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呂喦
洪荒:吾為地仙之祖,逆天改命 作者:所謂伊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周朝八年,冬十一月。
姬昌繼其父西伯昌,姬曆之祖業,正西伯侯位,在位五十年,兵敗青龍關,病逝於燕山之上,諡號“文王”。
正值寒冬,大雪封山,其子姬發以馬革裹周王遺體,於薑子牙同土行孫二人護送之下,帶敗軍之將逃至西岐。
當燕山之上的烽火台被再度引燃,青龍關之內,呐喊激昂之聲響徹九霄雲外。
見此情景,申公豹當即一紙文書,送往王城,又調虎符,命劉環攜魔家四將發兵西岐,一鼓作氣,直搗黃龍。
他自身則帶領數萬精兵,坐鎮青龍後方,以便於調度馳援四方。
西岐城。
古老斑駁,卻又高聳威武的雄城之上,顧不得內心萬分悲涼,正值迫在眉睫之際,薑子牙攜文武百官,薦姬發即日登基,以正大統。
“國不可一日無君,還請太子即日登基,老臣料想,商賊討伐之軍,此時已將兵臨城下,迫在眉睫矣!”
滿頭銀發的薑子牙位列百官之首,他側步而出,立於殿正中,長揖觸地。
見此,百官齊齊作揖高呼:
“懇請太子即日登基。”
見百官如此儀態,姬發反而眉頭微皺,他端坐龍椅之上,頭上所戴並非帝王冠冕,而是孝廉。
“吾父方身死,豈有即日登基的道理,眾卿莫不是想陷孤王於不仁不孝也?!”
姬發態度強硬,嗬斥了殿下眾官一句,便當即搖頭否決。
聞言,殿側旁聽的土行孫,嗤笑一聲,微微搖頭,旋即收回目光,不再去看眾人惺惺作態,
終是在百官的死諫之下,姬發於帝陵守孝一日,這才持印授柄,即位周王大統。
西岐城頭之上,頭戴珠簾寶冠,身穿紅黃帝袍的姬發,以雙手駐在城頭之上,眺望著遠方綿延而至的商湯大軍,他五指微微顫抖,手背青筋蠕動,驀然轉身,望向自家丞相,沉聲道:
“絕不能讓商賊大軍,渡過黃河天險,否則吾等如何抵抗?”
聞言,薑子牙撫須不語,沉默許久,這才嗓音沉靜道:
“商賊城都所在,與吾西岐相隔甚遠,隻需斬斷其糧草補給,且待天時,自可保西岐暫時無憂。”
“暫時無憂?”
姬發反複咀嚼著此四字,苦笑一聲搖頭歎息道:
“即便躲得過一時,又怎可躲過一世?”
見姬發麵露頹然之色,薑子牙不由眉頭緊鎖,他咬了咬牙,朝著姬發鄭重一禮,字字鏗鏘道:
“罷罷罷,即便舍去此身不要,吾此番定要請得大能前來相助,以解此劫!”
言罷,薑子牙招手喚來四不像,正欲騎乘其上,耳畔忽得響起一道淡漠的嗓音。
“貧道呂喦,奉師尊太清聖人之命,特來相助。”
聞聽此聲,薑子牙猛然回首,便見一縷純陽之光,自天際傾斜而下,待光華收斂,自內裏緩緩走出一人。
身穿淡黃道袍,上繡文火飛鳥,腦後烏黑發絲以一根烏木道簪束起,背負一柄長劍,劍身以棉布纏繞,縛於肩頭,體態修長且健碩,眉目狹長的呂喦道人踱步而出。
隻是朝著人間帝王輕輕頷首示意,繼而同薑子牙稽首還禮過後,呂喦道人便矗立一旁,閉目過後,再不發一言。
“這……”
姬發張了張嘴,目光望向自家丞相,期待後者的介紹,對此,薑子牙同樣一頭霧水,雖說此番並非首次得見此人,卻並不熟絡,隻知此人乃自家師伯的弟子,僅此而已。
反觀方才斜靠於城頭之上的土行孫,此時卻臉色大變,他連忙正了正衣襟,朝著呂喦道人打了個稽首,恭敬問候道:
“弟子土行孫,師承懼留孫,拜見師伯。”
聞言,呂喦道人隻是眼皮微抬,打量了一眼土行孫,微微頷首,自鼻尖輕“嗯”了一聲,便算是回禮認可。
見此,土行孫卻是未有半點惱怒之色,反而再度朝著呂喦道人躬身一禮,這才退去一旁。
見此情景,縱使心中有百般疑慮,皆被薑子牙強行壓下,他連忙躬身朝著姬昌而拜,朗聲道:
“還請王上速速下旨,老臣願帶兵親往,拒商賊於黃河之畔。”
聞言,姬發當即命人取來虎符,交托薑子牙之手,他大手攥住後者手腕,言語真切道:
“周朝生死存亡,皆係於丞相之手……請受姬發一拜!”
言罷,姬發退後一步,朝著薑子牙躬身一禮,後者坦然受之,他雙手虛扶,深邃的眼眸似蘊藏光陰,追憶道:
“昔年老臣同先王,相遇渭水之畔,曾許下承諾,保大周八百載基業,此絕非戲言也。”
言罷,薑子牙手持虎符朝著城下走去,行至土行孫身側,不忘眼神示意其跟隨,見此,後者自然知曉其用意,故而轉身跟隨。
二人並肩拾階而下,薑子牙大手摩挲著掌心虎符,眼眸打量著城中穿梭的人流。
“師侄,識得此人?”
聞言,土行孫不禁微微側頭,用眼角餘光再度掃視一眼城頭之上,囁嚅片刻,這才輕輕頷首。
“呂喦此名諱,師叔或從未聽聞,然,吾若提及一人,師叔當自知。”
“東王公……師叔可有耳聞?”
薑子牙眉頭一挑,似在回響,土行孫見此神情,搖頭一笑。
“此人垂名於上古,距今太過遙遠,師叔不知,倒也情理之中,吾也是恰聞師尊提及,故而有所了解。”
見薑子牙欲再度追問,土行孫擺了擺手,他食指貼於唇下,示意不必再問,反而輕笑一聲,出言寬慰。
“師叔且寬心,有此人坐鎮西岐,此番定無憂矣。”
聞言,薑子牙張了張嘴,低頭俯瞰了掌心瑩綠虎符一眼,呢喃細語。
“願如爾所言一般……”
搖了搖頭,將諸多想法拋於腦後,薑子牙騎乘四不像降臨於城外軍帳之中,將守城甲士,連同青龍關敗軍之兵整頓,攜舉國之力,共計大軍六十萬餘,皆調往黃河之畔,厲兵秣馬,嚴陣以待。
姬昌繼其父西伯昌,姬曆之祖業,正西伯侯位,在位五十年,兵敗青龍關,病逝於燕山之上,諡號“文王”。
正值寒冬,大雪封山,其子姬發以馬革裹周王遺體,於薑子牙同土行孫二人護送之下,帶敗軍之將逃至西岐。
當燕山之上的烽火台被再度引燃,青龍關之內,呐喊激昂之聲響徹九霄雲外。
見此情景,申公豹當即一紙文書,送往王城,又調虎符,命劉環攜魔家四將發兵西岐,一鼓作氣,直搗黃龍。
他自身則帶領數萬精兵,坐鎮青龍後方,以便於調度馳援四方。
西岐城。
古老斑駁,卻又高聳威武的雄城之上,顧不得內心萬分悲涼,正值迫在眉睫之際,薑子牙攜文武百官,薦姬發即日登基,以正大統。
“國不可一日無君,還請太子即日登基,老臣料想,商賊討伐之軍,此時已將兵臨城下,迫在眉睫矣!”
滿頭銀發的薑子牙位列百官之首,他側步而出,立於殿正中,長揖觸地。
見此,百官齊齊作揖高呼:
“懇請太子即日登基。”
見百官如此儀態,姬發反而眉頭微皺,他端坐龍椅之上,頭上所戴並非帝王冠冕,而是孝廉。
“吾父方身死,豈有即日登基的道理,眾卿莫不是想陷孤王於不仁不孝也?!”
姬發態度強硬,嗬斥了殿下眾官一句,便當即搖頭否決。
聞言,殿側旁聽的土行孫,嗤笑一聲,微微搖頭,旋即收回目光,不再去看眾人惺惺作態,
終是在百官的死諫之下,姬發於帝陵守孝一日,這才持印授柄,即位周王大統。
西岐城頭之上,頭戴珠簾寶冠,身穿紅黃帝袍的姬發,以雙手駐在城頭之上,眺望著遠方綿延而至的商湯大軍,他五指微微顫抖,手背青筋蠕動,驀然轉身,望向自家丞相,沉聲道:
“絕不能讓商賊大軍,渡過黃河天險,否則吾等如何抵抗?”
聞言,薑子牙撫須不語,沉默許久,這才嗓音沉靜道:
“商賊城都所在,與吾西岐相隔甚遠,隻需斬斷其糧草補給,且待天時,自可保西岐暫時無憂。”
“暫時無憂?”
姬發反複咀嚼著此四字,苦笑一聲搖頭歎息道:
“即便躲得過一時,又怎可躲過一世?”
見姬發麵露頹然之色,薑子牙不由眉頭緊鎖,他咬了咬牙,朝著姬發鄭重一禮,字字鏗鏘道:
“罷罷罷,即便舍去此身不要,吾此番定要請得大能前來相助,以解此劫!”
言罷,薑子牙招手喚來四不像,正欲騎乘其上,耳畔忽得響起一道淡漠的嗓音。
“貧道呂喦,奉師尊太清聖人之命,特來相助。”
聞聽此聲,薑子牙猛然回首,便見一縷純陽之光,自天際傾斜而下,待光華收斂,自內裏緩緩走出一人。
身穿淡黃道袍,上繡文火飛鳥,腦後烏黑發絲以一根烏木道簪束起,背負一柄長劍,劍身以棉布纏繞,縛於肩頭,體態修長且健碩,眉目狹長的呂喦道人踱步而出。
隻是朝著人間帝王輕輕頷首示意,繼而同薑子牙稽首還禮過後,呂喦道人便矗立一旁,閉目過後,再不發一言。
“這……”
姬發張了張嘴,目光望向自家丞相,期待後者的介紹,對此,薑子牙同樣一頭霧水,雖說此番並非首次得見此人,卻並不熟絡,隻知此人乃自家師伯的弟子,僅此而已。
反觀方才斜靠於城頭之上的土行孫,此時卻臉色大變,他連忙正了正衣襟,朝著呂喦道人打了個稽首,恭敬問候道:
“弟子土行孫,師承懼留孫,拜見師伯。”
聞言,呂喦道人隻是眼皮微抬,打量了一眼土行孫,微微頷首,自鼻尖輕“嗯”了一聲,便算是回禮認可。
見此,土行孫卻是未有半點惱怒之色,反而再度朝著呂喦道人躬身一禮,這才退去一旁。
見此情景,縱使心中有百般疑慮,皆被薑子牙強行壓下,他連忙躬身朝著姬昌而拜,朗聲道:
“還請王上速速下旨,老臣願帶兵親往,拒商賊於黃河之畔。”
聞言,姬發當即命人取來虎符,交托薑子牙之手,他大手攥住後者手腕,言語真切道:
“周朝生死存亡,皆係於丞相之手……請受姬發一拜!”
言罷,姬發退後一步,朝著薑子牙躬身一禮,後者坦然受之,他雙手虛扶,深邃的眼眸似蘊藏光陰,追憶道:
“昔年老臣同先王,相遇渭水之畔,曾許下承諾,保大周八百載基業,此絕非戲言也。”
言罷,薑子牙手持虎符朝著城下走去,行至土行孫身側,不忘眼神示意其跟隨,見此,後者自然知曉其用意,故而轉身跟隨。
二人並肩拾階而下,薑子牙大手摩挲著掌心虎符,眼眸打量著城中穿梭的人流。
“師侄,識得此人?”
聞言,土行孫不禁微微側頭,用眼角餘光再度掃視一眼城頭之上,囁嚅片刻,這才輕輕頷首。
“呂喦此名諱,師叔或從未聽聞,然,吾若提及一人,師叔當自知。”
“東王公……師叔可有耳聞?”
薑子牙眉頭一挑,似在回響,土行孫見此神情,搖頭一笑。
“此人垂名於上古,距今太過遙遠,師叔不知,倒也情理之中,吾也是恰聞師尊提及,故而有所了解。”
見薑子牙欲再度追問,土行孫擺了擺手,他食指貼於唇下,示意不必再問,反而輕笑一聲,出言寬慰。
“師叔且寬心,有此人坐鎮西岐,此番定無憂矣。”
聞言,薑子牙張了張嘴,低頭俯瞰了掌心瑩綠虎符一眼,呢喃細語。
“願如爾所言一般……”
搖了搖頭,將諸多想法拋於腦後,薑子牙騎乘四不像降臨於城外軍帳之中,將守城甲士,連同青龍關敗軍之兵整頓,攜舉國之力,共計大軍六十萬餘,皆調往黃河之畔,厲兵秣馬,嚴陣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