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民城,軍民府。


    自接收了延安府和寧夏三衛的地盤後,王毅便一直忙於新地盤的經營。


    他首先派出軍隊接管了主要的城池,並出兵對新地盤內的山賊土匪進行剿滅,讓新地盤的百姓免受戰亂之苦。


    護民軍的到來,窮苦百姓是熱烈歡迎的,因為楊誌遠率軍參加車廂峽之戰時,便派人在陝西各地進行宣傳軍民府的政策。


    很多沒有田地的百姓,選擇歸入軍民府治下,從而被王毅遷移,填入了漠南蒙古各地,如今已經被安置妥當。


    還有很多人雖然相信軍民府的政策,但不願意背井離鄉,畢竟五十萬人口被遷移走,陝西各地都麵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


    這就促使占有陝西各地上好田畝的鄉紳地主,將佃租降低,因而留下來的百姓也算是有了一條生路。


    因而,軍民府接管延安府和寧夏三衛的地盤後,窮苦百姓是非常開心的,他們早就希望有這麽一天。


    對於新地盤的情況,王毅親自進行了考察,知道兩地麵臨的情況。


    這些年起義軍在陝西各地活動頻繁,延安府和寧夏三衛地區也遭受到了起義軍的嚴重破壞。


    王毅所見之地,基本都是殘垣斷壁,百姓流離失所,瘦骨嶙峋。


    所以,要將兩個地方治理好,絕對是要付出巨大財力物力人力的。


    王毅並沒有急著組織百姓進行開荒,而是將倉庫中的糧食調入兩地,讓百姓養好身體。


    畢竟,這些留下來的百姓,大半都算不得勞動力,年輕力壯者,一部分逃荒走了,一部分被軍民府招收了去,還有一部分選擇加入義軍,留下來的勞動力不多。


    若直接讓這些百姓長期饑餓的百姓,直接去開墾田地,很多百姓會被累死。


    要讓這些百姓恢複身體的元氣,沒有兩三個月的飽飯,是不可能做到的。


    不過,為了不讓這些百姓養成吃閑飯的懶漢,王毅便抽調了很多宣傳思想教育的人或戲班進入兩地,百姓接受了軍民府的思想,以後要調動百姓的積極性會簡單許多。


    其次,王毅讓交通司組織工人進入延安府和寧夏三衛地區,規劃和修建水泥路和鐵路。


    為了降低運輸和人力成本,王毅在兩地選擇適合的地方建設煉鐵作坊、水泥作坊、磚瓦作坊等。


    重視教育的王毅,自然不會落下建造學校。


    每每接管新地區時,王毅便感覺人才不夠用,甚至隻能選擇一些沒有治理地方經營、但思想堅定的人去管理村鎮。


    這就會導致治理效率大打折扣,所需時間變得更長。


    而這也是王毅沒有急著對漠北蒙古和西域動手的原因,步子邁得太大容易扯到蛋。


    這兩個地方都是地域遼闊,條件也相對困難,若是沒有足夠優秀的治理人才,隻怕會弄出不少亂子。


    好在如今教育體係逐漸完善,很多上了中學的學生,結業進入了基層曆練,再有一兩年的時間,王毅手下便不會太缺治理人才。


    軍民府接收延安府後,山西靠近延安府的州縣,有不少百姓主動湧入延安府,希望能在軍民府治下落戶,並得到軍民府的糧食救濟。


    對於這種情況,糧食儲存比較充足軍民府,自然喜聞樂見。


    在九月下旬的時候,延安府和寧夏三衛地區的百姓,已經每日三餐養了一個月時間,身體的元氣基本恢複了過來。


    所以,王毅下令開始建設房屋,材料多以磚瓦水泥為主。


    之所以不大量使用木材,是因為在這饑荒幹旱之年,樹木銳減。


    那些餓極的百姓將樹皮樹葉吃光之後,便會挖掘樹根食用,樹幹則會當成柴火。


    因而,陝西很多地方,隻要微風一吹,便會出現漫天塵土的景象。


    來自後世的王毅,可看不慣這種情況。


    而且,王毅來到這個世界的幾年時間裏,見過的沙塵暴便有好幾次,隻不過不是特別嚴重。


    於是,在前年的時候,便提出了“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的口號,還將每年的三月十二日為植樹節。


    另外,王毅還成立了林業司,劃撥土地培育各類樹木幼苗。


    如今的護民城周邊地區,已經種下了幾十萬棵樹苗。


    隨著培育的樹苗增多,林業司下一步的打算是,調動人力在黃土高原地區進行種植樹木。


    王毅記得在後世,陝北的一位老人在這片地區,他種了兩千棵樹,一千九百九十九棵都死了,隻有一棵樹活了下來。


    在無邊沙海中,這棵像小草一樣頑強生長的弱苗,讓老人看到了希望。


    於是,他帶著全家搬進了沙地,沒人能想到,活下來的這棵樹成為了幾代人植樹的動力,經過四十多年不懈努力,幾乎消滅了整片沙地。


    這樣的精神,王毅覺得要傳承下來。


    所以,在王毅的計劃中,每年將投入不低於三百萬兩的銀錢,用來治理黃土高原,以及毛烏素沙漠等地區。


    至於詳細的治理計劃,林業司會根據治沙經驗的累積,逐步進行調整和細化。


    時間來到十月份的時候,延安府和寧夏三衛地區的人口統計完畢,共計三十三萬人口。


    其人口結構為男多女少,大概在七比三,且多以老弱為主。


    說是老弱,其實年齡多在四十歲左右,這若在後世,當是一家最大的勞動力。


    可現在是明末時期,缺衣少食的情況下,還要從事大量的農事勞作,使得平均壽命並不長,且衰老更快。


    當然,若是能保證這些人的吃穿用度,來年開春的時候,這些人絕對會有足夠的勞動能力。


    而且,現在軍民府治下,可是不缺牛、馬、騾這些畜力的,這些人完全承受的住開墾田地帶來的辛苦。


    何況在一些平坦地區,可以運用蒸汽機動力的農業機械幫助開墾。


    十一月上旬的時候,軍民府治下田地完成了秋收,並晾曬入倉。


    隨著天氣的轉涼,軍民府的事情也減少了一些,王毅也有了不少閑暇時間。


    所以,大半年沒有進入格物院的王毅,帶著深深的期待進入了格物院視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亂世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香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香煙並收藏明末:亂世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