可是官學校訂的內容就這麽多,孔家來的遲,我等雖然領先一本,但孔家底蘊之深,我等心知肚明,要想在官學上署名,我等還是先辦正事為好。”
“對!速去,速去!”
大儒們頓時一個個開卷。
那矯健的身姿,行進的速度,活像是背後有條惡犬跟著攆。
宋濂搖了搖頭,轉而向一旁的書童吩咐了幾句,便也邁進了架閣庫。
天下大儒苦孔家久矣。
此番道衍的手段雖說不地道,卻也算錯有錯著,希望能激的這些孔家嫡傳拿出些真本事吧。
否則……
辰時末。
孔家南北兩宗的弟子終於聯袂而來。
孔訥與孔議分別作為孔家南北兩宗第五十七代嫡傳,自當領著年輕一輩並進至學院門前。
雖然身後跟隨的兩宗族人相互看不順眼的不在少數,但他們二人還是維持了兩宗少族長最基本的禮儀和體麵。
一同進入學院。
按過往的常例,該當去往各自常駐之地,由族中學問最為高深的族人,搭配一名後進生,一邊幫助記錄查證,一邊也是鞏固自身學識,查漏補缺。
雖說會影響些進度。
但對於他們兩宗而言,首先不被他人挑出錯漏短板才是首要。
身為孔家嫡傳。
可不能傳出去個不學無術的名聲來,哪怕是一點苗頭也不行。
然而今日一來。
平日裏更在那些各地大儒跟前的一名書童卻攔下了他們,將宋濂那邊獲悉的官學憑功評選署名的事情一並轉告了兩宗。
說罷,書童便拱手告辭。
獨留兩宗的子弟聽聞這個消息都愣在當場。
“少族長…”
北宗一名子弟正欲發問,就聽孔訥沉聲打斷道:“先去靜室再說!”
兩宗旋即分離。
北宗校訂的靜室內,孔家子弟們一入座,便七嘴八舌的議論起這本官學校訂後,正本中署名的價值和意義所在。
作為孔家後人。
他們捫心自問,自覺沒有那個才學和機會超越先祖。
但倘若有機會。
他們哪一個又不想揚名天下,而不是作為一名孔家嫡傳的身份被傳揚。
而官學署名,顯然就是近些年來,他們唯一揚名的機遇了。
不說別的。
倘若真在官學上署了名,往後隻要不出錯,憑借著孔家的資源,還怕砸不出來一支新的支脈嗎?
不說在主脈的族譜中留名。
可自個單開一本一點毛病也沒有啊。
一時間,整個孔家北宗都不由得人心浮動。
“肅靜!”
終於,孔訥一聲低喝打斷了所有族人的意淫。
“且不說其中的名額究竟有幾個,隻看三方的譯文進度就知道,我北宗與那些大儒還差了整整一本四書的進度呢!”
“想要在官學上署名。”
“你們自己去那做記錄的書吏的錄本翻翻,手裏的功勞夠不夠格。”
此話一出,在場的孔家子弟都沉默了。
“少族長,你拿個主意吧。”
“莫說那些大儒本身占了先機,就是南宗那些泥腿子,還時刻惦記著與我北宗爭一爭正統呢,這署名關乎我孔家名聲,斷不能讓啊。”
孔訥的麵上浮現了些冷色。
“我知道。”
“從即刻起,所有人都給我打起精神,發揮你們所有本事,加快速度,做好複核,莫要讓旁人拿了短。”
“至於南宗和那些大儒,我等也當更加盡責的為他們審核一二,以免誤人子弟。”
一眾北宗子弟頓時會意。
滿臉竊喜的應道:“是,少族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