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毛骨悚然
開局滿級的我選擇在大明當老六 作者:擺爛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江南富賈?”
一眾族老們嘴裏咀嚼著這個重複出現的群體,心中若有所思。
士農工商,自古有別。
一群有錢的富賈,竟然把自己的手伸到了士人之中,還將人推到了皇室之中,成了儲君之師,他們想幹什麽,不言而喻。
“作為那些江南富賈利益的代表,宋濂能入了中樞,對他們而言就是最大的利好,更別說,他還順利成了太子的老師。”
“即便宋濂十年不出一言。”
“對那些江南富賈而言,也是絕對值得扶持的存在。”
“同時,為了不將雞子放於一籃,他們還同時扶持了江南名士劉伯溫,在朝堂上為他們發聲。”
“正巧,朝堂之上,淮西勳貴一家獨大,洪武皇帝需要有人以為製衡。”
“於是,江南士族乘勢而起。”
聽到這兒,有族老忍不住出言問詢道:“這些江南富賈竟如此狼子野心,竟妄圖染指朝堂?”
“他們究竟是何來頭?”
孔希學搖了搖頭。
“吾曾派人查探,卻如霧裏探花,看不真切。”
“隻知道他們的組成十分複雜,前朝士族,舊時皇商,地方豪強,牽扯甚廣。”
“傳聞富賈沈萬三,就是他們之中的人一手扶持起來,用以試探洪武皇帝的。”
聽聞這秘聞,圍桌而坐的族老中有人驚異的低呼道:“他們想做大明的範蠡不成?”
孔希學搖了搖頭。
“洪武皇帝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
“所以他們轉換了思路,揮金如土,廣交寒門,在恰當的時機,將諸多與他們修好的文人送入朝堂為官,穩紮穩打,不過數載,便已在朝局中舉成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聽到這會。
在場之人已經無人再會輕看江南富賈這四個字所蘊含的力量了。
“可惜,洪武皇帝向來專權,焉能察覺不出他們的意圖。”
“隻是朝局需要,所以沒有對他們動手罷了。”
“可小懲大誡,殺雞儆猴卻在所難免。”
“所以,劉伯溫死了。”
“死在了洪武皇帝默許的,淮西勳貴的攻訐之下。”
“並借劉伯溫的死,一石二鳥的敲打了江南富賈,同時設下了廢除宰相製,警醒淮西舊部的死局。”
“至於宋濂。”
“大略是他真的品性高潔,乃至超出了那些江南富賈的預料,正心誠意的教導太子朱標成才,根本沒動將皇權關進禮教藩籬之念,以至於挑剔且暗地提防著他的洪武皇帝都沒挑出他的短,準予他功成身退,放他告老還鄉了。”
聽著孔希學話裏的唏噓與敬意。
在場的族老亦感同身受。
對宋濂而言,太子之師四個字,大略不是褒獎,而是一種警醒,一種責任罷。
“宋龍圖倒是踐行了他的理想。”
“可那些江南富賈又怎願自己的投入打了水漂。”
“依照他們數月之前拜訪我之言,他們是意欲將宋濂之孫推入胡惟庸案的牽連中,犧牲不聽話的宋濂,用以敲打那些江南士人,並離間洪武皇帝及太子,以此為他們出氣。”
“如若沒有太子修書,複請宋龍圖於蘇州府重修四書五經釋義,讓那些江南富賈重新看到了他身上的價值,你們以為,宋龍圖的下場如何?”
“嘶。”
在場的族老無不側目動容。
更有人直接規勸道:“族長,這些江南富賈重利而忘義,短視且無德。”
“孔家斷不能與之牽扯過多,否則恐有大患啊。”
孔希學扼腕歎息道:“吾當然知曉,否則,當初便不會極力勸阻族人南下了。”
“江南之地,本就是他們經營之所。”
“官學校訂,是繼他們投資宋濂失利後,另一條擴大影響之途,更被他們視為對自身失利的補償,絕不會容他人窺伺。”
“縱然南下的族人此番沒有遭到栽贓陷害。”
“將來也必逃不開此劫。”
一時間。
原本支持南下的族老們腸子都快悔青了。
不過下一秒,他們就反應了過來。
等等。
此番?
將來?
所有人猛的抬起頭望向孔希學,
“族長,您的意思是,此番南下的族人遭難,非是那些江南富賈作祟?”
“當然不是。”
孔希學篤定的否認道:“若是江南富賈設局,他們還沒那個本事,將南宗孔家請來設局。”
“汝等可以否認南宗的正統。”
“但不可否認他們的教養。”
這話一出,就算是蓋棺定論。
雖然不願意承認南宗讓爵之過往,可南宗禮教同樣出自曲阜本家是不爭的事實。
否認他們的教養和氣節,就相當於否認自己的祖宗。
視為大逆不道。
“那是誰設計構陷的孔家?”
“蘇州府之局,錯綜複雜,朝廷三司欽差赴蘇州普查案卻隻用了短短兩日,就查的水落石出,證據確鑿,汝等以為還能是誰的手筆?”
“族長的意思是……洪武皇帝?”
孔希學沉默了半晌。
搖頭唏噓道:“若是洪武皇帝還好。”
“怕就怕不是啊。”
“族人南下之際,洪武皇帝已至鳳陽避暑。”
“鳳陽與蘇州府之間幾近八百裏地,就算是八百裏加急,也不可能反應的如此敏捷,除非事先布局,且一切變化都在布局之內。”
“但這可能麽?”
“吾子孔訥與思路族老之能,諸位族老心知肚明。”
“若非才智遠盛於他,但有不利,孔訥即便無法破局,也能抽身斷腕,以求自保吧。”
“而刨除了洪武皇帝,能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內調離人手設下此局,誘使孔訥翻下大錯,還不給孔訥及思路族老反應和彌補時間的人,除了當今太子或太子所屬,焉能有第二人乎?”
這個揣測一出。
整間密室便再度陷入了死寂。
對孔家而言,如果說有什麽苦難是比讓一個暴君嫌惡了更加難受的,那大概就是這個暴君的繼承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
洪武皇帝對他們尚且是敬而遠之。
眼不見心不煩。
而當今太子,卻隻是瞅著他們礙眼,認為孔家的存在阻礙了王朝的教化推行,就故意設局,踩著孔家千年的名望踮腳,以此推行王化。
若朱家的皇帝此後都循此例,他曲阜孔家還要不要活了?
難怪族長要這麽決絕的放棄南下的族人。
倘若真的設法施救,隻怕還有更大的口袋等著孔家往裏鑽吧。
一眾族老們嘴裏咀嚼著這個重複出現的群體,心中若有所思。
士農工商,自古有別。
一群有錢的富賈,竟然把自己的手伸到了士人之中,還將人推到了皇室之中,成了儲君之師,他們想幹什麽,不言而喻。
“作為那些江南富賈利益的代表,宋濂能入了中樞,對他們而言就是最大的利好,更別說,他還順利成了太子的老師。”
“即便宋濂十年不出一言。”
“對那些江南富賈而言,也是絕對值得扶持的存在。”
“同時,為了不將雞子放於一籃,他們還同時扶持了江南名士劉伯溫,在朝堂上為他們發聲。”
“正巧,朝堂之上,淮西勳貴一家獨大,洪武皇帝需要有人以為製衡。”
“於是,江南士族乘勢而起。”
聽到這兒,有族老忍不住出言問詢道:“這些江南富賈竟如此狼子野心,竟妄圖染指朝堂?”
“他們究竟是何來頭?”
孔希學搖了搖頭。
“吾曾派人查探,卻如霧裏探花,看不真切。”
“隻知道他們的組成十分複雜,前朝士族,舊時皇商,地方豪強,牽扯甚廣。”
“傳聞富賈沈萬三,就是他們之中的人一手扶持起來,用以試探洪武皇帝的。”
聽聞這秘聞,圍桌而坐的族老中有人驚異的低呼道:“他們想做大明的範蠡不成?”
孔希學搖了搖頭。
“洪武皇帝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
“所以他們轉換了思路,揮金如土,廣交寒門,在恰當的時機,將諸多與他們修好的文人送入朝堂為官,穩紮穩打,不過數載,便已在朝局中舉成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聽到這會。
在場之人已經無人再會輕看江南富賈這四個字所蘊含的力量了。
“可惜,洪武皇帝向來專權,焉能察覺不出他們的意圖。”
“隻是朝局需要,所以沒有對他們動手罷了。”
“可小懲大誡,殺雞儆猴卻在所難免。”
“所以,劉伯溫死了。”
“死在了洪武皇帝默許的,淮西勳貴的攻訐之下。”
“並借劉伯溫的死,一石二鳥的敲打了江南富賈,同時設下了廢除宰相製,警醒淮西舊部的死局。”
“至於宋濂。”
“大略是他真的品性高潔,乃至超出了那些江南富賈的預料,正心誠意的教導太子朱標成才,根本沒動將皇權關進禮教藩籬之念,以至於挑剔且暗地提防著他的洪武皇帝都沒挑出他的短,準予他功成身退,放他告老還鄉了。”
聽著孔希學話裏的唏噓與敬意。
在場的族老亦感同身受。
對宋濂而言,太子之師四個字,大略不是褒獎,而是一種警醒,一種責任罷。
“宋龍圖倒是踐行了他的理想。”
“可那些江南富賈又怎願自己的投入打了水漂。”
“依照他們數月之前拜訪我之言,他們是意欲將宋濂之孫推入胡惟庸案的牽連中,犧牲不聽話的宋濂,用以敲打那些江南士人,並離間洪武皇帝及太子,以此為他們出氣。”
“如若沒有太子修書,複請宋龍圖於蘇州府重修四書五經釋義,讓那些江南富賈重新看到了他身上的價值,你們以為,宋龍圖的下場如何?”
“嘶。”
在場的族老無不側目動容。
更有人直接規勸道:“族長,這些江南富賈重利而忘義,短視且無德。”
“孔家斷不能與之牽扯過多,否則恐有大患啊。”
孔希學扼腕歎息道:“吾當然知曉,否則,當初便不會極力勸阻族人南下了。”
“江南之地,本就是他們經營之所。”
“官學校訂,是繼他們投資宋濂失利後,另一條擴大影響之途,更被他們視為對自身失利的補償,絕不會容他人窺伺。”
“縱然南下的族人此番沒有遭到栽贓陷害。”
“將來也必逃不開此劫。”
一時間。
原本支持南下的族老們腸子都快悔青了。
不過下一秒,他們就反應了過來。
等等。
此番?
將來?
所有人猛的抬起頭望向孔希學,
“族長,您的意思是,此番南下的族人遭難,非是那些江南富賈作祟?”
“當然不是。”
孔希學篤定的否認道:“若是江南富賈設局,他們還沒那個本事,將南宗孔家請來設局。”
“汝等可以否認南宗的正統。”
“但不可否認他們的教養。”
這話一出,就算是蓋棺定論。
雖然不願意承認南宗讓爵之過往,可南宗禮教同樣出自曲阜本家是不爭的事實。
否認他們的教養和氣節,就相當於否認自己的祖宗。
視為大逆不道。
“那是誰設計構陷的孔家?”
“蘇州府之局,錯綜複雜,朝廷三司欽差赴蘇州普查案卻隻用了短短兩日,就查的水落石出,證據確鑿,汝等以為還能是誰的手筆?”
“族長的意思是……洪武皇帝?”
孔希學沉默了半晌。
搖頭唏噓道:“若是洪武皇帝還好。”
“怕就怕不是啊。”
“族人南下之際,洪武皇帝已至鳳陽避暑。”
“鳳陽與蘇州府之間幾近八百裏地,就算是八百裏加急,也不可能反應的如此敏捷,除非事先布局,且一切變化都在布局之內。”
“但這可能麽?”
“吾子孔訥與思路族老之能,諸位族老心知肚明。”
“若非才智遠盛於他,但有不利,孔訥即便無法破局,也能抽身斷腕,以求自保吧。”
“而刨除了洪武皇帝,能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內調離人手設下此局,誘使孔訥翻下大錯,還不給孔訥及思路族老反應和彌補時間的人,除了當今太子或太子所屬,焉能有第二人乎?”
這個揣測一出。
整間密室便再度陷入了死寂。
對孔家而言,如果說有什麽苦難是比讓一個暴君嫌惡了更加難受的,那大概就是這個暴君的繼承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
洪武皇帝對他們尚且是敬而遠之。
眼不見心不煩。
而當今太子,卻隻是瞅著他們礙眼,認為孔家的存在阻礙了王朝的教化推行,就故意設局,踩著孔家千年的名望踮腳,以此推行王化。
若朱家的皇帝此後都循此例,他曲阜孔家還要不要活了?
難怪族長要這麽決絕的放棄南下的族人。
倘若真的設法施救,隻怕還有更大的口袋等著孔家往裏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