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絳鶯輕輕拭去眼角即將滾落的淚珠,麵容淒楚。


    趙夫人的臉色在這一刻變得複雜,心中似乎有所觸動。


    “我隻願少奶奶能盡快康複,她安康,我才有依靠。”


    絳鶯話語中滿是真情實意,眼眶中泛起的淚光晶瑩剔透,讓人難以懷疑其真假。


    “起來吧。”


    趙夫人終是歎了口氣,語氣中帶著些許不忍與妥協。


    絳鶯起身,趙夫人壓低了聲音,神色凝重地問:“那祠堂之事,你有沒有覺得哪裏不對勁?”


    絳鶯思忖片刻,緩緩答道:“我起初也十分疑惑,盡管自己身負傷痛,仍數次前往祠堂查看,但守門的小廝卻什麽異常也未曾發現,我也未能找到任何頭緒。或許,隻是因為少奶奶心情抑鬱,胡思亂想了。”


    “雨凝那丫頭……”


    趙夫人目光一凜,語帶寒意地看向絳鶯。


    “雨凝平日偷懶,未能盡心照顧少奶奶,已被我責罰過。後來少奶奶病情稍有好轉,得知雨凝的怠慢後,極為憤怒,親自下令將其遣往了莊子。”


    絳鶯適時表現出幾分義憤,言語堅定,“她確實應該受到嚴懲。”


    趙夫人聞言,微微點頭,表示認可。


    “那時我正發燒未愈,加之腳傷不便,隻能讓雨凝暫時代替。如今回想,即便我帶病在身,勉強侍奉少奶奶,也勝過讓雨凝胡作非為。”


    絳鶯言語中透著自責,眼中又是一片濕潤。


    望著絳鶯的神情,趙夫人的心中也湧起了一絲同情與憐惜。


    深深歎了口氣,趙夫人拉近絳鶯,輕握住她的手:“我會請求國公夫人再次調查。你說得對,隻有少奶奶安好,你的日子才能真正安穩。你一定要好好照顧她。”


    絳鶯鄭重允諾,心中卻是一片坦然,她與康管事早已妥善處理了一切,時至今日,又能查出什麽端倪?


    絳鶯輕輕觸碰趙曼香的額頭,欣慰地說:“熱度已退。少奶奶睡了多久了?”


    “我陪她說了會兒話,她似乎累極了,很快就沉沉睡去。算算時間,已接近四個時辰了。”


    趙夫人麵露憂愁。


    “少奶奶近日未再發熱,可能是病後體質虛弱,易感疲憊。多休息幾日,自然會慢慢恢複。夫人不必太過憂心。”


    絳鶯溫柔的話語如春風拂麵,溫暖人心。


    趙夫人站起身,又叮囑了幾句,這才轉身離去。


    絳鶯目送她的背影,直至馬車消失在視線盡頭。


    一路上,趙夫人不動聲色地觀察著絳鶯,見她態度恭敬,提及趙曼香的病情與飲食起居時,更是思路清晰,條理分明,的確如同她所言,盡心盡力地侍奉著趙曼香,事事皆為少夫人考慮。


    這番表現,毫無半點心機之嫌。


    趙夫人內心的疑慮漸漸消散,一塊沉重的石頭仿佛也隨之落地。


    回到齊芳院,絳鶯與青提一起將新請的平安符小心翼翼地貼在屋內的各個角落。


    青提悄聲對她說:“方才趙夫人想接少奶奶回娘家靜養,可少奶奶卻堅持不肯離開,還說生是盛家人,死亦為盛家魂。”


    絳鶯聞言,心頭湧起一股暖流,對趙曼香的這份忠誠與堅韌,不由得又添了幾分敬意。


    絳鶯輕輕歎了一口氣,這一聲歎息似乎承載著無盡的無奈與理解,輕柔卻又深刻,仿佛是春日裏隨風搖曳的一片落葉,帶著幾分不易察覺的憂愁。


    何必這樣,她在心裏默問。


    若是換做絳鶯自己,也許早就順應著林鴻濤的心意,悄然離開這個紛擾之地,回歸那個本該屬於她的安寧世界。


    畢竟,作為尚書府尊貴的大小姐,何必要在這複雜的情感糾葛中,委屈自我至此?


    絳鶯微垂的眼眸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憐惜,那輕輕的搖頭,似乎在無聲訴說著,她對愛情的理解終究有限,遠不及那些沉浸在情感漩渦中的人那般癡狂。


    她的願望很簡單,僅是一份平靜且富足的生活。


    沒有波瀾壯闊,隻要平凡而真實。


    絳鶯的世界,簡單得就像一幅靜謐的山水畫,讓人向往而又不敢輕易打擾。


    而趙曼香,那曾因病痛與驚恐折磨得瘦弱的身軀,如今總算有了起色,盡管白天仍需長時間睡眠以恢複體力,偶爾聽取管家婆子匯報家中瑣事時,也會不經意間困意來襲,沉入夢鄉。


    絳鶯見狀,便默默承擔起了更多的家事管理,她的身影穿梭於府中的每一個角落,漸漸地,那些原本繁瑣的事務在她的手中變得井井有條,時間的累積,使她愈發熟練,處理起來更是遊刃有餘。


    某日,謝玉蘭拿著帖子步入房中,麵帶喜色地說,她那位熱衷於文墨的哥哥與幾位摯友商議決定,今後的聚會都將在玉壺春舉行。


    絳鶯聽罷,麵上綻開了一抹溫暖的笑容,她深知這樣的決定對於推廣文學、聚集文士有著不小的意義。


    於是,她特意叮囑了穆管家,務必全力支持謝玉軒,確保每一次雅集都能順利而圓滿。


    終於,到了雅集舉辦的那天,謝玉蘭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與興奮,想要親身參與。


    絳鶯便親自陪同前往玉壺春,踏入茶樓的那一瞬,眼前七位年輕才俊,各有千秋,站在一起便如同一幅生動的畫卷,讓人賞心悅目。


    他們選擇在大堂中央那小巧精致的水池旁設下案幾,邀集賓客,共同命題定韻,每人即興賦詩一首,場麵既雅致又充滿挑戰。


    隨著嫋嫋升起的香煙,時間悄悄流逝,茶樓小二忙碌著將那一首首詩作懸掛展示,眾人圍而觀之,相互之間品評討論,氛圍熱烈而又和諧。


    更有不少過往的客人,被這場文化盛宴所吸引,停下腳步,加入了圍觀的行列,整個茶樓因此而顯得格外熱鬧。


    謝玉蘭銀鈴般的笑聲在人群中響起,她提議道:“哥哥,隻有我們自家人評判,豈不太無趣了?不如開放給所有在場的朋友,讓大家一同點評如何?”


    言罷,還調皮地眨了眨眼。


    “有何不可?我們不怕任何人的眼光與評價!”


    謝玉軒挺胸回答,聲音中滿是驕傲與自信。


    其他幾位才子亦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細君藏嬌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折霧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折霧裏並收藏細君藏嬌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