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八年,七月下旬。


    京師,紫禁城。


    崇禎皇帝連續半個月,都召集大臣在一起議事,時不時的還會有爭辯聲傳出。


    而崇禎皇帝與大臣商議之事,主要有兩件,一件便是商議如何剿滅起義軍,另一件便是與王毅的火器交易之事。


    由於火器交易之事涉及到王毅以及大明固有領土,所以大臣們對此都諱莫如深,都不敢提什麽意見,以免惹火上身。


    畢竟,大臣們對王毅此人,心中多少都是有些意見的。


    一個不敬重朝廷的將領,說不定什麽時候就會舉旗造反,何況是手握天下第一強軍的王毅,完全有能力將大明一舉推翻。


    所以,沒人願意用自己的政治生涯,來賭王毅是否會背叛大明。


    就因為這些原因,每次崇禎皇帝提及火器交易之事,大臣們都不發表意見,隻一句“憑陛下做主”打發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自己當然可以直接拍板,但也擔心會因此將王毅的胃口養大,甚至滋生異心,奪取大明天下。


    所以,崇禎皇帝很想有個大臣發聲,若以後真的出現問題,也能有個人頂罪。


    可惜大臣們也非常愛惜自己的羽毛,根本不入崇禎皇帝的套。


    而這一點導致火器交易的事情給耽擱了下來,大臣們更是將注意力放到剿滅起義軍的事情上來。


    在陳奇瑜剿賊失利之後,崇禎皇帝以洪承疇繼任五省總督。


    洪承疇調遣著官軍踏入陝地,重新組織起對起義軍的圍攻。


    戰場上,硝煙彌漫,喊殺聲震天。


    李自成率領著他的部隊,頑強地堅持在陝甘地區,與官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他們如同一股不屈的洪流,在困境中奮勇前行。


    沿途,荒涼的景象讓人觸目驚心。戰火肆虐後的土地滿目瘡痍,百姓們流離失所,生活困苦不堪。


    而起義軍高迎祥等部,擔心再度被圍剿,便轉戰進入河南。


    原本就麵臨各種天災的河南,更是迎來了人禍,一場場戰爭在河南大地上爆發,屍體隨處可見,無人掩埋,隻能任由鳥雀、野獸啃食。


    洪承疇為了扭轉剿賊的被動局麵,便采取了重兵包圍起義軍匯聚地區之策,將大軍開進了河南。


    他親率主力,實施重點進攻高迎祥所部義軍。


    麵對朝廷大軍的圍剿,高迎祥在確山、朱仙鎮(今開封市西南)等地屢戰屢敗,被迫進入河南西部的山區。


    為了加大圍剿力度,朝廷除了派遣洪承疇出陝西,還派遣朱大典出山東,兩麵對起義軍發起進攻。


    各部起義軍深感壓力,逐漸意識到生死危機來臨,都不敢單獨行動。


    於是,各路起義軍會師於河南滎陽,共十三家,七十二營兵力,在一起商討應對之策。


    最終,起義軍選出了三位領頭人,帶領起義軍三路分進,一路西返陝西,一路北進山西,一路東入鳳陽。


    動靜最大的,當屬張獻忠東入鳳陽的這一路,他率部趁著大霧天氣,對大明中都鳳陽城展開了圍攻。


    鎮守鳳陽的大明將領是朱國相,他第一時間領兵迎戰。


    但偽裝入城的農民起義軍,在城內四處放火鬧事,與城外農民軍主力密切配合。


    官軍遭內外夾擊,陣勢大亂,朱國相見大勢已去,擔心朝廷怪責,便拔劍自刎。


    而鳳陽城四千名守城士兵被起義軍殲滅。


    張獻忠焚毀皇陵樓殿,張旗幟自稱“古元真龍皇帝”。


    高迎祥率部趕至鳳陽,與張獻忠在城內會合密談,三日後,兩人又各自率軍分頭行動。


    崇禎皇帝得知鳳陽皇陵被焚毀,聲淚俱下,立即更換素服前往太廟,表達了自己對於大明皇室的愧疚感。


    ??此外,??崇禎皇帝還將總督漕運尚書楊一鶴逮捕下獄,??以此來承擔責任。


    ??這一係列的行為反映了崇禎皇帝對於皇陵被毀的深深自責和悲痛。??


    ??崇禎皇帝還密令陝西總督汪喬年,??派遣官員去挖李自成家族的墳墓,??以此來“複仇”。


    ??這一行為雖然極端,??但也從側麵反映了崇禎皇帝對於皇陵被毀的憤怒和絕望。??


    鳳陽皇陵被焚,崇禎皇帝雖然貴為天子,但責任也難以開脫。


    於是,崇禎又下了一道罪己詔,大意為:“朕以涼德,承繼大統,不料作用不當,致使滿虜三次入塞,流寇七年未滅。


    軍將士卒暴露於野外,平民百姓顛波流離。國家財政匱乏,征調沒有盡期,村村落落凋敝不堪,而加派捐餉照催不誤。


    每當想起這些事情,朕未嚐不慚愧悲歎。


    流賊震驚皇陵,祖宗驚駭,百姓惶惶,罪過都在朕一人身上。


    朕現在征集兵卒,征收新餉,立誓蕩平流賊,救百姓出脫苦海。


    文武百官也應該各思己過,臥薪嚐膽,用回天之心,以救百姓。”


    詔下之後,崇禎自己避正殿,減膳撤樂,穿青衣布服,以示和前線將士同甘共苦之意。


    他又命令百官都宿於各自公署,內閣輔臣都住在朝房,給他陪伴。


    隨著農民軍聲勢日益壯大,崇禎皇帝與大臣商議後,決定於八月設立“五省總理”的差使,由盧象升兼任,統轄南直隸、河南、山東、四川、湖廣五省軍務。


    而洪承疇再度回到陝西三邊總督的位置,負責圍剿西北部的起義軍。


    等盧象升上任後,將負責圍剿東南部的起義軍。


    盧象升接到任命後,向朝廷呈上“平寇十要”:一辦餉、二籌兵、三用人、四任將、五設險、六定功罪、七明分合、八專責成、九以民攻賊、十以賊攻賊。


    之後又奏“三大機宜”:剿蕩大局、兵餉全籌、督理專力。


    “平寇十要”和“三大機宜”都頗得崇禎皇帝認可,朝廷也進行了采納。


    為了加快剿賊的進度,崇禎皇帝終於決定盡快與王毅完成火器交易之事。


    與大臣商議這件事時,隻要沒有確定下來,崇禎皇帝就將時間延續至深夜,他自己則可以休息。


    大臣要至深夜才能回,大清早又要參加朝會,晝夜都難有休息時間。


    連續半月都是如此,大臣們終於是抗不住了,私下一番商議之後,決定一起承擔,紛紛同意與王毅交易火器之事。


    在八月上旬,崇禎皇帝的旨意,終於送來了護民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亂世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香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香煙並收藏明末:亂世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