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斷路
洪荒:吾為地仙之祖,逆天改命 作者:所謂伊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說著,鎮元子輕歎一聲,揮袖間棋盤欲再次聚攏,便見通天道人眉頭一凝,五指張開棋盤應聲而碎,他拄劍而起,嗓音淡漠,“棋局下之何用?不若以吾之劍陣碎其二者法身。”
“此二人不過釣者之餌,與其纏鬥無非浪費氣力罷了。”
鎮元子低頭看著身前棋子,雖棋盤盡碎,棋子卻猶自懸浮不動,他雙眸緊盯棋局,伸手摩挲下頜,陷入沉思。
便見棋盤之上,黑子星羅棋布遍地生花,將白子圍的水泄不通,氣通之地不過四五。
見鎮元子仍自顧自打量棋局,通天道人眉頭愈發緊皺,繼而便冷哼一聲,以雙指作劍隨意擊碎一枚白子。
鎮元子猛然抬頭,深邃的雙眸緊盯著通天道人臉龐,神色複雜悵然道:
“時也,命也?”
說著,他抬手攝來那顆四分五裂的白子,放置於掌心,遞到通天身前,似笑非笑道:
“棋盤之上非芸芸眾生,乃是貧道據洪荒門教所化,道友可知,汝方才擊碎之棋子,為何代表也?”
看著鎮元子似笑非笑的神情,通天道人不由眉頭一跳,心有所感試探道:
“貧道截教門下,蓬萊金鼇一脈?”
鎮元子遲疑片刻,終是微微頷首,對此,通天道人並未有過多言語,他抬頭打量了一眼屏障外盤膝而坐的元始道人,這才歎息一聲,追憶往昔,嘶啞開口:
“吾等三清,化形於洪荒一等一,洞天福地昆侖仙山之上。”
“吾等生來得道,雖出同根,卻秉性迥異。”
“大兄生來寡淡無爭,似世間看客,事事無為。”
“二兄元始則脾性孤傲,且自視甚高,凡俗之類皆難以入其眼,最為看重根腳福源,尤為見不得披鱗帶甲,濕生卵化之輩,道友可知為何?”
聞言,鎮元子蹙眉,並未急於答複,反而沉思許久,這才開口道:
“道不同。”
“元始道合為天,意為順應天時,感悟天意,順天而行。”
“所謂妖怪者,蓋精氣之依物也,氣亂於中,物變於外,形神氣質,表裏之用也,本於五行,通於五事,雖消息升降,化動萬端,其於休咎之征,皆可得域而論矣。”
“本意蒙昧五行,不悟其天,即便得道羽化,難過心關,恰同其道所背,又非天地鍾愛,故不喜也,道友以為然?”
通天道人默然頷首,旋即又輕輕搖頭。
“或許如此,道友所言“道不同”卻是極。”
“然,於貧道所觀,眾生皆有向道之心,何有類別之分?”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生靈求道,或為超脫生死,或為逍遙天地。”
“自女媧師妹造物創人,觀世間人族尋仙求道者,更為駁雜,或為長生久視,或為驅妖降魔,或為口腹之欲,或為無病無災,吾觀眾生,所求無非一線生機,為何需感悟天意,順自然而為,眾生所求,此……非道也?”
聽到通天道人的反問,鎮元子張了張口,卻無言以對。
尋道者,所尋之道為何?是謂純粹向道之心?何為向道之心?
是謂“果位”,是謂“聖人?”
搖了搖頭,將諸多想法摒棄,便又聽通天道人開口道:
“大道三千,殊途同歸,合道於天或為上乘,故分三六九等,依才教化。貧道亦自知門下弟子品行駁雜,良莠不齊,然……萬物無始,有教無類!所求無非一線生機,何錯之有?”
“何錯之有!!”
“爾等既執意斷絕眾生求道之門,斷吾截教傳承,吾便斷了爾等通天之路,若想擺脫天道束縛,跨過天外之門,遨遊太虛……”
“那便先行跨過貧道手中誅仙劍。”
恰逢此時,盤坐於陣外的元始道人,似心有所感一般,忽而睜開雙眸,目光似透過層層屏障結界,同通天道人漠然對視。
同一時刻。
東方腹地為北向。
蒼翠茂密的樹木參天之巨,向陽而生,其下澤水黝黑且深邃,粼粼水波間偶有鱗甲之屬遊曳穿梭於水澤之內,或有飛禽之屬飄落枝頭灌木之上。
忽而,平地有微風徐來,不知幾時,那密密麻麻數之不清的獐澤之怪盡數化作人形,或屹立枝頭或懸浮黑水之上。
多寶道人身形顯現懸停於一眾師弟之前,朝著密林外,斜座於青牛背脊之上的高大老者作揖行禮道:
“弟子多寶,見過太上師伯。”
慈眉善目,滿頭白發的太上老君,笑著輕輕頷首,掃視了一眼截教眾仙,這才將目光重新落在多寶道人身上,撫須開口道:
“此番劫難因截闡二教而起,爾等師尊同天外戰二聖,便是為了爾等消弭人間業火,此番興師動眾入劫而去,豈非徒增煩惱死傷?”
“速速退去,自即日起截教隱世東海,封山會元之內,其門內弟子不得擅出,或去留隨意,晝夜過後,法旨自降。”
聞聽此言,一眾截教弟子不由麵麵相覷,將目光望向為首的多寶大師兄。
多寶道人挑了挑眉,微眯的雙眸審視著這位老子師伯所化善屍,緊了緊背後劍匣,再度躬身一禮道:
“未曾得收師尊法旨,師伯或有信物靈寶以為憑證否?”
聞言,太上道人默不作聲,霎時間密林寂靜的可怕,就連蟲鳴鳥叫也盡數止聲,見此情景,多寶道人眼中精光一閃,背於身後的手掌悄悄掐動法印。
其身後一眾截教弟子見此法印,皆驀然後退變幻身形,或盤坐於澤水之上,或結印於虛空之間,或取出各自靈寶法器,嚴陣以待。
“唉。”
突然,天地間一聲宏大的歎息響起,繼而傳來亢長悠揚的念誦。
“袞袞紅塵客,三千苦難人。”
“西方妙法界,靈山極樂天。”
“慈悲憫蒼生,接引渡其身。”
“阿彌陀佛。”
耳畔雷音滾滾,梵音似洗滌神魄,令人如癡如醉,截教眾仙不由抬頭望去,便見一璀璨金身自遠方踏空而來,周身金芒之盛,竟掩蓋大日之輝。
那璀璨金身步步生蓮,於天地之間留下煊赫金芒,方一浮現還在極為遙遠的天際,卻於轉瞬之間踏至眾仙頭頂,金光收斂,顯化一微胖道人身形,身穿百衲袈裟,手持七寶妙樹,腦後功德金輪徐徐旋轉。
“貧僧拜見聖人。”
準提道人雙手合十,方一現身便朝太上老君行了個佛禮,見後者微微頷首,這才麵帶笑容開口道:
“貧僧此來,乃為兌現元始聖人承諾,接引截教業果纏身者,前往須彌靈山。”
“道友自便。”
太上老君撫須頷首,座下青牛低鳴一聲,擺了擺牛頭朝著遠山而去。
待後者遠去,準提道人這才緩緩轉身,麵龐笑容不再。
“準提,爾佛門莫不是欲與吾截教為敵?”
多寶道人脊背筆直,麵色冰冷,即便麵對聖人三屍他也不曾膽怯半分,何況區區準提道人。
麵對多寶道人的喝問,準提道人不語,他依舊保持著雙手合十姿態,微微垂下頭顱,在其身後,兩尊巍峨法相分化而出,一尊仙風道骨神韻天成,一尊青麵獠牙魔焰滔天。
“布陣,萬仙大陣,起!”
看著兩尊巍峨法相,多寶道人氣勢更盛,他不退反進,背後長劍衝天而起,腳下陣紋擴散,一尊十數萬丈法相自其身後騰升而起,欲與身前兩尊高山仰止般的擎天法相爭鋒。
在其身後,一道道光華綻放,截教群仙皆手持陣旗隨多寶道人法相衝天而起,群仙猶如一顆顆璀璨星辰一般,朝著法相匯聚,每匯聚一人,多寶道人法相便拔高萬丈,不多時,一尊無邊廣大的法相便佇立於天地之間。
法相佇劍而立,其色青如寶玉,劍柄形似蓮蓬,劍身之上刻有二字,名曰“青萍”。
法相則麵容模糊,神似多寶,身軀則由一道道形如圓盤,其上布滿龜甲紋路的陣法所化。矗立天地之間,自遠觀望去,準提道人善惡兩屍竟不過其腰腹之高,遠方連綿不絕的千丈群山,於其腳下如同一簇簇,螻蟻挖掘蟻穴所留下的土漬。
“此二人不過釣者之餌,與其纏鬥無非浪費氣力罷了。”
鎮元子低頭看著身前棋子,雖棋盤盡碎,棋子卻猶自懸浮不動,他雙眸緊盯棋局,伸手摩挲下頜,陷入沉思。
便見棋盤之上,黑子星羅棋布遍地生花,將白子圍的水泄不通,氣通之地不過四五。
見鎮元子仍自顧自打量棋局,通天道人眉頭愈發緊皺,繼而便冷哼一聲,以雙指作劍隨意擊碎一枚白子。
鎮元子猛然抬頭,深邃的雙眸緊盯著通天道人臉龐,神色複雜悵然道:
“時也,命也?”
說著,他抬手攝來那顆四分五裂的白子,放置於掌心,遞到通天身前,似笑非笑道:
“棋盤之上非芸芸眾生,乃是貧道據洪荒門教所化,道友可知,汝方才擊碎之棋子,為何代表也?”
看著鎮元子似笑非笑的神情,通天道人不由眉頭一跳,心有所感試探道:
“貧道截教門下,蓬萊金鼇一脈?”
鎮元子遲疑片刻,終是微微頷首,對此,通天道人並未有過多言語,他抬頭打量了一眼屏障外盤膝而坐的元始道人,這才歎息一聲,追憶往昔,嘶啞開口:
“吾等三清,化形於洪荒一等一,洞天福地昆侖仙山之上。”
“吾等生來得道,雖出同根,卻秉性迥異。”
“大兄生來寡淡無爭,似世間看客,事事無為。”
“二兄元始則脾性孤傲,且自視甚高,凡俗之類皆難以入其眼,最為看重根腳福源,尤為見不得披鱗帶甲,濕生卵化之輩,道友可知為何?”
聞言,鎮元子蹙眉,並未急於答複,反而沉思許久,這才開口道:
“道不同。”
“元始道合為天,意為順應天時,感悟天意,順天而行。”
“所謂妖怪者,蓋精氣之依物也,氣亂於中,物變於外,形神氣質,表裏之用也,本於五行,通於五事,雖消息升降,化動萬端,其於休咎之征,皆可得域而論矣。”
“本意蒙昧五行,不悟其天,即便得道羽化,難過心關,恰同其道所背,又非天地鍾愛,故不喜也,道友以為然?”
通天道人默然頷首,旋即又輕輕搖頭。
“或許如此,道友所言“道不同”卻是極。”
“然,於貧道所觀,眾生皆有向道之心,何有類別之分?”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生靈求道,或為超脫生死,或為逍遙天地。”
“自女媧師妹造物創人,觀世間人族尋仙求道者,更為駁雜,或為長生久視,或為驅妖降魔,或為口腹之欲,或為無病無災,吾觀眾生,所求無非一線生機,為何需感悟天意,順自然而為,眾生所求,此……非道也?”
聽到通天道人的反問,鎮元子張了張口,卻無言以對。
尋道者,所尋之道為何?是謂純粹向道之心?何為向道之心?
是謂“果位”,是謂“聖人?”
搖了搖頭,將諸多想法摒棄,便又聽通天道人開口道:
“大道三千,殊途同歸,合道於天或為上乘,故分三六九等,依才教化。貧道亦自知門下弟子品行駁雜,良莠不齊,然……萬物無始,有教無類!所求無非一線生機,何錯之有?”
“何錯之有!!”
“爾等既執意斷絕眾生求道之門,斷吾截教傳承,吾便斷了爾等通天之路,若想擺脫天道束縛,跨過天外之門,遨遊太虛……”
“那便先行跨過貧道手中誅仙劍。”
恰逢此時,盤坐於陣外的元始道人,似心有所感一般,忽而睜開雙眸,目光似透過層層屏障結界,同通天道人漠然對視。
同一時刻。
東方腹地為北向。
蒼翠茂密的樹木參天之巨,向陽而生,其下澤水黝黑且深邃,粼粼水波間偶有鱗甲之屬遊曳穿梭於水澤之內,或有飛禽之屬飄落枝頭灌木之上。
忽而,平地有微風徐來,不知幾時,那密密麻麻數之不清的獐澤之怪盡數化作人形,或屹立枝頭或懸浮黑水之上。
多寶道人身形顯現懸停於一眾師弟之前,朝著密林外,斜座於青牛背脊之上的高大老者作揖行禮道:
“弟子多寶,見過太上師伯。”
慈眉善目,滿頭白發的太上老君,笑著輕輕頷首,掃視了一眼截教眾仙,這才將目光重新落在多寶道人身上,撫須開口道:
“此番劫難因截闡二教而起,爾等師尊同天外戰二聖,便是為了爾等消弭人間業火,此番興師動眾入劫而去,豈非徒增煩惱死傷?”
“速速退去,自即日起截教隱世東海,封山會元之內,其門內弟子不得擅出,或去留隨意,晝夜過後,法旨自降。”
聞聽此言,一眾截教弟子不由麵麵相覷,將目光望向為首的多寶大師兄。
多寶道人挑了挑眉,微眯的雙眸審視著這位老子師伯所化善屍,緊了緊背後劍匣,再度躬身一禮道:
“未曾得收師尊法旨,師伯或有信物靈寶以為憑證否?”
聞言,太上道人默不作聲,霎時間密林寂靜的可怕,就連蟲鳴鳥叫也盡數止聲,見此情景,多寶道人眼中精光一閃,背於身後的手掌悄悄掐動法印。
其身後一眾截教弟子見此法印,皆驀然後退變幻身形,或盤坐於澤水之上,或結印於虛空之間,或取出各自靈寶法器,嚴陣以待。
“唉。”
突然,天地間一聲宏大的歎息響起,繼而傳來亢長悠揚的念誦。
“袞袞紅塵客,三千苦難人。”
“西方妙法界,靈山極樂天。”
“慈悲憫蒼生,接引渡其身。”
“阿彌陀佛。”
耳畔雷音滾滾,梵音似洗滌神魄,令人如癡如醉,截教眾仙不由抬頭望去,便見一璀璨金身自遠方踏空而來,周身金芒之盛,竟掩蓋大日之輝。
那璀璨金身步步生蓮,於天地之間留下煊赫金芒,方一浮現還在極為遙遠的天際,卻於轉瞬之間踏至眾仙頭頂,金光收斂,顯化一微胖道人身形,身穿百衲袈裟,手持七寶妙樹,腦後功德金輪徐徐旋轉。
“貧僧拜見聖人。”
準提道人雙手合十,方一現身便朝太上老君行了個佛禮,見後者微微頷首,這才麵帶笑容開口道:
“貧僧此來,乃為兌現元始聖人承諾,接引截教業果纏身者,前往須彌靈山。”
“道友自便。”
太上老君撫須頷首,座下青牛低鳴一聲,擺了擺牛頭朝著遠山而去。
待後者遠去,準提道人這才緩緩轉身,麵龐笑容不再。
“準提,爾佛門莫不是欲與吾截教為敵?”
多寶道人脊背筆直,麵色冰冷,即便麵對聖人三屍他也不曾膽怯半分,何況區區準提道人。
麵對多寶道人的喝問,準提道人不語,他依舊保持著雙手合十姿態,微微垂下頭顱,在其身後,兩尊巍峨法相分化而出,一尊仙風道骨神韻天成,一尊青麵獠牙魔焰滔天。
“布陣,萬仙大陣,起!”
看著兩尊巍峨法相,多寶道人氣勢更盛,他不退反進,背後長劍衝天而起,腳下陣紋擴散,一尊十數萬丈法相自其身後騰升而起,欲與身前兩尊高山仰止般的擎天法相爭鋒。
在其身後,一道道光華綻放,截教群仙皆手持陣旗隨多寶道人法相衝天而起,群仙猶如一顆顆璀璨星辰一般,朝著法相匯聚,每匯聚一人,多寶道人法相便拔高萬丈,不多時,一尊無邊廣大的法相便佇立於天地之間。
法相佇劍而立,其色青如寶玉,劍柄形似蓮蓬,劍身之上刻有二字,名曰“青萍”。
法相則麵容模糊,神似多寶,身軀則由一道道形如圓盤,其上布滿龜甲紋路的陣法所化。矗立天地之間,自遠觀望去,準提道人善惡兩屍竟不過其腰腹之高,遠方連綿不絕的千丈群山,於其腳下如同一簇簇,螻蟻挖掘蟻穴所留下的土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