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75年4月5日,深夜23時50分。


    這是一個傳統的節日——中國古老的清明節,又稱鬼節。


    一顆流星在冥冥長空中,畫了個休止符,墜落天際……


    蔣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終於走完了他該走的路,享年88歲,身著長袍馬褂,覆蓋著青天白日旗,入殮靈櫬,安厝於台北之南的桃園縣慈湖行館正廳。這是蔣介石生前選中的地方,因為這裏的風光秀麗,酷似浙江的老家奉化。早在上世紀60年代,蔣介石就在此修建了一座四合院落的行宮,暫厝於此的目的,是為了“以待來日光複大陸,再奉安於南京紫金山”。


    大限將至,蔣介石是有預感的。


    早在他87歲生日那天,他同意當局為他“衝喜”。


    在一片“萬壽無疆”的祈禱聲中,放飛巨型氣球到大陸,似雪花般地投放了無數張有關蔣“總統”身體安康的照片。


    衝喜歸衝喜。生日過後,台灣流行感冒,蔣介石首當其衝。


    一天,他突發高燒,曾發過炎的左肺葉上部及右肺葉下部開始感染,當即服用大劑量抗生素治療,三個星期後無明顯療效。12月27日,前列腺炎複發和膀胱內出血,心跳急劇加速,心律極為失常,當即進行輸血搶救。雖說病情一時有所穩定,但體力開始不支。1975 年1月9日,並發症發生,心跳突然減慢,醫療小組認為病人因心肌缺氧,已出現嚴重病變,特別是極易在醫護人員無法發現的情況下於睡眠中死亡。蔣經國也覺得父親此次病情非同以往,故分外關心,每日至少探視三次,每次父親都抓住兒子的手久久不放。蔣介石還把最後一件墨寶、病中手書的“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置個人死生於度外”送給了蔣經國。


    3月29日。


    蔣介石已預感死期將至,便口授遺囑,由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副秘書長秦孝儀筆錄。後由宋美齡、嚴家淦、蔣經國、倪文亞、田鏞、楊亮功、餘俊賢等人簽字。


    遺囑全文如下:


    餘自束發以來,即追隨總理革命,無時不以耶穌基督與總理信徒自居,無日不為掃 除三民主義之障礙,建設民主憲政之國家,艱苦奮鬥。近二十餘年來,自由基地日益精實壯大,並不斷對大陸共產邪惡,展開政治作戰。反共複國大業,方期日新月盛,全國軍民、全黨同誌,絕不可因餘之不起,而懷憂喪誌!務望一致精誠團結,服膺本黨與政府領導,奉主義為無形之總理,以複國為共同之目標,而中正之精神自必與我同誌、同胞長期左右。實踐三民主義,光複大陸國土,複興民族文化,堅守民主陣容,為餘畢生之誌事,實亦即海內外軍民同胞一致的革命職誌與戰鬥決心。唯願愈益堅此百忍,奮勵自強,非達成國民革命之責任,絕不中止!矢勤矢勇,毋怠勿忽。中華民國六十四年三月二十九日秦孝儀承命受記。


    4月5日,大限那天,夕陽的餘暉,通過窗口照在“榮總”醫院的急救室。蔣介石麵色如土,心跳微弱,死神一步步地向他逼近。醫生護士進行了全力以赴的搶救。


    蔣經國是這樣回憶的:


    早晨向父親請安之時,父親已起身坐於輪椅,見兒至,父親麵帶笑容,兒心甚安。因兒已久未見父親笑容,父親並問及清明節以及張伯苓先生百歲誕辰之事。當兒辭退時,父囑曰:“你應好好多休息。”兒聆聽此言心中忽然有說不出的感觸。誰知這就是對兒之最後叮嚀。餘竟日有不安之感。傍晚再探父病情形,似無變化,在睡眠中心髒微弱,開始停止呼吸,經數小時之急救無效。


    當蔣經國趕到醫院時,蔣介石已處於昏迷狀態。醫生見人工呼吸無效,改用藥物和電極直接注擊心髒,心髒正常後不過幾分鍾,再度停止跳動。此時,在場的還有宋美齡、蔣經國、蔣緯國、蔣孝武、蔣孝勇等。


    蔣介石似乎是有預感,所以他在生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感謝醫生的治療。他說:“非常謝謝你!”


    接到通知後匆匆趕來的“副總統”嚴家淦和“五院”院長們,與宋美齡一起在蔣介石的遺囑上簽字。其中蔣經國簽字時“雙手發抖,已不成書”。2小時又10分鍾後,“行政院”發布了由主治醫師簽字的醫療報告和蔣介石的遺囑。


    一生轟轟烈烈的人終於停止了轟轟烈烈。


    一生爭權奪利的人終於死在了權利場上。


    一生爭強好勝的人終於閉上了眼睛。


    蔣介石的故鄉情,躍然遺囑之中,就是念念不忘反攻大陸,反攻大陸要年年講、月月講、日日講,就是在他臨終前的幾個小時還在講。


    有位哲學家形象地講,中國的近代史乃是兩個強人的爭鬥史,一方是蔣介石,一方是毛澤東。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是毛澤東最終把蔣介石趕到了孤島。反攻反攻,至死沒有成功,這不能不說是蔣介石的最終悲劇,也是他人生最大的遺憾。


    然而曆史又是這樣的巧合,蔣介石去世的第二年,笑到最後的毛澤東也與世長辭。不管蔣介石承認不承認,或者服氣不服氣,曆史卻是無情的。


    有人說,老鼠怕貓,老蔣一生最怕兩個人:一是毛澤東,二是日本人。


    蔣介石一生可說是苦鬥不休,他曾擊敗了無數政治對手,可他在毛澤東麵前卻束手無策。江西時期,蔣介石調動幾十萬軍隊“圍剿”毛澤東的星火軍隊,卻連續三次被毛澤東輕而易舉地“破陣”,從鼻子下溜之大吉。第五次“圍剿”,好不容易得手,可遵義會議毛澤東重掌兵權後,三下五除二就跳出了危機的圈子,令蔣介石望(金沙)江興歎。


    蔣介石懼怕日本人主要是怕與日本人打仗。蔣介石1927年上台以後,遇到的第一個打中國人的老外就是法西斯日本鬼子。蔣介石對日本鬼子望而生畏。再加上他自己策略的失誤,所以1931年日本在中國東北發動九一八事變時,僅用了1.5萬鬼子兵就把蔣介石的30萬軍隊打進關內。繼之,蔣介石除了丟河山就是簽賣國條約,幾乎沒有一次徹底贏一把。自從日本鬼子瘋狂侵入中國後,蔣介石政府被趕得把首都遷到洛陽、遷到武漢、遷到重慶,幾乎一天也沒有安穩過。抗戰期間,他雖然在一些戰役中打得頑強,但也僅是頑強而已,勝少敗多。1944年日本發動“大陸交通線戰役”,他敗得更慘。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接近尾聲,別人都一步步取得勝利,可蔣介石卻仍然是一輸再輸。就連他的結發之妻也慘死在了日本飛機的轟炸下。嗚呼,慘哉慘哉!


    不過,蔣介石也算是一代亂世梟雄。


    應該說,一個人的政治發跡,一般要具備四個較好的因素:靠山、機遇、才幹、手腕。


    而蔣介石這四個方麵的素質,是比較一流的。


    早年,蔣介石投靠上海都督陳其美,死心塌地跟著陳其美幹,經陳其美介紹、引薦,蔣介石又結識了大總統孫中山,靠著孫中山,蔣介石才有得以發跡的希望。


    機遇,其實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均等、重要的。關鍵在於你是否抓住每一次機遇。抓不住小機遇,就不會出現大機遇。孫中山永豐艦遇難,蔣介石乘機緊緊相隨,贏得了孫中山的信任。在共產黨和蘇俄對中國廣東革命大有幫助的時候,他大喊“聯俄聯共扶助農工”,贏得了當時的人心。在與他的政敵幾次鬥爭時,他均抓住了機遇。


    才幹,蔣介石在國民黨要人裏,應該說是很有才幹的,首先他能籠絡住一批親信黨羽,使其為己賣命。其實,國民黨各派軍閥頭子,都在幹著培植籠絡親信黨羽的勾當,但這些人都幹不過蔣介石,其親信黨羽沒有蔣介石的親信黨羽厲害、人多、勢大。在互相爭鬥中,蔣介石能輕而易舉地收買政敵的親信黨羽,可其他軍閥頭子,卻很難從蔣介石手下挖走他人。能籠絡人並籠住人,應是蔣介石的才幹之一。其次,能逐個擊敗政敵而不被政敵所擊敗應是蔣介石的才幹之二。


    在國民黨內,蔣介石的手腕是多而齊全,為其他國民黨要人所不及。


    國民黨的內部鬥爭,從大的方麵來說,基本上是兩種手腕:一種政治手腕,一種軍事手腕。蔣介石兩種手腕兼備,還應再加上一種流氓黑社會的手腕。蔣介石在上海灘,和青紅幫混跡過,學會了暗殺、綁架一係列流氓手段。蔣介石在上海灘,又涉足過一段在證券交易所經商軼事,他雖然未賺到很多的錢,但他看到和見習了商人的投機耍奸手段。這些,為一般國民黨要人所沒有的。當國民黨內部展開激烈鬥爭時,蔣介石時不時使用流氓手腕,置對方於死地。


    說蔣介石是一代梟雄,是說蔣介石憑著才幹和手腕一個個擊敗了自己的政敵,從大陸到台灣,幹了不少在國民黨看來是所謂“轟轟烈烈”的事業。


    說蔣介石不是一位資產階級政治家,是說蔣介石沒有完成一位資產階級政治家所要完成的曆史任務。


    近代的中國,其曆史任務之一是推翻外來壓迫和統治。蔣介石沒有完成這一曆史使命。近代中國的曆史使命之二是推翻封建專製,使中國的生產力獲得發展。蔣介石對於這點,不但沒有完成,而且變成了中國封建專製的反動代表,抑或“自衛士”。


    一代王朝已經過去。


    反思王朝,反思蔣介石,有待於理清曆史,以史明鑒,開續當代曆史新的華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蔣氏家族全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廷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廷一並收藏蔣氏家族全傳最新章節