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象升製定主動出擊的計劃後,立即傳令各部做好準備,在十月十五日半夜,分四路十麵對清營進行偷襲。
而駐紮在通州的監軍高起潛,收到盧象升的傳令後,自然不願意配合。
高起潛立即給盧象升回信一份,道:“隻聽說李愬在雪夜成功偷襲蔡州,從未聽說過有月圓之夜奔襲的,在明亮的月光下,如何進行偷襲?
且奔襲道路遙遠,待我們趕到之時,隻怕清兵早已移營。
另外,奇兵奔襲的兵力宜少不宜多,若四路十麵一同齊進,就太過張狂了!”
他讓人將信送出去後,擔心盧象升依舊率兵奔襲,便提前將盧象升麾下的總兵陳國威,調往東路防守。
盧象升收到高起潛書信的同時,還得知陳國威被調向東路,頓時捶胸頓足:“高起潛,你既然不同意奔襲,老實待著就是,何故將我揮下的兵馬調散開去?
尚方寶劍和調兵印信都在我手,若出了問題,責任應該由誰來承擔?”
痛斥之下,盧象升立即給皇帝上疏,請求與高起潛進行分兵作戰。
崇禎皇帝看到盧象升的上疏後,心中升起一絲不滿,高起潛可是他指派的監軍,是替他盯著各路將領不要胡亂指揮的。
不過,想到盧象升畢竟是他下旨任命的督軍統帥,手握尚方寶劍和調兵印信,若是連手下的兵馬都能被其他人隨意調動,確實有些說不過去。
於是,崇禎皇帝同意了盧象升的分兵作戰提議,讓楊嗣昌將宣府、大同、山西的兩萬兵馬,劃歸盧象升統率。
時至十月十四日,盧象升來到鞏華城,與大軍會合,然後進行誓師大會,他依舊打算進行夜襲清營。
在大會上,盧象升慷慨陳詞,泣如雨下,一眾將士被盧象升的話所感染,士氣提升許多。
當天晚上,盧象升突然接到楊嗣昌揭帖,告知清軍已經南下,讓他去通州與高起潛合兵一處,共同抵抗清兵南下。
盧象升看完揭帖,憂心不已,以為是楊嗣昌與高起潛聯合謀劃,意在阻止他明日的突襲計劃,以致夜不能寐。
翌日,盧象升率軍來到了順義,果斷的對清營展開了突襲,一開始很勝利,斬殺了不少清兵首級。
但隨著清兵反應過來,盧象升率領的兵馬逐漸顯現兵力劣勢,陷入了被動,傷亡了不少人馬,最終無奈撤軍。
楊嗣昌得知盧象升沒有照他的指示做,還在偷襲過程中損兵折將,便親自出京來到盧象升的軍營中。
在軍帳見到盧象升,楊嗣昌直接開口質問:“盧象升,何故不聽楊某之言?以致如此?”
盧象升本就懷疑是楊嗣昌聯合高起潛,反對他之前提出的夜襲計劃,當即也沒給楊嗣昌臉色。
他對著楊嗣昌反斥責道:“楊尚書,那你可知手握大軍卻看著家國百姓受辱是何罪責?”
楊嗣昌聞言,麵色陰沉無比,沒想到盧象升竟然敢如此質問他這位上官,當即怒道:“盧象升,你是想學宋之秦檜,給本官一個莫須有罪名嗎?”
說著,他指著帳中供著的尚方寶劍,伸長脖子,大聲道:“既然如此,那你可以直接拿尚方寶劍,將本官頭顱斬了去!”
盧象升緊緊攥著拳頭,心中怒火升騰。
楊嗣昌看著盧象升,長歎一聲,道:“盧大人,戰事不可操之過急,你自己好好想想吧!”
他雖然與盧象升的意見不合,但終歸是顧全大局的,正麵還需要盧象升這樣敢打敢拚的將領,將清兵拖住。
等清剿流寇的事情落定,他就可以抽調兵力與盧象升共擊清兵,不然的話,很可能兩麵都討不到好處。
楊嗣昌說完,離開盧象升的軍營。
回到京城後,楊嗣昌擔心盧象升撂挑子,便主動與盧象升通書信,兩人約定以大局為重。
十月十九日,在楊嗣昌的安排下,盧象升與高起潛在安定門見麵,商議後續的作戰計劃。
盧象升依舊堅持主動出擊的策略,認為不能讓清兵在大明境內得到足夠的補給,否則清兵就有長久作戰的能力。
而高起潛卻依舊持反對意見,他認為清兵的野戰能力太強,主動出擊討不到任何的便宜。
兩人的這次相談,不歡而散。
盧象升回到營地,一度萌生出了卸任的想法。
他找來帳下幕僚許德士,開口說道:“許先生,我若是向楊尚書表達‘薦賢’之意,楊尚書和高監軍是否會妥協,配合我主動出擊?”
幕僚許德士聞言,立即搖頭說道:“不會,反而正中楊尚書他們的下懷!”
盧象升聞言,連忙問道:“此話怎講?”
許德士回答道:“陳新甲能接任宣大總督,皆因楊尚書在陛下麵前力薦,若楊尚書同意了盧總督的‘薦賢’,陳新甲必然隨同楊尚書主和,到時可就讓陛下難堪了!”
聽到這一席話,盧象升長歎一聲,立即打消了‘薦賢’的想法。
他在皇帝麵前誇誇其談,一力主張力戰,皇帝才信任他,若是這個時候出岔子,可真就讓皇帝顏麵掃地了。
當即,盧象升修書一封,派人送到楊嗣昌的手中,表明自己將繼續全力對抗清兵。
十月二十五日,前不久被盧象升偷襲的清兵,經過幾日休整之後,從順義繼續南下,直奔京師,最終來到了東直門前。
清兵派遣小部人馬,對盧象升部不斷發起進攻,意圖將盧象升引出去野戰。
盧象升知道不是與清兵野戰的時候,一直沒有上當,隻日夜督軍,指揮將士抵擋清兵的進攻。
數日進攻無果,清兵移兵到德勝門外的北土城,盧象升率軍與之交戰,互有死傷,清兵損失更大些。
於是,清兵又轉戰西直門,依舊是盧象升率兵出擊。
盧象升作戰勇猛,將連日苦戰的清兵擊潰,繳獲十餘門火炮,兵器、甲胄、馬匹也繳獲了幾百。
清兵潰退後,盧象升覺得野戰時機已到,連忙請旨乘勝追擊。
然而,崇禎皇帝召集眾官商議,直至第二日下午才給出批複。
耽擱了一天的時間,戰機已然失去,清兵已經到了良鄉、涿州地界,然後分成三路繼續南下攻城掠地……
而駐紮在通州的監軍高起潛,收到盧象升的傳令後,自然不願意配合。
高起潛立即給盧象升回信一份,道:“隻聽說李愬在雪夜成功偷襲蔡州,從未聽說過有月圓之夜奔襲的,在明亮的月光下,如何進行偷襲?
且奔襲道路遙遠,待我們趕到之時,隻怕清兵早已移營。
另外,奇兵奔襲的兵力宜少不宜多,若四路十麵一同齊進,就太過張狂了!”
他讓人將信送出去後,擔心盧象升依舊率兵奔襲,便提前將盧象升麾下的總兵陳國威,調往東路防守。
盧象升收到高起潛書信的同時,還得知陳國威被調向東路,頓時捶胸頓足:“高起潛,你既然不同意奔襲,老實待著就是,何故將我揮下的兵馬調散開去?
尚方寶劍和調兵印信都在我手,若出了問題,責任應該由誰來承擔?”
痛斥之下,盧象升立即給皇帝上疏,請求與高起潛進行分兵作戰。
崇禎皇帝看到盧象升的上疏後,心中升起一絲不滿,高起潛可是他指派的監軍,是替他盯著各路將領不要胡亂指揮的。
不過,想到盧象升畢竟是他下旨任命的督軍統帥,手握尚方寶劍和調兵印信,若是連手下的兵馬都能被其他人隨意調動,確實有些說不過去。
於是,崇禎皇帝同意了盧象升的分兵作戰提議,讓楊嗣昌將宣府、大同、山西的兩萬兵馬,劃歸盧象升統率。
時至十月十四日,盧象升來到鞏華城,與大軍會合,然後進行誓師大會,他依舊打算進行夜襲清營。
在大會上,盧象升慷慨陳詞,泣如雨下,一眾將士被盧象升的話所感染,士氣提升許多。
當天晚上,盧象升突然接到楊嗣昌揭帖,告知清軍已經南下,讓他去通州與高起潛合兵一處,共同抵抗清兵南下。
盧象升看完揭帖,憂心不已,以為是楊嗣昌與高起潛聯合謀劃,意在阻止他明日的突襲計劃,以致夜不能寐。
翌日,盧象升率軍來到了順義,果斷的對清營展開了突襲,一開始很勝利,斬殺了不少清兵首級。
但隨著清兵反應過來,盧象升率領的兵馬逐漸顯現兵力劣勢,陷入了被動,傷亡了不少人馬,最終無奈撤軍。
楊嗣昌得知盧象升沒有照他的指示做,還在偷襲過程中損兵折將,便親自出京來到盧象升的軍營中。
在軍帳見到盧象升,楊嗣昌直接開口質問:“盧象升,何故不聽楊某之言?以致如此?”
盧象升本就懷疑是楊嗣昌聯合高起潛,反對他之前提出的夜襲計劃,當即也沒給楊嗣昌臉色。
他對著楊嗣昌反斥責道:“楊尚書,那你可知手握大軍卻看著家國百姓受辱是何罪責?”
楊嗣昌聞言,麵色陰沉無比,沒想到盧象升竟然敢如此質問他這位上官,當即怒道:“盧象升,你是想學宋之秦檜,給本官一個莫須有罪名嗎?”
說著,他指著帳中供著的尚方寶劍,伸長脖子,大聲道:“既然如此,那你可以直接拿尚方寶劍,將本官頭顱斬了去!”
盧象升緊緊攥著拳頭,心中怒火升騰。
楊嗣昌看著盧象升,長歎一聲,道:“盧大人,戰事不可操之過急,你自己好好想想吧!”
他雖然與盧象升的意見不合,但終歸是顧全大局的,正麵還需要盧象升這樣敢打敢拚的將領,將清兵拖住。
等清剿流寇的事情落定,他就可以抽調兵力與盧象升共擊清兵,不然的話,很可能兩麵都討不到好處。
楊嗣昌說完,離開盧象升的軍營。
回到京城後,楊嗣昌擔心盧象升撂挑子,便主動與盧象升通書信,兩人約定以大局為重。
十月十九日,在楊嗣昌的安排下,盧象升與高起潛在安定門見麵,商議後續的作戰計劃。
盧象升依舊堅持主動出擊的策略,認為不能讓清兵在大明境內得到足夠的補給,否則清兵就有長久作戰的能力。
而高起潛卻依舊持反對意見,他認為清兵的野戰能力太強,主動出擊討不到任何的便宜。
兩人的這次相談,不歡而散。
盧象升回到營地,一度萌生出了卸任的想法。
他找來帳下幕僚許德士,開口說道:“許先生,我若是向楊尚書表達‘薦賢’之意,楊尚書和高監軍是否會妥協,配合我主動出擊?”
幕僚許德士聞言,立即搖頭說道:“不會,反而正中楊尚書他們的下懷!”
盧象升聞言,連忙問道:“此話怎講?”
許德士回答道:“陳新甲能接任宣大總督,皆因楊尚書在陛下麵前力薦,若楊尚書同意了盧總督的‘薦賢’,陳新甲必然隨同楊尚書主和,到時可就讓陛下難堪了!”
聽到這一席話,盧象升長歎一聲,立即打消了‘薦賢’的想法。
他在皇帝麵前誇誇其談,一力主張力戰,皇帝才信任他,若是這個時候出岔子,可真就讓皇帝顏麵掃地了。
當即,盧象升修書一封,派人送到楊嗣昌的手中,表明自己將繼續全力對抗清兵。
十月二十五日,前不久被盧象升偷襲的清兵,經過幾日休整之後,從順義繼續南下,直奔京師,最終來到了東直門前。
清兵派遣小部人馬,對盧象升部不斷發起進攻,意圖將盧象升引出去野戰。
盧象升知道不是與清兵野戰的時候,一直沒有上當,隻日夜督軍,指揮將士抵擋清兵的進攻。
數日進攻無果,清兵移兵到德勝門外的北土城,盧象升率軍與之交戰,互有死傷,清兵損失更大些。
於是,清兵又轉戰西直門,依舊是盧象升率兵出擊。
盧象升作戰勇猛,將連日苦戰的清兵擊潰,繳獲十餘門火炮,兵器、甲胄、馬匹也繳獲了幾百。
清兵潰退後,盧象升覺得野戰時機已到,連忙請旨乘勝追擊。
然而,崇禎皇帝召集眾官商議,直至第二日下午才給出批複。
耽擱了一天的時間,戰機已然失去,清兵已經到了良鄉、涿州地界,然後分成三路繼續南下攻城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